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期 │ 發行日期:2024年6月28日
金曲客語入圍Party星光熠熠 6組音樂人輪番開唱為母語爭光
2024第3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6月29日在台北小巨蛋盛大登場,在得獎名單揭曉前夕,客家委員會為鼓勵本屆金曲獎客語入圍歌手,6月21日特別舉辦《GMA35 H Party!》演唱會及媒體餐敘與大家同慶,主任委員古秀妃出席頒贈獎牌,恭賀所有的入圍者,並強調「在自己的心裡,入圍就是得獎」。主委比喻入圍者就像一朵花,客委會則是沃土和肥泥,期許透過細心照顧,讓花開得更大更美。.....
2024第3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將於6月29日在台北小巨蛋盛大登場,在得獎名單揭曉前夕,客家委員會為鼓勵本屆金曲獎客語入圍歌手,6月21日特別舉辦《GMA35 H Party!》演唱會及媒體餐敘與大家同慶,主任委員古秀妃出席頒贈獎牌,恭賀所有的入圍者,並強調「在自己的心裡,入圍就是得獎」。主委比喻入圍者就像一朵花,客委會則是沃土和肥泥,期許透過細心照顧,讓花開得更大更美。
古主委分享,身邊有很多朋友說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近年來進步最多的就是客家音樂,因為曲風多元、創作能量豐富,讓大家聽見不同於以往的客家音樂樣貌,這就是最大的進步。而這一切都要感謝大家,因為有大家的創作,我們才有機會發揚客家音樂文化,客委會需要藉助大家的能力和專業,讓更多人知道客家音樂是如此的美、如此得人惜。
第35屆金曲獎客語音樂入圍者作品多元,打破客家音樂刻板印象,包括取材客家詩作的林鈺婷&山狗大後生樂團、跨刀各界打造時尚都會輕音樂專輯的林沛蕎、以「繭」為核心概念創作的邱淑蟬、融合華英日多語創作的柔米、擅長電子舞曲等多元風格的彭柏邑,以及展現生命流動與進化的葉穎,共6組音樂人接力開演《GMA35 H Party!》,另高人氣的客家未來新星Saturnday、VERA也參演,演唱會一票難求。客委會期盼透過音樂和觀眾交流,展現新一代的客家歌聲魅力,也邀請大家一起為喜愛的歌手集氣、許願成功鍍金。
講客廣播電臺迎接開臺7周年生日,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6月23日出席臺慶,除了祝賀講客電臺生日快樂之外,也勉勵大家未來把每一年的每一個日子都當作新的開始,繼續努力回應人民的期待,也盼望未來結合媒體、政府部門與民間的力量,持續推動文化平權,共下為客家語言與文化努力。
今年是講客電臺成立7周年,古主委表示,客家電視臺成立於2003年,已成立21年,而客委會自2001年成立,到現在也已經23年,這20多年來,大家肩負著人民的期待,自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以來,政府努力回應人民的訴求,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客家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大大提升,期許大家未來繼續攜手合作,為客家打拚。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提到,講客電臺面對快速變遷的數位化時代,不僅製作講客APP,也推出Podcast等,希望可以把節目透過更多元的管道放送出去,讓聽友收聽更加便利,也讓「講客」與「客語」進到大家的日常生活,讓客語不只是客家人的客家話,也讓臺灣使用不同族群語言的人,可以一起認識客家、體驗客家文化。
回顧1988年12月28日客家人上街吶喊,劃破臺灣社會天際的「還我母語運動」,促使2001年成立了全球唯一的客家族群最高政府機關「客家委員會」,接著,當大家以為成立全國網的講客電臺,理應比成立「客家電視臺」容易得多,但客家電視成立了14年之後,講客電臺才在歷任3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於2017年5月9日發出工程測試訊號,6月23日正式開臺。
現在講客電臺已於2019年由客委會交由客傳會經營,現今是全國客語主持資源最豐沛、多元且專業的客語基地,優質節目更跨越語言隔閡,連續獲得8座金鐘獎及1座媒觀教育獎肯定,電臺更不斷透過現代科技,優化軟硬體設備,每天上傳節目至網路雲端AOD(Audio On Demand)數位匯流化,讓聽眾隨選隨聽,不再受時空地理限制。
今天活動邀請到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帶來多首感動人心的開場表演,並由客委會古主委與客傳會陳板董事長一起切下高達7層的蛋糕,慶祝講客電臺成立7周年。接下來講客電臺即將邁入第8年,其堅持與時俱進地進化,現除了有107個廣播節目之外,更號召多位各領域年輕後生一起製播逾50個Podcast節目,希望能加速客家邁入主流化,將客語的美好傳遞給更多人。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6月24日出版《1895六堆茄苳腳保臺戰役》,這是客發中心關於1895乙未戰爭最新的研究成果,新書發表會由作者戴心儀老師現身說法,分享寫作、採訪、田調期間的甘苦,並邀請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教授主持座談,與談貴賓有長期關心客家和乙未歷史的研究者臺灣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李文良,以及曾翻譯重要文獻《攻臺戰紀:日清戰史.臺灣篇》的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許佩賢,六堆大總理後裔及文史工作者等相關嘉賓也出席與會。
發表會當日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佳冬鄉長賴文一、屏東大學主任黃露鋒、屏東科技大學所長曾純純、歷史研究者鄭天凱、左堆新埤大成國小校長鍾秀鳳、新埤國小校長李文益、佳冬昌隆校長國小陳俊毓、隘寮國小校長郭宗烈、新生國小校長林秀娟等學校校長及美濃愛鄉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宋廷棟、屏東縣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長曾喜城、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曾昭球等在地文史工作者與六堆大總理後代蕭義雄、江趙勇、賴文榮等人共同參加,深度認識左堆的歷史文化。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自成立以來即致力深化客家文史的論述與研究,2020年起展開「1895年乙未戰爭-茄苳腳戰役調查研究計畫」,探究乙未戰爭在屏東境內的推進路線,以及戰事對客家族群的影響。歷史研究者戴心儀老師以「茄苳腳戰役」為主題進行調查,1895年乙未戰爭末期,部分日軍從臺灣南部登陸,「茄苳腳戰役」(也稱步月樓戰役)是六堆先民一系列護鄉保臺行動的先聲。
客發中心近年來委託研究調查,並將成果編印成書,如《抗與順的抉擇-乙未中彰保衛戰》及《1895苗栗保臺戰役》,以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發行《籠城之戰》(屛東火燒庄戰役),不但保存客庄記憶,豐富客庄文史,也在整體臺灣歷史脈絡下,為客家族群面對時代挑戰的回應留下詳盡的紀錄。今客發中心出版專書《1895六堆茄苳腳保臺戰役》,則完整呈現本計畫獲得的豐碩成果。
何金樑主任表示,客發中心長年與國內各大專院校、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在地社團等相關單位合作,積極推動客家文史相關研究,且針對全國客庄持續推動文化資源普查、村史徵集及數位典藏計畫,1895年的乙未戰役是六堆客家最後一次出堆的紀錄,也具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期待本書的發行加深民眾對在地文化歷史的認識與客家精神的認同,更加增益往後六堆地區客家研究議題,使得國人有更多管道從不同的面向來探討並接觸客家,讓乙未客家、六堆客庄的相關故事可以繼續深化討論,推動在地民眾成為六堆文史的探究,講述者也是生態博物館的參與實踐者。
【購買通路】
好客商城:https://reurl.cc/QRA5QO。
國家書店:https://reurl.cc/5vWDAq。
五南書店:https://reurl.cc/MO56lL。
暑假即將來臨,六堆園區在6月22日及23日兩天舉辦了火焰蟲親子共學及農事學堂割禾體驗。盛夏六堆園區裡動植物開始慢慢地迎接夏天的到來,首先是6月22日舉行第一場的火焰蟲(螢火蟲)親子共學課程,超過百名親子共同在園區了解火焰蟲的成長過程外,也窺探了早期客庄環境樣貌。而園區農田稻作經過將近4個月的孕育,結成了一粒粒金黃飽滿的稻穗,一大片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舞動,百位民眾參與傳統的人工割禾體驗,先行祭祀田頭伯公感謝大地豐收,再下田體驗割禾。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及屏東酒廠田益民廠長共同開場,延續去年互益合作模式,將部分收成的稻米交由內埔百年酒廠進行研發製作調配,聯名產出獨特風味的客家料理米酒,期待讓更多人都能品嚐到六堆友善耕種的客家好味緒。
割禾活動一早於六堆田園區舉行,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屏東酒廠廠長田益民、副廠長張國棟、前堆長治鄉長曾龍陽、中堆竹田鄉秘書鍾定豪、左堆佳冬鄉機要秘書張孟偉等貴賓及百位親子共同參與,仿效頭擺(teuˇ baiˋ,譯:以前)打早下田耕作之情境,教導大家下田割禾(譯:割稻),活動前教導所有參與活動的朋友飲水思源祭拜田頭伯公,感謝伯公讓今年稻作豐收,傳遞客家人敬天惜福之精神以及友善環境的概念。現場規劃傳統脫穀(摔稻)及展示早期風鼓車,讓民眾體驗一系列割稻、打穀、篩穀的流程,體會傳統農村時代所有農事皆靠農夫人力完成的辛勞,從中領略「粒粒皆辛苦」的意涵,落實食農教育;活動亦規劃「復古踩踏打穀機」手作體驗,將實際脫穀機製作成模型,用腳踏轉動齒輪,帶動脫穀滾桶,把稻子割下,同時展示客發中心典藏的六堆早期割禾及脫穀機老照片與現場民眾割禾時的場景相互對話,小朋友可以將做好的「復古踩踏打穀機」跟老照片合影,寓教於樂,達到博物館用體驗傳遞知識的功能。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客家諺語常說「敬禾得穀,敬老得福」,對稻禾存有敬意,用心照顧,會有好的收穫。以及「人情好,食水甜」,朋友當感情好時,會互相相挺,即便是無味的水也會覺得特別的甘甜。今天也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從2月底的蒔禾活動,到今天再參加割禾,體驗完整的農事學堂,感到非常的欽佩。客發中心邀請了參加蒔禾的民眾,今天一起收割,再將收割的稻米跟屏東酒廠合作生產米酒,在今年秋收時,會再用這些米酒入菜,這樣一環扣一環相互合作,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就像社會上更多人跟你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合作,最後一定可以得到更加豐碩的成果。
農事學堂是每年園區固定的活動,客發中心讓參與民眾體驗不同的文化特色外,六堆園區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生態環境,包含了火焰蟲及雞油蛄(獨角仙)等,每年生態課程內容都會加入新的小知識。期望有更多的大人細仔持續參與園區各種活動,共同參與六堆環境的守護,感受客庄的氛圍跟體驗學習客家文化。
割禾活動尾聲,園區亦準備米雞蛋糕及蜜香可可茶等交工點心,除了讓民眾在農忙後得以補充體力,更體現昔日農村客家人彼此扶持、共存共融的交工文化。六堆園區後續將有夏令營、特色露營、秋收祭等一系列盛大的活動,對客家文化、環境體驗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喔!詳情敬請密切關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官網及臉書粉絲團,歡迎大家來尞。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客星人的多重宇宙-臺南400客家大展」以「打造當代的臺南客家&最好玩的客家主題特展」為策展核心目標,搭配主題性的互動設計包含心理測驗、沉浸式漫畫世界、生活客語多媒體互動、職人故事等等,在展覽中融入客家語言體驗,有趣、好玩的客家展覽,邀請您共下來探索客星人多重宇宙的奇妙魅力,顛覆你的對臺南客家的一切想像。
1.開幕記者會時間:6/29,10:30。
2.地點:臺南市客家文化會館(臺南市南區夏林路4號)。
3.展覽期間:自6/29起至11/30(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2024縱谷洄響音樂節系列活動-客家音樂人才培訓班將於7月份登場,歡迎報名參加。
1.課程日期:7/6-9/22。
2.課程時間:
(1)歌唱台風專訓:每週六14:00-16:00,共計12堂,每堂2小時,課程總時數24小時。
(2)客家語言表達:每週日10:00-12:00,共計12堂,每堂2小時,課程總時數24小時。
(3)舞蹈肢體表現:每週日14:00-16:00,共計12堂,每堂2小時,課程總時數24小時。
3.課程地點:
(1)歌唱台風專訓: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A MAY哈客館(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60號)。
(2)客家語言表達及舞蹈肢體表現:頌恩音樂中心文理技藝短期補習班(花蓮縣玉里鎮和平路37巷1號)。
3.課程講師:客語創作歌手徐世慧、客語薪傳師李德貴、舞蹈老師林夢帆。
4.參加對象:招收對客家語言及音樂有興趣之國小中年級至國中學生為原則。
5.招生名額及注意事項:
(1)預計招收6人,報名截止時間自即日起至7/5止,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至額滿為止。
(2)錄取人員如不克參加,請務必提前聯絡主辦單位,以利後續名額遞補。
6.報名方式:採網路報名,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VAe4p。
7.其他注意事項:
(1)如遇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災,均依照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告是否上班上課為準,不另行通知。
(2)為響應環保,請學員自行攜帶水杯與環保餐具。
8.主辦單位有調整或變更課程內容的權利,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補充解釋。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幸福公路與客家主題巡展-打開台9線,你上線了嗎?想讓孩子在樂趣中學習?這裡有彩繪客運、實境騎車等趣味互動,讓你在暑假也能為孩子充飽知識。想讓你的花蓮旅遊不虛此行?花蓮客家人與公路人現身說法,讓你體驗未曾公開的在地故事,將獨特花蓮記憶帶回家。想追憶公路故事與花蓮交通發展?金馬號、金龍號客車車廂浮雕首次相會!數十件未曾公開的公路文物一次展出!
搭著暑假觀光潮來花蓮旅行,走訪那些花蓮必吃、必玩的場所,到七星潭看海灣、光復糖廠看日式建築、吉安慶修院感受禪意、東大門夜市吃美食,更不要忘記到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看展覽,感受花蓮藝文氣息!
1.展覽地點: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17棟。
2.展覽時間:7/3-8/31(週一休園) 10:00-18:00。
3.展覽費用:免費入場。
4.展覽內容:
臺灣首次結合「公路」與「客家」主題的展覽!為「幸福公路與客家主題巡展」的系列展覽,終於來到花蓮展覽!扣緊「客隨運轉」的主軸,講述公路與客家之間的重要關係,公路建設讓經濟、觀光得以「運轉」,而客家族群在台9線創造生命「轉運」故事。
本次展覽較臺北展增加數十件未曾公開的公路文物。包含臺汽客運的舊標誌、公路人製圖用工具、駕照用鋼印、金馬號徵選服務員及駕駛的老公文等,帶你回味珍貴的公路記憶。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民政處
我們在尋找,對客語教學有興趣的您!為培育在地薪傳師,鼓勵更多人加入客語教學行列,將暑期開辦「客語薪傳師培訓」課程,歡迎舊雨新知報名參加!
【培訓資訊】
1.培訓時間:7/12-15﹙共計24小時﹚。
2.培訓地點:三星鄉憲明國民小學2樓禮堂。
3.參加對象:客語薪傳師、通過客語能力中高級以上認證者、或對客家語言文化具有教學熱忱者。
4.費用:全程免費。
5.全程參與者,將核發24小時研習時數。
【報名資訊】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7/9下午5時止。
2.報名路徑:採網路報名或書面報名,請擇一方式辦理,勿重複報名。
(1)網路報名:
#一般民眾:https://reurl.cc/ezlRjx。
#教師:EIP「教師研習2.0」報名https://eip.ilc.edu.tw/ (研習代碼:19189)。
(2)書面報名:如附件簡章報名表,報名完畢後請電話確認報名成功。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