以行動支持客家產業
江副院長宜樺親訪新竹客庄
為深入了解客家產業,體驗客家文化,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在客家委員會主委黃玉振陪同下,於11月2日展開接連兩天的竹苗客庄訪視行程,除參訪多處客家特色產業據點,了解客家文創產業發展歷程及當前困境外,也親自前往新埔義民廟參拜祈福,並分別與地方人士及產業業者座談,傾聽民意,以作為未來政策規劃參考。
近年來,透過不斷的創意激發與思維創新,臺灣客家特色商品逐漸嶄露頭角,不但成為當紅伴手禮,更站上國際舞臺,將客家精神帶往世界各個角落。為進一步感受客家文創魅力,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2日在客委會黃主委陪同下,親自前往新竹訪視客家文創特色產業,與業者深入對談,並夜宿客庄,體驗「好客」情。江副院長表示,每次走訪基層,都會感覺到源源不絕的活力;帶著學習的心情前來,也希望能將鄉親的聲音帶回中央,行政團隊將會和大家一起努力,讓臺灣客家的未來更美好。

江副院長行程首站即前往客家信仰中心「新埔義民廟」參拜,盼義民爺能庇佑客家,客委會黃主委說,江副院長早在半年前就有意訪視客庄,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時間,立刻安排下鄉,了解客家文化傳承、語言復甦以及產業推動情形,並聆聽鄉親的需求,以做為未來施政參考。江副院長表示,新埔義民廟就歷史面而言,體現了客家人保鄉衛土的勇氣,精神面則是客家優良美德與文化傳統的展現;臺灣作為多元社會,傳承客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與在地人士座談時,江院長特別強調,應擴大討論、集思廣益,讓客家更有向心力,才能打造出更完整的客家意象。
離開義民廟後,江副院長與黃主委隨即前往具有百年柿餅製作傳統的新埔鎮旱坑里金漢柿餅。江副院長親切詢問現場工作人員,更親自體驗柿子削皮的加工過程,還將一籮籮的柿子抬到曬柿場進行風乾。金漢柿餅負責人劉興武表示,加工後的柿餅曾是過去客家人重要的乾糧,而透過客家委員會對柿餅業者的輔導與加值,現在前來造訪的遊客不但可以深入認識柿餅產業的文化傳統,也能體驗柿子皮的再利用,感受手作DIY的染布體驗。在輕鬆的氣氛下,江副院長還品嘗了昔日農婦曬柿餅時的私房點心「好事發生」,也就是將花生夾進柿餅一同入口,鹹中帶甜、軟中帶硬,絕配的風味讓他讚不絕口。

創校於1899年的關西國小,在朱勝泉校長的領導下,往全方位的客語生活學校發展,江副院長今天也特地安排欣賞幼兒園的客語唱遊,以及小學生的客語話劇表演。他表示,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很強,從小學習客語,才能讓語言扎根、族群永續發展;江副院長指出,文化及產業都要有本土特色,才能在全球脫穎而出,而結合歌唱、舞蹈、戲劇與手工藝,讓學童對母語產生興趣與認同,進而驕傲地將族群特色推廣出去,更是在客家文化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客委會黃主委也表示,客委會將全力協助關西國小建置良善客語學習環境,盼讓關西國小繼續大步邁進,讓客語能永續傳承下去。

金瑞珍行(玉山麵)具有103年手工製麵歷史,這家百年老店第四代的繼承人游聲潭曾是竹科工程師,為了傳承家業積極尋求產品加值。2008年在客委會主辦的客家博覽會中,黃主委便對玉山麵的品質大為肯定,隨即提供協助與輔導的資訊,就產品進行包裝與行銷。原本質樸的客家大麵從此變身為精緻的客家伴手禮。江副院長對堅持古法製作的精神表示肯定,同時更實際親身動手體驗烘乾麵條,切麵、秤重與分裝的工序。對於「玉山麵」成功轉型的經驗,江副院長表示這就是傳統產業特色化的最佳例子,加上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等「三業四化」的藍圖願景,就是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的精神。

為深入了解客家文創特色產業結構與發展困境,客委會特別邀請20多位產業業者齊聚在「阿金姐工作坊」,現場並擺設各種客家文創商品,透過深入對談以及實際品嘗,江副院長更能感受客家文創的精髓。江副院長表示,走進基層,他深刻感受到客家特色商品的活力與創意;當看見業者努力述說如何堅持經營產業,以及如何不斷改良,他心中更是充滿感激,因為大家的努力,才能成就臺灣美好的未來。客委會黃主委則表示,客委會正朝區域產經整合目標前進,未來四年將臺灣分為「台三線」、「海線」、「中部」、「南部六堆」及「東部」等五區,江副院長此次走訪的「台三線」即為第一步,盼選出亮點產業,推廣客家文創商品,為臺灣客家產業廣開行銷道路,進而繁榮客庄,讓客家更圓滿。

結束一整天充實行程,江副院長2日晚間前往參觀「峨眉茶行」並借宿,品嘗客家特有東方美人茶香,進行茶葉分級初體驗,除感受業者好客熱情與農家恬適靜謐氛圍外,更一步了解業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