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53期-title
  發報日期:94年09月26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 反應熱烈;報名人數6千7百餘人 !

        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之「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一經發布訊息,即引起各界矚目,報名人數6千7百餘人,其中報考四縣腔者占65%、海陸腔者占28%、大埔腔者占6%、饒平腔及詔安腔占1%。依年齡層來看:最年輕的考生為6歲,最年長的考生為85歲。主要分布在20至50歲之間。而令人驚嘆的是,行政院謝院長、台北市長馬英九、莊淇銘校長、邱太三前副主委等均報考參加,依報名之熱絡及年齡層之分布,此次客語認證確實達到推動全民學習客語的風潮,帶動學習客語興趣的目標,亦讓客語步入主流。....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九十四年度客家傳統戲曲徵選入選劇團名單公佈…新聞快報1

專題論述
•  圓夢之後 更加堅定服務遊民的心…新聞快報1

 

「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 反應熱烈;報名人數6千7百餘人!

        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之「94年度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一經發布訊息,即引起各界矚目,報名人數6千7百餘人,其中報考四縣腔者占65%、海陸腔者占28%、大埔腔者占6%、饒平腔及詔安腔占1%。依年齡層來看:最年輕的考生為6歲,最年長的考生為85歲。主要分布在20至50歲之間。而令人驚嘆的是,行政院謝院長、台北市長馬英九、莊淇銘校長、邱太三前副主委等均報考參加,依報名之熱絡及年齡層之分布,此次客語認證確實達到推動全民學習客語的風潮,帶動學習客語興趣的目標,亦讓客語步入主流。

        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為提供考生一套完整的參考輔助資料,客委會特邀請各腔調專家學者組成總編輯委員會,完成了「客語認證基本詞彙-初級版」及「客語認證題庫」(含模擬測驗及音檔),其中四縣、海陸、詔安、饒平腔調皆已上網,歡迎考生上客委會網站(http://www.hakka.gov.tw/)下載練習。同時,為讓考生有充分的學習,李主委表示:凡完成報名手續之考生,9月底前均可免費收到「客語認證基本詞彙-初級版」(含CD)及「客語認證題庫」(含CD)等輔助教材,只要精讀這些教材,熟練題庫中的每個題型與練習句,便可以輕鬆通過初級認證。

        李主委表示,初級認證的考試方式,將採筆試與口試進行。筆試成績占20分,口試成績占80分,兩項成績合計達70分以上者為合格。筆試題型包括,是非題、選擇題、填充題、配對題;口試題型包括,聽力測驗,客語轉換普通話,看圖說話,普通話轉換客語。各腔調題庫皆有完整的模擬測驗,口試部分更模擬考試情境錄製範本,供考生掌握考試方式,只要充分練習必能順利通過認證。

        本次初級認證考試,除了民眾反應熱烈及各界賢達人士的支持之外,主辦機關行政院客委會亦有超過50%同仁報名參加考試,其中包括主任秘書、主任、副處長、專門委員、科長、科員,以及工友都共襄盛舉。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行政院謝院長也偷偷報名要參加認證考試,另外,台北市長馬英九、前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莊淇銘校長、漢聲廣播電台羅紹和台長、長德有線電視公司董事長張壯謀及其夫人文化大學音樂系蘇恭秀教授,也盛情參與客語能力認證考試。

        李主委表示,語言是探索族群歷史和文化發展的終極密碼,透過解密過程可以了解先民生活文化及智慧,而客家語言文化依據語言學的考據,詔安腔客語可以追溯到周朝的腔調,這是活生生的語言化石。本年度辦理的初級考試,感謝各界共同重視,讓優美的客家文化豐富大家的生活,更豐富台灣的多元文化。而初級考試以著重能用客語溝通作為出題的標準,未來將規劃中、高級認證考試,除基本的語言溝通外,亦著重文化研究及學術探討,讓客語這美麗的文化活化石能揭開歷史文化珍藏的密碼。

        李主委並表示,今年是客委會第一次辦理客語認證,因同時考五種腔調(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而考試分筆試與口試,口試須在具錄音設備之視聽教室進行,為求考試試務作業完備,今年只在台北市設考場。客委會依據北部地區辦理的經驗,目前已著手籌備明年三月於北、中、南、東區辦理初級認證考試,本次未報到名者,屆時可就近參加考試。

 

•九十四年度客家傳統戲曲徵選入選劇團名單公佈

        行政院客委會辦理「九十四年度客家傳統戲曲徵選」活動,業經評選確定,入選名單依筆劃順序公布如附表:


九十四年度客家傳統戲曲徵選入選劇團表

入 選 劇 團

金滿圓戲劇團
松興戲劇團
朝安戲劇團
景勝戲劇團
新永光歌劇團第一團
新樂園戲劇團
德泰歌劇團
龍鳳園戲劇團


↑TOP

 

人因夢想而偉大,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鼓勵青年勇敢作夢、開拓視野,進而帶動客家發展,自93年度起開始舉辦築夢計畫,提供認同客家的青年一個圓夢的管道。參加第一屆築夢計畫的成員現已陸續回國,成果報告也一一出爐,就讓我們透過他們的觀點,一同來體驗夢想成真的感動 ……

築夢計畫系列文章一

• 圓夢之後 更加堅定服務遊民的心

──楊運生

        「今年我剛好三十五歲,是青年的邊緣。」提到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築夢計畫錄取,以觀摩美國、日本遊民刊物製作,獲得評審青睞的台北市社會局社工楊運生,先拿年齡自我解嘲一番。

        畢業自世新編採科的楊運生,原本是電視台的攝影記者。有一次至青康藏高原出外景,見到一群在當地服務的慈濟人,總是帶著愉快和藹的笑容,影響他興起轉行從事社會工作的念頭。他不斷尋找機會,終於在扛了兩年攝影機之後,如願獲聘為中華民國和平服務團駐柬埔寨服務員,並在這個貧窮的國度裡,首度接觸到遊民。

        「在那裡,遊民幾乎等於難民,雨季時,甚至全村人口一起流浪到首都金邊討生活。」一九九七這一年,柬埔寨內戰不斷又發生空難,在家人要求下,楊運生只好回國。這時,恰好台北市社會局正在徵聘專責遊民服務的社工,因緣巧合下,他成了台灣首位全職處理遊民問題的社服人員。

        抗SARS期間,遊民成了各方關注的話題。風暴過後,日本大阪大學亞洲遊民研究計畫的成員來台參訪,由楊運生負責接待。二○○三年八月,大阪方面邀請他前往參與國際研討會,順道參觀當地的遊民機構和遊民刊物「路情」。回國後,他於十月創刊「台北平安報」,雖然囿於經費僅能用A4紙黑白影印,總是跨出了照顧遊民心靈需求的第一步。

        「我一直一直想,應該再出國吸收經驗,可是排假實在很不容易。直到被客委會築夢計畫錄取,才push我一定得去執行夢想。」

        在翻譯人員臨時無法同行,預定參觀機構的職員突然離職的變數下,楊運生的美國舊金山之旅完全靠自行摸索。他成天出現在遊民聚集地,反而引來注意和謾罵,還曾過於深入暗巷,身處被數位流浪黑人夾圍的險境,易地而處的遭遇,讓楊運生體會到,為什麼在台灣,民眾會對遊民心懷防禦和恐懼。

        不過,舊金山當地遊民所展現的自信卻令他大開眼界:「有的街友會用表演的方式逗行人開心,甘願掏些零錢給他,他們兜售遊民報的方法也各出奇招。」

        楊運生將所見所聞運用到「平安報」的革新上:「現在募到錢可以印彩色版了,也會擴大報導各縣市的街友消息。我打算遊說街友在捷運站發送平安報,鼓勵他們重新和人群接觸。」

        此行,楊運生意外得知,原來已經有國際遊民網的組織在運作,目前會員涵蓋二十八個國家。他和倫敦總部取得聯繫,積極為台灣加入會員作準備。

        「以前,我很難想像有人一輩子的夢想就是獻身遊民服務。」現在,楊運生自己不僅愈來愈投入這令人難以想像的行業,也從國際視野看到更多的好點子。

三十五歲,楊運生相信:「築夢沒有年齡期限,走出去,到現場看,才會有新的想法。」


↑TOP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