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企劃處吳克億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刻正推動客家鄉鎮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為認真聆聽地方公所、社團及文史工作者針對客家事務執行之需要,李 主任委員於94年8月1日至2日率領會內黃副處長及相關同仁分別在高雄縣美濃鎮菸樓輔導站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幹部、承覽設計公司及地方文史者,討論美濃鎮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規劃執行進度,努力朝向成功且兼具文化、歷史及生態特色的環境營造計畫,並在杉林鄉之杉林國中與杉林鄉公所、杉林愛鄉協進會幹部及地方文史者,討論杉林鄉未來美好的願景。
在美濃鎮菸樓輔導站,聽取美濃愛鄉協進會幹部、承覽設計公司對美濃地景再造的構想,本會自93年度成立美濃文化造鎮工作圈已來,無不以塑造美濃鎮為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示範社區為目標,更要美濃鎮成為行政院推動六星計畫之代表作,美濃愛鄉協進會透過辦理開放活動,增進社區民眾之參與,努力規劃美濃之水圳、菸樓、粄條、紙傘及聚落等結合的景色,成為有小橋、流水及人家之意境,其計畫構想包含農村博覽會、地景再造、影像計畫、國際論壇、地景文學寫作、營隊計畫、夥伴計畫,更有大膽嘗試之中長期民宿計畫,提供藝術家駐足美濃創作等,凡此總總,旨在深耕客家文化內涵,並讓國際看見客家,其努力已規劃出美濃美好的願景。
8月2日車子從美濃出發,我們走在前往杉林鄉的路上,當穿過美濃鎮與杉林鄉之間的月光山隧道時,我們好像經歷小叮噹的時光隧道,美濃鎮與杉林鄉雖僅有一山之隔,其遭遇及發展卻有不同的面貌,這裡沒有高聳的煙囪、壅塞的交通及污濁的空氣,這裡所擁有的卻是靜謐的氛圍、芬芳的土味及熱情的客家鄉親,杉林鄉好像一個未施粉脂的姑娘,一切盡是翠綠、純樸、和善與熱情,然而,卻有許多鄉親不知道杉林鄉在那裡的隱憂,因此,如何讓全國人民瞭解杉林鄉,成為當務之急與重要的課題。
杉林鄉舊稱楠梓仙,位於高雄縣偏東北方,旗山風景線的核心地帶,北接芋頭之鄉—甲仙,東方連接六龜溫泉區、美濃客家聚落、茂林國家公園,南與旗山、內門接壤,在地的居民有平埔族、客家族、閩南人,居民中以客家族人數較多,約佔了65%,居民90%以務農為主,其生產的農作有稻米、香蕉、木瓜、絲瓜、黃瓜、豆類、鳳梨、荔枝、龍眼、芒果、葫蘆等及其它小量雜作,愛鄉協會和嘉義大學結合作產學合作,希望能以農產加工作的方式,增加農民的收益。協會成立的第一年即推出『阿嬤
鹹菜』,讓鄉裡的阿嬤有工作、有收入、也有充實的生活。
李主任委員在杉林國中與杉林鄉公所、杉林愛鄉協進會幹部及地方文史者舉辦座談會,會中提及補助地方經費辦理客家相關事務,輔導及照顧地方產業,李主任委員非常重視地方的意見與需要,並針對相關需要請同仁予以協助,讓杉林鄉與其他客家鄉鎮一樣獲得同等的對待。
會後一行人在林鄉長的帶領下,參觀農產品展銷中心預定地,並參觀新庄國小葫蘆藝術館,該館是目前杉林鄉唯一表現出文化藝術氣息的地方,而葫蘆藝術也正是我們杉林鄉積極推廣的產業文化,期望能為杉林鄉開拓出一個代表本鄉的產品。杉林鄉的葫蘆藝術在86年由當時新庄國小校長及龔一舫老師在鄉裡推動,第一批的學員經過3年的訓練均學有所成,目前並有簡素霞成立葫蘆工作室。
接著又參觀黃家伙房,其百餘年的牌樓代表著客家先民早期開墾杉林,以孝傳家的代表作,這也是客家地區保留最完整的牌樓。美濃鎮與杉林鄉目前還保存著許多老夥房,每一棟夥房都訴說著一個故事,每個故事的內容都是一個客家家族的奮鬥史,客家先民憑著一股對生命的執著,一股對客家香火的傳承,披荊斬棘地與自然界博鬥,無怨無悔地對子孫的奉獻,如今生活的安逸,都是先民立下的福報。
誠如美濃民宿主人告訴我,在2、30年前,美濃母種豬基因非常優良,然而,經過歲月自然淘汰的結果,今天已經再也找不到這種種豬了,於是,客家語言、文化與傳統如果今天不及時保存,它的命運可能像考古學家在研究平埔族文化一樣,進行客家文化的考古,如果,身為客家人不及時覺醒文化的重要,有朝一日客家文化將會隨著美濃溪及楠梓仙溪的滾滾流水消逝無蹤,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願與客家鄉親共同努力,為保存客家語言、文化與傳統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