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69期-title
  發報日期:95年01月12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2006第一屆「桐花衍生創意產品設計大賽」

        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全國性設計競賽之舉辦,刺激設計能量投入客家桐花相關商品之開發。並帶動客家特色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應用,藉由簡單而又聚焦的主題呈現來發掘客家人文精神及文化意涵,期待引發最多元紛呈的創意設計。....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新聞局「SHOW台灣!台灣意象票選活動」投客家桐花一票 …新聞快報1
•第 17 屆金曲獎報名!…新聞快報1

地方活動
•  竹東鎮天穿日山歌比賽開始報名了…地方活動
•  五月雪舞劇 跳出客家情…地方活動
•  圖書小偵探有獎猜題(一): 那一個縣市客家人最多?…地方活動

•  圖書小偵探有獎猜題(二): 客家人過年有特殊的習俗嗎?…地方活動
•  刺客繡-臺灣客家傳統刺繡展…地方活動
•  聯大客家學院 9月誕生…地方活動

專題論述-築夢計畫系列文章
•  親訪海另一端的家 ── 劉振台…新聞快報1

 

• 2006第一屆「桐花衍生創意產品設計大賽」

一、目的
(一) 透過全國性設計競賽之舉辦,刺激設計能量投入客家桐花相關商品之開發。
(二) 帶動客家特色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應用,藉由簡單而又聚焦的主題呈現來發掘客家人文精神及文化意涵,期待引發最多元紛呈的創意設計。
 
二、辦理單位
(一) 主辦: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二) 執行: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三) 贊助:台灣吉而好股份有限公司、迪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三、競賽主題•••風采
(一) 風采,是韻味、典雅、姿味的同義詞,象徵在自然、簡單、平凡中散發出的曖曖內涵,就如同客家文化多采多姿的風貌,豐富雋永的文化內涵,細細品來,回味無窮。
(二) 藉由客家文化的源流歷史,從飲食、生活器皿、服飾、建築、民俗慶典等面向來體會台灣客家的獨特性,如何應用及結合至現代生活的需求及創新的價值。
 
四、參賽組別及資格
(一) 概念設計組:
1. 本組之對象為國內外設計師、設計相關系所師生及自由創作者。
2. 可以個人或組團參賽,參賽件數不限。
3. 以『風采』為概念,發想出符合主題及客家精神的創意的產品。
(二) 產品設計組:
1. 本組之對象為國內外設計師、自由創作者或生產行銷業者。
2. 本組參賽者須為量產或完成打樣即將量產之設計作品,並說明材質、創造理念及包裝販賣之建議。
3. 每人(家)之參賽件數不限。
4. 以『風采』為概念,發想出符合主題及客家精神的創新商品。
 
五、參賽時程
活   動
時   間
1.報名 95年1月2日(一)至3月1日(三) 24時止
2.初選商品送件截止 95年3月3日(五)17:00止, 以郵戳為憑
3.初選 95年3月8日(三)
4.網路票選活動 95年3月8日(三)至3月29日(三)
5.入圍者模型送件截止 95年3月27日(一) 17:00止, 以郵戳為憑
6.決選 95年3月30日(四)
7.頒獎典禮 95年4月中旬 (配合桐花祭)
8.展覽 95年5月26日至29日(配合新一代設計展)
 
六、參賽程序
(一) 初選
1. 報名費用:免費報名參加。
2. 報名方式:參賽者須至本競賽專屬網站http://www.boco.com.tw/tfb/上傳個人基本資料及3張設計圖片或照片(全彩jpeg檔, 640x480像素,解析度72dpi),完成後系統將寄發「報名完成確認通知」函及參賽編號至報名者之email信箱。
3. 報名時間:95年1月2日起至3月1日(星期三)24:00止。
4. 初選送件時間:初選參賽圖片或商品照片須於95年3月3日(星期五)17:00前,親送或郵寄至115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1號G棟3樓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2006第一屆「桐花衍生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工作小組收。
5. 初選送件繳交項目及規格
(1) 概念設計組:設計表現圖說
A3尺寸(420 mm x 297 mm)設計說明板含設計表現圖及文字說明等,以3張為限,不得標示任何影響公正性之代號,只需標記「報名完成確認通知」函所產生之流水號及設計圖面編號次序。
(2) 產品設計組:商品實物或打樣照片之設計圖說
A3尺寸(420 mm x 297 mm)設計說明板含商品照片及文字說明等,以3張為限,不得標示任何影響公正性之代號,只需標記「報名完成確認通知」函所產生之流水號及設計圖面編號次序。
(二) 決選
1. 入圍決選者繳交項目及規格
(1) 概念設計組;入圍者須寄送1:1之模型(佳作作品將獲補助模型費用每件NT6,000)。
(2) 產品設計組:
A. 須寄送設計商品實物或打樣品。
B. 量產及行銷構想:以A4尺寸書面說明商品之創作理念、設計特色、量產計畫,以及行銷、包裝、販賣、陳列展示之建議,以5頁為限。
2. 送件時間:參賽者須於95年3月26日(一)17:00前親送或郵寄模型(概念設計組)、商品實物或打樣品和量產及行銷構想書(產品設計組)至台灣創意設計中心2006第一屆「桐花衍生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工作小組。
 
七、評選作業
(一) 評選分為初選及決選兩階段
1. 初選階段:採設計圖面或商品(打樣品)照片審查,由評審團選出8至10件作品晉級決選。
2. 決選階段:採模型、商品實物、打樣品及圖面(或照片)說明審查,並由贊助單位派員共同選出廠商特別獎得主。
(二) 評分項目及標準
1. 概念設計組:創意及主題呈現50%,美感20%,設計完整性20%,圖面表達10%。
2. 產品設計組:實用性40%,創意30%及美感30%。
(三) 評審團將由執行單位遴聘國內5至7位設計領域專業相關人士組成。
 
八、獎項
(一) 概念設計組
1. 金桐花創意獎1名,獎金新台幣15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2. 銀桐花創意獎1名,獎金新台幣10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3. 白桐花創意獎1名,獎金新台幣5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4. 佳作5名,獎金新台幣1萬元,獎狀1紙。
5. 吉而好特別獎、迪雅文物特別獎各1名,獎金新台幣各5萬元,獎狀各1紙。
(二) 產品設計組
1. 金桐花精品獎1名,獎金新台幣30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2. 銀桐花精品獎1名,獎金新台幣20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3. 白桐花精品獎1名,獎金新台幣10萬元,獎座1座,獎狀1紙。
4. 佳作5名,獎金新台幣1萬元,獎狀1紙。
 
九、注意事項
(一) 參賽商品必須為自行創作設計或擁有其著作權,且未曾參加其他國內外相關設計競賽,嚴禁抄襲仿冒。
(二) 維護參賽者之智慧財產權,建議入圍者繳交模型前先申請專利。
(三) 獲獎者於競賽或展覽過程中,如發現有不符本辦法之規定或涉及仿冒、抄襲等情事者,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與獎狀。
(四) 概念設計組入圍得獎作品,其著作財產權歸主辦單位所有,主辦單位有授權廠商生產之權利;若入圍得獎者私下將設計作品讓與第三者,主辦單位得隨時暫停或取消參加競賽及展覽之權利,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品與獎狀。
(五) 為鼓勵入圍得獎者,其設計作品若獲廠商合作開發,將由合作廠商再支付得獎者獎勵金新台幣2萬元正。
(六) 執行單位得運用參賽獲選商品之圖片及說明文字等相關資料,作為展覽、宣傳及出版等用途,參加者應積極配合相關宣傳活動。
(七) 參加者應尊重評審委員會之決議,除非能具體證明其他商品違反本辦法相關規定,不得有其他異議。
(八) 得獎者須應本國稅法規定課稅(台灣地區參賽者扣除15% 所得稅)。
(九) 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
 
十、聯絡方式
2006第一屆「桐花衍生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工作小組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地址:115台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1號G棟3樓
聯絡人:彭小姐
電話:02-2655-8199分機162
E-mail:chunpeng@tdc.org.tw
網址:http://www.boco.com.tw/tfb/
 

•新聞局「SHOW台灣!台灣意象票選活動」投客家桐花一票

        新聞局舉辦「尋找台灣意象系列活動」,希望透過由下而上的全民參與過程,凝聚國人共識,帶動大家一起認識台灣、肯定台灣、認同這塊土地,並且尋找出屬於台灣人的共同意象,未來將在國際間積極推廣,進而將國際人士對台灣的良好印象,轉化成為實質的支持力量。

        「Show 台灣!尋找台灣意象系列活動」分為「意象票選」、「徵圖活動」及「設計稿票選」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新聞局邀請全民參與台灣意象票選活動,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意象。第二階段將依據票選結果所選出的5個台灣意象,徵求設計圖稿。第三階段將再請民眾票選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圖,並作為台灣國家形象識別系統的設計基礎。

        您曾感動於桐花的落花繽紛嗎?每年四、五月散落於客家地區的桐花就像下雪,把山頭點綴的白雪一片,記得投客家桐花一票哦?並以歡喜之心共同迎接2006客家桐花祭。

        本次台灣意象票選活動最後期限至1月15日,可透過手機(0951-098-098)、傳真(02-2516-1037)或上網www.taiwan-image.tw投票。


↑TOP

•第 17 屆金曲獎報名!

一、主辦單位
        金曲獎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報名單位請依各參選專輯之屬性,於『流行音樂作品類』與『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兩種擇一填寫。各獎項參選作品以民國 94 年 1 月1 日至 12 月 31 日間,首次出版發行地為台灣之鐳射唱片 (CD) 為限(依參選作品登載時間為準)。參選細節請參照獎勵要點暨報名須知,如有未盡事宜,請依專輯之屬性向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處第三科洽詢:

聯絡人:曾小姐
電話:(02)33567803 email: jjc@mail.gio.gov.tw

二、報名時間
民國 94 年 12 月 15 日至 95 年 1 月 14 日,逾期不予受理。

三、報名資格
報名單位及出版獎參選者以依法設立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公司或個人工作室為限。

四、報名程序
        本屆金曲獎除特別貢獻獎外,一律採網路報名,完成報名程序後,電腦將自動傳送電子郵件確認報名事項。使用本網站報名系統之前,請依下列步驟申請進入報名系統需要的帳號及密碼:

  1. 網址:http://www.gm2005.org.tw/gm2005/index.htm,填寫申請密碼與帳號的表格。
  2. 依畫面指示填好表格,並按鍵送出申請資料。主辦單位收到申請資料後,會立即審核報名單位是否符合資格,審核通過後,將配發給您所申請的帳號與密碼,並以 email 寄到您填寫的電子郵件信箱。帳號與密碼會在報名單位上網申請後一個工作日內寄出,如果沒有收到,請先確認電子郵件信箱的運作是否正常無誤;如果電子郵件信箱並沒有狀況,請洽主辦單位查詢。
  3. 收到含有預設密碼的電子郵件後,請依照內容指示,立即上線,將密碼更改成您希望使用的密碼,再依系統指示進行報名作業。
  4. 完成報名程序後,電腦將自動傳送電子郵件確認報名事項。為進行核對,請各報名單位以A4紙列印報名表,並加蓋報名單位及負責人印章後,連同作品於報名截止期限(民國 95 年 1 月 14 日)前,一併送交本局。未能於截止期限前將報名表及參選作品送達本局出版處第三科,視同未完成報名手續。

五、注意事項
        報名系統配發的預設密碼僅會以 email 送達,在申請使用帳號前,請先確認計劃使用的電子郵件信箱是否運作正常,否則不僅收不到密碼,也無法使用報名系統。

主辦單位:行政院新聞局

↑TOP

 

竹東鎮天穿日山歌比賽開始報名了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95年1月20日止(郵戳為憑)。
◎報名地址:竹東鎮公所社會課(竹東鎮東林路88號),承辦人『傅瓊珠小姐』。
◎報名方法:填好報名表郵寄(竹東鎮東林路88號)、傳真(03-5943386)或親自報名。【請勿電話報名】
◎比賽組別:長壽組:限民國25年(含)前出生者,限傳統山歌四大調。
◎少年組:限79年(含)後出生者,限傳統山歌四大調。
◎還有小調組、超級組(必須唱四大調)、平板組、山歌仔組、老山歌組、男女對唱組
◎每人限報一組參賽(對唱組不限)。
◎比賽時間:
95年2月15日上午8時30分開始 -- 長壽組初賽,下午1時開始—小調組、超級組初賽 95年2月16日上午8時30分開始—平板組、老山歌初賽,下午1時開始—山歌子、少年組、男女對唱組初賽。
95年2月17日上午8時30分開始決賽秩序為-長壽組、山歌子組、老山歌組、超級組、小調組、平板組、少年組、男女對唱組。
……………………………………………………………………………………………………………
竹東鎮九十五年台灣區客家山歌比賽報名表
組別:
姓名:
性別:
年齡:
電話:
地址:
歌詞乙首:(報名小調者請寫歌名)


↑TOP

五月雪舞劇 跳出客家情

        繼「辦桌系列」創作之後,紅瓦民族舞蹈團今年再以客家為主題,編了一齣舞劇「五月雪」,描述客家族群從大陸渡海來台,辛苦開墾的歷程,從舞劇中還可以看到傳統客家文化,14日將在宜蘭縣演藝廳演出。

        曾獲去年台北縣傑出演藝團隊的紅瓦民族舞蹈團,演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去年該舞蹈團演出台灣傳統的「辦桌」系列作品,甚受好評,今年再以客家為主題,新編了一齣「五月雪」舞劇。

        團長劉明仁花了1年多時間,走訪美濃、三芝、三峽等客家聚落,翻遍客家文化書籍,從有「五月雪」之稱的油桐花之美,延伸到客家文化,以舞蹈闡述客家族群從大陸渡海來台,在平原與閩南人發生衝突,漸漸移居到山區開墾,終究豐收的艱苦歷程。

        劉明仁說,整齣舞劇分為10個段落,包括了驅離、歡樂、團結、收成等,許多傳統的客家文化,在舞劇都可以看到,包括客家女性站在河流中央洗衣的傳統,以隨時防禦外人的欺侮,劇中並有客家山歌吟唱,穿插舞蹈演出,讓全劇內容更豐富。

        該劇預定14日晚間7時30分在宜蘭縣演藝廳演出,售票入場,票價為250、350、500元,售票可洽縣文化局各售票點,或演藝廳電話(03)9369115轉120。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2006-01-04/聯合報/C2版/宜蘭縣新聞】


↑TOP

圖書小偵探有獎猜題(一): 那一個縣市客家人最多?

        館內公布題目,讓小朋友從圖書館館內查尋答案,讓小朋友在查找答案中,學習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培養查詢資料及解答問題能力,凡答對答案者,可於集點卡蓋一個點數,集滿點數可兌換精美獎品。

參加對象:國小六年級以下。本活動免費參加。
活動時間:2006/01/03~2006/01/15 08:00~1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四AM11:00-PM19:00;週三、週五、週六、週日AM09:00-PM17:00。
每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活動場地:高雄市立圖書館鼓山分館推廣活動室(不外借)
場地地址:高雄市鼓山區正德里鼓山三路19-3號
場地電話: 07 -5615393


↑TOP

圖書小偵探有獎猜題(二): 客家人過年有特殊的習俗嗎?

        館內公布題目,讓小朋友從圖書館館內查尋答案,讓小朋友在查找答案中,學習利用圖書館資源的方法,培養查詢資料及解答問題能力,凡答對答案者,可於集點卡蓋一個點數,集滿點數可兌換精美獎品。

活動時間:2006/01/17~2006/01/27 08:00~17:00
參加對象:國小六年級以下。本活動免費參加。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四AM11:00-PM19:00;週三、週五、週六、週日AM09:00-PM17:00。
每週一、國定假日休館
活動場地:高雄市立圖書館鼓山分館推廣活動室(不外借)
場地地址:高雄市鼓山區正德里鼓山三路19-3號
場地電話:07 -5615393


↑TOP

刺客繡-臺灣客家傳統刺繡展

        許多創意的源頭往往來自古老的元素,而「老阿嬤的內衣」-肚兜以其擁有精美刺繡的特色,有條件作為時尚美學的素材。這次特別在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推出的「刺客繡」特展,可視為臺灣時尚界的創意典範,展示概念從臺灣客家傳統刺繡出發,邁向與時尚服飾結合的路線,如此一來,也為客家傳統文化找到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為民眾創造出兼具傳統美質的流行新風尚。

活動時間:2006/01/01~2006/01/31 09:00~18:00
週六、日展至18:00
活動場地: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特展室
場地地址:臺北縣三峽鎮隆埔里27鄰隆恩街239號
場地電話:02 -26729996
主辦:臺北縣政府
承辦: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TOP

聯大客家學院 9月誕生

95學年度增設華語文學系 4研究所4月可招生 強化在地特色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成立在即,經校方努力爭取,目前已獲教育部同意於95學年度增設一個系及四個研究所的教師員額,聯大對這個即將成立的學院充滿期待,除了希望該校能早日成為真正的綜合大學外,也希望在客家領域做出自己的特色。

        聯大的客家學院預定9月正式揭幕成立,籌備處主任胡愈寧表示,該校預定設立華語文學系,研究所分別是族群關係研究所、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及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胡愈寧說,聯大會訂出這樣的學術研究方向,主要著眼苗栗縣在台灣島內是唯一以客家族群為主的縣分,如何把語言保留下來及加強數位典藏是重要的事,因此規劃成立客家語言與傳播及資訊與社會兩個研究所。

        近年來,苗栗在農業及觀光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因此有經濟與社會研究所;至於設立族群關係研究所,其著眼點除了在於原有的4大族群的和諧與對立關係外,更在於外籍配偶及新台灣之子的出現。

        她說,聯大設立這一個系和四個研究所,是希望和國內其他大學的客家學術研究領域做明顯區隔,並以強化在地性及語言的再生功能做為發展主軸,目前除了華語文學系已獲教育部核准招生外,四個研究所尚在審查,預定下月通過,4月即可正式招生。

記者林錫霞/苗栗報導
【2006-01-05/聯合報/C2版/苗栗縣新聞】

↑TOP

 

人因夢想而偉大,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鼓勵青年勇敢作夢、開拓視野,進而帶動客家發展,今年起開始舉辦築夢計畫,提供認同客家的青年一個圓夢的管道。參加第一屆築夢計畫的成員現已陸續回國,成果報告也一一出爐,就讓我們透過他們的觀點,一同來體驗夢想成真的感動……

築夢計畫系列文章

•親訪海另一端的家

── 劉振台

        一張攝於一九六二年的屏東長治鄉崙上村,來自印尼雅加達的余氏家族照片,承載著劉振台回家的夢想。他的祖父母及父母,都是印尼客家華僑,一九六○年代,印尼爆發嚴重排華事件,他們懷抱希望與恐懼的心情,搭上駛往台灣的船隻。這段歷史,劉振台沒有經歷過。對他而言,海另一端的家,是從小耳熟能詳的一則傳說。

        其實,兩個家的距離並不算遠,每年還維持著互相省親的習慣。這則傳說也成了劉振台研究所課業上的研究專題,然而,他始終以為回去那段記憶非關己事。直到得知築夢計畫,他才察覺到自己親訪夢中家鄉的渴望。

        劉振台偕母親和外婆同行,首次踏上雅加達,探查母系余氏家族的遷移史,親身體驗當地客家移民社區的生活情狀。他深刻感受到:「每一位客家人都是由多重身分組成。」

        印尼當地稱客家人為廣東人,而客家人自稱為唐人或中國人,唯有和同樣來自廣東的鄉親交談時,才會承認客家人的身分。劉振台說:「因為『客家』是中原人指稱一群長期遷移的人,這是外人賦予的名稱,並非客家人的自我認同。」

        當年,廣東境內的客家人必須翻山越嶺先至梅縣,藉由韓江到汕頭搭船前往香港,再度過七至九天航程抵達印尼雅加達港上岸。而後來渡海來台的印尼華僑,因時代生活與社會變遷,又有一批人陸續遷移荷蘭、美國等地。

        劉振台稱客家人的認同現象為「足跡式的認同」-哪裡能得到生活上的安頓,足跡就往那兒遷移。「走到哪裡,面對誰,就自然反映出自己是誰。」他認為,認同是相對的反應,不會自然出現,因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更重要。

        往常,劉振台遇上來台省親的印尼長輩,只是單純打聲招呼,情感上有著無形的距離。這次在印尼的家中,長輩拿出族譜,不厭其詳的告知各代的人名和事蹟。在過去余家經營的店內再聽一遍相同的故事,第一次,他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和家族的遷移史緊緊銜接。「即使沒有參與遷移,也像是能體會先祖當年足跡式移居的漂泊,彷彿看到他們在印尼胼手胝足打拼的辛酸。」

        劉振台回想說,小時候家裡要求他說國語,直到客家電視台成立,祖父母看到客語節目和新聞後,突然釋放了心中不知壓抑多久、多大的鄉愁,一反過去態度,要求他一定要說客語。「阿公常告訴我:『要知道自己是誰』」劉振台所致力的研究主題,背後動力正是探入這個核心關懷。

        因為劉振台,生活在台灣的客家印尼華人村的故事終為人所知,引起愈來愈多回響和回應。目前,他得知桃園九座寮及嘉義某個村莊,也是印尼客僑聚落。

在家人建議下,他將於清明祭祖時回廣東大埔,繼續返鄉築夢之旅。

↑TOP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