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806期 │ 發行日期:2023年9月15日

本期主題

延續苗栗客庄陶瓷文化之美「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盛大開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9月8日下午前往苗北藝文中心參加臺灣陶文化協會舉辦之「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開幕典禮,除了感謝臺灣陶文化協會用茶碗這個概念來延續苗栗陶瓷產業的文化傳統之外,也鼓勵所有陶瓷藝術家繼續努力,將臺灣陶瓷文化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讓更多人可以欣賞臺灣陶瓷文化之美。.....

《詳全文》

本期主題

延續苗栗客庄陶瓷文化之美「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盛大開幕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9月8日下午前往苗北藝文中心參加臺灣陶文化協會舉辦之「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開幕典禮,除了感謝臺灣陶文化協會用茶碗這個概念來延續苗栗陶瓷產業的文化傳統之外,也鼓勵所有陶瓷藝術家繼續努力,將臺灣陶瓷文化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讓更多人可以欣賞臺灣陶瓷文化之美。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表示,隨著時代的演進,飲茶文化的盛行,越來越多人講究所使用的茶器和茶具,這也使得茶器、茶具的地位提昇,飲茶成為生活中的儀式,成為一種文化表現。陶瓷是苗栗重要的文化產業,但過去受工業化的影響,很多陶瓷廠都搬去中國,不過還是有很多對陶藝有心的藝術家繼續堅持陶藝創作,這也是苗栗發展文化產業非常重要的基礎。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特別訂了「善之流轉」這個主題,期待呈現出來的內涵以及與大家的再次相逢,是一種善循環的能量,並且期許每一個人都扮演著善之流轉的那股動能,並且透過深度的藝文活動內容,希望推展文化外交,讓遠道而來的國外陶藝家,能深入體驗臺灣多元豐富的茶文化,也讓國內、外的陶藝家及陶藝愛好者能有更多交流機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天開幕表演首先由尼布恩合唱團以哈娜谷自然生態茶園的野生山茶為靈感,帶領觀眾感受原住民土地的聲音;而在雙人茶碗茶席的演出中,則由陳玉婷老師以現代舞蹈的形式向觀眾展現茶道中的精神世界,最後再由客家歌手陳永淘以深情的歌聲和細膩的詞曲創作,帶領觀眾回憶起家鄉的風聲和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些表演元素相互交融,呈現出臺灣多元文化的魅力。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二屆臺灣國際茶碗節於2023年9月8日至17日舉辦。以首屆的成功經驗為基礎,持續打造國際交流平台,並從陶藝與茶藝整合各類藝術及週邊產業,鼓勵地方創新事業發展,提升青年返鄉就業與創業機會,最終希冀能夠從中建立臺灣客家文化的自信心。

《詳全文》

世界客家博覽會

世客博跨界客語音樂展演「2023崙坪音樂村」活動起跑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9日來到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參加世界客家博覽會-「2023崙坪音樂村」活動起跑儀式,與民眾一同欣賞客家歌手和表演團體帶來的精采演出,並期待透過客家音樂可以讓大家更親近客家文化,享受客家帶來豐富、充滿趣味的文化魅力。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表示,客家有很多文化面向,音樂就是其中之一,音樂也是生活的調味劑,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待透過這次活動可以讓大家欣賞、接觸到不一樣的客家音樂,並喜歡上客家音樂。今天也很感謝劉劭希老師帶著小朋友帶來客家相關的音樂表演,相信客家文化的傳承會一代一代持續傳承下去。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副展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以「客家恁靚个日仔」為主題,分為主視覺意象、桃園客家精神、桃園百工百業、臺灣客家工藝大師及真善美用等5大展區,藉由客家工藝之核心內涵與精神,再搭配多元的展示手法,讓更多人了解客家藝術及其蘊藏的生活智慧。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擁有全國唯一的曲木建築龜殼劇場,並於9月9日、10日於世客博期間推出亮點活動「崙坪音樂村」,藉由音樂串聯傳統客家、國際流行、原住民聲樂等元素,打造跨界客語音樂展演,並搭配工作坊帶大家一同體驗客家工藝。

「崙坪音樂村」以「客家新生活運動」角度搭配「世界客家」與「未來客家」,安排包括阿卡貝拉親子工作坊、客家文化手作坊及市集等活動,並邀請多位知名音樂人羅思容、生祥樂隊、羅時豐、彭佳慧、春麵樂隊等,力推客家文化沉浸式體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博覽會為世界上首次以客家文化為主軸的博覽會,自8月11日起至10月15日止,為期66天,以桃園機場捷運A19桃園體育園區站為主展區,分為世界館、臺灣館等2大主題館,另有8處副展區及17處衛星展區,歡迎大家共下參加,體會客家多元、豐富的文化,更多資訊可至世客博網站(https://reurl.cc/1G42aX)及臉書查詢。

《詳全文》

最新消息

領航客語重返公共領域 苗栗狂賀推動客語執行打頭名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9月11日前往苗栗縣政府出席「𠊎講客-苗栗盡湛斗記者會」,頒獎表揚獲獎公所、績優個人及通過客語認證的鄉鎮市長。楊主委表示,「重建對母語的認同和尊嚴,比學習母語更顯重要」,過去百姓因聽命於官方政策而減少使用母語,但在現今的民主時代,公部門應回過頭來服務百姓,引領客語重返公共領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說,如何重建大家對母語的認同和尊嚴,比單純學母語來得更重要,否則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苗栗地區之所以能夠在推行客語為通行語連續得獎多年,都要感謝所有鄉鎮市長的共同努力、感謝許多議員對客委會在地方推動客語政策的支持,這就是苗栗特別的風氣,很高興看見苗栗人逐漸建立對母語的尊嚴及認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也提及,學講客家話和學其他語言並不衝突,經研究後發現,尤其是推動客語為母語教育的學校,學生的英語、華語能力不但不會變差,反而還好一些,可見學習母語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能力皆有正面幫助。非常感謝個人的故鄉苗栗,讓大家看到客語恢復的生命力及希望,並鼓勵全台縣市政府、鄉鎮市區公所,共同推動客語復興,讓客家話在生活中能時時聽得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苗栗縣長鍾東錦亦感謝客委會的肯定及各單位的努力並表示,要盡量鼓勵學校推動客語教學,透過聆聽客家故事、閱讀傳記,讓小朋友更加了解客家文化,希望大家手牽手、心連心,將祖宗保留下來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日活動由新英國小帶來活潑的客語戲劇表演,展演現代客家人「轉妹家」的有趣經歷,為頒獎揭開序幕。苗栗縣政府於「111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再度斬獲優等,也是全國唯一獲得優等的縣市,為該評核開辦以來(評核前一年為客語整體發展計畫),蟬聯4年打頭名的亮眼成績;另外,頭屋鄉、三義鄉等13鄉鎮市也分別獲得優等與佳等,鄉鎮市公所總得獎數亦是蟬聯全國之冠。客委會期待未來各地更加煞猛打拚「救轉客家話」,讓更多人加入講客行列,共創靚靚的客家世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響應「關西小招牌運動」大型連鎖企業加入客庄市容改造行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近年以新竹關西鎮作為示範點,推動客庄小招牌運動,發展客庄新美學。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為感謝大型連鎖企業共同響應,9月8日特別前往位於關西的7-ELEVEN門市致贈感謝狀,期待未來有更多企業一同加入讓客庄變靚的行列,也期待未來跟連鎖超商有更多進一步合作,協助在地小農、店家推廣特色品牌,共下帶動客庄的經濟發展。

周副主委表示,感謝統一超商優先於今年8月底完成招牌改造工程,成為關西鎮除在地業者外,第一家加入的連鎖企業。縮小改造後的小招牌,簡潔具識別性,色目也符合關西的特徵色,能讓路過遊客及居民耳目一新,更能吸引消費者。目前關西除統一超商加入改造行列外,全家便利商店、國泰人壽與中華電信也已同意加入或積極評估中,預期將陸續改造完成。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強調,「關西能、臺三線就能;臺三線做得到、臺灣就能做到!」。他並指出,過去只要是新開的店家,很容易為了吸引消費者而落入將招牌越做越大,色彩越弄越鮮豔的競賽當中,造成街景充斥強烈色彩和凌亂佈局,而讓視覺上失去美感。希望從關西出發,透過小招牌運動,能逐步美化街景市容,打造高空間品質的客庄環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關西鎮公所鎮長陳光彩也來到現場表達支持,他提到,感謝中央挹注經費執行關西環境的改善,也感謝超商願意配合政策響應小招牌運動,改善關西的市容。招牌縮小變得有特色之後,確實對整個街景的觀感改善許多。關西還有剩下20%的招牌需要改進,未來會陸續提報計畫,配合中央來執行街景改造,也期許未來有更多企業一同響應,加入改善關西市容的行列。

關西作為第一處小招牌運動示範點,在政府民間攜手下,經過長達5年的時間、超過5,000次以上溝通拜訪,總計已有380間店家參與,全鎮已完成近7成超過560面招牌改造,街道景觀煥然一新。為進一步推進關西連鎖店家招牌改造,主任委員楊長鎮更於6月底以親筆致函關西24家連鎖店家總公司,盼一起改造關西招牌市容環境,讓關西成為全國第一個完成小招牌運動的優美客庄。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表示,小招牌運動持續推動至今,街道美學已形成有機的化學效應,有些新開的店家也會主動將招牌做小,共同改變關西街道容貌,並進而提升地方居民認同與驕傲,期待尚未加入改造之連鎖商家與企業,秉於在地關懷的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支持響應,未來希望結合客庄街區採取特徵色彩的管理計畫,進一步將此經驗推展至全臺客庄,打造出質感質樸與在地特色的客家街區景觀,讓客庄文藝復興運動遍地開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當客語遇上英語經典名曲!《媽媽咪呀!》當生趣!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9月9日前往嘉義市中央廣場參加2023「義起Hakka靚靚好」客家成果展演活動,在客語版英文經典名曲《Mamma Mia》(媽媽咪呀!)的輕快旋律表演中,周副主委表示,希望未來客家成果發表會也可以在許多非傳統客家聚落的社區中舉辦,可以跟在地鄉親互相交流,讓不同的文化特色互相穿透!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特別提及,近日至義民廟參加義民祭活動,發現主祭司儀以客語與Holo語交雜運用,非常符合在地嘉義客家的多語特色。在疫情結束後,在地也恢復許多客家文化的推展活動,希望未來這些活動也擴及到非傳統客庄聚落,客委會將持續和地方一起打拚,共下推廣並傳承客家文化的美好!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此次「義起Hakka靚靚好」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現場將客語與英語音律結合的精采表演,完美演繹客語版英文經典名曲《Mamma Mia》(媽媽咪呀!),由音樂家毛嘉婧老師,帶領嘉義市客家文化協會共下演唱客語版的《Mamma Mia》,碰撞出客家音樂的新火花。現場除邀請嘉義市客家文化協會桃城樂府客家八音團進行開場演出外,還安排客語生活學校嘉義大學附小小朋友演唱客家歌謠,並安排客家趣味闖關、客語春聯杯墊DIY、客家傳統市集等熱鬧有趣的活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在客委會「推展客家文化力」的計畫支持下,2023「義起Hakka靚靚好」活動讓傳統客家音樂有了新的觸角,開啟客家文化的新樂章,更首度讓客家文化與世界音樂接軌。結合現場豐富多彩的客家市集,讓參與民眾深入了解客家產品特色,結合在地觀光資源,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的活絡。

《詳全文》

喚醒多元族群融入長照意識 產官學三方齊聚探討安居未來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8日前往台北世貿出席第4屆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之「照顧服務的新思維:提升族群文化敏感度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范副主委表示,要在長照議題落實楊長鎮主委提出的族群主流化政策,就必須將不同族群文化的新思維融入長輩服務裡,也許這只是第一槍,但說不定就能帶領台灣走向更好的發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回顧,在今年3月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曾辦理高齡科技產業策略會議,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就有提及,台灣在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的人口將有500萬人,而且住在醫療機構的長者人口約占2成,另有8成長者也需要被照顧,屆時長者照護的需求將會非常大。很高興大家現在就坐在這裡,共同討論這些議題,並讓更多人認識族群文化敏感度的理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此外,范副主委特別感謝在場參與研討會的原住民、新住民朋友,並表示,客委會是在衛生福利部長照C級的架構下,成立伯公照護站,提供客庄長者客家文化加值服務,並融入老幼共學概念推動。相信透過今日的研討會,公部門、學術界及企業領域等部門,將把「提升族群文化敏感度」的新思維融入計畫中,實現文化照顧的最終目的。

為提升台灣目前的照顧體系對於地區、族群與文化敏感度,創新長照經營管理協會攜手ĀnkěCare創新照顧(侒可傳媒)承辦此次研討會,期盼喚起社會各界對於不同族群納入長照政策的重視,邀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長照業者、人力仲介業者等人士齊聚一堂,藉由海外跨文化照顧研究結果的分享,找出應如何建立屬於台灣跨族群間的文化敏感度,同時探討如何應用至照顧實務,共同為台灣長者探討更優良的多元族群照護方式,並以此打造更好的安居環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共下來聽打嘴鼓!讓大輩的智慧客話「聲聲」不息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10日赴集思台中新烏日會議中心出席「共下來打嘴鼓」工作坊。范副主委表示,藉由「共下打嘴鼓」這個計畫,募集客庄長者們珍貴的閒話家常,再投以AI技術收錄對話內容,使下一代的後生也能好好學習客語,並將前人的智慧永續傳承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解釋,打嘴鼓就是大家常說的「聊天」這件事,在各行各業客庄長者的日常對話當中,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智慧,並值得所有人學習。但是,由於客語流失得非常嚴重,所以楊長鎮主委也提出「客家語言發展法」,盼透過法制規定長期推廣傳承語言教育。另外,楊主委也有提出「一代人來救轉客家話」的想法,致力守護客家語文,而一代人就是30年,希望透過30年的時間把客家話慢慢救回來。

范副主委也指出,今年計畫共有30個團隊、3個語音及27個影音採集,但因牽涉到專業技術問題,所以今日也邀請到中研院副所長曾淑娟教授及政治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葉秋杏老師來和大家分享並說明內容,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可以將客庄長者的語言文化資料蒐集得更加完善。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留下長者的客家珍貴語音,客委會辦理「共下來打嘴鼓」實施計畫,募集熟悉在地之團隊,前往長者習慣常聚集打嘴鼓之場所,採集客語自然對話的語音,並收錄於客委會的客語語料庫及語音資料庫應用。今日工作坊扮演說明者角色,傳遞語(影)音採集的基本原則、採集技巧及注意事項等,設定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共下將客家的聲音文化、珍貴的長者語言,持續地流轉於生活之間「聲聲」不息。

《詳全文》

義民爺保佑好天時「112年花蓮縣義民祭文化活動」熱鬧登場

客家委員會主任秘書廖育珮9月9日前往花蓮參加「112年花蓮縣義民祭文化活動」,廖主秘強調義民爺是客家人重要的信仰,義民祭同時也是非常珍貴的全國無形文化資產,不論是否為客家人,希望大家重視,共下來參與與傳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廖主秘表示,今天很高興代表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來到花蓮縣參加義民祭文化活動,和昨天鳳林的義民亭文化活動一樣,原本擔心天候不佳影響活動的舉辦,沒想到活動開始時天氣風和日麗,顯見義民爺有保佑!作為客家族群重要的信仰,藉由每年舉辦的義民祭文化活動,增進更多民眾對義民祭典和客家文化的認同,也希望大家效法義民爺保鄉衛土的忠義精神,團結齊心,保護我們的家園。

廖主秘也特別提到客委會112年公布111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成效評核,包括花蓮縣政府、花蓮縣的壽豐鄉公所、玉里鎮公所及光復鄉公所獲頒進步獎;花蓮縣花蓮市公所、鳳林鎮公所、吉安鄉公所也獲得佳等的成績;另外,花蓮縣也名列111年教育人員通過客語能力認證符合度前五名之縣市,勉勵大家持續打拚傳承客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花蓮縣義民祭文化活動」是花東地區客家宗教信仰文化之重要活動,為延續客家先民壯烈犧牲、團結奮鬥、保家護民的精神,特以傳統客家挑擔奉飯、祝禱祈福等儀式舉辦義民祭典。今年活動首次依循新埔義民廟總廟的傳統習俗,安排解厄祈福的放水燈儀式及吃糖粥(平安粥)。另規劃創新的義民節客話專題演說、義民祭作文比賽頒獎、客家移民史、客家八音及各社團義民文化創意表演、客家兒時記憶趣味遊戲與品嚐客家美食等活動,期使大家能看到融合傳統與創新,不一樣的客家義民祭!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鳳林百人挑擔奉飯敬義民 不分族群永傳客庄文化信仰

熱鬧鞭炮聲及鼓陣雷鳴響起,客家委員會主任秘書廖育珮9月8日代表主委楊長鎮赴花蓮縣鳳林鎮參加「2023義民文化祭-客家風.義民情」活動。廖主秘說,義民爺是客家人非常重要的信仰,被列為全國無形文化資產,這代表義民祭是不分族群,全民都應該參與和傳承,讓客庄信仰於各地開枝散葉且年年更繁盛。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廖主秘開心表示,今天非常高興看到小朋友來參加,使客家文化精神能代代相傳,且客家人口在鳳林鎮占比約近7成,這樣的比例非常高,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再加上花蓮縣鳳林鎮公所也於今年的全國客家會議當中,榮獲客語通行語績優單位「佳等」,相信在持續的努力之下,鳳林拿到優等獎項也是指日可待。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廖主秘也指出,鳳林鎮有許多居民非常長壽,甚至被譽為是長壽之鎮,而且也孕育了多位校長,也被稱作是校長故鄉、校長夢工廠,這塊地靈人傑的土地培養了眾多人才。鳳林不只是長壽之鎮,也是獲客委會頒贈的客語績優單位,更是國際認證的慢城,鳳林非常有條件成為傳承客家語言和文化的基地,同時也能發展觀光產業,讓年輕人能夠回鄉安居樂業,照顧長者。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目前台灣各地共有30餘座義民廟,花蓮縣長橋褒忠義民亭位於東部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鳳林鎮長橋里,是為東部地區最具規模之義民廟。每年農曆7月18至20日是義民廟舉辦中元祭典的日子,農曆7月20日更是客家義民節。112年度「2023義民文化祭-客家風.義民情」活動,除了重現客家傳統百人「扛擔奉飯」場景及傳統客家祭典科儀外,亦安排客家植物染、食「糖粥(糜)」及聯歡晚會等活動,讓參加者感受客家人暖暖的溫情,藉此凝聚社區居民的共榮意識,並達到推廣客家文化之目的。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六堆攝影展 9月9日靚靚登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9月9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攝影就係攝影-靚靚六堆攝影展」開展記者會暨分享會,由長期投入六堆影像紀錄工作者邱才彥精選李秀雲、劉安明、劉森松、楊成漳等4位六堆攝影家前輩的攝影作品,現場並展示由邱才彥捐贈予客發中心典藏之沖洗照片器材,讓民眾一窺沒有數位相機的時代,攝影家如何「洗」照片。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非常感謝六堆有名的攝影前輩李秀雲、劉安明、劉森松、楊成漳及家屬促成這次的攝影展。小規模的展覽,呈現出六堆人濃厚的情感,感謝各級民意代表、屏東縣政府李明宗處長、屏東大學陳永森校長、大仁科大林爵士副校長、內埔農工張世波校長、龍肚國小張二文校長、西勢國小謝俊銘校長及屏東縣攝影學會郭宏德理事長等人共同參與,是最好的見證。展覽中非常多的相片呈現了六堆早期的街道風景及人文景象,用在地人的視角呈現六堆豐富的景象。透過這次的展覽呈現出讓人感受六堆人一代接一代用心在這邊生活、用心感受六堆的事物。更希望期望藉由今天開展出席的在地校長、攝影工作者及文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角度幫忙宣傳六堆的傳統文化與在地故事。

李秀雲、劉安明、劉森松、楊成漳長期投入對六堆客庄的影像記錄,鏡頭下為六堆保留了許多早期客庄珍貴的生活影像,這次展出作品多數也由攝影家捐贈予客發中心典藏,以作為後續傳承與推廣客家之應用。包括客發中心數位典藏李秀雲1,130件照片、301件文物(日記、記事本、明信片…等),劉安明1,701件照片,這次所展出的50至60年代攝影作品,也從中精選各10張作為展示。另外,策展人邱才彥老師捐贈的61件影帶及87件(相機、攝錄影機及沖洗設備…等),這次挑選了12件物件來豐富本次展陳。除了早期客庄生活的珍貴畫面,這次也將帶大家從展出作品中,看到李秀雲剪影純真的自然法則、劉安明的透視攝影藝術、劉森松的團體照拍攝及楊成漳的街頭攝影,讓大家以攝影題材來進一步認識六堆客庄生活樣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策展人邱才彥說,4位攝影家早期接觸攝影各有不同,除了李秀雲早年任職臺灣糖業,到中午以自學學習攝影外,劉安明、劉森松與楊成漳則是青年時期到相館當學徒,學習到技術後,各自在屏東、竹田與高樹地區開立相館,在攝影創作上,也各擁一片天。李秀雲中年過後花近半年薪水買下第一台MINOLTA單鏡頭相機,透過自學方式學習攝影技巧,擅長「自然取鏡」來捕捉影中人的肢體語言與力的表現,尤以「剪影」成了李秀雲的創作素材,主要以六堆客家地區為創作地點。劉安明廣泛使用透視攝影,明暗對比與前景與背景的互援,讓人物肢體藉由現場營造的氛圍,讓照片產生故事性,而有「說故事能者」之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而劉森松與楊成漳本身有經營相館,在拍攝上,也有不同的風格。劉森松拍攝團體照在最後一刻會吹下哨音,讓鏡頭前的拍攝者專注表情,永遠停留在照片之中,高雄大樹國小300人畢業照為代表作,十排層層疊疊的臉部表情清晰可見,蔚為壯觀。楊成漳從寂靜到喧嘩至悲傷的高樹街頭攝影作品,清楚描繪出漫步在街頭街尾或是抬棺隊伍的景像,都是楊成漳趁地利之便隨時拿起相機拍攝的生活點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發中心表示,靚靚六堆攝影展自即日起至112年10月31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美一館、美二館展出,歡迎大家踴躍前來參觀,活動資訊請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粉絲專頁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委會重視台北市客家族群 期盼中央地方齊心合力推動

針對中國時報9月7日報導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徐世勲批評「客家活動分攤款的比例創歷年最低」一事,客家委員會副主委周江杰再次重申,台北市屬財政一級地方政府,依法未能列入受補助的對象。然本會站在多元族群互動交流的立場,今年於藝文、媒體中心台北市所辦理的相關活動經費已超過1億4千萬元。誠摯希望地方與中央能夠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都會客家美好的未來。

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表示,為縮短城鄉差距、均衡區域發展,客家委員會持續推動浪漫台三線、靚靚六堆、幸福台九線等計畫。有關各縣市補助經費之差異,主要源自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多屬財政困難之地區,就補助經費的比例上,多數為客庄生活環境營造或前瞻計畫預算等資本門建設經費所致。台北市屬財政一級地方政府,依「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相關規定未能獲得補助。

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另指出,台北市義民祭每年分擔款均規劃300萬元,過去6年最高達450萬元,去年因市府辦理活動場地客家主題公園尚未完工,致整體辦理預算提高,才出現分攤比例降低之情形。然過去6年補助新北市及新竹縣義民祭的經費均介於300萬至450萬之間,顯見本會無論對於客庄或都會客家均一視同仁,絕無大小眼之分。

另針對「地方客家發展計畫」,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強調,本會以族群主流化為精神,協助地方政府推動「地方客家發展計畫」,希望各地方政府能以跨部門、跨局處之方式,提升客家社會與多元文化能量,尚無客庄與都會客家之分別。非常誠摯希望台北市也能提出相關計畫與中央齊心打造都會客家發展的美好願景。

《詳全文》

行政院「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歡迎媒體記者、學生族群們踴躍報名-112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宣導資訊

一年一度的「112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活動辦法已經公布!

為提升消費者權益新聞報導與節目之品質,並鼓勵長期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議題之專職新聞從業人員、大專院校在校學生及獨立報導者,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擔任主辦單位之「112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活動業已展開。只要您符合資格且報導國內議題作品符合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第3款所定消費關係,並於111年10月1日至112年9月30日間在公開平台上刊登(播),均歡迎報名參賽。

報名受理時間自112年9月1日起至112年9月30日止,詳情請至活動網站(https://cpcevent.com.tw/ )查詢。有意報名者,請儘速備妥作品資料,並注意收件期限,早日送件。如對報名參賽有任何問題,請向<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小組>諮詢,電話:(02)2653-9292分機236。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地方活動

植樹來營造生物多樣性,打造全台第一座都會公園裡的宮脇式森林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的客家小森林計畫,9月份與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合作,引入國際知名植物生態學家-宮脇昭(Akira Miyawaki)博士的造林法,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東南側打造全台第一座都會公園裡的宮脇式森林,並在9月期間舉辦各種環境教育活動,邀請市民朋友共來關心公園的生態化與生物多樣性等環境議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戶外劃設有「樹藝」主題區,已有導根穿廊、倒木拱門、樹木標本、自然保留區等景點設施,施行樹木保護、營造客家生活情境,也是透過長時間的自然演替,而形成兼具人文、生態內涵的地景。樹木的枝條、落葉,可作為藝術創作、升火烹煮、自然堆肥等循環運用,這次營造的小森林,也將「樹藝」廊帶延伸至汀州路口與社區、學校進行更多樹木教育的對話與串連。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徐世勲表示:客家人順天應地的生活方式,和以「演替理論」為基礎的宮脇式造林法,有著相似的生態精神。這次在客家公園營造的小森林除了因應氣候變遷而植樹造林,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5),辦理一系列的生物多樣性活動,帶領市民一起認識公園豐富的生態內涵。

宮脇式造林法已經被日本、荷蘭、比利時、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採用和推廣,種植了超過1,000個小森林。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特別請日本宮脇造林的專家來台指導,從植物調查開始、找出適合種植的原生、潛在植被,並且與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合作,在公園內種下17種、共500棵原生植物,讓大家到公園就可以認識植樹的新觀念。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的策略營運長袁慧芬指出:人們很習慣也喜歡在公園裡看到漂亮的園藝種植物,但是根據我們的了解,宮脇式的造林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態價值。這次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與社區居民共同營造小森林,可以帶動大家不只參與種植,也協助觀察記錄,認識與傳統園藝完全不同樣態的城市綠化。

小森林營造活動除了結合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9月1日起至10月1日在公園文化中心1樓沙龍區舉辦的主題插畫展外,客家公園也在9月17日、9月24日及10月1日舉辦森林相關的學習體驗活動,有攀樹、林間植物的辨識與應用、夜間生態觀察,還有帶領大家參與生態調查的「公民科學家」教育訓練,讓市民們參與的不僅是小森林的一次性種植,也能一起共創、積極參與維護的生物多樣性的地景。對活動有興趣的市民朋友,歡迎至公園官網或粉絲團了解活動報名資訊。

《詳全文》

新北小衛星參訪世界客家博覽會 體驗多元文化遊程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自8月11日開幕後,觀展人數絡繹不絕,迴響熱烈,為了讓更多兒童及民眾共襄盛舉,新北市政府特別邀請新北小衛星300位大小朋友參與文化教育體驗遊程,遊程主要為參觀世客博2大主展場「臺灣館」、「世界館」與「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等文化場館,親自來體驗客家人文與現代科技的文化饗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此次「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文化教育體驗遊程」由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主辦,客家事務局林素琴局長9月10日於臺灣客家茶文化館參加縣市交流(新北場)指出,新北市侯友宜市長非常重視與兒少有關的各項文化教育福利,從全國首創「嬰兒車電影院」、「幸福保衛站」、「營養午餐每週一日有機蔬菜」、「英速魔法學院」、「新北好日子愛心大平台」等政策一見端倪,全方面拓展孩子美感與生活體驗,更大力推動「守望家庭小衛星計畫」,目前共有170個據點;最受歡迎的是每年暑假期間辦理的「新北兒童藝術節」及新北190座全齡共融特色公園,其中人氣最高的是新北大都會公園「熊猴森樂園」,是全臺最大共融且全齡化堤坡特色滑梯樂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北小衛星是社區中的非營利組織,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滿足兒少需求,如課後輔導、休閒才藝課程、親職教育、親子活動等,補充、支持兒少家庭照顧功能,為新北兒少安全堡壘的核心組織。此次由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規劃沉浸式的多元文化體驗遊程,邀請新北小衛星「新北市八里區龍米社區發展協會」、「社團法人新北市麥田協會」、「明穗教會」、「社團法人新北市深愛家關懷協會」、「社團法人中華關華身心促進發展協會」等單位參與,讓新北兒少開拓更高更遠的視野,透過公部門的跨縣市合作讓孩子們在愛中成長茁壯。

林素琴局長在致詞中表示,茶在客家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客家先民靠山吃山、墾荒種茶,從「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到適應環境逐漸演變為「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不僅傳承了飲茶的習慣,生存所在的山坡地也較適合開闢茶園。新北、桃園是共同生活圈,生活緊密相連,新北有許多優質茶品,是集結新北市各區特色好茶,包含著名的文山包種茶、三峽碧螺春、石碇東方美人茶、石門鐵觀音、林口龍壽茶等;桃園則有蘆竹蘆峰烏龍茶、平鎮金壺茶、楊梅秀才茶、龜山壽山包種茶、拉拉山高山烏龍茶等,邀請民眾常常來到「坪林茶葉博物館」或「臺灣客家茶文化館」走走逛逛、喝好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北市展區位於臺灣館,與全臺14個縣市共同參展,分為四大主軸「新北大百科、講客同樂會、新北客當生趣、萬象玲瓏」,最熱門的排隊區域為義民爺擲筊互動裝置,而萬象玲瓏區的沉浸式桐花投影秀則為民眾流連忘返、拍照打卡之區域,建議參觀民眾可穿著淺色上衣,會有更好的拍照效果。世界客家博覽會展期至10月15日,尚有1個月左右的展期,臺灣館內有都會客家、浪漫台三線、幸福台九線、六堆等客家展區,有興趣參與的民眾要把握最後時光,前往參觀。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