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客家新聞獎得獎名單公布 18組作品出線 類別豐富 內容多元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致詞。競爭激烈的第三屆客家新聞獎於6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18件作品擊敗群雄,脫穎而出。專業組平面類新聞攝影首獎從缺,成為本屆新聞獎最大的遺珠。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當場釋放大利多,表示明年學生組相關獎項還會擴大辦理。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在典禮致詞時表示,客家長期處於弱勢,舉辦客家新聞獎能讓大眾更了解客家文化與傳統,增進族群和諧。他說:「有許多非客家族群記者深入探討客家,報導內容豐富精采,也更彰顯客家新聞獎的意義。」他也邀請大家一同努力、耕耘,為客家貢獻心力,讓更多人了解客家之美。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客耀金曲」──客籍藝人入圍 9項金曲大獎 融合傳統與現代 以音樂傳達客家文化之美新聞快報
.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出席 交大客家學院上樑典禮 樹立客家學里程碑 允全力支持客家研究新聞快報
.  97年度「村村客家文化上網」歡迎踴躍申請站臺新聞快報
.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訪視桃園客家文化推動成果 「蚊子館」大變身 黃主委:「處處驚奇!」新聞快報

地方活動
.  桃園縣「我的客家印象」照片徵集活動地方活動

 

•第三屆客家新聞獎得獎名單公布 18組作品出線 類別豐富 內容多元

客家新聞獎評審委員會總召集人李喬致詞        競爭激烈的第三屆客家新聞獎於6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共有18件作品擊敗群雄,脫穎而出。專業組平面類新聞攝影首獎從缺,成為本屆新聞獎最大的遺珠。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當場釋放大利多,表示明年學生組相關獎項還會擴大辦理。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在典禮致詞時表示,客家長期處於弱勢,舉辦客家新聞獎能讓大眾更了解客家文化與傳統,增進族群和諧。他說:「有許多非客家族群記者深入探討客家,報導內容豐富精采,也更彰顯客家新聞獎的意義。」他也邀請大家一同努力、耕耘,為客家貢獻心力,讓更多人了解客家之美。

客家新聞獎頒獎典禮盛況        評審委員會總召集人李喬也指出,本屆客家新聞獎特別之處在於有許多大報、雜誌紛紛投入客家新聞的報導與研究,顯示商業利益不再是媒體的唯一考量。他說:今年共有10類獎項,包含新設的學生組2類,參與人數多、內容豐富多元,是最值得嘉許之處。

        今年客家新聞獎專業組新增3獎項,並增設學生組2獎項,成功吸引對客家抱持熱忱的新聞人參加;參賽作品以回顧客家歷史、呈現堅毅卓絕的客家精神為大宗,評審也期待,未來參賽作品能從更高的視野來觀察及報導,「從客家觀點出發」,把客家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大眾面前。

        本屆客家新聞獎專業組平面媒體類以自由時報為最大贏家,共奪得3獎項;專業組電視媒體類由客家電視台一手囊括,顯現其專業已能與其他大眾媒體一較長短;專業組廣播類獎項則是皆大歡喜,由不同電台分享榮耀。本屆首創的學生組,入圍者皆順利得獎,黃主委說:「看到年輕人,就看到客家的希望,期待更多新起的下一代能一起來參與。」

專業組平面媒體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王蘭英(自由時報) 專業組廣播媒體類─新聞播報獎首獎─江光大、許千蕙(央廣) 專業組電視媒體類─新聞播報獎第二名─吳奕蓉

第三屆客家新聞獎專業組得獎名單如下:

        平面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王蘭英等13人《客家文化系列報導》(自由時報)、第二名:曹秀雲《創意好樣客》(商業周刊);「新聞攝影獎」─首獎:從缺、第二名:林順良《洗衣場是消息傳播站》(聯合報);「新聞評論獎」─首獎:張鎮等10人《心懷客家 認同本土 客家新聞評論系列》(客家雜誌)、第二名:盧思岳《破除「蚊子館」的績效迷思》(石岡人家園再造協會);「地方報導獎」─首獎:陳璟民等9人《做客台北~客家鄉親都會尋根系列》(自由時報)、第二名:席艷俠等6人《人文步道系列》(自由時報)。

        廣播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鍾麗香《「客家心 鐵路情」系列報導》(台廣)、第二名:林昌勝、陳秋萍《尋轉老頭擺》(大漢之音);「新聞播報獎」─首獎:江光大、許千蕙《「現代客家」系列》(央廣),第二名:從缺。

        電視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謝佳凌《台灣情客家水系列》(客視)、第二名:彭晉祿、李一凡《台灣日光燈關廠事件》(客視);「新聞播報獎者」─首獎:向盛言《澳洲經理說:「對不起/中國的西藏?世界的圖博?」(客視)、第二名:吳奕蓉《「暗夜客話新聞」》(客視)。

第三屆客家新聞獎學生組得獎名單如下:

        「文字媒體類」─首獎:傅麗萍《苗栗老行業發表 老將們重出江湖》(聯合大學)、第二名:吳珍妮《「客博會體驗傳統客家文化 豐富多元」》(中正大學);「影音媒體類」─首獎:劉佳毓《藍衫與客家》(長榮大學)、第二名:陳姵茹《搶救客語大作戰─童言童語說客話》(長榮大學)。

        客家新聞獎每年報名日期為4月1日至4月30日,參賽作品為前一年4月1日至當年3月31日止,有興趣爭奪客家新聞獎項最高榮譽者,不妨從現在就開始關心與發掘有趣、感人的客家人、事、物,製作出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客家新聞,讓客家新聞獎一年比一年更精采可期!


「客耀金曲」──客籍藝人入圍 9項金曲大獎 融合傳統與現代 以音樂傳達客家文化之美

        行政院客委會於7月2日下午舉辦「客耀金曲」入圍茶會,邀請所有入圍第19屆金曲獎的客家音樂工作者齊聚一堂,包括拷秋勤、黃連煜等知名音樂人幾乎都親自出席,互相打氣道賀,並現場展現風格多變、饒富創意的歌曲,博得滿堂彩。

客家歌手黃連煜演唱 羅思容演唱 知名樂團拷秋勤現場演唱

        今年有九組客家音樂人入圍國內最高音樂獎項─金曲獎,計有「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客語歌手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最佳兒童音樂專輯」、「最佳傳統音樂詮釋」、「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樂團」、「最具潛力新人獎」。除了黃連煜,其餘皆為首次出「輯」,即獲提名入圍。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也到場,一一向所有優秀的客家音樂工作者致上最大的敬意。他表示,入圍金曲獎是相當難得的榮耀,並強調:「他們的創作不只是客家歌,更融入客家傳統和特色,讓大眾能聽見、看見客家之美!」黃主委也預祝所有客籍藝人勇奪金曲,提昇客家歌曲能見度,讓更多人喜歡客家音樂。

        入圍最佳樂團獎的「拷秋勤」客語主唱范姜峻宏在領獎時高呼:「用客語唱RAP,最夯!」他們以客語和閩南語雙聲融合,唱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饒舌歌曲,結合客家傳統,呈現年輕人的活力與熱情。劉榮昌以改編後的「後生挑擔歌」震驚全場,視障歌手林姿君輕柔唱出對阿婆的思念之情,入圍三項的黃連煜則以「五月的下午」展現寶刀未老的實力。

* 19屆金曲獎──客籍藝人入圍名單及獎項

  1. 鄭榮興《鄭榮興音樂專輯(玖•客家八音系列、拾•八音暨扮三仙)》
    ──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
  2. 《學客話》專輯
    ──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
  3. 鄭朝方《髻鬃花-鄭朝方的音樂文學》專輯
    ──最佳客語專輯、最佳作詞人獎。
  4. 林姿君《客家妹》專輯
    ──最佳客語歌手獎。
  5. 劉榮昌《老樹新枝》專輯
    ──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獎。
  6. 邱幸儀、邱俐綾《戀戀舊山線》專輯
    ──本年度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獎。
  7. 拷秋勤《拷!出來了!!!》專輯
    ──最佳樂團獎。
  8. 羅思容《每日》專輯
    ──最具潛力新人獎。
  9. 黃連煜《2007 BANANA》專輯
    ──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出席 交大客家學院上樑典禮 樹立客家學里程碑 允全力支持客家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黃玉振於6月25日出席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上樑典禮時表示,該學院是國內第二個成立的客家學院、且今年已有大學生畢業、是國內第一屆有大學生畢業的客家學院,學生就業狀況良好,是客家文化傳承之生力軍。他期許學院落成之後,師生能在更好的環境研究學習,成為國內發展客家學術的指標。

        出席典禮的貴賓除了黃玉振主委,尚有新竹縣縣長鄭永金、交大校長吳重雨以及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莊英章等,在虔誠的祝禱祭拜後,貴賓在清水模工法的客家圓樓建築結構體中,觀看大樑安放順利完成。該學院位於新竹縣竹北市,原屬「六家民俗公園」計畫用地,附近有客家傳統建築三級古積「問禮堂」,以及「新瓦屋」文化園區,自95年12月發包,預計98年底完工啟用,將是客家文化知識體系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黃玉振主委在致詞時幽默的表示,很高興立法院總質詢後的第一個公開行程,便是來到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回想過去仍在新聞界時,看到官員被質詢便很高興,因為有新聞可以寫,但現在自己變成官員,才知道其中滋味如何。黃主委表示客家文化學院落成後,將設立完善的攝影棚及硬體設施,相信對該院「傳播及科技學系」的學生,將是一有效的學習利器,將來他也會推動學校教育與客家電視等實務機構合作,以培養出更多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新生代。

        黃主委並爆料說,當報紙發佈客委會新主委訊息後,他很快接到新竹縣長鄭永金的電話,本來以為鄭縣長是要道賀人事案,沒想到鄭縣長開頭就拜託他,一定要支持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的興建,讓他有些意外、也很感念縣長對建設的用心。他幽默地說,既然「鄭縣長有交代」,他當然會支持新竹縣的相關客家文化計畫。

        黃主委在今日稍早,曾拜會新竹縣政府,並出席新竹縣「第一屆竹筍美食節」活動,於交大客家文化學院上樑典禮結束後,也與鄭永金縣長及交大客家文化學院院長莊英章等,共同前往位於交大總校區之該學院現址,並與十多位教授座談。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多位教師希望,將來客委會能協助向教育部爭取,再新設立客家相關的研究所,並幫忙爭取明年度行政院之科技學術研究預算,黃主委均允諾將大力支持,並再次重申客家事務沒有政治色彩,他將會努力爭取各界對客家事務的認同與支持。

97年度「村村客家文化上網」歡迎踴躍申請站臺

        客委會為挽救瀕臨消失之客家文化不遺餘力,除透過深化的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致力客家文化基礎資料之建立外,更亟待透過數位化科技,永久典藏以及保存客家具「稀缺性」、「重要性」、「代表性」及「瀕危性」之文化資產,以保存、傳承客家文化豐富內涵,促進客家文化發展與族群存續的積極目標。

        客委會誠摯地歡迎所有依中華民國法令核准設立之公司、合夥或獨資之工商行號、法人、機構、團體或個人踴躍申請站臺,讓大家共下來珍惜、了解客家文化之美,把客家文化發揚光大,讓客家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

        請逕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村村客家文化上網」網站(http://land.ihakka.net/)→進入首頁→申請新社群→社群建立條款→版權說明→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填寫站臺基本資料。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訪視桃園客家文化推動成果 「蚊子館」大變身 黃主委:「處處驚奇!」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於7月1日前往桃園龍潭訪視當地客家文化推動成果,先後參訪桃園縣客家文化館以及具有百年歷史的客家聚落─「龍潭鄉三坑子老街」。黃主委笑說:「原本做好要巡視『蚊子館』的心理準備,沒想到桃園客家文化館經營得這麼好,真是『處處驚奇』!」

        為更了解地方需求,行政院客委會主委黃玉振上任後,即安排一連串下鄉行程,以傾聽各界的聲音。今(1)日在副主委劉東隆、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局長陳學聖、龍潭鄉鄉長葉發海等人陪同下來到全台客家人口最多的桃園縣,參觀未來將合併規劃為「客家文化生活體驗區」的「桃園縣客家文化館」及「龍潭鄉三坑子聚落」,欣賞館內展覽,並藉機推廣客家美食文化。

        陳學聖局長在簡報時指出,客家文化館目前由桃園縣文化局自行經營,在有限的經費下,只能廣為徵募及結合在地的客家資源,希望經營出績效後,再轉為委託民間經營方式。他說:「客家文化館不能閒置,必須持續強化軟硬體,並加強與亞洲、與國際的交流,成為以影像和音樂為主的典藏中心。」

        黃主委對於客家文化館能設置鄧雨賢音樂館、鍾肇政文學館兩座專館表示讚揚,另對於將環保意念融入書法內容的詩文書法展,以及將廢棄物創意利用的楊梅富岡手工藝術展覽,表達高度興趣。當被問到這些不同元素出現在客家文化館是否有所衝突?黃主委表示,任何有利於客家文化推廣的方式都值得運用,客家文化館除了推動客家傳統與文化,還兼具教育意義,甚至結合節能環保等時下熱門議題,無論任何族群的人到此一遊,都能有很大的收穫。

        隨後黃主委前往「龍潭鄉三坑子聚落」,在酷熱的太陽下品嚐客家豆花,直呼過癮。三坑子老街仍保留最原始的客家風貌,屬紅磚矮牆建築,陳學聖表示,桃園縣政府希望三坑子能保有樸實的傳統客家街道景象,而非朝商業化路線前進,並沿聚落設置自行車步道,讓一般民眾利用短短半天就能享受「花費最少,快樂最多」的假期!

        「桃園縣客家文化館」自3月29日起試營運,至今已有1萬多人次造訪,其中尤以幼稚園學童及小學生為主,小朋友們皆對館內的展覽感到新奇有趣,流連忘返。配合「桃園縣客家文化節」,客家文化館將於8月23日正式開幕,屆時所有展館設施將更完備,預計能吸引更多人潮,一窺客家文化之美。

 

桃園縣「我的客家印象」照片徵集活動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為配合行政院客委會「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巡迴展」,辦理桃園縣客家照片徵集活動,期盼透過老照片的徵集,捕捉舊時客家先民的生活點滴,更藉由老照片的呈現,重現客家歷史風貌,凝聚客家人的向心力,歡迎踴躍參加。

一、徵集活動(一)對象:桃園縣各鄉鎮市民。
(二)主題:內容以人物、生活記實、拓荒開墾、當地特殊民俗信仰、景觀對照、各行各業活動等為主。
(三)年代:以1980年以前的老照片為原則。
(四)參加辦法:填妥徵選表,將徵選表連同照片(掃瞄後的電子檔亦可)親送或掛號郵寄至桃園縣政府文化局視覺藝術科。 (信封袋上請註明: 參加「我的客家印象」照片徵集活動)

本局地址:(33053)桃園市縣府路21號

洽詢電話:(03)3322592#8560 康小姐(五)收件期間:97/7/1至97/7/25。(以郵戳為憑)

二、注意事項
(一) 凡經評審入選之老照片,提供者需同意簽署照片使用授權書。
(二) 本活動所徵集之照片原件,無論入選與否,一律歸還提供者。

相關檔案:

照片使用授權書 .doc
照片徵集徵選表 .doc

 

Copyright © 2008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