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87期-title
 
發報日期:2006年05月29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新竹芎林國小母語教學成果 蘇院長稱許

李永得主委陪同蘇院長至芎林國小視察母語教學成果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3日下午前往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視察母語教學成果,講了10分鐘四縣腔客家話,自稱說得「滿頭大汗」,希望客家子弟們不要像他講得那樣;他並提到,近年臺灣因母語教育促進能說母語的人數明顯提升,是全球最可貴的現象。.... 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李永得主委訪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 新聞快報
•【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研討會】 新聞快報

地方活動
.  內埔藝文廣場周末啟用 吃湯圓 地方活動
.  童畫桐花畫展 邀您共賞 地方活動
.  花間桐遊展現文化新貌創意商品鋪陳藝術人生 地方活動
.  土牛客家館 古風映山色 地方活動

.  黃蝶飛舞 雙溪翠谷又驚艷 地方活動

.「客家聲飄桐花韻」客家歌謠音樂舞蹈藝文綜合展演觀摩會(龍潭紅橋) 地方活動
.  洄瀾連歌:古典與現代聯吟,原住民、閩、客....眾聲喧嘩 地方活動
.  南庄植物和客家-相片與實物展覽 地方活動

.  客家意像-紀國章影像藝術展 地方活動

 

 

新竹芎林國小母語教學成果 蘇院長稱許

芎小客家獅隊歡迎行政院蘇院長等貴賓指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3日下午前往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視察母語教學成果,講了10分鐘四縣腔客家話,自稱說得「滿頭大汗」,希望客家子弟們不要像他講得那樣;他並提到,近年臺灣因母語教育促進能說母語的人數明顯提升,是全球最可貴的現象。

        蘇院長由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副主委邱議瑩、教育部長杜正勝和縣長鄭永金等陪同,前往芎林國小為該校客家母語鄉土教學成果打氣。一到該校,就被一批學溜冰的孩子們包圍一起合影,走上三樓禮堂,一坐下來就被兩位女老師演出的客家婦女生子習俗短劇所吸引,四位男生表演傳統客家武術;數十位學童合唱客家歌謠「天公落水」時,客委會李主委也拿起麥克風一起唱,直笛社學生數十人演奏曾在該校當老師的客家音樂家鄧雨賢創作的閩南話民謠「望春風」時,在場所有人報以熱烈掌聲。

學生用直笛吹奏鄧雨賢望春風等鄉土歌曲        蘇院長致詞,從頭到尾大多用客語,先喊一遍在場許多政壇和教育界人物的姓氏和頭銜,並向大家說午安。因客家話說得不準確,怪腔怪調,他略微自嘲的問大家:「你們認識我嗎?」他向學童們自我介紹:「我是院長,客家話講得不好,你們不要像我。」

        他說,屏東客家人講四縣腔,他看到芎林國小客語教學成功,校長和老師們的努力一定要多多鼓勵。他說,客家母語和文化保存非常重要,他面對著杜正勝、李永得和鄭永金說,教育部、客委會和縣府一定要多支持,尤其新竹縣客家人佔人口八成一,是全省客家人口密度最高的縣份,更要努力作好。任屏東縣長時,出版四種語言的母語教材,曾帶領客家學生巡迴演唱客家山歌,覺得芎林國小透過生活化、趣味化、戲劇化等方式辦理教學,是最好的方法,運用這些方法學到的、能夠敘述故事的語言,才是活的語言,才是有趣的語言。蘇院長鄭縣長等與會嘉賓師生合影留念

 

        他指出,臺灣少數民族能講自己母語的人口,已由最低11%回升到目前15.96%,這些年努力見到成果,是全世界維護少數民族語言工作當中最可貴的現象。蘇院長更強調,必須努力保存與發揚每一族群的文化和語言,才能讓整體文化多采多姿、更為豐富,各族群之間應該互相尊敬、互相了解,不能有誰融合誰、誰同化誰的問題。

中國時報-2006-05-24-C2-新竹新聞羅際鴻、陳育賢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李永得主委訪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於19日到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承諾「經費不是問題」,但要求要注重客家文化內涵,勿過度商業化。縣府主任秘書賴順賢則希望中央政府有精神及實質的雙重鼓勵。
李主委上午抵達客家文化園區,聽取縣府城鄉發展局綜合開發課課長江慧卿的簡報,隨後由局長許瑞貴帶領巡察園區,並參訪池上鄉農會。

        江慧卿說,園區設計理念是「傳統精神、現代設計、意向取向」,一般人都以為在園區會看見客家土厝,但這樣會缺乏特色。她解釋說,廣場前的設計,象徵客家人穿山過海到台灣開墾。

        賴順賢表示,台東縣有1/5客家人,需要有精神象徵,希望中央政府未來不僅精神鼓勵,也能提供補助。

        李主委建議,「吃」最吸引人,客家美食很多,可以考慮引進,營造人氣潮,自然帶動名氣和商機。

記者施鴻基/池上報導
【2006-05-20/聯合報/C2版/台東縣新聞】


↑TOP

【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研討會】

海報

 

●緣 起:探討客家民間信仰與民俗文化,在區域墾植、開發、奮鬥的歷史過程與在地客家族群社會文化發展的關係,發表研究調查成果並能提出學術性的闡述、論證,做為客家文化教育推廣的依據。

●主辦單位: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時 間:95 年06 月17 日(星期六)

●地 點: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會議廳(臺北縣三峽鎮隆恩街239 號)

簡章與報名表下載: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TOP

 

內埔藝文廣場周末啟用 吃湯圓

        內埔鄉新建的藝文休閒廣場本周六(27日)啟用,鄉公所昨天請義工媽媽著客家藍衫,以古石磨磨出米漿,呈現湯圓製作過程,讓孩子們瞭解新家吃湯圓的習俗。

        藝文休閒廣場位在內埔鄉三級古蹟六堆天后宮前,鄉長張文寶說,以後將成為鄉內藝文活動的平台。

        周六上午9時起,鄉公所在藝文休閒廣場安排內埔國小舞獅表演、湯圓DIY教學及品嘗、音樂欣賞、農特產品展售,另鄉公所推動的內埔三珍也將亮相,包括青島啤酒、水果醋、粄條。

記者林順良/內埔報導
【2006-05-25/聯合報/C2版/屏東縣新聞】


↑TOP

童畫桐花畫展 邀您共賞

        淡雅的衍生性商品外,園區另舉辦「客畫鄉情」寫生比賽,以「童畫桐花」為主題,提供國中小學生不同的創作空間,學童自行以「桐花」概念為主題,創作出自己思考的桐花景緻,繪畫比賽已於國小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國中組分選出前三名及五名佳作,得獎名單並公布於客家文化園區網站,6月4日畢展日(六)下午兩點於園區圓樓舉行頒獎典禮,得獎作品也將於當天開始展示,讓民眾欣賞到本次學童們繪畫比賽的優異成果。展出日期從6月4日到7月20日止,歡迎有興趣的小朋友、大朋友共賞。

台北訊
【2006-05-25/民生報/D3版/熱門話題】


↑TOP

花間桐遊展現文化新貌創意商品鋪陳藝術人生

        花間桐遊活動即將於6月4日閉幕,除園區各項公共藝術規劃,今年台北縣客家委員會推出新概念─「創意產業」,寄望與地方采風、藝術結合,創造出新舊傳統融會貫通的新契機。

        以此概念出發,客委會鼓勵民間企業投入桐花商品的開發,以「客家桐花」為意象,刺激不同藝術商品衍生,創造藝術與生活銜接點,落實藝術生活化。

        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的「花間桐遊」裝置藝術展,就呈現了不同以往的創舉。所有的藝術創造來自於商品開發概念,不同的思考策略,讓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桐花有萬種風情,有迴旋、飄落、搖曳等不同風貌,「桐花來了」更被藝術家塑造成動詞,象徵客家文化的原動力,桐花也不似牡丹、玫瑰般搶眼,卻更代表了客家含蓄、兼容的個性,從桐花到商品到藝術創作,意圖內涵、文化產業兼具,引領觀眾欣賞桐花不同的美。

記者黃嘉菱/報導
【2006-05-25/民生報/D3版/熱門話題】


↑TOP

土牛客家館 古風映山色
300年前劉家伙房 震後譗復活豃 一啟用 人蜂擁

        台中縣石岡鄉土牛客家文化館以震災倒塌的劉家伙房原址重建,保留古老客家建物特色,被台中縣府稱為全台第一座「活」的客家文物館。

        土牛客家文化館日前開館啟用,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夜間燈火通明更顯燦爛,成山城新景點,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館,晚上照明至9時,2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專人導覽,電話25825312。

        斥資4900多萬元興建的土牛客家文化館,這個月才剛啟用,動線經過設計,結合原本人潮頗多的東豐自行車道,剛開館人潮就絡繹不絕,許多人見到這麼古色古香的客家建築,嘖嘖稱奇。

        入夜後打開館內外燈光,全館大放光明,映照附近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假日還有蚊子電影院,許多親子、情侶在徐徐涼風中感受早期農村社會優閒,十分愜意。

        石岡圖書館長陳信正強調,土牛客家文化館像活的「生態博物館」,九二一大地震災後倒塌,石岡鄉公所獲得劉家宗親同意無償提供土地55年,全按照300多年古早劉家伙房模樣建築做為展示館。

        土牛客家文化館公廳還擺放劉家祖先牌位,廂房有震災照片及石岡古文物展示,讓到此民眾如同走進早期客家生活圈。

記者張明慧/石岡報導
【2006-05-21/聯合報/C1版/中彰投焦點】


↑TOP

黃蝶飛舞 雙溪翠谷又驚艷

        美濃鎮雙溪黃蝶翠谷黃蝶聚集飛舞,已蔚為生態美麗景觀。美濃愛鄉協會等地方社團籌劃今年黃蝶祭系列活動,希望透過黃蝶祭典喚起社會大眾對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視,為黃蝶翠谷成立自然生態公園催生。

        美濃雙溪黃蝶翠谷是南部地區知名的蝴蝶谷,黃蝶翠谷內有國內首座熱帶樹木園,日治時代曾從東南亞和中南美洲引進各種熱帶樹種,就吸引許多珍貴鳥類和動物棲息,宛若一座自然生態的寶庫。

        每年5月至9月,美濃黃蝶翠谷都會出現大批黃蝶棲息飛舞,形成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目前黃蝶翠谷內已有大批黃蝶現蹤,成群在溪邊棲息和飛舞,為今年的美濃黃蝶祭揭開序幕,預估隨著天氣轉趨炎夏,黃蝶的數量會越來越多,7月黃蝶的數量會達到最頂峰。

        83年間,政府規劃在黃蝶翠谷闢建為美濃水庫,引起地方強烈反彈,美濃居民擔心一旦將雙溪谷地建成水庫,美濃黃蝶翠谷的自然生態環境勢被破壞殆盡,為了維護雙溪谷地的生態環境,並喚起社會大眾生態保育的重視,美濃地區的社團從84年起,在每年夏天黃蝶飛舞季節,都會在黃蝶翠谷舉辦黃蝶祭活動,傳達生態保育觀念和決心,今年邁入第12年。

        美濃愛鄉協會表示,今年的黃蝶祭7月15、16日,分別在雙溪谷地黃蝶翠谷和美濃客家文物館展開,協會已和林務局接洽希望能將雙溪谷地熱帶樹木園的苗圃,規劃做為社區苗圃,凝聚更多在地民眾參與社區林業營造,營造生態公園的雛型。

記者阮正霖/美濃報導
【2006-05-20/聯合報/C2版/高雄縣新聞】


↑TOP

「客家聲飄桐花韻」客家歌謠音樂舞蹈藝文綜合展演觀摩會(龍潭紅橋)

        以客家悠揚動聽的歌聲及音樂為背景素材,號召桃園南區各社區表演團隊,其他全國各縣市表演團隊,在桐花意象詩境的舞台展演舞蹈、音樂、八音、國樂、傳統山歌對唱、客家武術等。祈盼將客家歌謠音樂、客家文化、客家舞蹈、客家武術與桐花之美相連結。

活動內容:
0830~0850:各展演人員報到準備
0850~0900:貴賓陸續就位(座位在舞台上)
0900~0910:序幕--洗衫坑舞集(客家排舞、五月雪)表演
0910~0930:貴賓致詞
0930~0935:司儀:鍾惠文、何易峰
0940~1200:觀摩表演會(歌謠 、八音、舞蹈武術、合唱團、對唱、獨唱展演 )
1200~1230:中場休息表演
1230~1500:觀摩表演會
1500~1530:中場休息表演
1530~1650: 觀摩表演會
1700:圓滿結束賦歸頒獎禮成。

活動展演者:中華客家文化傳播協會
活動時間:2006/05/27 09:00~17:00

活動場地:桃園縣 龍潭鄉
票  價:無售票
參與單位:主辦: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承辦:中華客家文化傳播協會
指導:桃園縣政府


↑TOP

洄瀾連歌:古典與現代聯吟,原住民、閩、客....眾聲喧嘩

        邀請花蓮不同世代、不同風格的十多位古典或現代詩人、歌者,包括葉日松、李元貞、陳黎、吳岱穎、阿道.巴辣夫、拉黑子、曾珍珍、凌性傑,何亭慧、陳宗暉、林育德等人一起來唸詩、談詩,並由大港口部落歌者帶來原住民歌謠,最後共同詩行紙上,留下永恆。

活動展演者:花蓮縣文化局
活動時間:2006/05/28 14:30~17:00

活動場地:花蓮市美崙山松園別館 二樓演講室
場地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民享里水源路26號
場地電話:03 -8348777
票  價:無售票
參與單位:主辦:花蓮縣政府
承辦:花蓮縣文化局


↑TOP

洄瀾連歌:古典與現代聯吟,原住民、閩、客....眾聲喧嘩

南庄植物和客家-相片與實物展覽
時間:即日起~5月31日
地點:南庄老郵局
(037)825-403 局


↑TOP

客家意像-紀國章影像藝術展

時間:即日起~5月31日
地點:台北客家文化藝廊
(02)2720-8889

↑TOP

.全民督工專線

為積極推動全民監督公共工程,使民眾充分了解全民督工通報之管道,進而促進公共工程品質的提昇
全民督工專線 0800-009-609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