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期 │ 發行日期:2023年11月3日
臺東池上小招牌運動串聯起步 「112年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初賽」結果出爐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0月28日前往臺東縣池上鄉,參加於福原國小舉辦的「112年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初賽」頒獎典禮及訪視「臺東縣幸福臺九線池上客庄街區景觀改造計畫」-客庄小招牌運動工程規劃情形。池上鄉公所鄉長林建宏亦到場陪同,楊主委表示,現在不只在關西,連臺東關山、池上地區許多企業已率先主動響應,更讓人期待客庄新美學的未來發展,承蒙地方共下帶動客庄的經濟發展。.....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0月28日前往臺東縣池上鄉,參加於福原國小舉辦的「112年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初賽」頒獎典禮及訪視「臺東縣幸福臺九線池上客庄街區景觀改造計畫」-客庄小招牌運動工程規劃情形。池上鄉公所鄉長林建宏亦到場陪同,楊主委表示,現在不只在關西,連臺東關山、池上地區許多企業已率先主動響應,更讓人期待客庄新美學的未來發展,承蒙地方共下帶動客庄的經濟發展。
而在客家藝文競賽頒獎典禮現場,楊主委表示,辦理客家相關的競賽不只是希望大家在比賽中講客語,在學校可以和老師及同學講客語,在家中也以客語來溝通,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說,才能真正將客語承襲下去,期望透過辦理競賽能提供校際間與學生們展現客語歌唱、口說藝術及戲劇學習成果的平臺,同時也希望藉由競賽方式增加學生們在教室、校園等生活中彼此講客語的機會。
客委會今日分別於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嘉義市西區博愛國民小學、港坪國民小學、世賢國民小學及臺東縣池上鄉福原國民小學辦理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各區初賽,經過一整天的激烈競賽後,嘉義市東區宣信國民小學等45所學校拔得頭籌,獲得參加全國總決賽之資格。
客委會近年來在校園推辦多項客語學習計畫、夏令營活動及客語對話能力等相關競賽,本年度「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是由客委會與臺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嘉義市政府、臺東縣政府及新北市政府合作辦理北、中、南、東4區初賽及全國總決賽,學生經過激烈競賽後,特優隊伍獲得進入全國總決賽門票,榮獲特優隊伍計45所學校,將於12月2日參加在新北市立安溪國民中學舉行的總決賽,期待各路好手更精采的表現。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10月30日前往宜蘭縣南澳和冬山鄉,訪視「蘇澳鎮山海客家生活文化藍帶」及「冬山阿兼城、火燒城客庄生活故事廊帶」規劃情形,並針對地方計畫提出改善建議,希望所有在臺灣推動的客庄建設,未來完成後都能提升當地居民對客家意識的認同,並共下傳承客語。
楊主委首先在蘇澳鎮公所鎮長李明哲陪同下,來到南澳的南強里和朝陽里現勘,楊主委表示,客委會近年積極推動客庄小招牌運動,發展客庄新美學。他強調,店家招牌設計宜考慮民眾觀感,不宜出現太強烈的視覺效果,容易造成街景混亂,而都市計畫方面,則可以參考都市設計基礎規範,針對不同案子相互搭配、基調要一致,如顏色、造型有一定的規範,整體才有協調性。
楊主委也針對南澳一帶的客庄意象,表達他的看法,他認為地方的歷史發展,是塑造地方記憶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以南澳地區來說,這裡是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生活的地帶,原客之間在歷史上曾有過衝突,但最後卻能相互包容、和平的生活在一起,應該把這樣動人的故事找出來,呈現多元族群共融的意象。
楊主委緊接著來到最後一站-冬山,他提到,冬山阿兼城、火燒城(聚落水圳廟埕)客庄生活故事廊帶規劃及工程案已經進入第三期,但設計方面還有許多可以調整改善的空間,希望未來工程完成後,能讓大家對於客家的歷史文化有更多認識,更願意去傳承客家文化。
「蘇澳鎮山海客家生活文化藍帶」規劃設計暨工程施作案由客委會補助,宜蘭縣蘇澳鎮公所執行,此計畫工作項目包含道路鋪面新作、店家招牌改善等;而冬山阿兼城、火燒城(聚落水圳廟埕)客庄生活故事廊帶三期規劃及工程案,由客委會補助宜蘭縣冬山鄉公所執行,主要工程為水圳周邊環境整理、鎮安宮生活廣場局部鋪面整理、林寶春圳水岸空間景觀梳理等,期望工程完成後,為當地注入新的意象和活力,帶動地方觀光發展,並傳承客家文化。
由客家委員會主辦的「2023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本年度由東區連記海產奪冠,YT系列節目「名人品客家」10月29日特前往採訪,店家除了現場演繹自家獨家風味料理,更邀請《茶金》女主角連俞涵至店家一同來品嚐得獎美食,並藉由楊主委與連俞涵共同品嚐相互串聯趣味話題,介紹客家美食味緒。
《茶金》曾於花蓮拍攝,再次回到花蓮的連俞涵,除了備感親切外,更滿心新期待冠軍好味緒。「今天非常高興,來到連家兄妹的認親大會,連俞涵和連記海產的連老闆有沒有可能是親戚?」楊主委問道,幽默開啟今日冠軍美食饗宴。
連記海產以在地傳統風味「Hakka 花鄉炒」、時尚風味菜「蒲公英的約定」皆以絕佳創意結合在地特產食材,贏得評審團一致青睞。賽後於特別節目「共下來食飯」中端出的家傳料理「三代同堂老菜脯雞湯」,不僅展現從豐富經驗凝聚而成的深厚料理功底,更蘊含著父子兩代之間從理念衝突到互相理解、互相認同的親情故事。楊主委更以「活在父親陰影下」生趣地形容這道傳家料理,並感謝連記對客家料理的用心,讓料理的意義不再只是味緒上直觀的體驗與感受,更具體而微地成為雋刻在人心上的共同記憶,觸手可及的日常文化。
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客委會辦理「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已邁入第4年,料理本身富含客家先祖拓墾歷史脈絡的重要意義,同時將其導入當代社會、介入主流是推廣客家美食、文化的首要重點,未來將持續推廣客家美食,通過美食競賽發揚客家飲食文化,讓客家味緒為更多人喜愛。
活動的最後,由主任委員楊長鎮親自頒發獎牌予2023客家小炒爭霸賽冠軍連記海產,恭賀餐廳的同時,也一同邀請大家前來花蓮飽覽山海美景時,記得到連記海產品嚐客家美食及得獎之客家小炒料理;另外,想要觀看楊主委與「小吉」連俞涵品嚐美食的互動趣味及對話橋段,請持續鎖定客家委員會臉書及YOUTUBE等社群網站平台。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10月31日赴美福大飯店出席「2023 ITF台北國際旅展」展前記者會。周副主委表示,很榮幸能夠參與年度盛大的台北國際旅展,今年客委會以「在客庄迷失方向」為主題,邀請大家走入客家庄,慢慢欣賞風景、增加停留的時間,深度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周副主委指出,客委會和台灣觀光協會在過去幾年努力推辦觀光主流化的相關業務,讓客委會有很多可以合作推廣客庄的旅遊行程。除了獨具特色的樟之細路,今年也提出遊賞桐花結合在地酒廠的行程,希望讓大家用舌尖感受客庄最特殊的桐花意象。客委會今年共提供138條的旅行路線,也希望能帶動交通、民宿等各面向的服務,歡迎大家共下來體驗客庄風情。
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也表示,從ITF就能看見觀光主流化在政府積極的推動之下,落實於每一個部會,所以這次展覽可以發現許多豐富的深度旅遊產品,包含文化、藝術、客庄族群、原住民族、農遊等,都是透過中央或地方政府來用心行銷,共創台灣旅遊的多元化,將知名度推向全世界。
本屆「ITF台北國際旅展」集結104個國家參展,將於11月3至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其中,客委會以「【在客庄迷失方向】Somewhere in Hakka」為主軸策劃客家主題館,推出樟之細路、桐花小徑、茶思之道、微醺旅行及客庄小旅行等5大主題,將客家產業、文化、生活、飲食、風土,透過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激盪,呈現給新世代遊客,帶大家一起迷失在客庄魅力中,與美好相遇。
客委會邀請來自客庄369─浪漫台三線、靚靚六堆及幸福台九線的旅行業、客庄社區、等路伴手禮、遊樂園業者共28家業者實體展出,並集結138條精選客庄行程,透過線上線下聯合參展的方式,推出客庄小旅行等5大主題旅遊產品,包含賞桐微醺專車、跨年追曙光、賞杭菊花海、搭高鐵玩樂假期、茶金之旅、慢步樟之細路、台灣觀巴、鐵道之旅等,結合雄獅旅遊、可樂旅遊等各大旅行社合作,不僅可在展期間消費選購,更打造線上客家旅展聯合銷售平台,自11月1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止,透過「在客庄迷失方向」線上旅展活動網頁( http://hakkatrip.tw)即可連結導購旅遊行程頁面,總計逾百條客庄旅遊產品可供選購,誠摯邀請您共下尞客庄!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10月28日前往苗栗市河濱公園,參加「苗栗2023風箏文化暨客家美食節」,睽違三年,苗栗再度迎來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際隊伍,與亞洲國際風箏聯合會領軍來自臺灣風箏好手等,共計超過10個風箏團隊及近百位風箏達人參與,周副主委強調,雖然今天遇到下雨,無法讓現場盡靚、又有苗栗在地客庄特色元素的紙鷂仔飛上天空,但仍然承蒙這麼多民眾到場參與。
周副主委表示,風箏的客語是「紙鷂仔(四縣腔:ziiˋ ieu eˋ)」,也就是紙鳶,而風箏象徵自由,除了苗栗風箏節已經舉辦超過十年,深具苗栗在地客家文化代表性。新竹地區今年也有在海邊舉辦大規模的「國際風箏節」,客委會期望像這樣的活動能夠在內容中傳承客家文化給細人仔,讓大家能夠聽到客語的風箏「紙鷂仔」打造在地的品牌。未來客委會將持續支持具有客家語言特色表現的活動,期許表現出客家在地的歷史與文化內容獨特之處。
客委會說明,今年活動以「宴客」為主題,為「苗栗2023風箏文化暨客家美食節」揭開序幕,雖遇大雨擾局,無法順利演出運用風箏排列出「112」、「ML」、「牛」、「羊」、「魚」、「蘋果」、「碗筷」等字型或圖案的「苗栗客家美食上菜秀」空中劇場,但客委會、交通部觀光署、中油公司、長春石化的廚師帽造型風箏以及韓國、日本、臺灣8+特技風箏隊仍齊聚現場,共下感受空氣中的客家氛圍。
苗栗風箏節邁入第十三年,致力客家風箏文化推廣,成為全球唯一客家文化國際風箏節,每年精心設計風箏,以風箏作為媒介,傳遞和傳承客家文化和精神。今年苗栗2023「九降風起、紙鳶情揚、美食飄香」風箏文化暨客家美食節以「宴客」為主題,熱烈邀請國內外的遊客到苗栗品味美食,共襄盛舉。本著客家人宴客的精神,今年風箏節風箏展演也特別的澎湃、壯觀。
臺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千百年來原、閩、客等族群在此安居。在歷史的軌跡中,歷經了荷、西、明鄭、清朝、英、日、美等不同文化的影響,近期又增添了新住民族群。因此,臺灣人是誰?又來自何方?臺灣人的自我認同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客家委員會,即日起至113年8月31日在位於屏東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推出「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數位展。透過數位互動科技,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與歷史軌跡,轉化為生動有趣的互動裝置及影像,歡迎大小朋友前來解開「誰是臺灣人」的謎底。
「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開幕記者會於10月27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以及立法委員鍾佳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張鴻銘、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林開世、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主任林威城、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主任楊貴蘭、客委會洪馨蘭委員、屏東縣縣政府邱善寧科長及六堆各鄉區代表、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屏東酒廠廠長田益民、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彰化農場場長胡發韜、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風管處技正李秉諺、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锝及高屏地區20所學校校長等嘉賓蒞臨共襄盛舉。
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數位展第一檔展由故宮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等館所聯合策劃,承蒙各友館鼎力支持,為展覽增添多元敘事的豐富面貌。此次故宮再度攜手客家委員會,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推出第二檔展,特別融入南臺灣在地客家元素,以及高屏地區市集文化與縮時影像,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恰恰呼應客委會客發中心今年六堆秋收祭主題「六堆靚靚 秋收蓋鬧(goi nau)」。歡迎民眾秋日漫遊六堆,感受秋收好時光。
故宮表示,「臺灣意象─變動中的臺灣人」數位展,以「族群」與「雜揉」兩條軸線,展示人群在臺灣歷史交會後,所留下的紀錄、文物與遺跡。除了呈現各時期人群互相影響、衝突、交融,形塑而成的「臺灣人經驗」,也透過臺灣人經驗的雜揉性(hybridity),探尋臺灣社會不同人群之間的關係,展現臺灣島上人們的故事。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承蒙故宮博物院與客家再度攜手合作,這次展覽以「臺灣意象」為主體,展覽脈絡強調「雜揉性」的概念,企圖在「族群」與「文化」兩大核心議題裡探尋,期待為民眾呈現臺灣文化不斷變動的豐富樣態,值得細細觀賞。展示內容中也由故宮、臺灣各大博物館與研究機構的典藏文物中爬梳、探尋與詮釋六堆客家,以及其與他族群的互動。如從故宮典藏的「乾隆臺灣輿圖」,特別選出32個點位結合數位與互動觀察形式,帶大家探索六堆客庄的舊地名及古今風貌;從屏東內埔老埤3間不同族群的廟比鄰而立,可看到原、閩、客3族群共存共榮的歷史;在文化雜揉的部分,在民俗與技藝的紀錄影片中,理解六堆客家地區民俗與技藝呈現在常民生活中的記憶傳承與當代實踐。另外,在「體驗摩登」展區,則帶大家從多首耳熟能詳的樂曲如:半山謠、十八姑娘、雨夜花等,走入時光隧道,看到臺灣在不同時期、不同族群語言之音樂的時代意義與雜揉性。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強調,在這次的展覽中,透過與故宮團隊合作,以數位新媒體與互動手法,將這些具知識性、互動性與觀賞性的展覽引進南部,像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客發中心典藏之佳冬蕭屋雲肩以360環物影像,在前台後台的互動區內除了展現六堆客家、原住民族、台菜與新住民特色菜餚外,這次也有一座小的舞台車實境擬真拍照區供民眾拍照打卡,最後在展區出口,以縮時影片來讓民眾了解在六堆的各族群好友為了生活打拚所展現的生命力。希望以生動、活潑的展示方式,讓大、小朋友可以在趣味性情境探索中,認識在臺灣生活中的不同族群特色。展覽期間自即日起至113年8月31日止,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活動相關資訊,請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粉絲頁查詢。
為營造以客語溝通為基礎的社區環境,透過擾動在地社區,尋找社區內做得講客的處所,透過「摎人講客話」踏查過程,點亮社區「講客位所」,並在你我開嘴講客的剎那,將客話「講轉」社區,更「講轉」日常生活,特辦理「摎人講客話」計畫。
本計畫邀請對客家語言傳承有熱忱、有行動力之團隊及人員,藉由使用客語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擾動在地社區喚起民眾說客語之意識,形塑社區「講客」整體氛圍,申請期程自即日起至112年11月10日(星期五),歡迎依法登記或設立之社區發展協會、管理委員會或人民團體(不含政治團體)、通過112年度「講客宣講員」面試人員及客家委員會客家事務諮詢委員共下參與。
客家委員會為開拓更多元機會使社會大眾接觸客語,期結合主流傳播市場商業頻道、網際平臺,製播更具市場性、行銷潛力之優質作品,特辦理「客家多元影視傳播內容製作補助」,以推動客家內容產業發展,並帶動客家語言、文化多元傳播,促進臺灣國家語言多樣性呈現。
112年度補助徵件以「戲劇類」類型節目為優先,且具時下創意方式融入客語並能創造話題者尤佳,歡迎電視、網路平臺節目製作團隊踴躍提案。
112年申請期間為自即日起至112年11月20日止(郵戳為憑)。
「客家委員會客家多元影視傳播內容製作補助作業要點」相關資料及表格電子檔請逕於本會官網(http://www.hakka.gov.tw)/政府資訊公開/法規與內規/行政規則/傳播媒體類下載,若有疑問請電洽02-89956988轉534查詢。
客家委員會從2002年開始舉辦桐花祭,20年來,桐花已經成為客家最美麗的代名詞,「桐花祭」已銘記在國人心中,而今桐花創造了美學經濟,為持續推動及深化「桐花」意象,將桐花祭Logo無償授權開發聯名商品,把賞桐的感動帶回家。
歡迎各界申請授權本會「桐花祭Logo」,相關內容詳如附件,鼓勵各界踴躍參與,共創循環經濟美好未來。
(請詳閱授權規範及相關說明,並將申請書及聲明書寄至:24220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8樓 藝文傳播處收)
一、客家委員會為推廣客家伯公文化,特舉辦【六堆伯公護照-尋寶集章趣】數位集章活動,邀請大家走進六堆地區尋伯公,親身感受客庄魅力。活動已於112年10月15日圓滿結束,參加者只要完成指定數位集章任務,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二、客家委員會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業於112年10月20日,依公告活動抽獎規範,以電腦隨機方式公開抽出各獎項得獎者,詳見客家委員會官方臉書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Doee7N)。
有關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批評民進黨執政7年多,完全不推動《客家語言發展法》一事,客家委員會10月30日表示顯非事實,本會自110年7月以來即積極推動《客語發展法》,對客語的地位發展、教育發展、語言基礎及社會推廣等攸關客語發展面向予以規範,以達成客語傳承與發展之目標,期盼不分朝野齊心推動《客語發展法》,早日完成立法。
臺灣為多元語言文化國家,自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為確保面臨傳承危機的語言及文化得以永續發展,即推動《客家基本法》修法,並於107年1月31日正式公告「客語」為國家語言,另考量臺灣尚有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未獲法律保障,為落實「語言權」為基本人權的實質內涵,《國家語言發展法》亦於108年1月9日公布施行,以實際立法行為,達到真正落實多元、包容、尊重等國家文化價值,行政院更於111年5月12日提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預計5年投入超過3百億元,共同提升臺灣多元文化的發展。
為持續完善客語發展法制工作,客委會於110年7月26日辦理《客家語言發展法》草案預告,並於全國各地辦理10場次《客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民論壇,將法案名稱定名為《客語發展法》。《客語發展法》草案主要針對客語之地位發展、教育發展、語言基礎及社會推廣等攸關客語發展面向予以規範,進一步保障人民使用客語之權利,提升客語社群活力,促進客語在公共領域之表現,達成客語傳承與發展之目標。
就推動客語發展上,客委會從學校教育、社會推廣及基礎建設等面向營造客語使用環境,提升客語使用率。其中在學校教育,透過客語生活學校、客家特色校訂課程及沉浸式教學等計畫,鼓勵以客語教學並辦理客語對話能力競賽,引導同儕自然講客;社會推廣方面,落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讓客語在客庄地區普及,營造母語社區環境;基礎建設方面,建置臺灣客語語料庫,以數位典藏方式保存客語當代使用情形,客語語料庫已蒐整逾700萬字書面及口語語料,另同步建置客語語音資料庫,蒐錄客語語音辨識及合成語料,作為未來發展客語語音數位應用之基礎。以上所述皆為客委會近年復振客語的實質作為,籲請各政黨候選人勿用不實的政治語言抹煞同仁們的努力。
有關近日立法委員及地方民意代表批評政府推動客語無實質作為一事,客家委員會11月1日重申本會過去從完成《客家基本法》修法到推動《客語發展法》立法,皆積極運用各項政策工具與實質措施推展客家語言文化發展,盼讓客語重返公共領域,營造客語使用環境,提升客語使用率。
針對立法委員王婉諭指出政府規畫「70個客家文化產業園區」使用率不佳,客委會表示尚無有70個客家文化產業園區計畫,惟本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轄下有「臺灣客家文化館」及「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園區設立之宗旨是以推廣及傳承客家文化為目標。經由推出多元主題特展與巡迴展,重現在地歷史文化,並透過展示讓民眾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其中「臺灣客家文化館」於104至111年平均每月入園人次約5萬3千餘人;六堆園區開園以來平均每月6萬7千餘人次。
至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質疑「國家語言」僅為包裝無實質意義一事,客委會強調,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即推動《客家基本法》修法,並於107年1月31日正式公告「客語」為國家語言。《國家語言發展法》亦於108年1月9日公布施行,由於本會積極推動客語重返公共領域,高雄市議會得使用客語為公事語言,在議場上黃議員可用自己的母語暢所欲言,關心客家政策議題。
行政院於111年5月12日提出「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預計5年投入超過3百億元,共同提升臺灣多元文化的發展;進一步保障人民使用同為國家語言客語之權利,提升客語社群活力,促進客語在公共領域之表現。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在秋高氣爽的11月,快結伴到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五樓「物思人: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參與一系列期間的限定活動,用多元的方式親近客家文化,讓藝文添加生活精彩,展覽從台北出發,以物質牽絆記憶,帶領觀眾在展覽中解構原鄉意義,更看到遷移敘事的背後,折射出世界經濟與貨物貿易的變化,從中體察多重的原鄉意境。
11月份,策展團隊邀請了在國內外舉足輕重的藝術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客家文化與藝術創作展開兩場座談與一場現場演出。11月4日講座《從原鄉人到全球移動:客家創作的可能與藝術實踐》邀請到三位與談人:亞洲雙年展《未至之城》及甫獲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策展人高森信男老師,以及有豐富影展入圍經驗的藝術家致穎,包含瑞士盧卡諾影展、德國柏林影展、荷蘭鹿特丹影展、臺北金馬影展、臺北電影節等,其近期創作開始關注客家人與全球南方之間的敘事。另一位則是邱子晏,他長期以客家人為主角進行一系列創作,本次參展的作品《小城故事》以補拍的影像思維讓李行導演的電影發生新的解構,並從中突顯客語與政治社會的關係。
11月5日講座《客家性及其再現》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羅烈師教授,與長期從事客家地方創生耕山農創公司的創辦人邱星崴,兩位老師都長期關注客家事務並在客家社群中深耕多年,近年更致力於文化內容的發展,此外講座中也安排一位藝術創作家梁廷毓,他的創作關注在淺山地區的客家與原民議題多時,講座希望透過不同領域與視野的客家文化工作者帶來跨域的文化講座。
除了兩場講座外,11月4日香港藝術家羅玉梅將在台灣與聲音藝術家劉芳一合作重製作品《客途秋恨》的現場演出,並藉由演出讓觀眾體驗到擴延電影與離散空間的敘事,羅玉梅曾在2018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秀獎及參與第十五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傑出作品獎,劉芳一參與《立黑吞浪者》獲台新藝術獎以及在StockholmFringe Festival獲得「Most Provocative Award」肯定。
物思人: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展覽11月的精采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與,詳細資訊與報名方式請查詢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公園FB。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秋高氣爽好天氣,各位小朋友們,10月底考完期中考來參加寫生音樂會吧!
***畫𠊎客庄全國寫生日暨草地音樂野餐會***
#活動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後方草坪。
#活動時間:11/4 (六) 8:30-12:20。
①8:30開始報到領取畫紙與野餐墊(限線上報名簽到者領取,領取時需交押金新臺幣100元,完成畫作並繳交回服務台後退回押金)。
②10:30前繳交畫作。
#活動分組:
①國小低年級組(含國小一、二年級)。
②國小中年級組(含國小三、四年級)。
③國小高年級組(含國小五、六年級)。
④國中組(全國國中生)。
⑤高中、大專院校及社會組(高中職以上民眾)。
#得獎禮品(各組別皆頒發下列三種獎項,共25位得獎者)。
①特選一位:特選獎狀、現金2000元。
②優選一位:優選獎狀、現金1000元。
③佳作 (視報名情況增減人數):佳作獎狀、現金500元(佳作獎狀與獎金將另外通知至服務台領取)。
#報名方式:
①Google表單線上報名。
②活動當天現場報名。
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相約共下來尞並邀請親朋好友鬥鬧熱。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於11月份起辦理「花蓮縣客家文化月-亮.靚的客家」系列活動,演出場次如下:
①花蓮縣客屬會亮.靚的客家
#時間:11/4(六)9:00-12:30。
#地點: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②花蓮客家合唱團「HAKKA客家桃花情」成果交流活動
#時間:11/11(六)14:30-16:00。
#地點: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③花蓮縣客家愛樂協會「靚曲漾客家」歌舞音樂會
#時間:11/18(六)15:00-17:00。
#地點: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④洄瀾靚好客國際文化節
#時間:11/19(日)9:00-12:00。
#地點:客家文化園區。
⑤「林田山客家風情」管樂音樂會
#時間:11/26(日)14:30-16:00。
#地點: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⑥台灣山歌團「青春˙山歌對」客家歌舞劇
#時間:12/2(六)14:30-16:30。
#地點:客家文化會館演藝堂。
毋使報名!免費參加!
歡迎大自家共下來感受亮.靚的客家。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當年因為在樹下睡懶覺而輸給烏龜的兔子,相約在孩子長大後再來比一比。光陰似箭十年過去了,感情很好的小兔跟小龜突然接到通知,他們兩人將代表「兔家族」跟「龜家族」再比一次。但感情麻吉的小龜跟小兔一點都不想參加比賽。在爸媽殷殷的期盼下,可憐的孩子們卻要背負家族沈重的榮辱之責,到底是小兔還是小龜會贏得這場比賽?他們又到底能不能為家族洗去羞辱,再造光榮呢?一場超越族群笑中帶淚的童話故事,究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演出日期:11/4 (六) 19:30。
演出地點:中正堂演藝廳。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
入場方式:售票入場,200元,請洽Opentix售票系統。
洽詢電話:037-352961分機618柯小姐。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