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連年-台灣客家博覽會刷新7大紀錄 黃玉振宣告年底移師台中 再創新猷
為期51天,吸引超過80萬參觀人次的「好客連年2008-09台灣客家博覽會」在2月15日圓滿落幕,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表示,客家博覽會不但創下了「最多參觀人次」等7項新紀錄,也成功的達到促進族群合諧及繁榮地方經濟的目標,更讓民眾體會到客家文化多元嶄新的一面。
今日的「精彩再現」記者會由黃玉振主委親自主持,與在場的鄉親分享本次博覽會豐碩的成果。黃主委表示,今年的博覽會共創下「最多參觀人次」、「最高的經濟產值」、「單日最多參觀人次」、「最高交通接駁運次」、「單一活動最多紀錄」、「最多元族群參觀」及「最多機關、學校、社團參與」等7項新紀錄,他除了感謝所有鄉親、義工及廠商熱情的協助及參與,同時也預告今年的「2009台灣客家博覽會」將於年底在台中盛大舉行,也歡迎民眾屆時前往參觀指教。
記者會結束後,黃主委隨即主持「好客大方送抽獎活動」,在現場民眾陣陣的歡呼聲中抽出轎車及自行車等多項大獎,並提供多份禮品給報名參加「浪漫客家下午茶」的情侶朋友。此外黃主委也公布本次博覽會「星光大道」民眾票選最佳伴手禮的廠商名單,前三名分別由:英記奶坊-鮮奶酪禮盒、晨軒青梅加工廠-晨軒青梅禮盒、桑葚緣光光果園-桑葚醋禮盒獲得。
今年博覽會充分實現「好客連年」之活動主題,並已跳脫一般展覽『純欣賞』的概念,而成功達成『民眾參與』、『產業動起來』之目的,活動從客庄體驗、主題展示,一直到好客廣場的主題日活動,都以民眾參與為主要構思,希望透過民眾的實際體驗,邊學邊玩,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黃主委特別表示,這次博覽會藉由客家文化搭台,客家產業演出的模式,不僅結合傳統的客家元素,亦結合了更多時尚及國際間的潮流,將客家文化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風貌,使客家文化更平易近人,實際走入民眾的現實生活。未來,客委會將延續本次輝煌的成果,賡續規劃辦理「2009台灣客家博覽會」,並吸納「國際客家」之新元素,以呈現客家豐富文化蘊涵,及各地多樣的客家面貌。
「好客連年2008-09台灣客家博覽會」7項新紀錄如下:
- 最多參觀人次—超過80萬人次
- 單日最多參觀人次—4萬人次
- 最高交通接駁運次—7,500運次,接駁總人數超過50萬人次
- 單一活動最多紀錄—金氏紀錄長粄條54,870公分;最大擂茶碗直徑120公分;最大燈籠寬6公尺、高7.5公尺
- 最多元族群參觀—客家與非客家比例(4:6)
- 最高的經濟產值—當地經濟產值10億元
- 最多機關、學校、社團參與—516個團體參觀,平均每日約10個團體
客庄十二大節慶 竹東山歌比賽決賽揭曉 黃玉振主委出席頒獎 96歲人瑞引吭高歌
農曆正月二十是客家年俗的「天穿日」,被行政院客委會列為「客庄十二大節慶」的「竹東山歌比賽」於2月15日進行決賽,主委黃玉振親自前往頒發「精神榮譽獎」及「超級組」獎項。其中精神榮譽獎得主、高齡96歲的彭火金先生,從第一屆起已連續參加比賽45年,受獎時即興引吭高歌,並許願將繼續參賽,贏得現場滿堂喝采。
「天穿日」是客家習俗中「天穿地漏」的日子,客家人認為這一天即使再努力,賺取的一切都將自然流失,遂衍生出當天唱山歌娛樂的習俗。每年這一天許多客家鄉鎮都會舉辦山歌比賽,尤以新竹竹東的比賽最悠久、也最盛大,內容包含客家山歌比賽、客家流行歌曲、客家舞蹈、客家搖滾樂表演、客家美食園遊會等,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客家傳統藝術文化。
黃玉振主委致詞時表示,竹東山歌比賽已經是第45屆了,是非常有歷史的活動,今天從他本人、兩位副主委到主任秘書都到場,可見客委會對竹東山歌比賽的重視。他也表示,「客家山歌」是客家語言和文化傳承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惜目前比賽的場地略顯狹窄,未來若能更換為更寬敞的場地,將增加補助預算,讓更多人可以來參加山歌比賽,吸引更多人來唱山歌。
黃主委也希望活動對象不要侷限於客家族群,他舉當天才剛閉幕的客家博覽會為例,說明活動不但吸引超過80萬人次參觀,而且客家族群和其他族群的比例是四比六,可見客委會舉辦的活動可以讓不同族群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並促進台灣多元族群的包容與體諒。
今年的竹東山歌比賽,參賽的432名選手遍及台灣各地,從初賽到決賽歷經四天激烈競賽,由7位評審委員評出8組名次,分為長壽組、平板組、老山歌組、山歌仔組、小調組、少年組、超級組(參賽者需曾得過本比賽前三名或其他地區比賽前二名;且需唱老山歌、山歌仔、平板3大調與小調4種調)、以及男女對唱組。
參賽者年齡最長的是竹東鎮96歲的老先生彭火金,年齡最小的是中壢市6歲的小朋友胡宸瑜。當黃玉振主委頒獎給彭火金老先生時,老先生一時興致,還當場引吭高歌,中氣十足,更許願希望未來繼續參加比賽,贏得現場掌聲與喝采。
2009 年的得獎名單如下:
竹東鎮 98 年台灣區客家歌謠歌唱比賽成績表 |
超級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羅秋月 |
第二名 |
張月娥 |
第三名 |
鄒滿榮 |
第四名 |
翁桂連 |
第五名 |
蕭佩茹 |
第六名 |
鄒玉姬 |
長壽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葉錦鳳 |
第二名 |
張呂完妹 |
第三名 |
江瑞華 |
第四名 |
林雲根 |
第五名 |
呂桃妹 |
第六名 |
彭沐松 |
第七名 |
曾錦樹 |
第八名 |
陳登杜 |
第九名 |
沈家添 |
第十名 |
張榮開 |
少年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張馨文 |
第二名 |
黃暄媗 |
第三名 |
曾怡玲 |
第四名 |
王瑋雯 |
第五名 |
葉庭軒 |
第六名 |
黃于娟 |
平板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鄒佩佩 |
第二名 |
劉玉芳 |
第三名 |
黎細妹 |
第四名 |
劉咨佑 |
第五名 |
彭碧珠 |
第六名 |
呂美珠 |
山歌仔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朱乾貴 |
第二名 |
楊春蓮 |
第三名 |
吳婉婷 |
第四名 |
劉瑞嬌 |
第五名 |
賴武男 |
第六名 |
張貴妹 |
小調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廖秋玲 |
第二名 |
高萓謙 |
第三名 |
黃漢鋐 |
第四名 |
張玉廷 |
第五名 |
劉秀庭 |
第六名 |
邱智彥 |
老山歌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葉美月 |
第二名 |
余秀玉 |
第三名 |
張玉英 |
第四名 |
楊淑媛 |
第五名 |
徐細容 |
對唱組 |
名次 |
姓 名 |
第一名 |
邱致祥、劉玉芳 |
第二名 |
黃漢鈜、廖秋玲 |
第三名 |
陳登杜、蕭佩茹 |
第四名 |
陳慶聰、鄒玉姬 |
第五名 |
曾萬芳、楊淑媛 |
合唱比賽
名次 |
團 名 |
特優 |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
優等 |
石潭婦女合唱團 |
優等 |
二重社區發展協會 |
優等 |
三重社區發展協會 |
優等 |
柯湖社區發展協會 |
優等 |
東孝社區發展協會 |
「客語兒歌曲譜徵選」頒獎典禮 15首優選-脫穎勝出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首度舉辦客語兒歌曲譜徵選,總計有147件作品報名參賽,報名相當踴躍,經過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公平、審慎的評審作業,挑選出15首優質作品,每件作品獲得獎金1萬2,000元及獎牌1面。
客委會鍾副主任委員萬梅表示,兒歌是幼童牙牙學語的重要工具,且適合家庭共學運用,更是許多人認識客語的媒介,許多的客語兒歌具有趣味及教育性質,所以能代代相傳,值得回味。鍾副主委表示,期望能透過這次的徵選活動,鼓勵創作更多生動、活潑、符合現代生活題材的客語兒歌,讓優秀的創作曲譜,不斷地被傳唱下去。
這次徵選作品曲風非常多元化,除了傳統中式音樂外,還有以西洋聲樂形式呈現客家傳統兒歌,也有加入爵士樂曲調或是融合流行音樂元素的現代化音樂,不但旋律優雅動聽,而且饒富童趣,很快就能朗朗上口,好記、好唱、又有趣。
本次入選的作品,客委會將收錄並加以編曲,編輯出版精美又符合現代潮流的客語兒歌曲譜集,廣泛推廣至學校及家庭,讓現今的孩子擁有更多資源,享受客語兒歌的趣味。
「客語兒歌曲譜徵選」得獎名單如下:
兒歌曲目 |
得獎者姓名 |
|
嚴筱涵 |
|
嚴筱涵 |
|
嚴筱涵 |
|
羅思容 |
|
羅思容 |
|
梁翰壬 |
|
梁翰壬 |
|
張家綾 |
|
張家綾 |
|
湯華英 |
|
徐禎和 |
|
張定元 |
|
吳進源 |
|
林鈺婷 |
|
楊 昕 |
「2009客家桐花祭slogan及Top 100照片徵選」結果公布
 |
|
 |
1名 - 獎金三萬元及獎座一座 |
|
林呈陽 桐保山林 同享客家情 |
 |
5名 - 獎金壹仟元及獎狀一只 |
|
柳嘉玲 桐花開 幸福來
謝志虎 樂山樂水 樂賞桐花
徐彩雲 跟著桐花去旅行
葉彥暐 桐花落地美 節能山林青
余易勳 山城滿桐花 惜春到客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