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期 │ 發行日期:2023年12月15日
客家知識體系展成果 博碩士客家研究論文獲獎當慶!
為促進客家知識擴散,增進客家研究能見度,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2月8日前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參加「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計畫成果發表暨客家研究優秀博碩士論文頒獎及發表」研討會,並頒發優秀博碩士論文獎。楊主委期望知識、學術的發展可以提升客家文化發展的長度,也希望客家研究能為臺灣的人文、社會科學,帶來重大的貢獻。.....
為促進客家知識擴散,增進客家研究能見度,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2月8日前往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參加「112年度客家知識體系計畫成果發表暨客家研究優秀博碩士論文頒獎及發表」研討會,並頒發優秀博碩士論文獎。楊主委期望知識、學術的發展可以提升客家文化發展的長度,也希望客家研究能為臺灣的人文、社會科學,帶來重大的貢獻。
楊主委表示,客家知識體系的建立對於客家的自我認同、認知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全球客家發展的方向都必須對客家的過去、現在種種議題有所認識,而這些都需要與學術界合作。臺灣在質與量上,都已居於國際客家學術領導地位,客委會也將主持學界進行大規模的整合型客家研究計畫。客委會期許將來可以開展更多與國際合作的研究,相信對全球的客家研究來說,會升級到另外一個階段,也希望在現今全球推動文化多樣性、關心族群認同的時代,客家研究對於全球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
所謂「客家知識體系計畫」,是客委會每年補助各領域學者專家進行客家研究,並於年底舉辦盛大的成果發表研討會,今年研討會的辦理是委託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而優秀博碩士論文的評選,則委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和臺灣客家研究學會辦理。此次活動結合辦理「客家研究優秀博碩士論文頒獎與發表」,一共有2篇博士論文獲獎,分別獲得10及12萬元獎金,6篇碩士論文獲獎,各獲得5萬元獎金。研討會中還有8本今年出版的客家研究新書分享。總計這次發表研討會,共有來自28個學校機構、70位學者、200位各界報名參加。
研討會自12月8日至12月9日連續兩天,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舉行。今年總共有24項接受客委會補助的個別型研究案參與報告,分成11場,由11位資深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24位學者擔任與談人,進行學術交流對話。研究領域涵蓋客家語言、客語教學、產業、地方創生、傳播與自媒體、藝術、客語機器人與數位教學以及海外客家人等。此外,特邀請總統府資政、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新煌教授,以「臺灣客家知識體系建構的進展與評估」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並邀請擔負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的3所客家學院院長,一同回顧與反思20年來「客家知識體系」發展的成果。
由客家委員會主辦的「𠊎等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活動,於12月7日在實踐大學臺北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公開說明暨論壇開跑。客委會楊長鎮主委邀請大家共下來找回屬於自己的客庄記憶,無論是否具有客家人身分皆可反思歷史,為臺灣土地的集體記憶與認同貢獻心力。
楊主委表示,地方記憶的重建是打造生活共同體與社區認同的重要基礎,但臺灣是一座失憶的島嶼,歷經不同時期的殖民或威權統治,自我的記憶已沉澱在失憶的深澗。客家的文藝復興有賴語言、文化的復振與創新,更有賴於客庄集體記憶的重新發掘與再現。客委會鼓勵大家從個人、家族、村落的角度,逆寫真實發生卻未曾被保存的珍貴客家故事,凝聚與省思相關的歷史事件及文化。
此次徵件說明暨論壇,由徵件評審客家公共廣播基金會陳邦畛董事長、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彭俊亨董事長、臺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黃聲遠建築師、永真急制workshop聶永真設計師、實踐大學設計學院許鳳玉院長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王俊雄主任共同分享對於徵件主題的想法。
徵件評審們認為,紀念碑/物的設置,不單是為了緬懷過去,更是面向現代,並進一步能形塑未來的文化工程,其並非為了追求蓋棺論定的歷史評斷而設,它絕非終點或句號,而是「需要動態地,即不斷改變、刪減及增補的工作」。以「有形」的藝術手法,賦予記憶固態的形體,替人們開啟重新省思過去的「無形」場域,讓不同的權力與主張,在其中論述、爭論,持續謀求歷史共識的可能。同時透過擇選與產出承載記憶與意義紀念體的過程,引發所有國民對於歷史事件認識與重視。歷史與文化紀念物也不僅是純粹美學形式表現,而與在地環境特質、事件意義、文化生活有著緊密關係。
客委會竭誠邀請大眾參與本次徵件,本活動已整理提供了乙未保臺戰爭、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八二三炮戰等五大歷史主題的概述,透過事件與人物簡介,像是在乙未保臺戰爭中留下『邊戍孤軍自一枝,九廻腸斷事可知』自輓詩的姜紹祖,並與吳湯興、徐驤並稱為「客家三傑」、「竹苗三秀才」,或是因討論如何利用三七五減租團結青年、反抗政府等事宜,而遭逮捕處死的獅潭五君子事件等延伸參考資料作為線索,幫助參與者快速掌握歷史事件的內涵,一起挖掘與認識客庄、逆寫真實發生卻未曾被保存的珍貴客家故事,發想屬於在地的紀念形式。
本次徵件初選將選出入圍30組作品,每組提供10萬元供模型製作及運送費用。並於決選選出優選作品5組,每組頒發30萬元獎金,及首獎優勝者將獲得100萬元獎金。徵件日自112年12月7日至113年2月17日17:00止。
本次徵件期待透過設計美學結合客家文化素養,公開徵選公共空間藝術美學構想與實體概念作品,展現客庄在地特色及提升人文關懷的文化建設,並使「客庄在地記憶相關公共議題」獲得更多重視認同與理性討論,為後續客委會推動「客庄歷史記憶」政策,提供客庄鄉鎮紀念環境營造之典範樣式。【客語版】
為著傳播講客精神,客家委員會打幫地方政府、客家藝文團體同民間社團共下辦理「講客宣傳列車」活動,還過在全臺灣个重點客莊鄉鎮巡迴,12月9號來到苗栗縣頭份市。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大力呼籲,𫣆這代人愛同傳承客話做為人生个目標之一,其實無恁難,敢講、肯講正係盡重要个,逐儕人都係客話復興大作戰个先鋒,大家共下來加油!
客委會煞猛推動客話復興,楊主委表示,過去這段時間,政策上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方面係𢯭手學校來推行本土語言教育、沉浸式教學、使致客話結合12年國教校訂課程;另外一方面,係大力推動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鎮市个通行語,照當地客家人口比例通過客語認證。目前乜展開吔第三個作戰方向,就係愛邀請大家在各種公共場合、社區生活,相互鼓勵講客話,「講,就著哩!」,來建立客語社區復興个概念。
由客委會推動个「搶救客話大作戰」講客宣講巡迴列車,透過一系列客家藝文展演同講客宣導,提升民眾講客意識。目前既經在屏東、高雄、雲林、南投、臺中等地辦理,這禮拜六在苗栗舉辦吔3場宣講活動,邀請劉劭希、羅思容與孤毛頭、黃稚嘉摎少女卡拉、東東樂團、神棍樂團等優質團隊,來分享親身母語創作同傳承推廣故事。續下來列車也會到新竹、桃園等地巡迴,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共下同屋下人、細人仔同脣項个人講客,共下煞猛搶救客話,時時講客、儕儕講客,講,就著哩!
【華語版】
為傳播講客精神,客家委員會攜手地方政府、客家藝文團體及民間社團共同辦理「講客宣傳列車」活動,並於全臺重點客庄鄉鎮巡迴,12月9日來到苗栗縣頭份市。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大力呼籲,我們這一代人要將傳承客語作為人生的目標之一,其實沒有那麼困難,敢講、願意說才是最重要的,每一個人都是客語復興大作戰的尖兵,大家共下來加油!
客委會致力推動客語復興,楊主委表示,過去這段時間,政策上主要是兩大方向,一是協助學校來推行本土語言教育、沉浸式教學、使客語結合12年國教校訂課程;另一方面,則大力推動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鎮市的通行語,依當地客家人口比例通過客語認證。而目前也展開了第三個作戰方向,也就是邀請大家在各種公共場合、社區生活,相互鼓勵講客家話,「講,就對了!」,以建立客語社區復興的概念。
由客委會推動的「搶救客話大作戰」講客宣講巡迴列車,透過一系列客家藝文展演與講客宣導,提升民眾講客意識。目前已於屏東、高雄、雲林、南投、臺中等地辦理,本週末於苗栗舉辦3場宣講活動,邀請劉劭希、羅思容與孤毛頭、黃稚嘉摎少女卡拉、東東樂團、神棍樂團等優質團隊,來分享親身母語創作與傳承推廣故事。接下來列車也將至新竹、桃園等地巡迴,歡迎大家踴躍參與,共下和家人、孩童及身邊人講客語,共同努力搶救客話,時時講客語、儕儕講客語(人人講客語),講,就著了(就對了)!
隨節奏笑著大力拍手,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2月13日前往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出席「2023客語新校歌運動成果發表記者會」欣賞師生與歌手帶來的演出。楊主委說,校歌是孩子人生中最印象深刻的歌曲,若是有一首客家語言的專屬校歌,就更能提升大家對母語及鄉土的認同。
楊主委表示,過去的校歌可能稍微古板,所以客委會希望從孩子的觀點出發,寫出適合他們年紀生活的校歌,同時也能認同客語及家鄉。這一切都要感謝所有參與的歌手及學校師生,共創了延續客家文化的意義。「客語新校歌運動計畫」推廣至今廣受喜愛、受到迴響熱烈,師生都已經開始在哼唱,目前影響力也擴及到鄰近聚落、社區及家庭,這是非常好的開始,希望未來每一所客庄學校都能有一首客語的新校歌。
為使學生校園中推動客家母語復興、鼓勵講客,客委會已推動本土語言考察、推動沈浸教育、客語結合12年國教校訂課程等計畫,今年更首度於客庄推動「客語新校歌運動計畫」,邀請13組客家歌手,各自進駐13所校園創作客語新校歌,共譜專屬的記憶齊聲傳唱,使學生在同儕間增加了一起講出母語、練唱客語新校歌的機會,並獲得各界熱烈的支持與迴響。
今日特別在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先生曾經任教的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舉辦成果發表記者會,邀集新竹縣市參與的歌手及學校,包括「羅文裕與新竹市東區關埔國小的J HALL樂團」、「黃子軒與新竹市北區舊社國小」、「謝宇威與新竹縣立員東國中」、「陳永淘與新竹縣峨眉鄉峨眉國小」、「邱廉欽與新竹縣竹北市竹仁國小」、「劉榮昌與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6組師生輪番鬧熱登場!同時,客委會也宣告未來將持續推動客語新校歌運動計畫,歡迎客庄地區學校共下來參與,增進在地文化認同感。
「2023客語新校歌運動成果」MV列表
#陳永淘✕新竹縣峨眉鄉峨眉國小《燕飛鄉》https://reurl.cc/V4yK4Z。
#劉榮昌✕新竹縣芎林鄉芎林國小《先生个老風琴》https://reurl.cc/bl1MD3。
#邱廉欽✕新竹縣竹北市竹仁國小及周邊社區《記得》https://reurl.cc/a46Qq9。
#黃子軒✕新竹市北區舊社國小《舊社細人 kiu sa se ngin》https://reurl.cc/jvbxWp。
#湯運煥✕桃園市楊梅區富岡國小《Hakka Life (好客來富岡)》https://reurl.cc/dmKRyy。
#劉劭希✕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小《土牛國小校歌客語版》https://reurl.cc/RyaAex。
#黃鎮炘✕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中《山丘上个約定》https://reurl.cc/z6m0q6。
#羅文裕✕ J HALL樂團✕新竹市東區關埔國小《打敗大魔王》https://reurl.cc/Nyz32x。
#黃瑋傑✕高雄市美濃區吉東國小《共下》https://reurl.cc/v69rG1。
#徐世慧✕花蓮縣鳳林鎮鳳林國小《夢想發泵(夢想發動)》https://reurl.cc/edjqQ7。
#謝宇威✕新竹縣竹東鎮員東國中《五色鳥》(目前尚無正式MV)。
#黃稚嘉✕雲林縣二崙鄉東興國小、果菜市場、斗南林子黃家祖厝及西螺崇遠堂-張廖家廟演出《Tso hen e phen jiu(做你的朋友)》(目前尚無正式MV)。
#顏志文✕屏東縣新埤鄉新埤國小《日頭照著个校園》(目前尚無正式MV)。
La Vie雜誌2023「臺灣創意力100」頒獎典禮12月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客家委員會以2023「第2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Falabidbog花啦嗶啵》」拿下「年度10大創意會展」獎項,由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代表主委楊長鎮出席受獎,並感謝La Vie雜誌的肯定,讓客家庄的鄉親對自己居住的地方更有信心,因為國內外朋友都說浪漫臺三線藝術季所在的客庄真的是個很美的地方。
周副主委表示,2019年客委會辦理首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今年是第二屆,以藝術季的設計概念來推動,除政府部門外,也特別要提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及許多私人團隊,由公、私部門共同來合作,一起打了一場漂亮的團體戰,希望未來在浪漫臺三線、靚靚六堆、幸福臺九線等,也能以同樣的形式來推廣客庄文化。
La Vie雜誌自2014年舉辦「文化創意產業100」大獎評選,探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結構,橫跨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工藝等多元領域,並於2017年轉型雙年獎「臺灣創意力100」,至今邁入第6屆,共70個團隊獲獎。客委會得獎作品「第2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橫跨150公里,涵蓋5縣市、17鄉鎮,以藝術、設計、地景、飲食等手法介入,再現客庄多年來揉合客、閩、原住民、日等多種文化的繽紛樣貌,充分呼應豐厚的歷史脈絡。
此外,第2屆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另以「原來策展宣傳也能這樣玩」專案榮獲「2023數位奇點獎-數據創新類『最佳程序化行銷創新獎』」銅獎,且同時入圍「2023行銷傳播傑出貢獻獎-年度傑出導購獎」;更獲得今年度《Shopping Design》「臺灣設計 BEST100(TAIWAN DESIGN BEST 100)」的「年度概念展演活動」及「年度設計」獎。
不只如此,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另還包辦了素有飲食界奧斯卡盛名的「2023食創獎」3項產業組二星獎,包括以「飲食實驗計畫」之「柿瓶」、「花啦嗶啵客家味」、「藝術季廚房」,分別獲得「設計美學創新類」、「社群行銷創新類」、「餐飲服務創新類」。客委會期許將更加豐富的客家活動推近大眾生活,積極傳承客家文化。
由客家委員會舉辦的「2023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東區賽事於12月9日在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舉行,客委會范副主委佐銘代表出席頒獎典禮、恭賀得獎團隊。范副主委說,大家除了透過唱歌來傳承客語,也能藉由歌詞來認識文化內涵,更期待大家往後在練唱交流時,都能用客語溝通,讓家庭、學校、社區都有機會聽得到客家話。
范副主委表示,除了代表主委楊長鎮,感謝大家長期支持客家語言與文化的傳承外,楊主委也期待更多人響應「一代人救轉客家話」,用一代30年的時間來推動。客委會在過去20年來,從家庭著手推廣、表揚客語家庭;在學校方面,則推動老師教孩子學習講客,不過更期待大家在社區、公共場所等地,也能多多用客語來溝通,才是傳承最主要的目的。
今年客家歌謠交流觀摩東區賽由「花蓮基督教女青年會婦女合唱團」榮獲特優獎,優等獎則由「花蓮合唱團」、「花蓮客家合唱團」、「曼波客家合唱團」團隊獲得。今年共有來自宜蘭、花蓮、臺東等縣市共39隊參賽,超過800位鄉親熱情參與,是場融合傳統與現代客家歌謠文化的饗宴。除了精心打扮的服裝造型及道具,還有阿公、阿婆帶著平時隨同練唱的孫子、孫女一起比賽,讓賽事更加活潑又有趣!
由地方社團攜手後生傳唱客家歌謠,永續傳承客家文化,是客委會舉辦活動的最大目標,今年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全臺4區賽事參與人數踴躍,總共555隊報名、破萬人共襄盛舉,而中區賽事也將於12月22至24日在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舉行。客委會期望透過每年度的交流觀摩賽來凝聚各地社團力量,齊聲為客家文化的傳承光榮高唱。更多活動訊息,請上「2023客家歌謠交流觀摩賽」官網(https://reurl.cc/o5lM9q)查詢。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12月11日迎接澳洲辦事處副代表John Madew一行貴賓蒞臨本館,體驗了具有客家文化特色及大小朋友都非常喜愛的藍染手作課程。在體驗的過程當中,副代表John Madew及其同仁用心聆聽,對於藍染充滿好奇心,互動過程十分有趣。副代表John Madew透過「承蒙」常設展,了解客家文化的多元性及各種面向的發展,如客家音樂、客家文學等,在常設展中可以看到客家的傳統內涵、現代熱情以及未來展望。
何金樑主任表示,非常開心看到這麼多朋友願意以臺灣客家文化館作為與客家的連結,我們要感謝各界好朋友對於客發中心的期許及鼓勵,所有來參訪的團體及好友均是我們的動力,期待更多好朋友前來臺灣客家文化館行尞。
臺灣客家文化館於101年營運開館至今入園參觀人數已超過888萬人次,今112年接待超過2,300個團體到館,提供預約導覽服務人次達35,000人以上,參與文化推廣體驗更突破6,000人次。臺灣客家文化館於112年歲末迎來國內外貴賓,包括美國在臺協會(AIT)、日本東京都立大學、馬來西亞客家文化協會、美洲達拉斯僑團、美洲臺灣客家聯合總會、美國北加州傳統僑社回國訪問團、考試院、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中央研究院、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等到館參觀及交流。
臺灣客家文化館文化體驗課程相當豐富,其中9套課程更是通過環境部認證,深入瞭解客家文化並讓學員與自然環境展開對話,結合客家人「與大地自然共存」及「敬天惜物」的精神理念,鏈結臺灣客家的情感,傳承客家文化,受到參與民眾的好評,今年並獲觀光亮點獎票選第三名之好成績。
明年新的一年,歡迎大家一同來臺灣客家文化館過年,有深受老嫩大細喜愛的新春過年活動,以及富有多元客家魅力的當期特展「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特展」及「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展」,並體驗蘊含客家人文的文化體驗課程,相關資訊請至臺灣客家文化館官方粉絲專頁(https://reurl.cc/7M6zQk)或官網查詢。
為方便民眾於電腦上繕打客語字,客家委員會製作包含客語特殊用字字型且能以客語拼音、注音及倉頡等方式之輸入法,安裝後以前打不出的客語用字就可以顯示,並能使用客楷體、客宋體及CMEX客黑體等不同字型,讓客字有更多應用。
客委會表示,目前電腦仍有部分客語用字無法顯示,或許多特殊字(如𠊎)僅能以細明體呈現,在文書編輯時容易受限,因此客委會在建置「客語輸入法(Win版)」時,特別加入包含客語特殊用字的客楷體、客宋體及客黑體等字型,能顯示客語特殊用字,並讓民眾一次完成下載,簡易安裝後即可使用。
此外,本次建置之輸入法,除客語拼音外,包含注音、倉頡等輸入方式,係考量一般電腦內建之輸入法無法輸入客語特殊用字,對於不諳客語拼音輸方式之民眾,在使用上容易受限制,故增加客語拼音以外的輸入方式,方便民眾繕打。
電腦已成為現代人主要書寫工具之一,如能在電腦使用客語對於客語的流通具有相當助益,客委會鼓勵各界安裝「客語輸入法(Win版)」,期待未來能在各類文書使用客語,提升客語的使用率及能見度。歡迎大家一起來下載!(下載連結:https://reurl.cc/K3V1Vn。)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民以食為天,透過飲食是最容易認識一個文化的方式。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藝術作品徵件計畫,今年以「客家飲食文化」為主題,於11月30日至113年3月31日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邀請五位藝術家李翊誠、陳姿華、趙書榕、顏亦均、謝騆瑜,帶來色香味俱全的藝術創作。
飲食文化的形成不僅代表一個文化族群的生活方式,更體現了過去與現在的文化傳承、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結合。本次展覽創作題材涵蓋客家食材、草本植物、飲食的記憶採集,展覽現場也將創造觸覺、嗅覺、視覺等感官體驗,帶領大家認識客家族群特有的飲食文化。
以面帕粄、草茶和紙材 探討客家飲食的豐富樣貌
藝術家陳姿華的創作《豐食.面帕粄.彩霧》將自身喜愛的客家食物化作時間堆疊的風景,觀察面帕粄的製作過程,蒸煮、等待成型、堆疊分切,在挑高的展場空間垂墜著象徵「面帕粄」的布料,結合米的香氣,讓觀眾在稻香中穿梭遊走,是一件蘊含米香氣味的作品。
藝術家謝騆瑜以《草茶》為題,探究客家草與茶的氣味經驗記憶庫,來自於草與茶的經驗記憶庫長什麼樣子呢?本次創作以草本植物裝置為道具結合行為藝術表演,邀請觀眾駐足嗅聞,一同進入《草茶》的參與式藝術創作。
紙是輕薄、卻又能夠乘載各種不同訊息的物質,除了印刷做成書籍之外,也常常運用在食器方面,像是蒸炊粄食會用到的紙材,可以說是食物文化中非主角卻又不可或缺的角色。藝術家李翊誠以紙為承載,作品《片段採集》運用拓畫、吸附、黏貼,將在地飲食的景物、氣味刻畫在紙張上,變成一種採集空間感、視覺、觸覺和嗅味覺的非典型地圖。
以食物的氣味和記憶 探索飲食與身分的旅程
藝術家顏亦均長期關注身體動作與媒介的互動關係,本次創作《病子歌》以客家曲調「病子歌」的靜態歌詞聯動3D建模軟體產出一件立體雕塑,並設置成餐桌形式做展出,表現古代飲食文化中對於女性的思索。展示作品邀請觀眾打開桌面上的菜單,點擊進入「病子歌」的AR濾鏡與菜餚進行互動,喚起食物的記憶,來一趟探索飲食與身分的旅程。
藝術家趙書榕則以身邊十多位客籍親朋好友田野訪談為基礎,作品《Dwelling ↔ Drifting》將訪談家庭的珍貴照片與物件翻模成磚,藉由「磚」和「行李箱」的堆砌展示,堆起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情感,猶如時間空間記憶的封存和結晶,透過「時間」層層堆砌出飲食風景,封存酸甜苦辣的情感記憶。
《客家飲食文化》藝術作品徵件展期間自112年11月30日至113年3月31日(每日9時至18時,週一休館),地點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1樓,相關活動訊息請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搜尋Facebook「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粉絲專頁或電洽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02-23691198轉分機510林小姐。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112年12月1日起開放報名第一至九場次。(報名截止完畢)
※113年3月1日起開放報名第十至十八場次。
※錄取名單將於報名截止日後,約2-4個審查時間(依錄取順序,非依報名時間篩選),在客家事務局網站公佈並以電子郵件及薪傳師培訓專用群組通知,再後續繳交保證金 (報名資料請確認完畢再送出,誤填資料本單位不負責)。
※備取名單於保證金繳費期限後開始進行遞補,以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
※課程內容及授課模式以實體上課狀況為主,若有滾動式修正會另行通知。
若有疑問請與承辦人聯繫:
聯絡人:温先生 (若聯絡人不在位子上,請留E-mail另行回覆)。
電話:03-4227151分機33497。
地址:32001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HK-511辦公室)。
E-mail:a0928332021@yahoo.com.tw。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一、計畫緣起:
幼兒園是幼兒身心發展與學習成長的黃金階段,為普及幼兒園師生對客家語言文化的認識,以及本市客家語言、文化推廣教育,使臺灣多元文化在幼兒園環境中扎根,爰訂定本計畫。
二、計畫目的:
1.培養學齡前幼兒對客家語言之認識與喜愛。
2.增進幼兒對客家文化的認識。
3.推動適性化、趣味化、生活化的客家語言學習。
4.建立幼兒園推廣客家語言文化教育模式。
三、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執行單位:臺南市公私立幼兒園。
四、辦理期程:
112年12月10日-112年12月31日,受理園所計畫申請。
113年1月1日-113年1月14日,計畫審查及核定。
113年1月15日-113年1月31日,公告申請結果及通知各園所辦理。
113年2月1日-113年11月30日,執行計畫期間。
113年12月1日-113年12月12日,彙整計畫結果,並檢送相關資料辦理結案。
五、資格及條件:
1.由申請園所具有客籍背景之教保服務人員(包含主任、教師及教保員)擔任。
2.由申請園所聘本市客語支援教師擔任。
3.每園(所)最高補助上限為新臺幣3萬元整為原則。
六、本計畫相關內容請參見活動計畫書。
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客家委員會112年度客語基礎暨初級全國認證已於112年11月17日放榜,合格證書於12月8日起寄發,南投縣政府為獎勵通過客語能力之本縣縣民,訂有112-113年獎勵「客語認證績優」實施計畫,凡設籍本縣且通過客語認證之學生及縣民皆有獲得獎勵機會,獎勵標準為:
(一)國小、國中、高中職及大專學生:通過基礎級認證者,頒發新臺幣(以下同)500元獎勵金、通過初級認證者,頒發1,000元獎勵金(請由學校團體申請方式辦理)。
(二)其他資格之縣民:通過基礎級以上認證者,每名致贈獎品乙份。
歡迎符合資格之縣民踴躍申請,相關規定及附件請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s://reurl.cc/a463W7 )查詢。申請資料請於113年1月7日前以掛號郵寄(郵戳為憑)至54064南投市建國路135號,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客家事務科收,方完成申請,逾期恕無法受理。若有疑問請電洽2231191分機707查詢。
具公務人員身分者另可依“客家委員會獎勵客語績優公教人員作業要點”於合格證書寄發日2個月內向服務機關提出嘉獎一次申請。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113年苗栗縣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自即日起至1月5日止受理申請,申請方式為函送本案申請書1式10份等,以郵遞或專人送達至下列收件地點:文觀局展演藝術科(360苗栗縣苗栗市自治路50號,信封請註明申請113年度苗栗縣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
本計畫目標為扶植及獎助苗栗縣傑出演藝團隊,穩定行政營運,提升專業創作水準,爰依「文化部補助地方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作業要點」以徵選及獎勵方式而推動;徵件之對象為設籍於本縣(登記立案)之演藝團隊,且從事音樂、舞蹈、傳統戲曲ヽ現代戲劇以及其他表演形式(例如面白ヽ漫才及其他不包括前揭類別的表演形式)等演藝活動,並具備下列各款條件者:
一ヽ提出如何改善及提升團隊專業演出創作、行政營運等之具體計畫。
二ヽ演出經驗績優、具地方特色足以向其他縣市推展。
三ヽ富有藝術創造潛力,每年至少有兩場(含)以上優質演出(含一場售票演出)。
四ヽ財務收支制度健全者。
本計畫聘請相關類別專家學者辦理審查,入選之團隊須配合本局辦理各項行政考核評估及辦理完整1場年度演出等,詳細申請須知及申請書格式請上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網站首頁/便民服務/表單下載(https://www.mlc.gov.tw/)查詢使用。
聯絡人:展演藝術科/柯靜安037-352961轉618。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