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78期-title
 
發報日期:2006年03月24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千蕊桐花.鬧熱三義

       苗栗縣三義鄉境內有許多桐花林,自2003年桐花祭開辦以來,每年都是熱門的賞桐景點,三義車站也成為許多賞桐人潮必經的重要據點。

       為了迎接今年桐花祭的到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特於桐花盛開之前邀集苗栗縣內所有參與2006年桐花祭之鄉鎮公所、 社團、廠商及藝術家,結合苗栗縣獨有的陶藝及木雕特色,於3月19日共同於勝興車站鐵道舉辦「千蕊桐花.鬧熱三義」活動....
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  「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新聞快報

地方活動
.  柚花飄香時來西湖認養柚樹地方活動
.  文化節兩地演出地方活動
.  鳳林 等你來讚炭 - 花蓮典型客家庄 退休校長劉見財創設竹炭工房 成為魅力景點地方活動
.  桐花季 花間桐遊暖身 - 桐花落、桐花開 多位藝術家以裝置手法 賦予客家文化新映像地方活動

.  國際藝術團隊 巡演十天地方活動

.  曾文忠畫美濃「花花世界」地方活動

 

 

千蕊桐花.鬧熱三

        苗栗縣三義鄉境內有許多桐花林,自2003年桐花祭開辦以來,每年都是熱門的賞桐景點,三義車站也成為許多賞桐人潮必經的重要據點。

        為了迎接今年桐花祭的到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特於桐花盛開之前邀集苗栗縣內所有參與2006年桐花祭之鄉鎮公所、 社團、廠商及藝術家,結合苗栗縣獨有的陶藝及木雕特色,於3月19日共同於勝興車站鐵道舉辦「千蕊桐花.鬧熱三義」活動,共同捏製陶桐,並將千朵陶桐裝置於三義車站,活動中更集結多位頂尖木雕師,並由與會貴賓與長官領銜開斧,為2006客家桐花祭木雕藝術開場。

 

        每件作品均以桐花為主題,將木雕原鄉與客家桐花意象緊密結合為桐花祭藝術造點活動暖身,具體落實愛鄉用桐花造鎮,且凝聚居民對於在地環境的共識,屆時,除了大自然開滿桐花林,也結合千朵陶桐花與木桐花,讓所有人共享美麗的桐花祭,共創桐花神話。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表示,今年的桐花祭活動,除了希望透過文化紮根及精緻的文化活動,展現客家不同的風華外,同時也會加強景點的打造及文化藝術的裝置,用以妝點不同風貌的客家庄,這次的「千蕊桐花.鬧熱三義」活動更是充分展現號召全民的動員,具體落實居民參與社區營造的力量,未來這些陶桐燒置後,會裝點再三義車站的候車亭、月台等空間,讓桐花季期間來遊玩的旅客,能夠感覺到不同的空間氛圍,還有客家庄濃濃的人情味。

                      

 

「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客家人移墾南台灣已經超過300年。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六堆不僅成為屏高客家聚落之俗稱,亦為凝聚世世代代在地客家人的精神象徵。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讓國人了解此段客家歷史,增進社會各界正確認識客家人在屏、高地區所呈現的族群性格與角色,特舉辦「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廣邀各界學者專家進行論文撰述及研討,藉以彰顯客家族群對台灣這塊土地所做的奉獻與努力。

        「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預定於96年3月中旬舉行,內容包含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及綜合討論等3部分。發表論文部分,除特定性邀稿外,並公開對全國大專院校相關領域科系、教師、學生、各界賢達,公開徵稿,歡迎踴躍報名並惠賜論文。

一、 會議主題: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

二、 徵文對象:學者、專家及社會各界從事客家研究者。

三、 徵稿子題:
(一)六堆的歷史與變遷:六堆形成之歷史過程、其時代意義與影響及客家移民拓墾高屏地區等的探討。
(二)六堆的文化發展:家族、民俗、信仰、宗教、建築風貌、體育競技及區域發展與特性相關主題的研究,皆是此議題研討的範疇。
(三)六堆的永續發展與願景:六堆現況之聚落、產業、族群關係、社會運動、外籍配偶及未來發展願景等議題的探討。

四、 徵稿辦法
(一) 會議時間:預訂民國96年3月中旬為期2天辦理。
(二) 會議地點:本會六堆文化園區(暫定)。
(三) 主辦單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四) 徵稿日程:

  1. 論文寫作計畫(proposal)截稿日期:即日起至95年4月30日止。(附電子檔、以郵戳為憑)
  2. 論文全文繳交截稿日期:95年12月31日。

(五) 投稿須知:

  1. 來稿中、英文不拘。
  2. 本研討會採兩次審查制度:就寫作計畫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後,再撰寫論文,並參與論文發表研討。
  3. 寫作計畫審查內容:包括論文名稱、摘要及關鍵詞、作者、服務機構。摘要內容應包含研究問題與目的、研究方法,文長300至500字。關鍵詞以3個為限。
  4. 作者人數若超過一人,為合著者,請在申請書註明。
  5. 全文包含:論文全名、摘要、關鍵字詞、正文(含圖表)、參考文獻、附錄,並依順序由首頁編入頁碼。使用A4紙張大小,全文以8,000字至10,000字為宜。
  6. 來稿請用Word軟體,編寫打字。若格式不符者,退回後請自行修正。
  7. 本研討會工作小組除做目錄與頁碼外,不另做校對與美工,請自行校正完畢再上傳。
  8. 錄取之論文,於研討會發表後酌致稿酬。
  9. 本次研討會,聯絡方式: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企劃處
    文化資產科江科長清松
    電話:02-87894567轉822
    電子信箱:ha6223@mail.hakka.gov.tw
    文化資產科吳科員克億
    電話:02-87894567轉825
    電子信箱:ha0088@mail.hakka.gov.tw
  10. 版權事宜
    (1)經發表之論文,其著作財產權歸本會所有,本會享有製作電子檔案發行之權利,原作者經徵得本會同意,並另行發表時,須註明由本會補助。
    (2)作者若有侵害他人著作權之事,其文責自負。

五、 審查標準
主辦單位於收受論文寫作計畫後,將邀集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採匿名方式進行審查,並以論文水準及與本研討會主題相關程度作為錄取與否的主要標準,審查結果將通知作者,並於本會網站公布。

六、 論文發表與出版機會
通過審查論文將於「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發表,會議結束後將匯集修正後的會議論文及與會人員意見,印製成論文集,並壓製成光碟片,冀望透過此本出版品促進國內外學界從事研究交流,進一步促進六堆史學術交流互動。

在此,誠摯邀請您的參與,進一步的資訊可與本會連絡,或上本會網站查詢http://hakka.gov.tw/

附件下載:申請表

↑TOP

 

柚花飄香時來西湖認養柚樹

        台灣文旦聯盟、西湖鄉公所訂25日及26日,在西湖鄉大窩文旦區與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文旦園區,同步舉辦「全台柚花齊飄香」活動,有認養柚樹、文旦加工產品展售、健行及賞花等。

        台灣文旦聯盟及西湖鄉公所等單位,昨天在西湖鄉舉行說明會,指台灣文旦主要產區為台北、花東,雲嘉雲及苗栗等縣,3月中旬起,柚樹陸續開花,柚花香氣四溢,25日當天上午10時,苗栗縣西湖鄉及花蓮縣瑞穗鄉兩地,同步舉辦開幕式,象徵全台柚花季登場。

        西湖鄉25日在大窩文旦區,安排直笛演奏、中國鼓、客家山歌及幼兒舞蹈等表演,在湖東多功能活動中心有古農具、中國結、竹編、紙編及農特產品展售,兩天都有健行賞花及認養柚樹等活動;認養柚樹,由遊客向農民接洽,每株依照樹齡,從2500元至4500元不等,日後由認養人採收。

        活動並提供健行及遊園專車,讓遊客深入柚子園。遊園專車有3條路線,車資50元,可抵消費費用。

記者申震雄/西湖報導
【2006-03-23/聯合報/C2版/苗栗縣新聞】


↑TOP

文化節兩地演出

        媽祖文化節國內外表演團隊巡迴演出,25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東勢鎮客家文化園區,當天晚上9時在大甲鎮觀禮台也有表演。

【2006-03-23/聯合報/C2版/台中縣新聞】


↑TOP

鳳林 等你來讚炭
花蓮典型客家庄 退休校長劉見財創設竹炭工房 成為魅力景點

        有花蓮縣「校長的故鄉」美稱的鳳林鎮,擁有豐富的人文生態和客家文化,前年更吹起竹炭風,退休校長劉見財與兒女一起創設花蓮第一家「讚炭工房」,引領民眾體驗認識高溫竹炭生產過程和功效,並結合兆豐農場、客家文物館等帶動鳳林觀光發展。

        曾經是阿美族原住民居住的土地,如今的鳳林鎮,卻是花蓮縣典型的客家庄。移居鳳林的客家人勤勞儉樸,格外重視教育,使得鳳林成為花蓮培育校長和教師的搖籃。引進竹炭窯的「讚炭工房」,便是兩個校長和一個教師等一家七口共同的圓夢工廠,而且意外成為花蓮縣魅力新景點。

        「讚炭工房」的誕生,源於鳳林退休校長劉見財兩年前罹患腸癌,治癒後,子女體悟到家人共聚和健康的重要,便在鳳林鎮山腳下闢建農舍和工房。原不諳竹炭製作的劉見財一家,因在台北教育大學任教、從事陶藝創作的兒子劉得劭,在日本接觸學習竹炭生產,便與家人嘗試將燒陶轉化,利用自家農舍製作竹炭。

        近年台灣盛行竹炭養生。提到竹炭,便讓人聯想到南投縣的竹山。根據日本的研究,要生產高導電的竹炭,炭窯必須達到攝氏1000度以上的高溫。劉見財和自教育局副局長退休的女婿溫思聰、兒子劉得劭、劉得清,親自設計建造第二座窯,並以台灣最多的孟宗竹為原料,終於燒出理想中的高導電品質竹炭。

        讚炭工房不僅是鳳林退休校長的夢想實現,更展現出客家人濃厚親情的生命故事。工房前年四月開放後,獨特的經營型態很快便吸引民眾到訪,劉見財和溫思聰兩位退休校長每天在園區為遊客導覽解說,體驗竹炭鹼性水,並提供產於舞鶴的竹炭咖啡滋味。

        園區免費開放參觀的讚炭工房,位於鳳林鎮正義路,闢有戶外庭園休憩區、竹炭生產區和賣店區,周一到周五9:00∼17:00開放,假日延長到18:30。團體入園需先預約,電話(03)876-3488。

記者邱淑玲/報導
【2006-03-22/民生報/B6版/國民旅遊(每周三刊出)】


↑TOP

桐花季 花間桐遊暖身
桐花落、桐花開 多位藝術家以裝置手法 賦予客家文化新映像

        羽毛、保麗龍、絲線創造出桐花落花的意象,以投影機將桐花開花的畫面投射於長廊,運用轉置與重組的手法將樹葉、花瓣塑造出桐花的神話,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昨日推出「花間桐遊」特展,以當代裝置藝術的手法,賦予桐花與客家文化一個全新的視覺映像,也為即將登場的「2006客家桐花季」揭開序幕。

        有「五月雪」美譽的油桐花每年3-5月開花,普遍栽植於低海拔山區,每到花季雪白花絮隨風起伏搖曳,美不勝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更將桐花與客家文化結合,從2003年起舉辦第一屆客家桐花季活動,廣受遊客歡迎,也創造可觀商機;今年的桐花季即將登場,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則別出心裁以「花間桐遊」裝置藝術特展為活動暖身。

        展覽分別呈現在園區的圓樓、二樓長廊、演藝廳大廳、禾埕廣場及特展室,藝術家游文富於圓樓中,以羽毛、保麗龍、絲線等媒材製作了一件懸掛式的大型裝置作品「白旋轉」,懸吊的白色錐體及拖曳的羽毛,隨著風起而翩翩旋轉,正是桐花飄落的景象。

「桐花來了」是藝術家林珮淳與數位藝術實驗室的共同創作,林珮淳以動詞的概念表達桐花的降臨,當觀眾走過二樓長廊,攝影機將捕捉觀眾的動作,透過互動程式投射出花開的影像,觀眾的動作主宰了作品的變化,也隱喻了人類行為決定物件及文化的意義。

        潘娉玉則運用重組與轉置手法,以纖維、樹葉與花瓣將演藝廳大廳變成「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園,作品「花神之降臨」讓寬敞的玻璃大廳化為神話的場景;戶外禾埕廣場空間的「落花裡文化記憶」,是藝術家張乃文嘗試以木結構重新塑造出客家心靈的空間原型。

        特展室中則集合了吳尤文的「我有一個」、劉冠伶的「桐華」及楊尊智的「客廳」等三種作品,有別於裝置藝術常給人深奧、奇幻、令人難以捉摸的特質,三位藝術家營造出一個似曾相識的起居空間,讓裝置作品自然地融入生活場景。

        「花間桐遊」特展展期至6月4日止,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地址:三峽鎮隆恩街239號,洽詢電話(02)2672-9996。

記者黃慶安/報導
【2006-03-18/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TOP

國際藝術團隊 巡演十天

        去年起,國內外表演團隊走出大甲鎮,巡迴全縣各地媽祖廟演出,讓觀眾大飽眼福,今年再接再厲,國外團隊有日本岡山縣民俗舞蹈團、斯里蘭卡表演藝術團、印尼甘美朗舞樂團、美洲印地安樂團等外國表演團隊;國內優秀團隊則有中州高蹺陣、台灣青年舞蹈團、麥子銅管五重奏、瓊瑢舞蹈團、大屯客家藝術團、海音社、阿罩霧鄉村樂團、九天民俗技藝團、雅韻國樂團、四箴國中青少年原住民舞團、新藝芳歌仔戲團、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等團隊參與巡演。

        日本岡山民俗舞蹈團展現的是日本藝妓文化,活動中將呈現「吉備舞」、「花之舞」、「櫻花舞」、「夢情話」等九支舞碼;斯里蘭卡表演藝術團演出「歡樂慶豐年」、「雙神面具傳說之舞」等曲目;代表印尼傳統的甘美朗舞樂團,將利用銅鑼、鐵木琴、鼓和其他管弦樂器,展現印尼的精神與民俗特色;來自美洲的印地安樂團則以清亮的嗓音與和聲,傳達南美洲的熱情和活力。

        國內外藝術團隊表演從3月16日起一連10天,每天在台中縣各鄉鎮市巡演,地點分別在沙鹿鎮保安宮、大肚鄉萬興宮、大里市福興宮、梧棲鎮浩天宮、龍井鄉藝術街柯比意廣場、清水鎮港區藝術中心、神岡鄉萬興宮、后里鄉后里馬場、太平市東平國小、潭子鄉得天宮、大雅鄉大雅國小、霧峰鄉明台中學、烏日鄉朝天宮、豐原市縣府大廳、東勢鎮客家文化園區,民眾可以就近欣賞。

林上玉/專題報導
【2006-03-17/民生報/D2版/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特別報導】


↑TOP

曾文忠畫美濃「花花世界」

時間:3月1日開展
地點: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
(07)681-8338

↑TOP

.全民督工專線

為積極推動全民監督公共工程,使民眾充分了解全民督工通報之管道,進而促進公共工程品質的提昇
全民督工專線 0800-009-609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