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傾聽之旅 首站鎖定新竹

主委黃玉振拜訪新竹客家大老林柏燕先生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於8月5日一早即驅車前往新竹縣,拜訪四位客籍大老,除感佩他們對客家的貢獻外,更傾聽他們的建議,以作為未來客家文化及教育政策的參考。黃主委指出,向優秀客家精英請益、傾聽鄉親的聲音,才能讓客委會政策更貼近客家需求。

現居新竹縣新埔鎮的林柏燕先生是新竹縣文化局顧問,編撰了許多客語語詞教材,黃主委親自拜訪時,除感謝他對客家歷史文獻整理的極大貢獻,更強調保留客語的重要性。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出席台北縣客家文化節 擔任義民祭典主祭官 傳承客家精神新聞快報
.  第4屆全國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實施計畫!新聞快報
.  98年度「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自9/1~9/30日受理申請新聞快報
.「97年度海外客語教師研習班」歡迎海外客家鄉親報名參加(報名~9/25)新聞快報
.  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結業式 各國青年邀您分享客家文化體驗成果新聞快報

地方活動
.   .  2008「高雄市客家社團菁英培訓班」要開鑼囉!歡迎大家共下來報名!(含甄選須知)地方活動
.  九十七年度「2008體驗六堆之美-南台灣客家菁英論壇系列活動」實施計畫地方活動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傾聽之旅 首站鎖定新竹

主委黃玉振訪視知名客籍藝術家蕭如松之遺孀陳翠霞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於8月5日一早即驅車前往新竹縣,拜訪四位客籍大老,除感佩他們對客家的貢獻外,更傾聽他們的建議,以作為未來客家文化及教育政策的參考。黃主委指出,向優秀客家精英請益、傾聽鄉親的聲音,才能讓客委會政策更貼近客家需求。

        現居新竹縣新埔鎮的林柏燕先生是新竹縣文化局顧問,編撰了許多客語語詞教材,黃主委親自拜訪時,除感謝他對客家歷史文獻整理的極大貢獻,更強調保留客語的重要性。

主委黃玉振拜訪客籍攝影名家李增昌先生        知名客籍水彩畫家蕭如松老師身後留下許多精采畫作,以澄澈寧靜的畫面描繪出純樸、善良的內心世界。黃主委特地前往問候蕭如松老師的遺孀陳翠霞女士,表達對老師的欽佩之意,陳女士也以:「作藝術,人生會變快樂!」來鼓勵藝術工作者,朝自己的夢想邁進。

主委黃玉振拜訪2008客家貢獻獎得主黃榮洛        2008年客家貢獻獎得主黃榮洛先生平日靠放大鏡博閱中日書籍,蒐集客家文史資料,黃主委以「品德第一」來讚揚黃榮洛先生的操守,並感佩他在文史方面的耕耘。黃榮洛先生也送上他研究「客家大將」吳湯興的著作。

        現年82歲的李增昌先生著有《客家、竹塹、老照片》,並以照片紀錄生活,也是客籍攝影名家。他搬出整箱畢生收藏的迷你相機,如數家珍地介紹給黃主委,黃主委建議李增昌先生可以把照片集結成冊,將心得融於影像,成為獨一無二的客家珍寶。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出席台北縣客家文化節 擔任義民祭典主祭官 傳承客家精神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黃玉振於8月10日上午前往中和市八二三紀念公園出席「2008年台北縣客家文化節」,和台北縣長周錫瑋共同擔任義民祭祀大典的主祭官。活動在「千人挑擔」隊伍進入會場後揭開序幕,典禮也在客家竹砲鳴砲、擊鼓、鳴金聲下莊嚴展開,主祭官黃玉振與周錫瑋共同行上香,行獻酒、獻花、獻果三獻禮後隆重結束。

        黃玉振主委在致詞時表示,「義民爺精神」就是保鄉護土的精神,發揚義民精神就是發揚客家精神,很高興看到台北縣年年舉辦這個活動,敬祝活動成功、也希望縣政繁榮。台北縣長周錫瑋也以客語致詞表示,台北縣在升格後已成立客家事務局,希望未來能夠持續傳承客家文化、發揚客家精神,並展現縣內多元的客家風貌。

        以移民為主的台北縣,目前約有60萬客家人口。「台北縣客家文化節」已邁入第十一屆,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擔任指導單位、台北縣政府為主辦單位,今年輪值的承辦單位是台北縣中原客屬協會。協會理事長廖永源表示,客家子弟是在義民爺的庇佑下成長茁壯,客家人藉由祭典表達對義民爺的感謝與尊崇,並希望客家文化能夠承先啟後,避免語言文化出現斷層。

        台北縣客家文化節是以義民祭為核心,每年農曆七月搭配文化推廣活動,廣集客家鄉親,傳承客家精神。義民祭的由來是台灣客家人保鄉護土的傳奇,在清朝的民亂中,客家人民組團練武、組成義民軍抵抗侵犯。但於戰亂中犧牲的義民軍骨骸散布各地,義民軍於回師時,以牛車沿途撿拾義民骨骸,但行經新竹新埔時,牛車不肯再前進,義民軍便擲筊請示英靈,並於當地埋葬骨骸,成為「義民塚」。之後當地仕紳於義民塚近處,陸續興建了「褒忠亭」、「褒忠廟」等等,信仰香火旺盛,並每年舉辦義民祭典。義民祭起初由新竹當地客家大庄輪流舉辦,隨著客家移民的墾殖,也不斷分香各地,已成為客家族群的主要信仰之一。

第4屆全國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實施計畫!

一、 目的:
(一)透過客語吟唱、講演或戲劇的表演方式,保存並傳達客家文化豐富之內涵。
(二)闡揚客家文化,推動本土語言教學,增進師、親、生對文化之認同。
(三)提供觀摩機會,讓參賽者得以發揮所長並促進交流,發揚客家語言及文化之美。

二、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教育部、內政部、臺北縣政府教育局(北區初賽)、臺中縣政府(中區初賽)、高雄縣政府(南區初賽)、花蓮縣政府(東區初賽)、苗栗縣政府(總決賽)。

三、 參加對象:
(一) 初賽: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核定辦理97年度「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各國民中、小學、幼稚園及托兒所,每校至少推派1隊,至多以3隊為限,且每類每校至多1隊(國小與國小附設幼稚園視為同校,須遵守前揭報名規定)。
(二) 總決賽:「第4屆全國客語生活學校成果觀摩賽」初賽各區各類各組成績特優之隊伍,代表各分區參加全國總決賽。
(三) 請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教育局(處)、社會(局)處】依參賽路途遠近,酌給各校領隊、管理、伴奏、指導老師等公假(差)1-3天。

四、 相關費用津貼:
(一) 初賽:

行政費用:為鼓勵各校參與,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酌予核撥各校行政費用(含膳雜費、茶水費、保險、服裝道具租用、器材搬運及交通等費用),參加客語口說藝術類新台幣2,000元,客語歌唱表演類新台幣6,000元,客語戲劇類新台幣1萬2,500元,由報名參賽之學校開立領據,於比賽當天,繳交報到處之服務人員,據以支領款項。

(二) 總決賽:

  1. 行政費用:為鼓勵各校參與,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酌予核撥各校行政費用(含茶水費、保險、服裝道具租用及器材搬運等費用),參加客語口說藝術類新台幣1,000元,客語歌唱表演類新台幣3,000元,客語戲劇類新台幣6,000元,由報名參賽之學校開立領據,於比賽當天,繳交報到處之服務人員,據以支領款項。
  2. 交通津貼:為鼓勵各校參與,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酌予核撥參加總決賽之學校鐵、公路大眾運輸(含租車)交通津貼,依參加人數多寡及距離遠近彈性調整,苗栗縣以外學校每校單日以新台幣1萬6,000元為核撥上限;苗栗縣學校每校單日以新台幣1萬元為上限,須檢具領據及原始支出憑證送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覈實核銷。
  3. 住宿:遠到參加總決賽者(限南區及東區參賽者)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提供本(97)年11月14日晚上住宿、晚餐及住宿者11月15日之早餐。

五、 比賽內容:
(一)分區:分4區初賽及總決賽

  1. 北區:臺北市、臺北縣及桃園縣。
  2. 中區: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及南投縣。
  3. 南區: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台南縣、高雄市、高雄縣及屏東縣。
  4. 東區:宜蘭縣、花蓮縣及臺東縣。
  5. 總決賽:所有特優隊伍,均代表各區參加總決賽。

(二)類別:分3類

  1. 客語歌唱表演類(每隊15人【不含指揮、伴奏,伴奏至多以3人為限】):表演內容包括客家歌唱、童謠、詩詞(歌)吟唱等,節目單獨或串聯設計均可。
  2. 客語口說藝術類(每隊5人以內):表演內容包括朗讀、說故事、講笑話、打嘴鼓、單(雙)口相聲、棚頭及揣令子等,節目單獨或串聯設計均可。
  3. 客語戲劇類(每隊15人以內):表演內容包括話劇、舞台劇、音樂劇等,節目單獨或串聯設計均可。

(三)組別:分3組

  1. 幼稚園(含托兒所)及國小低年級組。
  2. 國小中年級組。
  3. 國小高年級及國中組。

(四)比賽日期及地點:

  1. 初賽:
    (1) 北區97年 11月1日(星期六),地點:臺北縣三峽客家文化中心。
    (2) 中區97年 10月18日(星期六),地點:臺中縣國立東勢高級職業學校。
    (3) 南區97年 10月4日(星期六),地點:高雄縣國立旗美高級中學。
    (4) 東區97年 9月27日(星期六),地點:花蓮縣壽豐國民小學。
  2. 總決賽(含頒獎):
    訂於97年 11月15日(星期六)舉行,總決賽含頒獎合併辦理,每類每組入選前4名,地點: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五)報名時間及方式:

  1. 初賽:各區初賽報名截止日期統一訂為97年9月12日(星期五),以傳真或電子郵件方式向各區初賽承辦學校報名,報名表格式如附件1。
  2. 總決賽:各區初賽比賽結果成績公布後,一週內以傳真或電子郵件方式向總決賽承辦學校報名,報名表格式如附件1。

六、簡章等相關資訊可由本會網站下載(http://www.hakka.gov.tw)。

相關附件:

98年度「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自9/1~9/30日受理申請

        為結合國內各大學校院資源,促進客家知識體系之發展,特補助各大學校院已設立或籌備成立客家學院、客家研究相關系所、客家研究中心或開設客家相關課程者,辦理「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

        98年度計畫申請日期為本(97)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詳情請逕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網站(首頁左側/主動公開之政府資訊/法規及行政規則/行政規則)查詢下載,或來電洽詢承辦人劉小姐,聯絡電話:02-87894567分機828。

「97年度海外客語教師研習班」歡迎海外客家鄉親報名參加(報名~9/25)

         一、活動目的:為推動海外客語教學及培植海外客語教師種仔,俾利海外客語教學及傳承,特舉辦本研習班活動。

二、主辦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僑務委員會共同辦理。

三、承辦單位:具培訓海外客語教育師資能力及設備之得標廠商。

四、舉辦日期:97年11月13日至24日(11月13日接機、報到,11月24日課程結束,次(25)日送機)。

五、培訓對象及名額:海外客家社團、鄉親,及有興趣開辦客語課程人員,預計40名。

六、教學方式:採通用拼音教學。

七、研習課程:課程內容暫訂如下:
(一)一般課程:包含客家族群發展歷史、台灣族群關係分析等課程。
(二)專業課程:包含客語教學、教學觀摩、客家文化賞析等課程。
(三)台灣客家聚落實地參訪。
(四)始、結業式及綜合座談。

八、 活動經費:主辦單位補助學員部分來回機票費,並負擔國內研習期間講師鐘點費、教材、行政、膳宿、交通等費用,其餘費用請學員自理。學員如因故提早報到或延遲離班而有住宿之需要者,由承辦單位協助安排住宿,並比照研習期間標準收費,所需費用由學員自理。

九、 僑務委員會駐外單位注意事項:
(一)請依各地區名額遴薦人選,並請酌列備取人選供主辦單位核處,於9月25日前將報名表件送達僑務委員會(報名資料電子檔請逕傳送僑務委員會承辦人電子信箱)。
(二)如有特殊疾病(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癲癇症、傳染疾病及其他可能發生身體重大不適症狀之疾病)可能影響研習者,請轉知切勿報名,否則因而發生任何事故,應由參訓人員自行負責並負擔醫療及返回僑居地等相關費用。
(三)研習期間,主辦單位為每位學員投保新台幣400萬元意外險,並外加新台幣40萬元之意外醫療險。如學員為加強研習期間保障,請於來台前先行自費投保疾病醫療險。
(四)凡上課時數達(含)總研習時數90%者,頒發中、英文結業證明書。

十、主辦單位聯絡人:
(一)僑務委員會聯絡人:呂慧明小姐
            電話:886-2-2327-2667 電傳:886-2-2356-6338
            E-mail:eco7hml@ocac.gov.tw
(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聯絡人:徐麗君小姐
            電話:886-2-87894567轉642 電傳:886-2-27220081
            E-mail:ha0166@mail.hakka.gov.tw
相關附件:

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結業式 各國青年邀您分享客家文化體驗成果

        59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印尼、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地的的青年,將成為客家文化散播全球的種子!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僑務委員會共同辦理之「2008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第一梯次活動將於本(7)月30日劃下句點。主辦單位特別於7月29日(星期二)上午在救國團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舉行結業式,讓這些青年朋友與各界分享他們對客家文化的體驗心得。

        為了讓客家語言及文化獲得海外青年的理解與認同,本次營隊內容區分為三大部分:首先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引導學員展開客家日常用語、生活諺語、美食、工藝、音樂及戲曲等之入門課程;期間並實地走訪客庄古蹟、聚落及人文產業,以及探訪台灣各地的名山勝景,儘量讓大家透過實地操作、戶外體驗來親近台灣、親近客家,感受台灣客家的美好。此外,安排了客庄的home stay,讓學員們從接待家庭中體驗客家常民生活;另規劃了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青年學子的交流活動,讓海內外的青年能群聚一堂、互換有關客家的心得與想法。

        三週的行程一路走來,這些青年朋友由彼此陌生到相知相惜,也經由各式的觀摩、體驗而對客家有了初步的理解與認識。除了見識到台灣的好山好水,目睹台灣現代化的建設,也感受到了客家文化帶給大家的感動與熱情。

        主辦單位表示,希望這次客家文化營活動能成為海外青年培養對客家文化興趣之契機,並成為大家互相結緣、深入交流的開始。有了興趣,才有動力進一步去深入瞭解客家,愈瞭解客家就愈能體會客家之美並產生情感連結,藉由自我與客家以及友誼的雙重連結就能帶動客家文化擴展至世界各地,生根發苗,成長茁壯。

        「2008年世界青年客家文化研習營」將舉辦兩個梯次,第一梯次為7月10日至7月30日,第二梯次則預計在12月2日至12月22日舉行。

 

2008「高雄市客家社團菁英培訓班」要開鑼囉!歡迎大家共下來報名!(含甄選須知)

內容:

有鑑於本會至今尚未有一個足於代表本市且夠水準、超精緻、高品質的客家藝文表演團體,且 辦理之大型活動,常常仰賴外縣市之演藝團體支援,為使高雄市客家團體日後舉辦活動或於客家文化藝術節大型活動,有專屬於自己的表演團隊,以弘揚客家文化、薪傳民俗技藝、創新傳統歌曲、培訓優秀演藝人才, 並推展海內外客家文化藝術交流,從事國民外交等藝文活動,特成立此培訓班,讓文化和藝術向下紮根並開花結果! 歡迎有興趣的大人及細人仔共下來參加, 學費及報名費全部免費,即日起開始受理報名,請大家告訴大家,一起踴躍報名參加!!

參與資格: 凡對客家文化藝術有興趣之高雄市民及各相關社團團員,均可報名參加。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 97年8月13日(星期三)16時止(不含星期六、日)。

報名電話: 07-3165666轉46 (王世華)。

傳真號碼: 07-3165366。

電子信箱: wsh77010@kcg.gov.tw

報名方式: 每週一至週五上午 9時起至中午12時止,下午2時起至5時止。可採親自、電話、傳真或e-mail報名,傳真報名請來電確認。

錄取人數: 以 50人為限( 需通過甄選,甄選辦法詳本會網站 -最新消息 )。

培訓時間: 97.08.18起至97.11.19止每週一、週三晚上19:00~21:00,共計14週。

培訓地點: 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培訓課程:

一、舞蹈、戲劇表演課程 (每週一)

(課程內容包括:肢體開發、肢體動作訓練、表演技巧練習、舞蹈道具運用及綜合呈現等)。

二、歌唱、中樂演奏課程 (每週三)

(課程內容包括:客家歌謠教唱、獨唱及合唱練習、中樂練習、演奏及伴奏綜合訓練等)。

參考網址 :

 


九十七年度「2008體驗六堆之美-南台灣客家菁英論壇系列活動」實施計畫

一、 活動宗旨:

        台灣的客家人口地區分布最多的,除了桃園、新竹、苗栗之外,再來就屬於南部六堆,這個區域在高雄縣包括美濃、杉林、六龜,及屏東縣高樹鄉、長治鄉、內埔鄉、佳冬鄉、新埤鄉、萬巒鄉、麟洛鄉、竹田鄉等 8個鄉鎮。

        高雄都會區由於工商業發達與交通便利,因此吸引了除鄰近的高屏六堆地區外,亦有來自桃園、新竹、苗栗、台中東勢地區的客家族群,進入高雄市尋求就業機會。根據統計高雄市現有人口約一百五十萬人,其中至少有二十七萬是客家人,約佔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三民區。

        為引領大專青年探究客家文化事務,並鼓勵青年學子成為客家菁英種子隊,積極推動本市各大專院校成立客家青年社團,以「處處是客家」打造高雄市成為多元文化之典範城市,為實現「市民參與•幸福高雄」的願景努力,特辦本活動。

        希冀藉由本活動的舉辦,讓大專學生了解南部當地客家文化,並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實地深入走訪地方,與當地人們共同生活,感受不同的人文風情,讓大家對於南部客家的發展及現況有所體會。

二、預期效益 :

(一) 藉此啟發對鄉土的熱愛,讓傳統保守的客家社會能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由不同領域工作者,如教育、文史、社會學者,透過本次活動喚起自然人文、社群對話,讓青青學子從實際參與過程中自己實踐、經驗與創作並展現土地與人文跨領域的多元面向所匯聚展現而成的項目。

(三)以單車休閒的方式,騎乘兜風,欣賞沿路自然景觀、人文采風、古蹟風景,並結合美濃小鎮的美食與產業特色,以了解客家文化之美。

(四)結合在地「文學」、「地景」和「文化」及「在地特色」,來規劃深度旅遊路線 --例如:高高屏客家文物館、客家文化園區、鍾理和紀念館、鍾氏宗祠、李氏宗祠、劉氏宗祠、單車賞遊、紙傘工藝之美、歡樂田園體驗、高高屏地區客家小鎮風情品味等。

(五)推廣高雄都會客家文化,使大專學生了解,傳統客家與都會客家不同文化風情之美。

三、實施辦法:

(一)主辦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高 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二)協辦單位: 高雄市政府 交通局、養工處及新聞處。

(三)辦理時間: 97 年 08月29日(星期五)上午08:30至31日(星期日)下午17:10止。

(四)活動地點:高雄市 客家文物館、高雄市重要市政建設及高高屏各客家文化景點。

(五)活動對象:台灣各大專院校 學生 為主要對象。

(六)活動人數: 100名

(七)報名方式:報名表 (如附件一),採報名先後順序截至額滿為止,報名表請寄至807高雄市三民區同盟二路215號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二組林瑜蔚收或傳真07-3165366,聯絡電話:07-3165666轉56。

(八)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8月22日止。

(九)報名費用:免費。

(十)其他:

  1. 活動當日若遇颱風(依高雄市政府公告),則延後舉辦,日期另行通知。
  2. 報名後因故未能參加,請於活動前三天通知本會,以便遞補作業。
  3. 活動結束發給學員研習證書。
  4. 本活動計畫若有未盡事宜,得經主辦單位同意後修訂實施。
參考網址 : http://w4.aloha-tw.com/news-d.php?index=138
Copyright © 2008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