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47期-title
  發報日期:94年08月11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客家美食展圓滿閉幕 全國客家美食大賽冠亞軍得主正式揭曉

        第一屆客家美食展暨客家美食大賽於8月7日圓滿閉幕,華陶窯相思廚隊、東勢廖媽媽隊分別獲得廚師組及社團組最高殊榮金鼎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經由比賽的刺激讓客家料理產生出許多創新的元素,這些創新元素不僅使客家料理更好吃,也豐富了台灣的飲食文化。希望本次全國總決賽的參賽隊伍,在比賽結束之後能組成客家美食夢幻研發小組,專注研究開發更多、更出色的客家料理。....本期主題




新聞快報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文化設施典範…新聞快報1
•臺北縣客家文化節 萬般風采好客家…新聞快報1

專題論述
•杉林心 美濃情…新聞快報1

 

• 客家美食展圓滿閉幕 全國客家美食大賽冠亞軍得主正式揭曉

        第一屆客家美食展暨客家美食大賽於8月7日圓滿閉幕,華陶窯相思廚隊、東勢廖媽媽隊分別獲得廚師組及社團組最高殊榮金鼎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經由比賽的刺激讓客家料理產生出許多創新的元素,這些創新元素不僅使客家料理更好吃,也豐富了台灣的飲食文化。希望本次全國總決賽的參賽隊伍,在比賽結束之後能組成客家美食夢幻研發小組,專注研究開發更多、更出色的客家料理。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5年客家美食嘉年華」,於8月4日起一連4天於台北世貿中心舉行,展覽期間除創造了超高人氣外,客家美饌的精緻風華更讓現場觀眾驚豔不已,而同時舉行的客家美食大賽全國冠亞軍總決賽,也在空前競爭的情況下,比賽結果於7日正式出爐,廚師組金鼎獎由華陶窯相思廚隊獲得、銀鼎獎由食客隊及古華花園飯店隊獲得、銅鼎獎由國聯飯店隊、全家福客家菜館、劍湖山聯隊、六堆後生隊及亞太隊獲得 ;社團組組金鼎獎由東勢廖媽媽隊獲得、銀鼎獎由古早味客家菜隊及石岡農會田媽媽傳統美食小舖隊獲得、銅鼎獎由變食族隊、阿緞姊客家美食隊、鹿野地區農會瑞源家政班隊、竹南農會推廣組隊、鹿野地區農會田媽媽鹿Q儂品班隊獲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表示,本次全國客家美食大賽是第一屆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的重頭戲之一,自本年5月份起陸續於北中南東四區展開初賽(共計58隊參加),並經過各區初賽嚴峻的競爭淘汰後,各區初賽特優隊伍計16隊(廚師組8隊、社團組8隊),取得全國冠亞軍總決賽的參賽資格,此次總決賽參賽隊伍無論是知名飯店主廚還是廚藝精湛的地方社團代表,莫不來勢洶洶,卯足全力,不管從食材的挑選,乃至料理及盤飾的設計,都有極高水準的展現,也讓客家菜首度出現了令人讚嘆的精緻面貌。

        李永得主委出席這次客家美食大賽冠亞軍總決賽頒獎典禮時表示,參加比賽就是一種學習,能進入決賽更是極大的肯定,除現場鼓勵所有參賽選手外,更說明了行政院客委會第一次盛大舉辦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目的,主要是為讓大眾了解客家飲食文化深厚的內涵,更希望以傳統為基底,將舊有的客家食材與烹調方式,以創新變化,提昇精緻度的同時,讓客家美食進一步與現代飲食接軌,並將客家菜帶入五星級飯店,行銷世界!

        李主委也特別感謝本次投入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所有的單位,包括所有的贊助單位(行政院農委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菸酒公司、臺灣銀行、MASTER CARD、陽明海運、台鹽實業)、全國各地合作飯店、餐廳及所有美食展參展單位,他表示,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對全國各地來說,不僅凝聚了客家人的向心力,也對各地客家美食文化的保存與推廣,具有重大的幫助與意義,同時透過該次全國性的比賽,不僅讓客家菜在廚師界掀起風潮,同時也讓這次不論參展單位或參加比賽的廚師及社團的客家美食達人們,成為未來客委會推動客家美食的精英種子隊,也感謝他們的參與,透過眾人的腦力激盪,讓客家美食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同時,李主委表示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明年將會持續舉辦,除希望帶動客家美食產業及觀光產業的發展外,並會努力朝國際行銷的方向努力。

        客家美食展雖然圓滿閉幕,但客家美食月活動仍將持續進行,國人將可在8/4日至9/3日一個月期間,在全國118家推薦飯店及餐廳吃得到各式客家新菜及傳統道地客家菜,特別是亞都麗緻大飯店、圓山大飯店、力霸皇冠大飯店、亞太會館及巴黎國際海鮮百匯自助餐廳等五星級飯店及餐廳,第一次推出新客家美食套餐或桌菜,而中華航空公司也自8月份起於各國際航線推出客家美食,歡迎大家共享這難得的客家美食饗宴吧 !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文化設施典範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於8月4日舉行園區開園典禮,由臺北縣代理縣長林錫耀主持,總統府資政葉菊蘭、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臺灣省主席林光華、臺北縣前縣長蘇貞昌、臺北縣三峽鎮鎮長陳佳烜、地方民意代表及當地鄉親等均親蒞臨觀禮、祝賀,現場氣氛熱烈。

        位於臺北縣三峽鎮隆恩街的『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於民國89年就開始籌劃;民國92年6月動工興建,終於在今年8月正式完工啟用。該園區基地面積達2425坪;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之RC建築物,園區除了展示客家文物外,對於「聲音」方面亦為重要展示素材,故於園區2樓規劃可容納366人多功能演藝廳及客家文物常設展室。另園區為提供多功能研習場所,於1樓區域規劃為演講廳、可容納700人餐廳 、藝文表演人員休息室、會議室及簡報室。

        李永得主委致詞時表示,在經營管理部分,臺北縣政府文化局進駐管理後,除可有效利用園區各項使用空間外,針對餐廳及賣店縣府文化局更透過OT方式委由民間廠商經營,總計3年將可收取權利金及管理費達新台幣417萬元之多,打破民眾總認為文化館舍是空館的認知,實為國內設置文化設施之典範。

        李永得主委表示,『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亦為客委會本年度第一個落實實施的大型文化館,除了嘗試以超越台灣各博物館以具體物件為主軸的展示方式外;另將結合鄰近的鶯歌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三峽祖師廟、李梅樹美術館等三峽歷史文物館景點,規劃出三鶯地區深度文化網絡,達到文化、環保、產業觀光兼備之城鄉新風貌,並創造更高的文化產業產值。


↑TOP

•臺北縣客家文化節 萬般風采好客家

        臺北縣客家文化節以32個客屬社區為軸心,向四方發出熱力與光芒,因著這股熱力使每一個客家鄉親保持了對文化與慶典的溫度,這是全國難得一見的社團團結力量。

        客家文化有其獨特性與包容性,透過客委會的行銷推廣,各地文化節也漸次的發展中,臺北縣客家文化節,今年的活動自7月30日起至8月14日舉行,內容包括14日下午2點至4點千人挑擔路線經新店市中正國小至碧潭東岸、下午4點至4點45分於新店碧潭舉行義民祭典、4點45分至5點舉行萬人大合唱等活動。

        挑擔奉茶象徵著客家代代傳承不畏艱難困苦的硬頸精神,義民祭典活動當天將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代理縣長林錫耀帶領壯觀的挑擔隊伍,引導客家鄉親至義民爺祭台獻祭揭開序幕,並率各社團幹部與鄉親一起「萬人大合唱」,氣勢磅礡演唱客家歌謠,為文化節活動帶進高潮,展現客家歌謠之美,感受族群融合的氣氛及客家節慶的喜悅。


↑TOP

• 杉林心 美濃情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企劃處吳克億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刻正推動客家鄉鎮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為認真聆聽地方公所、社團及文史工作者針對客家事務執行之需要,李 主任委員於94年8月1日至2日率領會內黃副處長及相關同仁分別在高雄縣美濃鎮菸樓輔導站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幹部、承覽設計公司及地方文史者,討論美濃鎮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規劃執行進度,努力朝向成功且兼具文化、歷史及生態特色的環境營造計畫,並在杉林鄉之杉林國中與杉林鄉公所、杉林愛鄉協進會幹部及地方文史者,討論杉林鄉未來美好的願景。

        在美濃鎮菸樓輔導站,聽取美濃愛鄉協進會幹部、承覽設計公司對美濃地景再造的構想,本會自93年度成立美濃文化造鎮工作圈已來,無不以塑造美濃鎮為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示範社區為目標,更要美濃鎮成為行政院推動六星計畫之代表作,美濃愛鄉協進會透過辦理開放活動,增進社區民眾之參與,努力規劃美濃之水圳、菸樓、粄條、紙傘及聚落等結合的景色,成為有小橋、流水及人家之意境,其計畫構想包含農村博覽會、地景再造、影像計畫、國際論壇、地景文學寫作、營隊計畫、夥伴計畫,更有大膽嘗試之中長期民宿計畫,提供藝術家駐足美濃創作等,凡此總總,旨在深耕客家文化內涵,並讓國際看見客家,其努力已規劃出美濃美好的願景。

        8月2日車子從美濃出發,我們走在前往杉林鄉的路上,當穿過美濃鎮與杉林鄉之間的月光山隧道時,我們好像經歷小叮噹的時光隧道,美濃鎮與杉林鄉雖僅有一山之隔,其遭遇及發展卻有不同的面貌,這裡沒有高聳的煙囪、壅塞的交通及污濁的空氣,這裡所擁有的卻是靜謐的氛圍、芬芳的土味及熱情的客家鄉親,杉林鄉好像一個未施粉脂的姑娘,一切盡是翠綠、純樸、和善與熱情,然而,卻有許多鄉親不知道杉林鄉在那裡的隱憂,因此,如何讓全國人民瞭解杉林鄉,成為當務之急與重要的課題。

        杉林鄉舊稱楠梓仙,位於高雄縣偏東北方,旗山風景線的核心地帶,北接芋頭之鄉—甲仙,東方連接六龜溫泉區、美濃客家聚落、茂林國家公園,南與旗山、內門接壤,在地的居民有平埔族、客家族、閩南人,居民中以客家族人數較多,約佔了65%,居民90%以務農為主,其生產的農作有稻米、香蕉、木瓜、絲瓜、黃瓜、豆類、鳳梨、荔枝、龍眼、芒果、葫蘆等及其它小量雜作,愛鄉協會和嘉義大學結合作產學合作,希望能以農產加工作的方式,增加農民的收益。協會成立的第一年即推出『阿嬤鹹菜』,讓鄉裡的阿嬤有工作、有收入、也有充實的生活。

        李主任委員在杉林國中與杉林鄉公所、杉林愛鄉協進會幹部及地方文史者舉辦座談會,會中提及補助地方經費辦理客家相關事務,輔導及照顧地方產業,李主任委員非常重視地方的意見與需要,並針對相關需要請同仁予以協助,讓杉林鄉與其他客家鄉鎮一樣獲得同等的對待。

        會後一行人在林鄉長的帶領下,參觀農產品展銷中心預定地,並參觀新庄國小葫蘆藝術館,該館是目前杉林鄉唯一表現出文化藝術氣息的地方,而葫蘆藝術也正是我們杉林鄉積極推廣的產業文化,期望能為杉林鄉開拓出一個代表本鄉的產品。杉林鄉的葫蘆藝術在86年由當時新庄國小校長及龔一舫老師在鄉裡推動,第一批的學員經過3年的訓練均學有所成,目前並有簡素霞成立葫蘆工作室。

        接著又參觀黃家伙房,其百餘年的牌樓代表著客家先民早期開墾杉林,以孝傳家的代表作,這也是客家地區保留最完整的牌樓。美濃鎮與杉林鄉目前還保存著許多老夥房,每一棟夥房都訴說著一個故事,每個故事的內容都是一個客家家族的奮鬥史,客家先民憑著一股對生命的執著,一股對客家香火的傳承,披荊斬棘地與自然界博鬥,無怨無悔地對子孫的奉獻,如今生活的安逸,都是先民立下的福報。

        誠如美濃民宿主人告訴我,在2、30年前,美濃母種豬基因非常優良,然而,經過歲月自然淘汰的結果,今天已經再也找不到這種種豬了,於是,客家語言、文化與傳統如果今天不及時保存,它的命運可能像考古學家在研究平埔族文化一樣,進行客家文化的考古,如果,身為客家人不及時覺醒文化的重要,有朝一日客家文化將會隨著美濃溪及楠梓仙溪的滾滾流水消逝無蹤,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願與客家鄉親共同努力,為保存客家語言、文化與傳統盡心盡力。


↑TOP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