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月25日上午,在臺灣民主紀念館第二展廳,舉辦「臺灣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國際競圖巡迴展發表會,希望透過展覽,讓民眾進一步認識這座「臺灣及世界客家文明」動態的開放型博物館。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表示,這次首獎以及入圍的作品都是一時之選,未來客委會最重大的任務,就是將這個博物館正確定位,並且以長期的軟體規劃,豐富及深化臺灣和世界的「客家學」。
「臺灣客家文化中心苗栗園區」是行政院為落實客家文化保存與發展的重要文化建設,計畫總經費將投入18億元,將以「全球客家文明研究中心」為營運目標,同時也是一處塑造全球視野的文化建築。園區採用國際競圖,自18家國內、外參選設計團隊甄選出首獎及入圍作品,並於97年2月22日起,在臺灣民主紀念館公開展出。
獲得首獎的「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 日本株式會社竹中工務店」代表劉培森建築師表示,當初在參與這個競圖時,考慮到各個文明多半都有其代表的建築樣式,然而客家建築確有各種變化,因此團隊決定從「客家精神」來著手、發掘苗栗園區應該呈現的樣貌。於是「尊重自然環境、重視家族觀念、順應時勢演變」便成為團隊擷取的重心,於是設計出這個配合基地丘陵起伏、創造梯田景觀意象、挑空中庭展覽空間、以及結合生態和節能的文化園區。
客委會表示,當民間與政府致力台灣客家文化保存發展之際,我們的視野與思維也要擴及到全世界的客家族群文化。雖然全球客家人口最多集中在中國大陸,然而台灣卻是最重視客家文化的保存、研究與復興的地方。客家族群從中原開始遷徙,在歷經千百年的歷史,如今客家人離散在5大洲,尤其是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都有許多客家人。根據保守估計,全球總共有大約6千萬的客家人口。客家文明在移動的過程中同時歷經與不同族群的文化激盪,在核心的客家傳統與文化之外,呈現出全球客家「動態性的」、「流離的」、「高適應性的」與「多元化的」的多樣豐富面貌。
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就是以『全球客家文明研究中心』為營運目標,一方面藉著收集散落於全球各地的客家文物與文獻,並且紀錄早期客家移民海外當地的故事;另一方面同步建置完備的客家圖書資訊中心,以及與國內外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來豐富並深化『客家學』的論述與知識。北部客家園區將來也會是一處開放型的博物館,提供國人及海外學人探究台灣與全球客家文明的文化場所。
北部客家園區選址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將可發揮『科技支援人文,人文豐富科技』的加乘效果。目前苗栗客家文化園區已經完成了規劃設計國際競圖,本年度內就可以陸續動工興建,總投資金額18億元,預計民國100年正式開館營運。
苗栗園區規劃設計國際競圖成果,包括首獎在內計5件入圍精彩設計作品,以及建築模型3D動畫等,目前已在臺灣民主紀念館第二展廳公開展覽至3月12日,並將接續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