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花飄香時來西湖認養柚樹
台灣文旦聯盟、西湖鄉公所訂25日及26日,在西湖鄉大窩文旦區與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文旦園區,同步舉辦「全台柚花齊飄香」活動,有認養柚樹、文旦加工產品展售、健行及賞花等。
台灣文旦聯盟及西湖鄉公所等單位,昨天在西湖鄉舉行說明會,指台灣文旦主要產區為台北、花東,雲嘉雲及苗栗等縣,3月中旬起,柚樹陸續開花,柚花香氣四溢,25日當天上午10時,苗栗縣西湖鄉及花蓮縣瑞穗鄉兩地,同步舉辦開幕式,象徵全台柚花季登場。
西湖鄉25日在大窩文旦區,安排直笛演奏、中國鼓、客家山歌及幼兒舞蹈等表演,在湖東多功能活動中心有古農具、中國結、竹編、紙編及農特產品展售,兩天都有健行賞花及認養柚樹等活動;認養柚樹,由遊客向農民接洽,每株依照樹齡,從2500元至4500元不等,日後由認養人採收。
活動並提供健行及遊園專車,讓遊客深入柚子園。遊園專車有3條路線,車資50元,可抵消費費用。
記者申震雄/西湖報導
【2006-03-23/聯合報/C2版/苗栗縣新聞】
文化節兩地演出
媽祖文化節國內外表演團隊巡迴演出,25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在東勢鎮客家文化園區,當天晚上9時在大甲鎮觀禮台也有表演。
【2006-03-23/聯合報/C2版/台中縣新聞】
鳳林 等你來讚炭
花蓮典型客家庄 退休校長劉見財創設竹炭工房 成為魅力景點
有花蓮縣「校長的故鄉」美稱的鳳林鎮,擁有豐富的人文生態和客家文化,前年更吹起竹炭風,退休校長劉見財與兒女一起創設花蓮第一家「讚炭工房」,引領民眾體驗認識高溫竹炭生產過程和功效,並結合兆豐農場、客家文物館等帶動鳳林觀光發展。
曾經是阿美族原住民居住的土地,如今的鳳林鎮,卻是花蓮縣典型的客家庄。移居鳳林的客家人勤勞儉樸,格外重視教育,使得鳳林成為花蓮培育校長和教師的搖籃。引進竹炭窯的「讚炭工房」,便是兩個校長和一個教師等一家七口共同的圓夢工廠,而且意外成為花蓮縣魅力新景點。
「讚炭工房」的誕生,源於鳳林退休校長劉見財兩年前罹患腸癌,治癒後,子女體悟到家人共聚和健康的重要,便在鳳林鎮山腳下闢建農舍和工房。原不諳竹炭製作的劉見財一家,因在台北教育大學任教、從事陶藝創作的兒子劉得劭,在日本接觸學習竹炭生產,便與家人嘗試將燒陶轉化,利用自家農舍製作竹炭。
近年台灣盛行竹炭養生。提到竹炭,便讓人聯想到南投縣的竹山。根據日本的研究,要生產高導電的竹炭,炭窯必須達到攝氏1000度以上的高溫。劉見財和自教育局副局長退休的女婿溫思聰、兒子劉得劭、劉得清,親自設計建造第二座窯,並以台灣最多的孟宗竹為原料,終於燒出理想中的高導電品質竹炭。
讚炭工房不僅是鳳林退休校長的夢想實現,更展現出客家人濃厚親情的生命故事。工房前年四月開放後,獨特的經營型態很快便吸引民眾到訪,劉見財和溫思聰兩位退休校長每天在園區為遊客導覽解說,體驗竹炭鹼性水,並提供產於舞鶴的竹炭咖啡滋味。
園區免費開放參觀的讚炭工房,位於鳳林鎮正義路,闢有戶外庭園休憩區、竹炭生產區和賣店區,周一到周五9:00∼17:00開放,假日延長到18:30。團體入園需先預約,電話(03)876-3488。
記者邱淑玲/報導
【2006-03-22/民生報/B6版/國民旅遊(每周三刊出)】
桐花季 花間桐遊暖身
桐花落、桐花開 多位藝術家以裝置手法 賦予客家文化新映像
羽毛、保麗龍、絲線創造出桐花落花的意象,以投影機將桐花開花的畫面投射於長廊,運用轉置與重組的手法將樹葉、花瓣塑造出桐花的神話,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昨日推出「花間桐遊」特展,以當代裝置藝術的手法,賦予桐花與客家文化一個全新的視覺映像,也為即將登場的「2006客家桐花季」揭開序幕。
有「五月雪」美譽的油桐花每年3-5月開花,普遍栽植於低海拔山區,每到花季雪白花絮隨風起伏搖曳,美不勝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更將桐花與客家文化結合,從2003年起舉辦第一屆客家桐花季活動,廣受遊客歡迎,也創造可觀商機;今年的桐花季即將登場,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則別出心裁以「花間桐遊」裝置藝術特展為活動暖身。
展覽分別呈現在園區的圓樓、二樓長廊、演藝廳大廳、禾埕廣場及特展室,藝術家游文富於圓樓中,以羽毛、保麗龍、絲線等媒材製作了一件懸掛式的大型裝置作品「白旋轉」,懸吊的白色錐體及拖曳的羽毛,隨著風起而翩翩旋轉,正是桐花飄落的景象。
「桐花來了」是藝術家林珮淳與數位藝術實驗室的共同創作,林珮淳以動詞的概念表達桐花的降臨,當觀眾走過二樓長廊,攝影機將捕捉觀眾的動作,透過互動程式投射出花開的影像,觀眾的動作主宰了作品的變化,也隱喻了人類行為決定物件及文化的意義。
潘娉玉則運用重組與轉置手法,以纖維、樹葉與花瓣將演藝廳大廳變成「仲夏夜之夢」的精靈花園,作品「花神之降臨」讓寬敞的玻璃大廳化為神話的場景;戶外禾埕廣場空間的「落花裡文化記憶」,是藝術家張乃文嘗試以木結構重新塑造出客家心靈的空間原型。
特展室中則集合了吳尤文的「我有一個」、劉冠伶的「桐華」及楊尊智的「客廳」等三種作品,有別於裝置藝術常給人深奧、奇幻、令人難以捉摸的特質,三位藝術家營造出一個似曾相識的起居空間,讓裝置作品自然地融入生活場景。
「花間桐遊」特展展期至6月4日止,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地址:三峽鎮隆恩街239號,洽詢電話(02)2672-9996。
記者黃慶安/報導
【2006-03-18/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國際藝術團隊 巡演十天
去年起,國內外表演團隊走出大甲鎮,巡迴全縣各地媽祖廟演出,讓觀眾大飽眼福,今年再接再厲,國外團隊有日本岡山縣民俗舞蹈團、斯里蘭卡表演藝術團、印尼甘美朗舞樂團、美洲印地安樂團等外國表演團隊;國內優秀團隊則有中州高蹺陣、台灣青年舞蹈團、麥子銅管五重奏、瓊瑢舞蹈團、大屯客家藝術團、海音社、阿罩霧鄉村樂團、九天民俗技藝團、雅韻國樂團、四箴國中青少年原住民舞團、新藝芳歌仔戲團、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等團隊參與巡演。
日本岡山民俗舞蹈團展現的是日本藝妓文化,活動中將呈現「吉備舞」、「花之舞」、「櫻花舞」、「夢情話」等九支舞碼;斯里蘭卡表演藝術團演出「歡樂慶豐年」、「雙神面具傳說之舞」等曲目;代表印尼傳統的甘美朗舞樂團,將利用銅鑼、鐵木琴、鼓和其他管弦樂器,展現印尼的精神與民俗特色;來自美洲的印地安樂團則以清亮的嗓音與和聲,傳達南美洲的熱情和活力。
國內外藝術團隊表演從3月16日起一連10天,每天在台中縣各鄉鎮市巡演,地點分別在沙鹿鎮保安宮、大肚鄉萬興宮、大里市福興宮、梧棲鎮浩天宮、龍井鄉藝術街柯比意廣場、清水鎮港區藝術中心、神岡鄉萬興宮、后里鄉后里馬場、太平市東平國小、潭子鄉得天宮、大雅鄉大雅國小、霧峰鄉明台中學、烏日鄉朝天宮、豐原市縣府大廳、東勢鎮客家文化園區,民眾可以就近欣賞。
林上玉/專題報導
【2006-03-17/民生報/D2版/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特別報導】
曾文忠畫美濃「花花世界」
時間:3月1日開展
地點: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
(07)681-8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