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66期-title
  發報日期:94年12月23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連袂登台 客家小提琴協奏曲全球首演

        2005年「a-ha客家藝術節」於11月5日啟動至12月26日止,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年度重要藝術活動,內容涵蓋音樂、歌謠、戲劇、舞蹈等,上百個表演團體,串起2005年的a-ha客家藝術節,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藝術節的閉幕活動,由長榮交響樂團所承辦的「客家交響之夜–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於94年12月26日晚間7時30分,假國家音樂廳演出。....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  2005 a-ha 客家藝術節 …新聞快報1
•  從發現到實現--第2次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坊 …新聞快報1

地方活動
•  六家農村文化運動…地方活動
•【洗衫坑舞集】客家舞宴…地方活動
•  歡喜扮戲團客家現代音樂劇:「廚房的氣味」客家返鄉之旅 …地方活動

•  客謠交響-好客樂隊…地方活動

專題論述
•  蕭如松藝術園區…新聞快報1
•  農村資源 創意無限 ── 張正揚…新聞快報1

 

• 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連袂登台 客家小提琴協奏曲全球首演

        2005年「a-ha客家藝術節」於11月5日啟動至12月26日止,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年度重要藝術活動,內容涵蓋音樂、歌謠、戲劇、舞蹈等,上百個表演團體,串起2005年的a-ha客家藝術節,其中最受注目的是藝術節的閉幕活動,由長榮交響樂團所承辦的「客家交響之夜–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於94年12月26日晚間7時30分,假國家音樂廳演出。

        「客家交響之夜–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特邀請著名旅美作曲家陳建台創作全新《客家小提琴協奏曲》,並由國際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擔任小提琴獨奏,此場音樂會係世界首演,陳建台與林昭亮兩位優秀的音樂家都具有客家籍背景,將更能夠透過音樂來詮釋客家精神。行政院客委會表示,委託長榮交響樂團承辦本次音樂會,即希望透過交響樂團精緻化的演出,將客家音樂之美推向更廣大的市場。長榮交響樂團響應政府提升客家文化之政策,自2002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廣提升台灣本土音樂,包括鼓勵創作或改編客家音樂或歌謠。這場「客家交響之夜」即是今年最獨特、最具開創性的演出,值得樂迷拭目以待,公共電視台並將全程錄影轉播。當客家民謠遇到西方交響樂而激盪出的獨特風采,值得樂迷拭目以待,公共電視台並將全程錄影轉播,

        在「2005 a-ha客家藝術節」中,長榮交響樂團所端出的佳餚饗宴,除了壓軸的「客家小提琴協奏曲」之外,也委託華人知名作曲家陳能濟先生改編《客家民謠組曲》,且精選客家經典歌謠改編成交響曲如:《桃花過渡》、《桃花開》、《挑擔歌》等,以及將近代備受肯定的客家創作曲如李哲藝的《客來詩樂古典隨想》重新詮釋改編成交響曲,另外也將演出陳樹熙先生的創作曲《山歌》裡最知名的樂章--《平板》,這首運用了傳統客家曲調;配以現代作曲與豐富音響的管絃樂曲,展現出獨特的客家風情;除此之外,樂團並將邀請國內著名的客籍女聲樂家邱玉蘭女士獨唱客家名曲《落水天》、《歌聲飛過淡水河》,以及男聲樂家陳忠義先生獨唱《大憨牯汽車》,兩人並合唱一首男女對唱客家名曲《送郎歌》,預料這場音樂會將是客家音樂史上相當具有指標意義的盛事。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出生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先生,將首度與長榮交響樂團合作,林昭亮為當今最傑出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常年巡迴五大洲與主要樂團合作演出並舉辦獨奏會,林昭亮以卓越技巧與優美、溫暖的演奏風格著稱。由於身為客家子弟,林昭亮特別響應行政院客委會主辦的「2005年a-ha客家藝術節」,回台演出,林昭亮與充滿青春活力的長榮交響樂團合作,將會是一場高優質的客家音樂盛宴。

 
 

•2005 a-ha 客家藝術節

傳統、現代,各式客家藝術,一次享受 ─ 綜合演出類

12/23(五) 18:30~21:00苗栗縣玉清宮前廣場 苗栗縣苗栗巿玉清里坡塘下一號
野放客樂團、東東、愛客家說演團、紅如樂團、好客樂團、大禾埕藝術工作坊

悠揚的歌聲,吟唱出客家生命的感動 ─ 合唱類

12/24(六) 18:30~21:00桃園縣平鎮市社教文化中心演藝廳 桃園縣平鎮市環南路三段88號
福爾摩沙合唱團、台灣客家山歌團、邱玉蘭

用聲音,也用肢體,傳遞內在情感,說出動人故事─戲劇舞蹈類

12/25(日) 19:00~21:00雲林縣崙背國中禮堂 雲林縣崙背鄉大成路91號
隆興閣掌中劇團

閉幕-客家交響之夜

12/26 (一) 19:30~21:30台北國家音樂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客家交響之夜─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

主辦單位: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協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屏東縣萬巒劉氏宗祠管理處、國立台南社教館、國立竹東高中、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苗栗縣玉清宮、台北縣政府、桃園縣政府、新竹縣政府、苗栗縣政府、台中市政府、台中縣政府、彰化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南投縣政府、嘉義巿政府、台南市政府、高雄縣政府、屏東縣政府、高雄市政府、花蓮縣政府、台東縣政府、台北縣中和市公所、桃園縣平鎮市公所、屏東縣竹田鄉公所、新竹縣北埔國小、苗栗縣大湖國小、苗栗縣建中國小、台中縣東勢國小、雲林縣崙背國中、花蓮縣立體育場、台東縣鹿野國小、南投縣北梅國中、誠品書店、萊爾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民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 a-ha 客家藝術節全國演出資訊,請至客家藝術節網站: http://www.hakka.gov.tw/a-ha/

 


↑TOP

•從發現到實現--第2次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坊

        為落實推動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計畫及培植普查人才,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94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南投縣溪頭明山飯店舉辦「第2次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坊」,計有40餘位來自全台的客家文化工作者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秀妃在主持始業式時表示,經過9月份第1次的工作坊之後,各團隊已積極的進行在地的全面性普查工作,開始與在地客庄文化產生對話,並發現社區性格。本次工作坊的最大特色,在於將各團隊的期中報告與相關課程交叉進行,期待學員在課程中發現客庄文化的意義,並在普查工作中實現。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表示,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計畫是該會重點工作之一,自94年度起,擴大以鄉(鎮)為調查範圍,將分年分期結合在地團隊推動,目前已委託專業單位辦理桃園縣觀音鄉、苗栗縣公館鄉、台中縣石岡鄉、高雄縣美濃鎮、屏東縣竹田鄉及花蓮縣吉安鄉等6個鄉(鎮)之普查案,預計於95年度完成,希藉此普查計畫之推動,促成各地客家庄的文化資源獲得有系統地累積與整理,成為各地客家文化的資本。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不同於田野調查,是以廣度為訴求,強調普遍而全面性的調查,運用在文史資源調查上,所著重的是大量建立起後續調查的脈絡,讓每一條調查所得的資料都有線索能持續追蹤或回訪,並藉由初步的分類和歸納,建立出一套實用而完整的資源調查資料庫,為日後的深入調查和回訪行動打穩基礎。

        第1次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坊,已透過戶外實作、分組討論等課程安排,給予學員一個整體性的工作架構及方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在第2次工作坊的課程安排上,邀請到吳教授密察、盧教授建銘、陳委員邦畛等學者專家指導,並結合各團隊的期中報告,以三階段:「釐清普查工作的意義與操作方式」-「整理的技巧與方法」-「成果呈現與未來實現」的概念,輔以相關演練操作及分析討論的課程,讓普查的成果能更有效的分類,也讓普查的方法得以更深化。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表示,本次「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坊」的主要理念,希望能突破過去單點、單純的調查,進一步去整合各客庄的文化普查資料,以呈現整體的客庄文化脈絡及作為單一地區未來深入理解與調查的基礎。另一方面,期待客庄文化資源普查作為一次「社區培力」的過程,加諸於在地人的能力培養和觀念改造,更為深刻且持續,而客庄文化的主體性,也就在不斷擴大在地居民投入普查、重新發現在地事物、進而能夠掌握詮釋權,重新發掘彰顯出隱藏在日常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文化內涵。也期待學員能夠將普查轉化為實踐,將文化資源轉換為認同的對象及行動的能量。

↑TOP

 

 

六家農村文化運動

活動內容﹕
(一)、創意稻草人比賽

1.以三人以上為一組(不分年齡),創意規格30公分x30公分。
2.大會只提供稻草材料,其餘工具請自備
3.取三名優勝及佳作數名,作品歸主辦單位保留
4.採取預先報名,報名截止日94年12月21日,不接受現場報名

(二)、客家歌謠比賽

1.參賽年齡0~99歲(百歲人瑞參賽即可得獎)
2.限定客家歌曲為主
3複賽取三名優勝及佳作數名,大會頒發獎品
4.採取預先報名,報名截止日94年12月21日,不接受現場報名

日期:94年12月25日
地點:新瓦屋聚落

活動流程﹕
時 間 項 目
08:30~12:00 農村樂相片展示
09:00~11:00 創意稻草人比賽
09:00~10:00 客家歌謠初賽
10:00~10:30 貴 賓 致 詞
10:30~11:00 客家歌謠複賽
11:00~12:00 客家米食分享

客家歌曲報名表(初賽)

姓  名   聯絡電話  
自選曲名   聯絡地址  

稻草人草編報名表

姓  名   聯絡電話  
自選曲名   聯絡地址  

↑TOP

【洗衫坑舞集】客家舞宴

        洗衫坑舞集在聖誕夜推出客家舞宴,稟著客家人的好客熱情,為推展客家舞蹈文化,藉由優美動聽的歌謠及曼妙的舞姿,串連民族舞蹈肢體語言,開拓客家舞蹈嶄新的風貌,配合客家創作歌曲,舞出現代流行舞步,更以木屐舞編排踢踏舞媲美愛爾蘭踢踏舞,客家排舞的推廣邁向國際,提昇對客家舞蹈文化的詮釋。

活動時間:2005/12/24 19:30~21:30
活動場地:竹東樹杞林地方文化館 二樓演藝廳
場地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新生路雞林里16鄰377號
場地電話:03 -5966177
票  價:無售票
主辦單位: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TOP

歡喜扮戲團客家現代音樂劇:「廚房的氣味」客家返鄉之旅

        歡喜扮戲團於十一、十二月展開客家返鄉之旅,演出客家現代音樂劇「廚房的氣味」,雖然客家菜遠近馳名極富特色,卻有一群人想要顛覆客家菜,讓老菜脯翻身,賦予新生命。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製作「廚房的氣味」。

        「廚房的氣味」是敘述一個富家千金小姐嫁來客家庄,全村的人看著迎親的大隊人馬,期待著看到嫁妝的縫紉機、大冰箱、大轎車…。卻失望地只是看到瓶瓶罐罐的醃漬醬菜。在農庄的大伙房裡必須輪流煮給三十多人吃食也叫新嫁娘手忙腳亂。

        村裡的人背地裡叫她「懶尸妹」─「懶惰的女人」,這在勤儉為天性的客家話可是一大羞辱。原名瑞銀的懶尸妹發現如果她只照別人的眼光活著只會天天被嫌棄,於是將原來引以為恥的客家醬菜賦予新生命,讓老菜脯翻身,自己的創意也變成三姑六婆成天來刷VISA卡的瑞士銀行。

        「廚房的氣味」是客家現代音樂劇,主要演員十位、演唱者二位、樂師四位,總共十六位演出者,屆時劇場將是音樂、食物齊飄香。歡喜扮戲團於一九九五年由資深導演彭雅玲所創立。一九九九年起致力於製作客家現代音樂劇,除了每年在國家實驗劇場首演,並遠赴歐洲及全省各地客家庄巡迴演出共五十一場。

活動展演者:歡喜扮戲團
活動時間:2005/12/30 19:30~21:30
活動場地: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桃園館 演藝廳
場地地址:桃園縣桃園市光興里縣府路21號
場地電話:03 -3322592
票  價:無售票,索票入場。
活動洽詢:03-3322592#834表演課


↑TOP

客謠交響-好客樂隊

時間:12月24日
地點: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演藝廳
電話:(02)2672-9996

↑TOP

•蕭如松藝術園區

        新竹縣政府於93年向行政院客委會提案爭取補助蕭老師故居修繕工程,期望推動蕭如松藝術園區,一方面紀念大師一生風範,一方面讓大家能親身感受大師創作的環境。由於客家歷史文化資產的保存,係屬客委會責無旁代的工作,而蕭如松老師更是近代客家藝術家的要角,客委會當然是全力支持,旋即於同年撥足全部補助經費。

        座落竹東鎮榮樂街的蕭如松老師故居,為一日式宿舍,藉由時間歲月的洗鍊,該建築物本身即富饒保存價值,而蕭老師的人文、藝術氣息,亦加豐富了建築物的內涵。惟該故居因歲月無情的摧殘,且年久失修,致部分屋頂塌陷,漏水情形嚴重,急待搶修。

        歷經縣府一年多來的規劃與修建,除已完成蕭老師故居修復工作外,難能可貴的是蕭師母亦主動捐贈原故居生活起居相關文物,除得以一窺蕭老師平常儉樸的生活,同時亦豐富故居展示之內涵。而蕭老師曾被喻為「叫太陽起床的老師」,他的畫作與教學精神,在這樣精神內涵影響下,並未隨著時間而消逝,反而益加的耀眼。

        本次故居修繕工程,只是整體園區發展的一個開端,針對接續辦理之整體園區興修建計畫,相信縣府必能更深入的進行規劃與思考,帶給縣民更大的精神文明饗宴,並且能在全台灣的文化地圖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當然,本案只是一個開始!今後如何擴大與深耕客家文化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相信客委會與新竹縣政府必將持續投注更多心力與資源,以期讓客家文化更成長、更茁壯!

↑TOP


 

人因夢想而偉大,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鼓勵青年勇敢作夢、開拓視野,進而帶動客家發展,今年起開始舉辦築夢計畫,提供認同客家的青年一個圓夢的管道。參加第一屆築夢計畫的成員現已陸續回國,成果報告也一一出爐,就讓我們透過他們的觀點,一同來體驗夢想成真的感動……

築夢計畫系列文章

• 農村資源 創意無限

── 張正揚

        張正揚十分關心農村發展與存續議題,他深信,即使是已開發國家,農村仍有存在的必要。四十七天的旅程,他的行腳涵蓋日、英、德、法四國,除了現地考察鄉村的農業創意,並拜訪城市居民的有機夢想,甚至深入山村,發現藏在深山裡的意志和智慧。

        「農村具有糧食供應、生態保護、社會安定、文化多元等功能,人類應該發揮創意,讓它生生不息。」張正揚舉例說: 「例如法國香檳區的『葡萄綠色旅遊』,這是一個將葡萄栽培、香檳釀製、農村體驗、生態文化等多項內涵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產業,很有啟發性。」

        日本社會文化背景與台灣接近,同為島國、同樣面對西化的取捨問題,令張正揚在自我思辯中所得更豐。具體做法上,北海道黑松內自然學校、二世谷農民市場、四國德島縣上勝町的零浪費學院,以及染彩事業等等,都帶來參考價值。

        「日本的城鄉差距比我想像的大,這是我以往在思考『日本V.S台灣』經驗時比較缺乏的部分。」張正揚表示,日本許多的農村工作富有創意和張力,即與巨大的城鄉差距有關。「任何處於生死存亡關頭的人,其覺悟、意志會很驚人。」

        他說了一個蕭條的村落,以老人為主,展開生活工藝運動的故事:「在我去過的一個地方,福島縣三島町,一天只有四班火車,平均間隔三個小時,有些嬰兒在冬天出生,在被抱去村中報喜的時候凍死了。現在很多房子,甚至是傳統廟宇的屋頂都改成鐵皮,因為沒有年輕人來翻修。在這樣的背景下,假使不思有所突破的話,可能只有滅亡一途。」

        生存資源貧乏,使得人們必須在「無用的材料」中發現「資源」,這些地方的老人比例和年紀都很高,但在他們的農村重建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張正揚介紹彩事業:「地區老人們到山裡面採集樹葉,做為生魚片等食物襯景,連東京廠商都搶著下訂單。老人採集野生樹葉一點也不困難,也沒有危險。但這樣的工作卻讓老人賺得了薪資,而且生活更富意義。」

        張正揚目前擔任「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副主任,該校是台灣第一所設置於「農村」的社區大學。他將考察所得與社區民眾分享,計畫明年高屏地區第三季雜作大出的時候,舉辦一次農民市場。市集裡每一樣農產品都清楚表示生產者,農民與消費者直接聯繫,建立彼此信任關係。

        「我們需要一種能看到農村『與眾不同』、『處處資源』的眼光和創意。而非『落後』、『貧乏』等刻板印象。」張正揚說。

        無可否定,遊歷對於想像的啟發、視野的提升、網絡的建立帶來可觀的效果。張正揚坦言,一次旅行的收穫,並不會在行程結束一、兩個月後就清楚產生。但是,堅持夢想,它潛在的影響將持續發酵、擴散。

↑TOP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