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77期-title
 
發報日期:2006年03月20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95年客語認證考試全國四大考區同步登場

       95年客語能力認證初級考試於3月12日全國9縣市、16所學校同步登場,共有5,618名考生報名、4,836名赴試,到考率為86.08%,缺考率為13.92%,預計4月10日放榜,通過認證考試的考生將獲頒客語能力合格證書。這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的第二次初級程度考試,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連續辦理兩次初級考試,共吸引約一萬二千多名考生,客委會對此項成果表示欣慰。....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  新瓦屋春耕—95年度第一期蒔田 …新聞快報
•  客家電視八點檔連續劇「魯冰花」徵選童星 …新聞快報

地方活動
.  台北縣市文化合作 第一波本周末登場,三山國王文化節 在廣福宮分享食福地方活動
.  客家金曲創作演唱會地方活動
.  觀光局訪苗栗客家鄉 包裝桐花季遊程地方活動

 

 

95年客語認證考試全國四大考區同步登場

        95年客語能力認證初級考試於3月12日全國9縣市、16所學校同步登場,共有5,618名考生報名、4,836名赴試,到考率為86.08%,缺考率為13.92%,預計4月10日放榜,通過認證考試的考生將獲頒客語能力合格證書。這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的第二次初級程度考試,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連續辦理兩次初級考試,共吸引約一萬二千多名考生,客委會對此項成果表示欣慰。

        考場上,除有考生努力作最後衝刺,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同準備考試的景象讓考場氣氛輕鬆不少;有的考生透露,他來參加考試是看到客語認證合格證書設計很漂亮,想擁有自己的證書;也有非客籍的考生表示,參加客語認證單純只為多學一種語言、豐富自己的生活。他們均認為研讀客委會刊行的客語認證基本詞彙與題庫兩本參考書對客語的聽說讀寫幫助很大。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表示,去年第一次辦理客語認證,在台北設考場,今年特別於全國北、中、南、東4大區、9縣市、16所學校設置考場,以方便考生應考。今年度報考依舊熱烈,考生共計5,618名。考生最小年齡為6歲,最長年齡為90歲,年齡大部分分布60歲以下,占了73%。男生占67%、女生占33%。四縣腔考生約占65%、海陸腔約占26%、大埔腔約占7%、饒平腔及詔安腔約占1%,其中,公務人員(17.87%)、教師(15.50%)及學生(15.24%)占48.61%。

        李主委分析指出,就應考人的職業別來看,有將近一半比例的應考人是公務人員、教師及學生,而就業族群及學生(60歲以下)佔應考人七成以上,顯示客語認證已具備其他專業證照的性質,可在職場上或生涯規劃上取得加分效果。他也指出客家青少及青壯族群原是客語流失速度最快的兩個族群,但根據考生資料,這兩個族群是報考客語認證的主力,代表他們已認知到客語流失的問題並願意採取行動,亦凝聚了客家向心力。

        李主委對這次考試過程一切順利表示欣慰,也感謝所有考生的配合及試務人員的辛勞,未來將依這兩次的考試成果,規劃於明年度辦理第三次客語認證初級考試。

        李主委表示,推動客語認證考試主要是提供學習客語的動機,創造有趣的客語學習環境,用以激勵年輕一輩客家子弟的榮譽感,讓他們樂意開口說客家話,他期待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學客語的行列並來參加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未來將陸續推出中、高級認證考試,形成一套完整的認證系統。

        李主委也表示,永續發展客語不能僅靠榮譽感,必須有實質的鼓勵措施來吸引客籍及非客籍的年輕人投入學習客語,客委會未來將繼續協調其他相關部會如人事行政局、各地方政府,落實相關的鼓勵措施,提高客語認知實質功能,共同為傳承客語而努力。

        客語能力認證考試定位為國家級的檢定考試,除出題採入闈方式進行外,閱卷過程亦十分嚴謹,答案卷、口試錄音帶均以彌封之設計,以達到公開、公正、公平之原則,以保障考生權益,本次考試可望於4月10日放榜。

 

新瓦屋春耕—95年度第一期蒔田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訂於3月14日在新竹縣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舉辦「95年度第一期稻作認養暨農村傳統聚落體驗-蒔田教學活動」。由具有40年實作經驗的老農夫以傳統人工插秧方式,教導輔搬遷至新瓦屋聚落的行政院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同仁及鄰近國中小學生下田插秧,體驗舊時客家農村生活。

 

        新竹六家過去一直是以種植稻米為主的農村聚落,素有新竹米倉之美譽;近年因高速鐵路在此設站,徵收三百公頃土地,重劃為新市鎮,使得原本六家傳統的農村文化與產業受到空前的人文衝擊。六年前地方人士與文化界學者努力搶救新瓦屋林姓聚落、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自2005年開始著手進行新瓦屋聚落保存發展及客家文化的推廣工作,保存客家族群聚居的真實生活面貌情境。

        行政院客委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主任盧維屏表示,今年是新瓦屋第二年的蒔田活動,為讓更多的民眾能夠體會傳統農村生活蒔田農務的生活,第一期稻作由六家國中、六家國小及東海國小共同認養,請有實作經驗的老農夫以傳統的人工插秧示範,教學生下田插秧,體驗舊時客家農村生活,除傳統的蒔田過程外,另也遵循古禮祭拜伯公,讓參與青年學子為這難得的體驗興奮不已。

        盧主任又表示,新瓦屋聚落將規劃為社區鄰里開放休憩活動場所以及提供都會人口體驗客庄生活的空間,歡迎各縣市中小學學校來參觀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認養農田體驗舊時客家農村生活。


↑TOP

•客家電視八點檔連續劇「魯冰花」徵選童星

        80年代客家經典名著『魯冰花』一片造就了「林坤玄」及「李淑楨」兩位小童星,客家電視台年度大戲『魯冰花』即將重新開拍,歡迎9~13歲客家籍及原住民籍小朋友,一同參與年度經典巨作『魯冰花』的演出。

性別不拘,名額不限,歡迎踴躍報名!

報名方式:

備照片、簡歷寄至台北市光復南路102號5樓(采樂視覺事業有限公司)

TEL:02-2778-4769

截止日期:即日起至95年3月30日

↑TOP

 

台北縣市文化合作 第一波本周末登場
三山國王文化節 在廣福宮分享食福

        台北縣市合作,以文化出擊!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黃正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朱惠良昨天與新莊市長許炳崑一起擊鼓開鑼,宣布「2006台北地區三山國王文化節」將於18日登場──這也是台北縣市文化合作的第一記響炮。

        新莊路老街上主祀三山國王的「廣福宮」是國家二級古蹟,早年面對舊新莊港,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後仍是新莊信仰中心,「三山國王文化節」將在18日由台北縣長周錫偉、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共同主祭,在新莊廣福宮舉行莊嚴的三獻古禮祭典儀式。

        當天上午10時將由傳統的扒龍船表演與氣勢磅礡的鼓樂暖場,而後遵循古禮行三獻祭典儀式,並有扮仙跳加官;上午11時將由松興客家劇團演出忠孝節義的戲碼《三娘教子》,廣福宮內還有客家文史資料圖文展示。

        依照民間傳統習俗,祭典之後會有寺廟準備的美食與民眾分享,寓意「食福」大家吃平安,當天也將準備客家粢粑、炒米粉、福菜湯等傳統客家美食與大家分享「食福」,活動至下午3時止。

        北市客委會主委黃正宗指出,三山國王信仰是客家重要的信仰,但崇拜三山國王並不只是客家族群,宜蘭縣冬山鄉「振安宮」三山國王廟的信眾便多是平埔族原住民;台南市三山國王廟的《三山明貺廟記》是考證三山國王信仰來源重要的可信文件,新莊三山國王廟則是清乾隆45年間由粵人移民捐建,是台北平原第一座三山國王廟,黃主委期許「三山國王文化節」能讓台灣民眾更加認識三山國王信仰。

        北縣文化局局長朱惠良善用她藝術史博士專長,為大家將三山國王信仰與廣福宮演變史上了一課,指出廣福宮在清光緒年間毀於大火又由新竹廳新埔街潮籍士紳捐金重建,當時經費不足而顯得樸素,卻反而成為不同於眾多廟宇繁複裝飾的獨特特色,不但是的新莊的驕傲,也是全台灣的寶貴文化資產。

        繼第一波活動大國王聖誕之後,7月、11月逢二、三國王聖誕都還將有文化慶典,新莊街上土生土長的新莊市長許炳崑,則期許北縣文化局能逐年編列預算整修廣福宮。

記者賴素鈴/報導
【2006-03-16/民生報/A10版/文化新聞】


↑TOP

客家金曲創作演唱會

        屏東縣族群音樂館19日晚上8時舉行客家金曲創作演唱會,由客家新音樂的創作歌手顏志文表演創作歌曲,他創作的「山狗大」、「紙鷂」、「心的搖籃」等音樂專輯,都曾入圍金曲獎。

生活資訊
【2006-03-16/聯合報/C2版/屏東縣新聞】


↑TOP

觀光局訪苗栗客家鄉
包裝桐花季遊程

        今年起,桐花季將列為觀光局向國際市場行銷的重要主題之一,觀光局率同國內操作外人來台遊程的旅遊業者,利用兩天時間到訪苗栗客家鄉景點,將研商包裝桐花季及客家特色遊程,吸引國際旅客來台體驗桐花的魅力。

        觀光局科長鄭瑛惠率同世帝喜、洋洋、海峽、冠祥、康泰、身心康泰、台灣泰美、捷立、易遊網等多家旅行社代表,這兩天深入苗栗各景點參觀行程包括華陶窯、勝興車站、山板樵、鴨箱寶、居鳩堂、西湖渡假村、東華樟腦廠、大湖酒庄、棗莊、山芙蓉等,都相當具有客家特色,同時也是欣賞桐花的好去處,值得向國際旅客推介。

        由於業者認為桐花較適合日本、大陸、港澳地區旅客,且開花期短,業者以自費行程(Option)方式推出,同時建議結合客家文化,把桐花意象商品化,也把桃竹苗地區客家文化行程,研發為全年均可觀賞的遊程。同時,因應開放第一類大陸人士來台旅遊,觀光局也將建議將桐花季列為季節性建議行程之一。

        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莊錦華表示,2003年首屆桐花季估計帶來5億商機,去年成長到35億,今年目標為50億。並指出,短短幾年的功夫,桐花季已經炒得火熱,有如台灣北部客家人的嘉年華,大大帶動觀光產業,桃竹苗地區,全年觀光客客源源不絕,也使客家文化有了發揮的空間。

        3月19日當天,將有500人在勝興車站捏製1000朵陶土桐花,作為勝興車站的裝置藝術品,讓旅客來到此地,看到陶製桐花,便產生桐花的意象。台北手工藝中心將於4月1日至5月31日展售桐花意象商品,4月14日至18日,在台北新光三越A8館也將銷售桐花禮品,另桃竹苗地區也有29處常設客家桐花商品展售地點。

記者黃彩絹/報導
【2006-03-11/民生報/B7版/戶外旅遊】

↑TOP

.全民督工專線

為積極推動全民監督公共工程,使民眾充分了解全民督工通報之管道,進而促進公共工程品質的提昇
全民督工專線 0800-009-609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