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805期 │ 發行日期:2023年9月8日

本期主題

義民爺信仰中心祭祀大典熱鬧參拜 蔡總統讚譽傳承忠義精神續守家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總統蔡英文9月4日出席新竹縣褒忠亭義民廟「112年度義民爺祭祀大典」,在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等陪同下,一同上香、獻花,感念義民爺守護鄉土的奉獻精神,並祈福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蔡總統說,義民爺是台灣本土的重要信仰,要特別感謝15聯庄和各庄鄉親,為大家傳承重大的無形文化資產,也為台灣人民帶來保鄉衛土的勇氣和力量。.....

《詳全文》

本期主題

義民爺信仰中心祭祀大典熱鬧參拜 蔡總統讚譽傳承忠義精神續守家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總統蔡英文9月4日出席新竹縣褒忠亭義民廟「112年度義民爺祭祀大典」,在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等陪同下,一同上香、獻花,感念義民爺守護鄉土的奉獻精神,並祈福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蔡總統說,義民爺是台灣本土的重要信仰,要特別感謝15聯庄和各庄鄉親,為大家傳承重大的無形文化資產,也為台灣人民帶來保鄉衛土的勇氣和力量。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蔡總統表示,義民祭已傳承235年,祭祀大典是客庄12大的節慶中最重要的盛事。在義民廟隨處可見「忠、義」兩字,忠就是忠於土地,義就是義於家人同胞,義民的精神就是熱愛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的家人,希望能將持續傳承下去,讓社會更團結。今日大家齊聚一堂,就是不分你我、不分族群,一起做義民爺爺的好子弟,傳承客家人的忠義精神,守護我們的家園,也守護台灣人的尊嚴。

蔡總統也指出,今年在桃園舉辦了全世界第一個世界客家博覽會,要完成如此盛大的博覽會必須仰賴許多客家鄉親,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合作團結。近期如果大家有機會到總統府參觀,也可以看到世界客家博覽會的特展,而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總統府訪客,也都可以從中,由客家認識台灣、從台灣看向世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則說,蔡總統及林光華董事長都曾說到,義民廟可說是台灣民間的忠烈祠。在台灣所有的宗教信仰當中,以「為保鄉衛土而犧牲生命的先烈」作為崇拜的信仰對象,其實並不多,其他因戰爭或械鬥的大多數亡者,都成了民間常見的萬善爺,但客家庄的義民廟卻是以陽神的方式來崇敬義民爺,這是客家獨具的文化特色。

此外,自幼熟悉義民廟文化的楊主委也分享,在自己長大的過程中,也得知台灣各地客庄乃至高雄都會區都有義民廟,像這樣各地分香敬拜義民爺的精神,正是台灣客家族群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顯見於忠於土地、義於人民的價值核心,正透過信仰的形式永續傳承其精神。現在,台灣飽受外界強權威脅,更需以義民爺的捍衛意志堅持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是由新竹、桃園15大聯庄祭典區輪流主辦,因15年始輪值1次,故場面皆十分盛大熱鬧,包含奉飯、吃糖粥及具規模之「賽豬羊」等活動,完整保存傳統輪值制度與祭儀,並於2015年經文化部認證成為第一個入選文化資產「國家重要民俗」的客家祭典儀式,每年農曆7月20日的義民祭典亦列為客家委員會的節慶活動一。今日共同列席的貴賓有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新竹縣長楊文科,以及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等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埔褒忠義民廟」是台灣義民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之牌位書寫「褒忠義士眾姓諸公之神位」,神龕上懸掛乾隆皇帝親筆的「褒忠」二字的匾額;受祭祀的「義民爺」是指全體保鄉衛國的有功烈士。客家人家中所供奉的「義民旗」,為當年義民們相約共同的黑色旗(以黑布圈為幟),每年祭典信士都會帶著旗幟回義民廟過火,再引神回家供奉,是獨具特色的祭典。

《詳全文》

世界客家博覽會

來「山項・尋」石虎秘境 世客博臺灣館苗栗展區盡顯山城風華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4日上午前往世客博世界館出席臺灣館苗栗展區「山項・尋」記者會,熱情邀請民眾前來展區觀賞苗栗獨特的陶藝、木雕等客家人文技藝,並歡迎大家實際走訪苗栗山林,品嚐在地客家美食和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表示,苗栗為客家文化傳承的重鎮,擁有豐富、獨特的客家傳統工藝、民俗文化,像是陶藝、木雕、山歌、戲曲等,且苗栗是客家大縣,苗栗縣政府在推行客語為通行語方面,已連續五年獲得打頭名的好成績,感謝苗栗縣政府對推廣客語的大力支持,因為有大家共下努力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才有機會傳承下去。

今天活動現場由頭屋國中學生帶來的客語口說藝術-山項 尋揭開序幕,接著由獲得客家貢獻獎的賴仁政老師,透過樂器與歌聲呈現客家山歌之美。活動也特別邀請客委會范副主委、桃園市長張善政、苗栗縣長鍾東錦等貴賓一起為臺灣館的苗栗展區進行啟動儀式,祝福活動圓滿順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主展區臺灣館以「扎根與共榮:有客當靚」為主題,並以適應、豐富及共享臺灣為子題詮釋客家族群與臺灣多元文化的交織,展現臺灣客家在歷史、政策、教育、產業和藝文等各面向發展,並集結雙北、臺三線、六堆、臺九線等14縣市共同策展,展出全國多元客家文化樣貌。

本次苗栗展區策展主題為「山項・尋」Mountain Due,「山項・尋」(山上・找)是苗栗客家生活文化精神的意象,充分運用自然資源的營生活動,與環境互動譜出的人文篇章,造就苗栗客家文化的諸多瑰寶以及山城居民的胸中丘壑。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展場設計結合苗栗山城丘陵地形與登窯,引領觀者隨著地形起伏來洞見苗栗陶藝、木藝、文學與演藝的精彩亮相,入口裝置藝術則以光柵結合硬頸攝影群的羅漢章「家在此山中」與黃勝沐「相堵頭」兩件作品,由一人負隅獨行入山開墾的影像交織著山坡上下兩人的不期而遇,揭櫫「山項尋」的深刻意涵。

苗栗展區除了邀集在地工藝人才製作展品、共同參展,展現世代薪傳精神;另也打造「石虎秘境」AR多媒體內容,讓民眾可以感受山城中新奇有趣的體驗。另外,為了鼓勵前來參觀的民眾,苗栗縣政府也推出優惠方案,只要在活動期間於苗栗展區現場拍照打卡標註Facebook貼文 #貓裏藝文或Instagram貼文/限動 #苗栗玩透透,出示給工作人員即可獲得一張暢遊苗栗的優惠券,總共有舊山線鐵道自行車、三義木雕博物館等18家特約商家提供優惠,歡迎大家來苗栗開啟一場「好客、好食、好搞、好看、好聽、好尞」的客庄慢活之旅。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最新消息

《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 楊長鎮盼傳承忠義精神、守護家園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為深化乙未戰爭研究,近年進行一系列區域性調查,深入了解戰爭路線與聚落遺跡、現況、客家人身影等,並將研究成果出版系列叢書,於9月1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1895苗栗保臺戰役》新書發表會,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期望大家透過回顧過去的歷史,能夠了解客家先民的忠義精神,並期許後人從中學習,為後代子孫繼續守護國家,守護家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表示,過去臺灣史上有關乙未戰役的歷史,一開始不被重視,但隨著臺灣客家意識抬頭及乙未戰役議題逐漸受到重視,這段過去在戰場上為臺灣所做出重大犧牲的歷史已被重新看待。客委會著手進行相關詳細調查,從稀少的文史資料中蒐集整理,投入長時間訪談,重新得到很多我們不知道的過去。楊主委強調,看到客家人保衛國土,如徐驤訣別詩句「此地不守,臺灣亡矣,吾不願生還中原也」所示,格局已跳脫保衛自我私產的義行,在在令人感動不已。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苗栗縣政府鄧桂菊副縣長表示,一直以來從事文化工作不遺餘力,很感謝有這麼好的歷史書,其中有多位優秀學者的投入,給予許多指導,為苗栗地區留下一段歷史,真的很難得。更邀請到吳氏宗祠管理委員會吳德鈺主委,身為乙未戰役統領客家三傑之一吳湯興後人,為大家分享祖先過去變賣家產都要奮力拚死一戰,應當「天下有難‧匹夫有責」,為發揚民族精神而有所為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1894年清帝國和日本帝國爆發「甲午戰爭」,清帝國戰敗割讓臺灣。1895年乙未年5月,日本派兵接收臺灣,此為臺灣民眾從北至南群起抵抗最為激烈的一場戰役,是為「乙未戰役」。其中這場戰役以客家族群為作戰主力,因此這段歷史不僅於臺灣也對於客家族群尤為重要。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出版《1895苗栗保臺戰役》以乙未戰役之苗栗地區尖筆山及營頭崠這兩場重要戰役具體呈現,描述當時參與苗栗戰役的主力義勇軍,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保衛鄉土不得不為的行動。以呈現一手文獻,運用中日雙方史料加以探討記載,加以訪談當時義軍後代耆老,調查出過去不為人知,曾經直接參與或間接支援的義軍姓名和相關人物,這次成果再次建構出乙未尖筆山戰役及營頭崠戰役更加完整之歷史地圖,引領讀者連接百年時空認識這段臺灣史上重要之戰役。期間調查出版耗時三年,作者林本炫、黃鼎松和廖綺貞與編輯團隊國立聯合大學所完成的這本專書《1895苗栗保臺戰役》,今日於臺灣客家文化館正式發表。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活動聚集各界人士踴躍參加,有苗栗縣政府彭德俊秘書及團隊、東京都立大學河合洋尚副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徐慧民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羅烈師副教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宗信所長等學術界人士、乙未人物後代家族徐氏宗親會徐沐蘭理事長、後龍國民中學賴志良校長、坪林國小藍曉萍校長、田美國小黃勝全校長、外埔國小李祖輝校長、福基國小徐世芬校長、城中國小徐永鑫校長、頭屋國小謝福鈞校長等在地學校校長、湯錦台先生、黃子堯之文史工作者等近百人共同與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會中由作者林本炫老師、黃鼎松老師和廖綺貞老師帶來書本精彩內容分享,更邀請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李文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張維安研究員,以乙未戰役更為寬廣之視角與大眾共同對話。當日下午「1895苗栗保臺戰役相關史蹟行讀」活動,由本書作者親自帶領解說,行程包括探查尖筆山古戰場及義軍領袖楊載雲之「楊統領廟」,提供民眾有不同以往的「文字」與「空間」之多元閱讀體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各方齊心共推苗北藝術節 讓客庄文化走入國際音樂盛會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8月31日前往台北國家兩廳院戲劇院出席「2023苗北藝術節Miaobei Arts Festival」記者會,與苗栗縣長鍾東錦、苗北藝文中心徐千剛董事長等貴賓,共同為藝術節揭開序幕。周副主委特別提到原創音樂劇《那一天,彩虹出現》格外有感,因為這是個講客庄礦坑的故事,自己阿公過去也是在礦坑工作的人。系列節目將客庄在地元素融入於國際藝術節,和世界各地的旅客交流、傳遞在地客家文化,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承蒙給予客委會共同主辦的機會,也祝福在10月1日即將要開展的藝術節能夠非常順利圓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表示,客委會剛辦完台三線浪漫藝術季,大家來到苗栗都能夠看見特殊的人文地景,除了客家之外,也能欣賞層層疊疊的丘陵地形,吸引非常多關心地方環境、人文風情的觀光客。這次,苗北藝術節這個活動更需要政府、企業、民間大家的齊心協力,讓苗栗地區的人文藝術氣息持續往上提升。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也指出,客委會很榮幸能和苗北藝文中心合作,這次的苗北藝術節已經辦到第四屆,邀請到許多國內外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包含NSO(國家交響樂團)、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通通都在這,趁這個機會也可以聽到國際交響樂團「丹奈爾四重奏(Quatuor Danel)」、「長笛天王艾曼紐.帕胡德(Emmanuel Pahud)」、「法國豎琴音樂家瑪莉-皮耶.蘭格拉美(Marie-Pierre Langlamet」」的演出,絕對是一場大型的音樂饗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苗北原創音樂劇《那一天,彩虹出現》匯集時下劇場名流—製作人何康國、導演梁志民、陳國華作曲、郭議鴻(馬尼)編劇、鍾永豐作詞、吳義芳舞蹈編創,量身打造新創好劇,由郭子乾、官靈芝、倪安東、吳侑函等人主演,該音樂劇以「天邊出現了一道彩虹,美的讓人心驚」為引,緩緩敘述客庄礦坑故事,後續也將於112年11月25日至113年5月26日假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及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進行7場次巡演(其中包含6場次售票及1場次企業贊助),並拍攝<讓世界聽見我的聲音>歌曲MV做為前導活動,期以新創節目內容,導入時尚元素,並藉此建立作品獨創價值,致力實現場館節目製作整體深度與能量。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苗北藝術節延續去年的亮眼成績重磅登場,期程自10月1日至12月24日,除了接續好評如潮的「大師風華」、「經典交響」、「國際首席名家」等系列主題,今年更推出「劇場名流鉅作」《那一天,彩虹出現》苗北原創音樂劇,共計4大主題、8大場次精采節目,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推動講客家話成自然 客語社區工作坊致力母語復興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2日出席「客語社區規劃員培力工作坊」北部場,代表主任委員楊長鎮感謝大家投入客語社區營造,並於致詞時表示,客家話要流傳下去,除了家庭和學校之外,再過來就是透過社區。客委會特別重視客語的社區營造,雖然母語傳承首先來自於家庭,但當家庭傳承能力式微,就必須要透過學校和社區共同大力推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長期關注客語復興,范副主委指出,有些住在客庄社區的人可能缺乏講客語的意識,所以客委會更致力要建立並營造講客環境,鼓勵民眾在活動中心、公共場所講客家話,讓客語真正落實在社區當中。希望讓在客家庄本身就會講客語的人,認為講客家話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分享,有次到日本觀摩當地的地方創生,拜訪民間的NPO非營利組織,當時就被告知說,投入地方創生需要推動很長的時間,而且起跳是十年。范副主委也強調,同樣要跟大家報告,客委會的目標在於投入客語社區營造十年以上,讓客庄社區原本不會講客語的客家人都會講客家話,這是個大工程,需要用長時間來展現成效,且語言的復振依然要靠大家一同努力,只要客委會存在,就一定會支持並推動客語傳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語社區規劃員培力工作坊」北部場於9月2、3日登場,南部場則於9月10至11日舉辦,分享目前計畫的進展,及遇到的挑戰、問題解決與資源共享等,並由講師提供基本概念及相關做法,參與成員分組進行討論與規劃。客語社區營造「以客語為中心」,本次工作坊亦集中於進行客語環境和客語意識的提升,以「開創客語機會」、「增進客語學習與使用意願方法與討論」為題,促進增加社區的客語能力和擴展使用機會,以及增加客語學習、使用和傳承的意願,齊心努力打造更多優質的客庄環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話傳承用唱的更好聽 苗栗歌謠八音採茶成果鬧連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9月2日前往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出席「112年度苗栗縣客家歌謠、八音暨採茶戲推廣計畫成果匯演」。范副主委表示,這次主要為客家特色展演,是楊長鎮主委一直以來所希望推動的地方文藝復興運動,也非常感謝苗栗縣政府長期支持,尤其今年有來自桃園、新竹的表演團,無論是唱歌或演戲,都能將當中的生活內涵展現出來,大家更是以不同的身份,共下來推動客庄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指出,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日常以客語交談最為重要,根據調查發現,客語持續進入瀕危狀態,若是我們平時不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要講客家話的機會就沒有了。今天看到很多前輩的匯演成果,希望從苗栗縣開始,各鄉鎮都能找到各自的藝文特色,來成為推動文藝復興的成果,也期待所有喜歡客家藝文的朋友,不管你是客家人、Holo人、原住民,大家都能來感受客庄所呈現出的生活內涵,並且共同投入文藝復興運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了讓日漸式微的傳統客家歌謠及採茶戲再現風潮,本活動自96年起開始辦理,迄今已邁入第17年,累積超過13,000人次參與,獲得縣內各社區發展協會、社團的熱烈迴響,成果豐碩。今年度有23班客家歌謠班、2班採茶戲班及2班八音班共計27班參與。另為進行跨縣市交流觀摩,還邀請了鳳珠姐文化藝術團、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及新竹市金墩客家童謠文化推廣協會共襄盛舉,希望在快樂傳唱間,共下傳承客家文化,持續展現風華。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東京都立大學河合洋尚副教授率團 蒞臨臺灣客家文化館進行訪問研究

為拓展海外客家學術交流,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河合洋尚副教授及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奈良雅史副教授偕同客家研究相關學者及博士生,於9月1日再次蒞臨臺灣客家文化館進行研究訪問。客家委員會表示,期許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未來在館際交流、國際合作等各方面能有更多元的互動與對話機會,讓客家文化的拓展與扎根更向前邁進。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臺灣客家文化館作為「全球客家研究中心」的目標,非常榮幸此次河合洋尚副教授等學者到館訪問研究,並參觀臺灣客家文化館最新的「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特展」,及參訪典藏庫房,共下研議將臺灣客家研究成果移至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展示,期持續透過國際客家交流合作,讓臺灣客家與全球接軌,在未來「世界客家」的發展上扮演一定的角色。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強化「臺灣客家文化館」逐步達到「全球客家博物館及圖資研究中心」的目標,持續拓展海外客家研究交流與館際合作,於2017年12月16日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同簽署「學術研究合作交流協定」,三方輪流於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2018)、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19),共辦理三場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出版三本研討成果專書。

客發中心延續之前合作成果,於2019年8月共同策劃辦理「川流不息–臺灣客家與日本國際展」於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並於2022年5月出版展示專輯。不論是辦理研討會及出版品,均獲得各界的肯定,也建立起臺灣與日本就客家議題及田野的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此外,河合洋尚副教授團隊亦於9月2日至4日赴新竹新埔義民廟全程記錄義民祭典儀式研究,更將於9月8日會同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深山直子副教授前往參訪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屏東霧臺魯凱族部落及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以深化臺灣與日本的學術交流,以及促進客家及原住民之間族群關係研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全球客家最高榮譽獎項「2023客家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10屆「客家貢獻獎」歷經初審、複審及決審3階段的嚴謹審查,已於近日選出9位得獎者,其中「終身貢獻獎」得主為張秋臺先生,而在傑出成就獎方面,分別是「研究發展類」的賴惠玲女士、「藝術文化類」的廖昭堂先生及田屋北管八音團、「公共推廣類」的翁葉素榮女士、「傑出青年類」的徐麗雯女士及邱星崴先生,以及「特別貢獻獎」的呂紹嘉先生及張上淳先生。

終身貢獻獎得主張秋臺先生,民國27年出生於苗栗縣,係「苗栗縣新隆國民小學」退休校長,一生弘揚與薪傳客家;在教育、藝術、文史、文化及音樂上處處以推動客家為使命,同時在國際間積極推廣客家語言並薪傳後代,讓客家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是永遠的客家薪傳者。

傑出成就獎之「研究發展類」得主賴惠玲女士,民國52年出生於苗栗縣,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教授,長期投入語言學相關研究,並以臺灣客語為主要分析課題,渠在期刊、專書及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讓客家進入國際場域,並指導多位學生研究客家議題,獲得多項「論文獎」,近年來積極參與客語語料庫建置相關工作,對臺灣客家語言研究及應用推廣功不可沒。

「藝術文化類」得主廖昭堂先生,民國46年出生於雲林縣,現為雲林縣「隆興閣掌中布袋戲團」團長,自小於布袋戲團長大,15歲便能擔任間場口白,其全心培力客家布袋戲的文化種子,至今已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肯定,為客委會甚為重視與扶植的客家演藝團隊,將推廣詔安客家布袋戲視為一生傳承使命。

同一類得獎之「田屋北管八音團」,於民國10年在新竹縣創立,長期參加民俗節慶文化場演出,屢獲佳績,並連續13年獲選為新竹縣傑出演藝團體及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客家八音」之保存團體,同時積極推廣課程培育青年學習傳統音樂藝術文化,對客家八音的發展、推廣及傳承貢獻卓越。

「公共推廣類」得主翁葉素榮女士,民國25年出生於桃園市,現為「桃園同鄉會」創會榮譽理事長,長年致力客家公共事務,盡心盡力在國際上弘揚客家,曾獲頒臺北市政府金鑽獎、內政部公共服務銅質徽章等多項獎項,其奉獻一生讓臺灣及國際社會看見客家活力,被視為參與客家事務最活躍的女性。

「傑出青年類」得主徐麗雯女士,民國73年出生於屏東縣,是全能型的創作才女,出道以來積極投身客家相關演藝事務,透過作品讓客家族群被大眾認識,客家作品獲獎無數,如「黑貓大旅社」、「光的孩子」等,並在「六堆300年」客家庄頭劇場編導作品,如「樂土」、「火燒庄」等,獲得熱烈回響,其作品受許多國際獎項肯定,成績斐然。

同類另位得主為邱星崴先生,民國76年出生於臺中市,現為「耕山農創」的創辦人,自小在苗栗南庄由阿婆帶大,是長期在客庄推動公共事務與文化保存的返鄉青年,著手保存土礱、番庄茶、鴨耕米、峨眉雞等客家百年古法技術並協助轉型。為解決偏鄉客庄長者交通問題,積極推動建構「旅運支持系統」,獲「關鍵評論網」票選為地方再造未來大人物之客家後生。

今年的「特別貢獻獎」是透過決審委員推薦、票選及討論後,一致決議通過選出旅歐指揮家呂紹嘉先生及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先生2位得主。

呂紹嘉先生,民國49年出生於新竹縣,為享譽國際樂壇的旅歐名指揮家,在客家環境成長,除了能以流利的客語溝通外,還透過交響樂重新詮釋客家精神,曾獲義大利佩卓地、法國貝桑松、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指揮大賽首獎,改編許多耳熟能詳的客家歌曲,讓臺灣客家透過音樂被世界認識。

同類另一位特別貢獻獎得主張上淳先生,民國45年出生於新竹縣,現為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國立臺灣大學副校長,並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抗疫歷程從SARS、H7N9以及COVID-19期間皆親身投入,對於臺灣防疫醫學功不可沒,並積極投入專業人力培養、抗疫備戰,獲得獎項繁多,是臺灣抗疫的重要客籍人士。

客家委員會為表彰及鼓勵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客家事務,自民國96年特別設立「客家貢獻獎」,是最具國家代表性也是全球客家的最高榮譽獎項,至今已邁入第10屆,共累計87位海內外客家優秀人才獲此殊榮,已是當今全球客家界最受矚目的榮譽獎項。

本屆參選者的經歷、資歷以及對客家的貢獻實難分軒輊,客家委員會除表達對得獎者最崇高的敬意,亦感謝所有參選者長期投入奉獻客家事務的精神,也期盼各界持續發揮影響力,傳承與推廣客家,續讓國內外看見臺灣客家蘊含的精神與價值。有關本屆客家貢獻獎得獎者重要事蹟,請點選網址(https://reurl.cc/N05q2n)或掃描下方QR-code參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語能力基礎級認證首次開辦 全國16考區順利完成!

「112年度客語能力基礎級暨初級全國認證」第一梯次9月2日在全國16個考區、30個試區學校同步登場,並於下午5時順利完成所有場次考試。客家委員會為提供學童及客語初學者更適合的認證方式,今天首次開辦客語能力基礎級認證,並與初級認證合併,採一卷兩級方式進行。本年度全國認證兩梯次合計共有1萬1,336人報名,本梯次計有6,580人,其中學生約占6成,共3,892位報名,參與相當踴躍。

客家委員會表示,雖有海葵颱風環伺,但今天各地天氣尚稱良好,各試區考試均順利進行,全日共計有5,055位考生到考,到考率76.82%,其中有逾百位7歲考生參加,亦有7位來自馬來西亞、日本及印尼等外籍人士參與,顯見大家對學習客語的熱情!

本次全國認證將於11月17日(星期五)放榜,考生可前往報名網站(https://reurl.cc/5Ok4ev)查詢及下載成績單,當天也將同步以限時專送的方式寄發紙本成績單。合格證書則於12月8日(星期五)起寄發。

客語能力基礎級暨初級認證第二梯次考試將於9月17日(星期日)登場,預計有4,756名考生參與。客委會提醒參加第二梯次的考生,務必在考試前詳閱准考證上的試場資訊、試場規則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並於認證當日攜帶准考證及身分證明文件。如有其他問題,請電洽「客語能力認證總試務中心」:0809-090-040。

《詳全文》

即日起招募「講客宣講員」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與

為了讓民眾瞭解客語傳承面臨之現況,正視客語瀕危的嚴重性,鼓吹民眾隨時隨地多講客語,讓客語能聽得見、看得到、用得著;客家委員會招募對客語傳承有熱忱的人員擔任「講客宣講員」,以深入淺出的演說與活潑宣傳方式,喚醒民眾的客語意識與行動力,鼓勵大家共下來講客。

招募一律採線上報名,報名截止日期為112年9月20日。

 

相關附件

《詳全文》

獎勵推動客語教學表揚活動開始徵件

1.本會為獎勵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績優學校及個人,自即日起至112年10月31日止受理推薦及申請。歡迎符合獎勵申請資格條件之各級學校及校長、老師相關人員等踴躍申請。

2.本活動相關申請程序及條件,請見「獎勵推動客語教學語言學校實施計畫」及「辦理客語教學語言者獎勵及增能實施計畫」。申請資料請以掛號寄送並附上申請資料電子檔,並請於信封上註明申請計畫名稱。(收件地址:(24220)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7樓客家委員會語言發展處)。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公告「提升客語社群活力補助作業要點」-113年度「編撰(製)或出版客語教材(具)」及「客語推廣資訊系統」重點方向

為傳承、推廣及發展客語,並提升客語社群活力,公告本會「提升客語社群活力補助作業要點」-113年度「編撰(製)或出版客語教材(具)」及「客語推廣資訊系統」補助重點方向,邀請具有教材、教具編製或出版經驗之公司或資訊應用開發系統建置之公司、財團法人,自112年9月1日(星期五)起至112年10月31日(星期二)止踴躍申請。

 

相關附件

《詳全文》

駁斥立委質疑台北市客家人均補助偏低 客委會重申重視台北市不亞於其他縣市

有關立法委員9月6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客委會補助大小眼?台北市客家人竟均分不到10元」一事,客家委員會表示,台北市屬財政一級地方政府,依法不列入受補助對象,惟本會仍以分攤費用方式推動台北市客家業務,絕無大小眼之情形,期盼中央與地方齊心合力,共同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永續發展。

客委會指出,先前即有民意代表關心台北市客家活動補助金額,本會業去函說明,依據「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規定,財力級次第一級行政區最高補助比率為0%,台北市政府向來為第一級,故無法獲得本會補助。為此本會亦函請行政院主計總處修訂相關辦法,獲主計總處回復已錄案納入檢討精進現有補助制度之參考。

為彰顯對台北市都會客家之重視,本會持續透過分攤方式補助2023台北燈會1,000萬元及台北市義民嘉年華等;更於台北市辦理各項大型藝文展演活動,如《雨馬》首場演出、台三線藝術季開幕式、客台20週年「客家製譟」演唱會,讓台北市客家鄉親就近參與,接觸客家語言文化。

至立委質疑分攤補助台北市義民嘉年華之經費逐年降低,主因在於客委會期盼相關活動能夠回歸爭取民間、企業的支援。除台北市外,包括新北市及新竹縣義民祭補助經費亦逐年降低。客委會強調,本會非常重視都會客家的發展,對北市之經費挹注絕不亞於其他縣市,然台北市卻是六都之中唯一拒絕提出地方客家發展計畫者。未來本會仍將透過各種方式落實推動都會客家文化傳承,摯盼台北市能與中央齊心合力,共同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永續發展。

此外,世界客家覽會已於8月11日盛大開幕,蔡英文總統亦於8月18日親自走訪世界館,除肯定在客委會與桃園市政府的努力籌辦下,讓展覽呈現出當代而具有世界觀的新客家形象,也表示這是台灣頭一擺、世界頭一擺个世界客家博覽會,歡迎全國人民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共下參加,一起見證台灣成為世界客家文化首都的歷史時刻。

《詳全文》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嬰兒斜躺搖籃≠嬰兒床」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地方活動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義同唱新北-好客夾夾樂」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將於10月14日至10月15日在新北市民廣場盛大登場,今年客家義民爺文化祭以「義起靚新北」為整體活動主軸,系列活動中「義同唱新北」活動,特邀請第16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湯運煥(東東)重新編曲的客家四首歌曲,客家山歌子曲調《少年讀書愛用心》、客家平板曲調《好好做事好將來》、客家小調《桃花開》及傳統歌謠《挑擔歌》,曲風兼具傳統與創新元素,歌詞兼具勵志與客家精神,邀請大家義同到客家局臉書唱新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活動期間於9月1日至9月20日,大家只要在新北市客家局臉書貼文留言處Tag 2位好友並留言分享新北客家四首歌曲『好好做事好將來、桃花開、挑擔歌、少年讀書愛用心』其中任一首歌曲中選出最喜愛的一段歌詞分享,即符合參加娃娃機夾取獎品的好康活動資格,將由電腦抽取350組(1人/組)入選民眾,在10月14日至10月15日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中參加娃娃機夾取獎品活動。相關歌曲歡迎到新北市客家文化典藏資料庫網站下載。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林素琴局長表示,這次「義同唱新北-好客夾夾樂」活動,讓參與者進一步了解客家音樂之美及客家文化的魅力,更體現客家文化內涵,同時彰顯新北市客家的豐富多元性。希望透過與時俱進的活動方式,傳承客家信仰的精神與價值,以在地化、年輕化及國際化,提升「都會新北客家」的文化認同,透過多元、創新的結合,規劃出老少皆宜的系列活動,讓文化的傳承與青年、後生的參與,加深新北都會客家的深度。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年活動內容包含義民爺文化祭的傳統大典,10月14及15兩日也將舉行創意神豬靜態展,邀請客家鄉親透過創意,將神豬文化融入環保理念,以環保素材搭配米食等,製作別具創意的神豬作品供奉義民爺並響應環保,歡迎民眾前往觀賞!動態活動部分,也邀請民眾一起逛青創市集,同時也將舉行社團研習成果展演活動,以客家歌謠結合舞蹈、樂器等藝術為媒介獻藝義民爺,展現社團鄉親樂活傳承與推廣客家文化的精神,各種表演輪番上陣演出,展現客家獨特的音樂饗宴。

「義同唱新北-好客夾夾樂」活動相關辦法及更多「112年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相關活動及訊息,歡迎至新北市客家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2023桃園客家流行音樂節 人氣男女團體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2023桃園客家流行音樂節將在9月16日和17日於桃園陽光劇場熱鬧登場,這場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主辦的音樂節將為觀眾們帶來充滿青春活力的精彩演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現場不僅有多次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的彭柏邑,亦是電視節目「原子少年」音樂製作,將帶來時尚的音樂饗宴;還可以享受人氣男女團體Ozone、AKB48 Team TP、FEniX、VERA以及首次來台演出的泰國大勢女團ALALA的精彩表演,其中5G互動遊戲「HAKKA “POP”FUN」2日會由不同表演嘉賓與民眾一起體驗,分別是16日的FEniX與VERA,以及17日的Ozone,此外還有限量LED閃光扇發送,讓你的音樂節體驗更加豐富多彩。

本次邀請到泰國大勢女團ALALA為音樂節增添國際色彩,隸屬於泰國最大娛樂集團GMM GRAMMY旗下的音樂廠牌White Fox,4位成員為Minnie、Meji、Im、Kris,其中Minnie與Im擁有客家血統,以期透過這次盛會,使國內外的表演嘉賓能夠達成音樂與文化的交流,於現場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日表演免票入場,無論是音樂愛好者還是喜愛現場演出的民眾,一定不能錯過這個令人期待的盛事,歡迎大家一起參與盛會!詳情請至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美食第二波中秋登場 臺南客委會帶你品嚐河婆擂茶 認識大馬客家文化

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中秋佳節將近,與家人好友團聚,美食自然少不了。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將於9月23日推出第2場「臺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邀請渡海來臺定居在臺南逾50年的馬來西亞客家人賴荷南,分享他的客家生活。活動於9月4日上午9時起開放報名至額滿為止,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第2場美食講座名為「飄洋過海客家味-馬來西亞客家料理」,目的是讓民眾跟著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 定居臺南在學校任教至退休的客家人賴荷南老師,來趟舌尖上的南洋之旅。他表示,在古晉的華人以客家人居多,不會講客家話絕對行不通。馬來西亞的客家料理與臺灣大不相同,這次將透過家鄉菜帶大家一起認識大馬的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臺南客委會指出,擂茶是客家人用來招待貴賓的茶點,最早是將生茶、生薑、生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沖食,故又稱作「三生湯」。臺灣的「客家擂茶」是以各類堅果及穀物組合而成的「甜味」飲品;而馬來西亞的「河婆擂茶」,則顛覆了舌尖上的記憶,綠色的擂茶湯需要用上苦葉心、綠茶、芝麻、蝦米等食材,各自烹製後再研磨成泥,最後沖開成茶湯。配菜則有長豆、豆干、菜脯、四季豆等,是一道由飯搭配數十種新鮮蔬菜跟擂茶湯的「鹹食」料理。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黃偉哲市長表示,食物是最能引起社會大眾共鳴的媒介,也是推廣客家文化、了解不同國家的客家最直接而簡單的方式。同樣的族群,經過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改變,食物的味道又有什麼樣的差異?藉由這場客家美食活動,跟民眾分享馬來西亞客家料理,打開對世界、對客家的認識,這也是臺南擁有多元豐富文化的重要價值。

南市客委會古秀妃主委表示,首場美食講座「嚐盡南北粽」能一次同時品嚐客家粄粽、野薑花粽及小米粽等跨族群特色料理,讓民眾大飽口福,引起熱烈迴響。第2場講座讓民眾不用飛出國,在台灣就能吃到南洋味客家料理,機會難得錯過不再!請持續關注客委會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如對於本次活動報名有任何疑問,請來電洽詢本會劉小姐(06-2991111#8221) 活動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6ja2a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