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802期 │ 發行日期:2023年8月18日

本期主題

我客家 我驕傲!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 讓世界看見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展現全球與在地客家文化精神,客家委員會及桃園市政府共同推辦「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並於8月11日上午舉辦開幕典禮,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桃園市長張善政,以及參展縣市首長、各部會代表、立法委員與各國駐台代表皆到場共同參與,為世界客家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要讓世界看見客家的多元豐富與精采魅力。.....

《詳全文》

本期主題

我客家 我驕傲!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 讓世界看見客家

為展現全球與在地客家文化精神,客家委員會及桃園市政府共同推辦「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並於8月11日上午舉辦開幕典禮,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桃園市長張善政,以及參展縣市首長、各部會代表、立法委員與各國駐台代表皆到場共同參與,為世界客家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要讓世界看見客家的多元豐富與精采魅力。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鄭副院長致詞時表示,他在第二屆市長任內決定爭取舉辦以客家為主題的世界客家博覽會,並得到蔡英文總統的支持,納入前瞻計畫,由中央編列12億元,桃園市政府編列3億元的經費共同推辦,希望台灣作為一個平台,成為客家文化振興最好的故鄉,展現世界的客家,客家的世界。選擇以「Travel to Tomorrow天光日个客家」作為世客博的主題,正是因為大家想到客家是懷舊,但是客家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台灣或世界,都展現了客家的韌性,愛物惜物、就地取材、融合在地,這就是客家的精神,所以決定用這個全新的角度詮釋客家。

鄭副院長指出,世客博歷經前後兩任桃園市長共同完成,更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展現台灣客家魅力,其中集結14縣市的台灣館,呈現從南客、北客、都會客到後山客的多樣風貌,而世界館則有客家移居世界20個國家的多元發展,大家會發現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客家人在各個地方開花結果,成為當地重要支柱與傑出人才,以及客家在台灣與其他族群共同合作,展現多元包容的特質。希望這次的博覽會,能讓大家看到客家、走入客家,喜歡客家,「我客家,我驕傲!」,歡迎大家前來發現客家的美好、桃園的美好與台灣的美好。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天世客博盛大開幕,楊主委提到,首先要感謝客委會李永得前主委及桃園市鄭文燦前市長,提出這個遠大的規劃,他們兩位共同展現舉辦世客博的決心,令人敬佩;也承蒙張善政市長在新市府上任後,短時間內將場地、活動內容和流程順利推展,才能展現今日的成績,彰顯政府不分政黨,一棒接一棒,大家共同為客家。此外,非常感謝蔡總統拍板用前瞻預算支援辦理世客博,以及立法委員全力支持通過預算。除公共資源外,專業資源更加重要,台灣過去雖然舉辦過各種博覽會與展覽,但是以客家為題材卻是十分困難,感謝總統府蕭新煌資政率領的學者團隊,兩年多來執行許多專業研究,決定整體展覽的專業性、深入性與歷史性,尤其在短時間、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前往外國研究調查殊為不易,非常感佩所有的策展單位與人員,也很高興見到各縣市政府共同參與設立地方館,豐富博覽會的內容。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說,全台灣客家鄉親在過去幾十年,非常驕傲及有自信地將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下來,並且不斷創新、創造,讓大家看到客家的傳統面貌,更將客家文化展現出豐富創意,如果沒有台灣民主自由社會的土壤、空氣與水分,是無法累積傳承出這樣的客家文化能量。而客家音樂、戲劇工作者的傳承創新,也創造出非常多的佳績,我們看到斯卡羅與茶金,客話已成為主流藝術創作中的重要元素,我們也看到客家歌手20年來累積非常多的創作,今年的開幕表演即結合了外國、本土、現代與傳統,非常精彩。世界上有資格辦世客博的就是台灣,希望大家透過世客博,看到世界各地、台灣各地客家多元化的發展,看到客家人開枝散葉、落地生根,全世界的客家人將他鄉當作故鄉,貢獻當地的國家社會,成為各個國家傑出有貢獻的公民;未來台灣客家如何在全世界客家文化共同打拚創造發展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平台,一個主要推動的力量,這是我們的挑戰。將來台灣的客家政策,也不只是台灣客家人的政策,而是國內多元文化的政策,更是未來全世界客家多元文化的基礎。展望未來,我們將以這樣的信心繼續向前行,透過持續打拚、堅毅與勇氣,看到天光日的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天的開幕典禮出席貴賓包括行政院鄭副院長、楊主委、桃園市長張善政、台北市長蔣萬安,新竹市長高虹安、新竹縣長楊文科、花蓮縣長徐榛蔚,以及桃園縣前縣長吳伯雄與吳志揚、新竹縣前縣長林光華、各部會代表、立法委員、桃園市議員及各國駐台代表等,眾人共同參與此一客家盛事,為期66天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

本次活動兩大主展館,其中,世界館以「離鄉」、「融和」、「獨特」三個主軸,介紹客家族群移居世界各地的發展,展現台灣與世界的連結,並結合科技應用與沈浸式體驗,透過光影運用、互動及聲音科技呈現20個國家或地區的客家多元文化與在地性。台灣館則以適應、豐富及共享台灣為主題,以台灣客家觀點詮釋客家族群與台灣多元文化的交織,展現台灣客家在歷史、政策、教育、產業和藝文等各面向發展,並集結雙北、臺三線、六堆、臺九線等14縣市,展出全國多元客家文化樣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自8月11日起至10月15日止,為期66天,除了2大主展館,另有8處副展區(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台灣客家茶文化館、桃園北區客家會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兒童美術館、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及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等及17處衛星展區,歡迎大家共下參加,體會客家多元、豐富的文化,更多資訊可至世客博網站(https://reurl.cc/YeAWga)及臉書查詢。

《詳全文》

世界客家博覽會

打開客家的多重宇宙 世客博開幕晚會以音樂饗宴揭開客家面紗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天光日个客家三部曲」開幕晚會於8月11日在桃園陽光劇場登場,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陪同下,一同為世客博開幕晚會揭開序幕,並邀請大家共下見證臺灣成為世界客家文化首都的歷史時刻,也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臺灣感受盡靚个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雖然今晚活動現場下著毛毛細雨,但仍有不少民眾前往支持,展現了臺灣人的熱情,「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於8月11日正式開展,自8月11日至13日接連3天舉辦「天光日个客家三部曲」開幕晚會,結合歌唱、戲劇、舞蹈、科技展演等多元型態,分別演繹「山个飛行」、「河个相佮」及「海个無驚」等三子題,邀請眾多國內外客籍歌手及演員聯合匯演,超過40組音樂人及演員一起共襄盛舉。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表示,從過去到現在客家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從未缺席,自16世紀大航海時代,客家人就散布到全世界,到了古巴創造出雷鬼音樂,到了東南亞創立了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客家人到了馬來西亞、印尼落地深根,也協助當地民眾建國,客家人已經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晚,在「航向未來」的世界舞臺上,這是全球化時代客家人的第一場演出,也讓大家看見客家在世界及臺灣的重要性。節目第一天以「山个飛行」從客家族群開墾的源頭出發,踏上探索根源與未知的旅程,邀請新生代饒舌客家歌手Yappy攜手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及A_Root同根生開場,並由田屋北管八音團、賴仁政、謝宇威、蕭煌奇、老豹卜亞、生祥樂隊、桑布伊、陳永淘、湯宇歆、ALL IN 5等眾多團隊演出,一起打開客家的多重宇宙。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除邀請重量級客家歌手演唱外,更邀請《茶金》演員等加入,以戲劇、歌唱、舞蹈等形式為世客博打造限定版的開幕演出。晚會節目除呼應世客博主題「Travel to tomorrow天光日个客家」,以「旅遊」的概念出發,從兩位客家青年的旅途串聯三天節目內容,透過旅行呈現山、河、海的多元面貌,帶出客家人的生活文化,最後一起邁向世界,展現客家文化在世界遍地開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博覽會自8月11日起至10月15日止,為期66天,以桃園機場捷運A19桃園體育園區站為主展區,分為世界館、臺灣館等2大主題館,另有8處副展區及17處衛星展區,歡迎大家共下參加,體驗客家多元、豐富的文化,更多資訊可至世客博網站(https://reurl.cc/YeAWga)及臉書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最新消息

2023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總決賽 北中南東四區冠軍登上電視特別節目 力拼全國總冠軍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為推廣客家美食及帶動客庄社區經濟,與全國北中南東四區地方政府合作,推辦「2023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經歷各區初賽激烈競爭,選出北區冠軍「海瑞摃丸」、中區冠軍「御饌臻品」、南區冠軍「甲仙仙香飲食店」及東區冠軍「連記海產」等4組業者晉級總決賽。客委會特與ETtoday新聞雲合作,於客家型男曾國城主持「料理之王」節目中爭奪全國總冠軍寶座。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客家小炒總決賽評審團陣容堅強,由國際名廚江振誠、達美樂台灣前CEO-Ronald Dekker、型男主廚邱寶郎、知名美食作家蔡珠兒及美食節目主持人張亞莉共同評審,晉級業者需同步考量美味及實際販售可行性,創作傳統客家小炒及創意客家小炒各1道,共計2道料理。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爭取總冠軍寶座,4家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除使用客庄特色品牌-六堆「竹田醬油」,更大量運用在地特產,如南區及中區代表各自以高雄甲仙芋頭及台中大甲芋頭融入菜餚;東區及北區代表則將客家小炒結合干貝及貢丸,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食感體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特別感謝地方政府及餐廳支持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系列活動,運用創意與職人精神,將客家美食深耕到台灣每個地區。客家小炒是很有代表性的客家料理,與客家人生活方式及祭祀祭拜文化有很深的關聯性,期盼大家品嘗客家小炒的時候,一同細細體會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期盼未來的廚師與餐廳,一方面深入傳統,推出最道地的客家菜,同時將客家味緒及食材融入現代料理,讓客家味進入常民生活,展現客家飲食新生命力及文化包容性。

2023客家小炒全國爭霸賽總決賽特別節目將於8月19日晚間9點在台視綜合台 (有線電視第157頻道/中華電信MOD第306頻道)重播。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劇大突破!《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打造台劇新標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8月14日前往台北艾麗酒店,出席《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戲劇製作發布會,此部台劇為客家電視與過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楊主委期待客家的影視作品,可以更多出現在跨族群的文化空間當中,讓所有社會大眾可以共下來欣賞和接納,也希望看到越來越多包含不同語言文化的內容產業,能在主流影視大放異彩,被更多人看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表示,這部戲的背景發生在白色恐怖時期,並以火燒島(綠島)當中的政治犯為主題,當時很多傑出的醫生、知識份子,因思想受到打壓而來到火燒島,他們在島上遇到處於艱苦生活環境的島民,並將他們視為坐牢期間奉獻的對象,貢獻他們在醫術方面的專長,從這當中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台灣菁英他們在思想層面上的成長,以及如何在政治打壓下尋找自我的出路,希望這部跨越語言的時代劇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歡和支持。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為客家電視台首部取得跨部會(文化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資源合作之旗艦戲劇,其故事原型為《綠島先生》,為過癮科技有限公司原創劇本,描述1950年韓戰爆發,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響起對抗號角,國際局勢詭譎震盪,在台灣,百分之一的頂尖菁英,隨著時代風湧匯聚到火燒島,他們為火燒島帶來醫療、教育、農業、工程與藝術,火燒島淬煉了他們的生命,而他們的青春也豐饒了這座島嶼。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電視台台長向盛言指出,這齣戲有非常多的突破,第一,是製作預算規模上的突破,這部戲是客台20年來第一齣超過一億元製作的戲劇;第二,則是資源整合的突破,除了主要有客委會的經費支持之外,這次也有得到文化部跟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的補助,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起來支持;最後一點,以前我們說客家人從唐山過台灣,經過台灣海峽,然而《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不但跨過中央山脈,甚至移動到太平洋,上到火燒島來,所以這是體力方面的突破。雖然這齣戲還沒開始播,但就已有許多突破,期待明年開播的時候,寫下更多客家的紀錄。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演員陣容堅強,由王識賢、黃河、曹佑寧、吳念軒、夏騰宏5位演員領銜主演,演員們在發布會上不但大秀幾句學到的客語,也不吝分享此次參與大製作的心情,並表示劇中不但要學習客語,還要學習很多沒有嘗試過的新技能,像是烹飪、小提琴跟繪畫等,除了堅強卡司陣容外,此部戲由王牌製作人湯昇榮、羅亦娌、鄭凱駿,以及導演王傳宗共同打造,預計明年上映播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研究先驅陳運棟先生告別式 客委會頒贈旌揚狀

客家委員會「第3屆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陳運棟先生是臺灣近代重要的客家研究先驅,8月2日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耆壽91歲,客委會主委楊長鎮為表達深切哀思與敬意,於8月14日上午前往頭份市立殯儀館參加告別式,並頒贈旌揚狀,感念陳運棟校長一生對臺灣客家研究的貢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表示,陳運棟先生一生貢獻良多,他擔任大成高中老師、校長,在中港溪流域及台三線作育英才;其次,陳校長也參與鄉土文史研究運動,推動苗栗縣市非常多重要的地方歷史的文史探討;他也是臺灣最早期推動客家研究的學術先進,並在本會成立時,擔任過四屆的客委會委員,由於他在客家教育各方面的貢獻,因此也曾獲客委會頒贈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非常感謝及懷念這位在客家運動投入甚深的前輩,他的離開是一種損失,但也讓大家知道,我們更應該要煞猛打拚,繼續將這些志業推動下去。

陳校長老家在苗栗頭份,19歲從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先後擔任國小教師、校長,獻身教育四十餘載。他博學多聞,著作等身,客家相關著作40餘本,發表文章也多達160餘篇,並於1978年出版《客家人》一書,1989年續出版《臺灣的客家人》,接力完整地提出客家人來臺後的開拓歷史,成為所有研究客家的學子必備研讀的經典著作,先生也因此被譽為「近代最重要的客家研究先驅」之一。

陳校長對於客家的貢獻未曾間斷,除了參與《三臺雜誌》、《客家雜誌》創刊、擔任客家節目「鄉親鄉情」文化講座、捐款推動「還我母語運動」、集資贊助「寶島客家廣播電台」、「大漢之音廣播電台」創立之外,還曾任第2、3屆國民大會代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員,積極從公、私兩部門來推展客家文化。

陳運棟校長數十年來投入臺灣史與客家文化探討,著述、藏書都極為豐富,畢生獲獎無數,前後得到「客家台灣文化獎」、「傑出臺灣文獻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肯定。其一生對於臺灣客家歷史文化的奉獻,除了在教育界作育英才,更為近代客家研究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此哲人,令人緬懷。

《詳全文》

行政院「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租屋簽約須注意,居住權益有保障」宣導資訊

「包租代管」是國家為實現居住正義,所採行之重要住宅政策,為了解包租業對「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遵循狀況,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以下簡稱行政院消保處)會同內政部(地政司)及地方政府地政局(處)於本(112)年4月至5月間辦理「112年度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查核」。

行政院消保處針對全國市佔率較高之25家包租業所使用之50份住宅轉租契約書進行查核,每份契約書均查核「租賃期間」、「修繕」及「提前終止租約」等15項目,共查核750項次,計有219項次不符合規定,契約內容整體項次不合格率為29.2%,不合格內容則散見於32份契約中。查核業者名稱及不符合規定之違規項目,詳如查核結果彙整表。

對於契約內容不符合規定之包租業,經行政院消保處請內政部(地政司)督導各地方政府地政局(處)依消費者保護法第56條之1規定命其限期改正後,已有28份契約改正完畢,其餘4份契約因消費者認為契約內容未影響其權益,考量契約安定性,故未配合進行改正。

「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之規定,均涉及消費者租屋權益,行政院消保處提醒消費者,簽約前應特別注意下列幾點規定:

一、「租賃期間」規定

(一)包租業與原出租人簽訂包租契約後,在包租契約期間內,才有權利將房屋再行轉租給承租人。

(二)消費者應檢視「包租業合法轉租之證明文件」,並注意「轉租契約期間不得超過包租契約期間」,以免產生無權占有房屋之情形。

二、「修繕」規定

(一)房屋或附屬設備損壞時,原則上應由包租業負責修繕。包租業若遲未修繕,承租人得自行修繕,並請求償還修繕費用或於租金中扣除。

(二)消費者應檢視契約內容是否有以個別磋商方式,降低包租業之修繕責任,或禁止消費者自行修繕等情形,以維護居住權益。

三、提前終止租約之約定」規定

(一)在無法定終止租約事由之情形下,租賃雙方得否於租期屆滿前提前終止租約、提前通知期限及違約金上限等重要事項,已有明文規範,以預防租賃一方無預警提前終止租約,他方須臨時搬家或房屋閒置之爭議。

(二)消費者應注意因個人因素欲提前終止租約時,須提前通知之期限及業者是否訂定高額違約金,以避免權益受損。

四、「租賃住宅返還」規定

(一)租賃關係消滅時,出租人及承租人應共同完成點交程序,且押金返還與房屋返還應同時為之,對租賃雙方始屬公平合理。

(二)消費者應注意契約中關於房屋點交之程序及押金返還之時點,避免租賃關係消滅後再生爭議。

行政院消保處呼籲包租業者應依照「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之規定,擬定契約條款,不得假借「個別磋商」之名,變更契約內容,更不得有「轉租契約期間逾越包租契約期間」,違反轉租基本概念之不適法情況發生。

行政院消保處也提醒消費者,租屋環境之好壞,關乎居住之舒適安全;而轉租契約之內容,更影響租賃之權益保障。消費者於簽約前,除應確實檢視實際屋況,避免日後糾紛外,亦應逐點核對轉租契約內容是否與「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相同,倘遇契約內容不合規定之業者,應請業者改正或拒絕簽約,並可向各地方政府地政局(處)提出檢舉。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地方活動

2023唱客音樂交流計畫-復客潮流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台北市客家基金會主辦的「2023唱客音樂交流計畫」8月14日由客家金曲歌王羅文裕和臺灣最年輕的搖滾樂團「J Hall搖滾小小兵」共同揭開序幕,9月15日、9月16日連續兩天,在客家主題公園登場的主題音樂會,將打造穿梭臺北時空的音樂饗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今年以「復客潮流」為主題,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徐世勲主委在記者會中表示:「唱客音樂交流計畫」原身是「國際唱客交流計畫」以邀請國際音樂團體來臺灣和這裡的客家藝文團體進行音樂交流為主,希望讓國際音樂團體將客家音樂帶回家鄉傳唱,但因為前幾年疫情導致國際團隊來臺不易,使音樂交流困難重重,因此改變為邀請深耕臺灣的國際級音樂家,與臺灣在地音樂家們共同進行音樂創作交流。今年邀請兼具詞曲創作及演唱實力的華客雙聲道音樂家羅文裕和來自南美洲的國家級吉他與豎琴演奏家Roberto Zayas合作,將客家傳統文化與思鄉情懷透過音樂的演繹,融合兩個不同國度的經典音樂,分享給音樂會現場的每一位朋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記者會現場羅文裕帶領J Hall搖滾小小兵演唱「茶頂山个風」,並在會後表示很高興透過唱客音樂交流計畫和許多音樂人一起將客家傳統音樂用當代方式重新呈現,並將客家音樂傳承給年輕一代的音樂後生,讓所有朋友一起搭上音樂時光機,讓觀眾感受客家音樂在時光洗禮下的都會客家之美。

本計畫由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系列活動將於8月27日由羅文裕將帶領J Hall小小兵團長-林子濬舉辦快閃活動,9月14日羅文裕更將親自前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大家分享客家音樂的美妙。緊接著2場主題音樂會將於9月15日及16日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音樂戲劇中心辦理。

時空穿越之旅,歷史復刻之夜

9月15日首場音樂會「時光迴旋‧復刻篇」以客家歷史為主軸,融合現代音樂元素登場,由榮獲Global Music Awards(全球音樂獎)三項金獎的「异境樂團」攜手徐世慧、何芸娜演出及由有著渾厚具磁性嗓音、擅長爵士、藍調曲風的客家金曲歌后「吉那罐子」為觀眾演繹多首動人歌曲,另將邀請客家金曲歌王羅文裕與具有國際視野的表演者共同合作,碰撞出精彩的音樂火花,多元演出陣容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一窺客家音樂的美妙。

創新潮流客家音樂展演,跨世代合作激盪新火花

9月16日將於客家音樂戲劇中心演出第二場音樂會「創新世代‧潮流篇」,邀請多組新生代與實力派音樂人共同激盪出客家音樂新潮流,由羅文裕帶領「J Hall搖滾小小兵」熱鬧展開,提攜後生展現出跨世代演出的音樂魅力;來自法國的DJ狄文斯將客家歌曲和強烈節奏融合,打破語言的界限讓觀眾感受到來自國際的音樂風情;客語饒舌歌手Yappy透過作品呈現獨具一格的客家潮流,節目壓軸則由「神棍樂團」將西洋搖滾結合傳統樂器及客家音樂元素為兩天的演出精彩收尾。

系列活動開跑,活動資訊請關注粉絲專頁

從8月14日起有一系列宣傳活動以及抽獎活動,參加即有機會獲得氣炸鍋、藍芽音響、底片相機等好禮。歡迎關注公園官網及「2023唱客音樂Hakka Music」粉絲專頁獲得更多活動資訊及活動詳細辦法。

 

相關附件

《詳全文》

傳統植物染織工藝遇上科技時尚,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蒔色幸也》一展當代客藝文化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當代客家策展徵件計畫,今年以當代客家、都會客家為主題,探討台北都會地區的客家文化特質,邀請策展人王昭華進行展覽創作。展覽《蒔色幸也》於7月22日(六)起,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客家文化中心展出精彩內容!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植物染色結合傳統民族植物學 時尚工藝綻放客家文化芳華

「蒔花弄草、人生之幸」,客家民族植物保存許多客家傳統文化與生活習俗知識,也在經濟、醫療、飲食、祭祀、音樂及工藝等方面,與客家族群形成緊密的關係。策展人王昭華以「蒔色幸也」為主題,將植物染色結合客家傳統民族植物學、工藝時尚與AR沉浸式體驗,藉由四季蒔色的概念規劃4展區,融合生活時尚與客家植物染織工藝,期待在呈現精美的植物染工藝創作過程中,也豐富參觀者的知識美學體驗。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蒔光風景」以蠟染工藝呈現臺灣四季光景變化,經由AR擴增動態影音資訊與工藝作品結合,民眾可透過手機觀看作品上的附加動態影像,以及客家香頌管絃樂團音樂,讓工藝美感更加生動活潑。「台灣蒔景」介紹織框吊飾創作品豐富色彩與土地的連結,天然植物色彩藝術傳達客家工藝文化與民族植物學的深度內涵,經由自由組合拼貼,創造出繽紛多彩的客家植物染時尚。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雅客蒔尚」展現時尚飾品的客家文化意象。透過多層次蠟染以臺灣造型拼貼自然花卉、採用客家民族植物天然染材套色,如相思、茜草、梔子、藍染等素材,希望能藉由實用性工藝品如長夾、手拿包的創作,撿拾收藏臺灣在地的一頁風景。「樹影蒔裳」以客家植染與傳統工藝為主軸,進行客家藍染禮服的設計,並以四季變化的森林景象為情景,透過蠟染表現生機勃發的臺灣自然景致,將客家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優雅的浪漫情懷結合,呈現出客家民族的新時尚。

2023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蒔色幸也》自112年7月22日至11月19日(每日9時至18時,週一休館),地點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3樓展間B,相關活動訊息請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搜尋Facebook「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粉絲專頁或電洽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02-23691198*510林小姐。

《詳全文》

2023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7/22開展,《隱性足跡的推斷》探尋都市客家文化線索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由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當代客家策展徵件計畫,今年以當代客家、都會客家為主題,探討台北都會地區的客家文化特質,邀請策展人張乃予協同五組藝術家張禮權、黃傑、蕭芸安、侯冠廷、黑川互動媒體藝術以精采的客家議題創作。展覽《隱性足跡的推斷》於7月22日(六)起,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客家文化中心展出,內容精彩可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隱性特徵與顯性標籤的對話 以藝術討論都會客家的多元面貌

策展人張乃予提出「隱性足跡的推斷」觀點,呈現客家「隱性族群」現象,他分享自身父母出門跟店家講閩南語和回老家採草莓的經驗,去思考這些現象與足跡的關聯,並指出刻意隱身於都市的客家人有著難以辨別的特徵,同時透過如何從族群眾多的都市中推斷客家族群的線索,以及分析當今社會已有的客家顯性標籤,探究背後是否有其所代表的意涵和該關注的議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邀集藝術家針對策展主題創作,蕭芸安回顧過往在印尼加里曼丹島與客家華僑相處的語言文本,〈行憶之河,同行的尋路者〉作為客家文化的足跡和探索;黃傑的草莓溫室裝置作品〈獵奇溫室&Zomberry〉試著去回應媒體的資訊建構,擅長以纖維創作的侯冠廷,用〈現代神獸〉勾勒出石虎被路殺的狀態,這些是都會對於客家庄的想像和投射,在足跡移動過程中可能造成環境的影響;客籍水墨藝術家張禮權旅居臺北多年,創作〈星際時空〉以客家族群居住的山為主體,探索身分游離和移居的焦慮;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的多媒體創作〈沙盒〉更是曾於林茲電子藝術節展出,國際級的創作令大眾思索文明的建立和可能。上述創作從大眾對於客家族群鮮明的代表意象再到巨觀的文化形成,除了表面顯性符碼,其中所蘊含的隱性內涵也是策展人期待透過展覽引導大眾推斷和反思,試著以不同角度切入都會客家文化的可能性與混雜性。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展覽期間預計辦理6場導覽及講座,《隱性足跡的推斷》同時也和亞洲首家線上看展平台ARTOGO及藝術電商platform A合作,推出兩檔不同線上展間,觀眾可以不受時空限制於線上看展,實地至展間觀展時還可以透過掃描QR code聽到策展人和藝術家的親自導覽解說,並透過AI翻譯成不同語言,大幅提升觀展的服務品質,讓展覽的觸及更為廣泛,開幕當天將與ARTOGO創辦人楊仁豪一同探討線上展覽趨勢。

2023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隱性足跡的推斷》自112年7月22日至11月19日(每日9時至18時,週一休館),地點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客家文化中心3樓展間A,相關活動訊息請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搜尋Facebook「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粉絲專頁或電洽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02-23691198*510林小姐。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