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子報第38期-title
  發報日期:94年06月10日
連結-客委會官方網
內容索引

李永得接任客委會主任委員 期許「讓台灣看見客家」...

        甫接下印信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任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客家文化是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資產,就任後將以「讓台灣看見客家」為主要施政方向,讓客家文化走出客家、也讓其他族群文化走進客家,營造台灣成為多元族群文化彼此相互欣賞、交流的環境。未來在公開場合的發言將儘量以客家話為主要溝通語言,也期待未來大家對客家話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到自然而且親切。....本期主題


政策宣導
•   客家情 我們用心 …新聞快報1

新聞快報
•   客家美食大賽南區初賽 精彩可期! …新聞快報1
•「客家電視遊客庄」 萬巒鄉親“嘎”主播 …新聞快報1

 

• 李永得接任客委會主任委員 期許「讓台灣看見客家」

        行政院於6月8日正式宣佈客委會代理主任委員李永得接任主任委員一職,這項人事命令於8日的行政院院會後公佈,傍晚佈達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宣讀總統令及頒發印信後完成。

        甫接下印信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新任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客家文化是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資產,就任後將以「讓台灣看見客家」為主要施政方向,讓客家文化走出客家、也讓其他族群文化走進客家,營造台灣成為多元族群文化彼此相互欣賞、交流的環境。未來在公開場合的發言將儘量以客家話為主要溝通語言,也期待未來大家對客家話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會感到自然而且親切。

        李永得主委指出,客委會過去四年的工作可稱為「讓客家看見客家」,以讓客家人恢復客家意識、客家自信為施政目標,在歷任主委的帶領下,重建客家文化現已取得亮麗的成績;客委會未來的重點工作是站在既有的基礎上,讓客家文化走入其他族群,讓其他族群認識客家,亦即邁向「讓台灣看見客家」的新階段,使台灣多元族群互相看見。李主委也以奪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生祥與瓦窯坑3」為例,證明客家文化已漸漸走出客家庄。

        李主委說,不同族群相互認識最重要的介面是語言,「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人」,客家話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基礎,也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認同表徵,客委會將繼續以保存、推廣客家話為核心施政項目。

        吳榮義副院長在佈達典禮中稱許出身新聞界的李永得主委,相信在李主委的帶領下,客家事務的推動將更上一層樓。他同時指出,客委會成立四年,在有限的資源下,充分發揮客家人打拼的硬頸精神,讓客家文化成為台灣的代表文化。

        李永得,44年生,高雄美濃客家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記者、自立晚報總編輯、民視籌備處新聞部經理、公共電視台總經理,93年6月4日起擔任行政院客委會副主任委員,今年3月14日起代理客委會主任委員一職迄今。

 

• 客家情 我們用心

吳克億(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企劃處)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第2屆委員任期即將在6月13日屆滿,本會於任期屆滿之最後一次委員會議,接受吳委員應文之建議,特將第34次委員會議移師屏東縣客家文物館召開,2天1夜之行程,這次是本會成立近4年來,第1次在會外召開,李主任委員除感謝各位委員百忙中兼程來參加會議外,同時,也感謝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的盛情及全力協助。

        回顧客委會成立以來,在歷任主委的共同努力下,客語的復甦已有初步的成效,根據9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13歲以下會講客語的客家後生為13.8﹪,比92年的11.7﹪,上升了2.1﹪,雖然回升幅度不高,但這是幾十年來「止跌回升」,扭轉了下降趨勢。會聽客語的比例也從92年的42.4﹪,上升到93年的56.8﹪,成長14.4﹪。未來更將致力於客語能力認證、分級檢定、出版「常用客語與其他語言對照辭典」、舉辦「全國中小學客語話劇比賽」等工作之推動。

        在這兩年來,客委會許多艱辛的工作,都在委員指導下一一落實推動,尤其在各項分組議題或相關意見諮詢上,若無委員以做義工的精神犧牲奉獻,恐難順利完成。此外,客委會在全國各地舉辦活動時,各位委員也都能熱烈參與,不吝表達對本會之支持,實難以言語表達感激之意。在此,謹代表客委會全體同仁來表達對各位委員萬分的敬意及謝意。

        本次開會的地點在屏東縣竹田鄉屏東客家文物館,竹田鄉屬六堆中之中堆,而六堆之源由是因保衛家鄉,抵禦外侮的聯庄團練「六隊」組織,以西勢的忠義詞為中心,後來改稱「六堆」,並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因語言、風俗習慣相同,在禍福與共,團結合作、敦親睦鄰的前提下所產生的精神認同感,是一種血濃於水、唇齒相依的象徵性稱呼。客家族群在南台灣的墾殖,開始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逾300年的歷史,於此建立豐富的文化脈絡及人文資源。

        屏東客家文物館的規劃籌建,在於闡揚客家族群褒忠節義、榮祖尊賢、刻苦勤儉、良俗教化的固有文化內涵,藉由對於六堆客家精神文化的實質文化的研究、收藏、保存,展示的四大業務範圍,凝聚地方社區意識,藉歷史的學習過程,規劃適用的展示途徑,與文物館的週邊設施整體運作,傳達文物館提供文化型態的遊憩、傳播資訊,達成溝通與推廣教育的建館目的。

        委員會議後,安排委員前往屏東縣東港鎮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參觀,6月3日安排六堆文化園區、竹田驛站、萬巒五溝水社區等參訪,以便讓各位委員,瞭解這幾年來客委會對於六堆地區相關補助計畫執行的成果,也體驗六堆不一樣的客家風情。

        南部人對客人的熱情與南部的太陽一樣,讓人感受無比的舒暢,但這次委員會議卻不巧遇上梅雨期不穩定的西南氣流,雖然雨勢滂沱,但也澆不息南部鄉親的熱情,也抑制不住委員的興緻,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原安排乘座游艇遊覽園區,但因風雨太大而作罷,於是風景區管理處安排室內簡報以表答達歡迎之意。

        大鵬灣是台灣最大的潟湖地形,早期灣畔紅樹林密佈,生態環境之豐富是全省所少有的,灣內有許多浮游生物,吸引許多鳥類動物在此休憩、覓食,至今仍然是賞鳥的好去處。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出現之鳥種計有95種(28科),包括候鳥、過境鳥等。園內有青洲遊憩區、文武碑、南隆宮、蚵殼島及紅樹林等,管理處並透過BOT的方式招攬投資廠商,大鵬灣在可預期的未來內,將成為台灣最大的親水樂園。

        本次委員會議適逢全國知名的東港鎮舉辦之鮪魚季之活動,為了學習加值文化產業的精神,也協同委員參訪鮪魚產品之包裝,藉以發揮在將來舉辦之客家相關活動,也讓委員了解文化的多樣性。

        第2天的行程,在大家享用過豐盛的早餐後開始,第1站是參觀本會舉辦的六堆客家學區,鑑於六堆深厚樸實的文化內涵,無可取代,六堆濃郁的鄉土地景,也不能複製。客家文化園區計畫做為一個文化保存與觀光交流的機制平臺,將採行「生活博物館」(Eco- museum) 規劃概念,以「核心園區」及「地方園區」同步經營之方式推動,總投資經費新臺幣12億元,至少將留控3分之1以上預算經費挹注於六堆地區之地方鄉鎮文化建設,積極發展營造既有客家庄聚落風貌。而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作為地方對外展現的窗口,也將扮演促進地方永續活化、厚植鄉鎮競爭力的推手,引領人們認識客家、走入六堆。文化園區將來發展方向:客家產業轉型—地方休閒與觀光旅遊、客家文化的市場性與經濟價值—「文化產業化」、客家文化的個性化、定著化與品質化—地方特有產業之再開發與文化包裝及自信的客家生活聚落—豐富的自然資源、美感的景觀空間、乾淨舒爽的環境、有內涵的傳統文化、洋溢魅力的產物與民藝。

        第2站來到竹田驛站,竹田驛站起源日治大正8年(西元1919九年)修築潮州線鐵路在此設置意驛站,居民始漸捨水路而就鐵路;鄰近萬巒、內埔之旅客及貨物亦以竹田驛站為轉運中心,此後鐵路遂成竹田之交通樞紐達一甲子之久。至1991年因時代變遷,鐵路營運下降,竹田車站降為簡易站,鐵路局並決定拆除老舊站房;致全鄉輿情譁然,喚起鄉民保存文化資產共識。經各界有識之士,如時任鄉代表會陳龍雄主席、全體鄉代及各級民意代表、地方仕紳諸君全方向鐵路局爭敢保留,終獲行政院文建會核定為鐵道文化驛園區。除保存車站古貌並賦予新的文化生命;激發鄉民藉此思古幽情,緬懷先人奮鬥事蹟,更能提昇鐵路文化風情旅遊及客家文化之旅,導向具有南台灣旅遊特色的遊憩據點。

        第3站來到萬巒鄉五溝水社區參觀,五溝水東邊有高聳的南大武山(標高2,841公尺),此山山勢陡峭,巒風層疊,聳立萬巒鄉側,造成本區由東往西逐漸傾斜的地勢,順勢而下的河流四散飛奔,造成境內的大小溪流橫互,來自北方萬安方向的東港溪上游,在泗溝水匯集了另一股來自東邊赤山與新置方向的河流,形成了一塊三角形的平原,此即「五溝水」村庄所在的地方。五溝水社區是目前仍保存完善頗具特色的客家聚落村莊,社區內有多戶具百年以上歷史的民宅「伙房」,此民宅建築構成本村一大特色之一。客家人的伙房,是指同一祖公的子孫住同一家,共同開伙,生活的空間,由於住的人多,所以一座伙房的建築面積,常達三、二百坪,「伙房」的建築是揉合客家人早期住宅--穿鑿屋「通風」與「土磚屋」冬暖夏涼的優點,而採用現代材料興建成的,以祖堂為中心在正中央,再由兩側延伸建屋,正廳前為寬廣庭院,比較有錢的人家往往還在庭院前挖一口池塘,總之伙房在氣勢或規模士都表現出泱泱中原民族雄偉的風範,參訪之劉氏宗祠就是一例。

        中午的午餐,安排委員們品味知名的海鴻飯店的萬巒豬角,享用道地的客家風味餐,雖然下午原本也安排行程,但是屏東的天空依然下著雨,在委員同意下,結束2天1夜的行程,讓本會委員感受不同的委員會議。

        在回台北的路上,看見泥濘的六堆、辛苦工作的客家鄉親誠懇的臉頰,倒映著客家先民為了延續客家生活與文化堅毅的信念,即使是滂沱大雨也澆不息不屈不撓的心,更應驗了風雨生信心的精神,六堆的客家鄉親,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永遠支持您,絕對不會遺忘妳們。

 

• 客家美食大賽南區初賽 精彩可期!

        為推廣客家美食,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特舉辦「 2005客家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其中 「 客家美食大賽」繼 5月28日中區初賽圓滿結束後,緊接著南區初賽於本(94)年6月4日在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展開, 第 2 場南區初賽計有高雄餐旅學院學生隊等 18 隊參與競賽,精彩可期。 這是國內有史以來第 1次全國性的客家美食大賽,「客家美食」即將躍登國際舞台。

        飲食在每一族群都各有特色,客家飲食即在先民刻苦耐勞的精神下於焉產生。 「鹹」、「肥」、「香」是客家飲食的特質;昔日儲藏食物不易,並因客家族群敬神重家族,飲食中,不少是祭拜後全家的食物,同時,運用季節豐盈產物,可以減低生活負擔,除了調出鹹肥香外,醃漬食物,及粄類的口味變化,不僅客家人垂涎,亦成為現今風靡四處的特產。 近年來客家美食已成為國內外食客的新寵,甚有日本遊客指名到台灣來吃客家菜。然而,因傳統客家菜都在各地客庄,尚未在五星級飯店推出,薦此,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了讓大眾了解客家飲食背後深厚的內涵,從文化切入客家飲食,除提昇其精緻度,並期望能與現代飲食接軌。今年,特舉辦「客家美食嘉年華」饗宴;以傳統與創新為基調,整體活動規劃分為「客家美食大賽」及「客家美食月」二大系列 活動,將客家美食結合傳統與創新,鄉土與精緻,推薦給國人及觀光客。

        「客家美食大賽」的辦理目的,除在提醒大家珍惜具歷史意涵的客家美食文化傳統外,並將舊有的客家食材與烹調方式,加入現代飲食需求予以變化運用,藉以帶動並創造客家美食多元面貌。該次活動內容包括北、中、南、東等 4 區初賽,每區將由 10~20 隊報名的參賽隊伍分別進行廚師組及社團組競賽,目前計有廚師組 29 隊,社團組 33 隊,合計 62 隊報名參加,經過分區激烈競爭後,將產生社團組 8 隊,廚師組 8 隊,總計 16 隊晉級全國總決賽,取得參加 94 年 8 月 4 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辦之「客家美食大賽─全國冠亞軍總決賽」的比賽資格。與世界級的台北中華美食展活動相比鄰,客家美食大賽已躍升國際,屆時熱鬧可期。

        上週( 5月28日)中區初賽開鑼,經過激烈競賽,優勝隊伍分別由「廚師組」劍湖山聯隊、國聯隊及「社區組」古早味客家菜、東勢廖媽媽隊等參賽隊伍脫穎而出,讓擔任評審之委員們都豎起大姆指,讚不?口,認為此次的比賽是有史以來超高水準的展演,其非凡之實力不容小覷。繼中區初賽之後「客家美食大賽」南區初賽即將於今(94)年6月4日在高雄餐旅學院展開,參賽隊伍計有「廚師組」上班隊、六堆龍頸客隊、巴黎餐廳隊、高餐學生隊、高餐二隊、豪客美食餐隊、運達利餐廳隊、華陶窯相思廚隊、六堆後生組隊、食「客」隊等10隊及「社團組」嘉義縣大林鎮農會隊、東寧家政第一班隊、君毅中學(A)隊、鄉音合唱團隊、鳳凰隊、高雄市客家青年會隊、高樹鄉農會長榮家政班隊、君毅中學(B)隊等8隊,總計18隊客家美食鐵人大展身手,精彩可期。

        另自 94 年 8 月 4 日起展開之「客家美食月」活動,則希望透過 精緻化客家美食的推廣 ,賦予客家美食新的賞味與感觀,讓客家美食能以更精緻、更豐富及更多元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該次活動為期一個月,將邀請台北圓山大飯店、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及全台灣共 30 家飯店、餐廳配合參展,同步推出客家套餐。國內三大主要航空公司─中華航空、長榮航空及立榮航空也全力配合此次活動在其海內外航班中推出精緻客家美食餐點。相信此次客家美食嘉年華活動一定能引爆客家美食風潮,使海內外同胞、觀光客共同品嚐客家美食,活動所帶來之人潮,期能帶動客家觀光風潮及休閒產業的經濟效益,為客家飲食盡一份心力,歡迎熱愛客家美食文化的您共襄盛舉。

        為了擴大該次活動面向,並提昇整體活動效益,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更結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銀行、 MASTER CARD、台灣菸酒公司、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等資源,共同 辦理「 2005客家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相信對於讓國人重新體驗客家美食與文化,及提振觀光及農特產品事業發展助益甚大。

相關網址 : http://www.tcff.com.tw/haka001.htm(連結開新視窗) 。

 

↑TOP

• 「客家電視遊客庄」 萬巒鄉親“嘎”主播

        由客家電視台所主辦的「客家電視遊客庄」(6/4)下午一點在屏東萬巒鄉豬腳街民和路口舉行,不僅現場錄製節目,而現場民眾也可上台“嘎”主播一角,現場爆笑連連,民眾紛紛排隊上台參加新聞播報比賽。

        「客家電視遊客庄」這次在萬巒鄉豬腳街熱鬧舉行,屏東縣 吳應文 縣長、高雄市政府客家委員會 廖松雄主委、萬巒鄉 徐統盛 鄉長、屏東縣議會 曾勳任 議員及客家電視台 張鎮副執行長 也都會親自到現場探班。吳應文縣長指出:「客家電視辦電視遊客庄活動,讓更多年輕人能學習客家語、學習客家文化。」縣長也鼓勵現場鄉親一起打拼;廖松雄主委也表示:「客家電視在先前邀請行政院謝縣長至高雄客家文化館錄製“非常短評”節目,這是首次南部客家發聲,更是南部客家人的大事,非常感謝客家電視推展客家文化。」

        表演部份,萬巒鄉地方社團家綵樂舞太鼓團表演採茶歌的太鼓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隨後藍衫舞團、內埔國小也將賣力演出,這次的重頭戲在第二階段的客家歌唱,表演者為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新人獎的陳雙老師,接著是民眾主播秀上, 一般都是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這回讓民眾親自當主播,有的民眾見到攝影機立刻傻眼、還有把新聞播報當成政見發表,屆時台下民眾一定哈哈大笑。

        萬巒鄉總人口有二萬四千多人,族群的分布大約閩南和客家各占一半,這次的活動也是回饋萬巒鄉親,客家電視經常接獲觀眾的來信,大多是希望客家電視能直接跟民眾面對面,一方面讓民眾了解新聞節目的製作,另一方面讓民眾親自體驗當主播的感覺,客家電視也表示:「游走台灣客家鄉鎮除了親近觀眾,挑選未來主播也是這次的重點。」客家文化日益模糊,喚起大家對客家文化的淳樸精神,未來還有花蓮(6/18),這次的出走是客家電視台慶的暖身,今年7月客家電視17頻道就滿兩歲!未來兩個月內,客家電視台會密集的推出活動及特別節目,跟全國鄉親一同共襄盛舉。現場民眾的挑戰主播將錄製成台慶熱身特別節目“新聞8家將”,屏東萬巒場次的節目會於6月12日下午3點~4點,在客家電視17頻道播出。

相關訊息可觀看客家電視網頁 http://www.hakkatv.com.tw (連結開新視窗) 或來電02-2570-1880。


↑TOP

訂閱或取消訂閱本報
Copyright © 2004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