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800期 │ 發行日期:2023年8月4日

本期主題

從臺灣公民到世界公民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用全新視角翻轉印象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晚會將於8月11至13日舉行,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7月28日特別前往桃園市政府與桃園市長張善政一同為開幕晚會揭開序幕,楊主委認為過去大家談論客家,常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希望透過世客博,能讓大家重新看到客家在世界、臺灣的重要性,從中認識客家、發現客家,讓世界接受客家。.....

《詳全文》

本期主題

從臺灣公民到世界公民 世界客家博覽會將用全新視角翻轉印象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晚會將於8月11至13日舉行,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7月28日特別前往桃園市政府與桃園市長張善政一同為開幕晚會揭開序幕,楊主委認為過去大家談論客家,常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希望透過世客博,能讓大家重新看到客家在世界、臺灣的重要性,從中認識客家、發現客家,讓世界接受客家。

楊長鎮主委致詞時,首先提到總統蔡英文在2019年的臺三線藝術季開幕時,就承諾要支持舉辨世界第一次的客家博覽會,期間經歷疫情也影響了與海外的交流合作,如今世客博開幕在即,首先要感謝前後任桃市府團隊,費盡心力促成這項創舉。過去的論述提到客家都會追溯祖先,最後常常把客家型塑為刻板的印象。楊主委強調,舉辦這次的世客博就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客家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進而重新讓世界接受不一樣的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從歷史的角度,客家人在不同的時空各自發揮著影響力。臺灣客家人的祖先在明末清初來到臺灣後,同一時間,中國閩粵贛交界的客家人也向珠江流域遷徙,引起所謂的土客大戰,這大概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死傷五十萬人;而在清末甲午戰爭五口通商後的失業工人,形成了太平天國第一支部隊讓清朝晚期的國力大為挫傷;在國民革命的歷史中,粵東的客家人幫孫中山的軍政府站穩腳跟,在共產黨革命的歷史中,江西瑞金的客家人成立中國的蘇維埃政權,這是客家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出場的樣貌。

楊主委強調,在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時候,「臺灣民主國」的義軍是以客家人為主力,在乙未保臺戰爭裡,更是臺灣反抗的主力跟象徵。在二次戰後脫離殖民地的臺灣認同還在徘徊時,雲林客家人廖文毅就已在香港建立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而將焦點轉到東南亞,客家人在開採錫礦、橡膠的歷程中成立東亞第一個共和政權「羅芳伯共和國」;在殖民帝國貿易的時代,因為欠缺勞動力,有許多客家人來到印度洋,進而與印度人共登世界舞臺,參與了模里西斯的獨立建國,參與了古巴的革命、參與了牙買加的建國、蘇利南的建國,甚至在蘇利南建國過程裡面,客家人還擔任過總統,大家眾所周知的李光耀先生據說也是客家人,但是我想個別的客家人的成就姑且不論,我們看到的是客家人在大時代當中如何回應世界的挑戰,而且從不缺席。

楊主委期望藉由世界客家博覽會,讓大家看到客家在世界、在臺灣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客家歷史上第一次以全球客家的概念重新自我檢討自我認知,可能也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從臺灣公民拉大視野到世界公民的角色,這是航向未來最重要的一個基礎。開幕晚會很感謝茶金的媽媽湯昇榮總策畫,這次世客博的節目有三大主題,從山到河到海可以看出客家人從原鄉航向全世界打拚的過程,相信晚會節目會非常精彩,也體現世客博精神,歡迎大家來參與。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日活動的開場表演由黃子軒與山平快樂團,演唱《他鄉變故鄉》,獻給在臺灣打拚的所有人,接著由湯昇榮總監介紹晚會主題「天光日个客家三部曲」核心精神,本次透過「山、河、海」分別代表「父親、母親與世界」,象徵客家人從自身成長的文化環境出發,透過旅程,帶出客家人的生活文化,最後一起邁向世界,展現客家文化在全球各地多元且在地的發展。最後再由楊主委、張善政市長、湯昇榮總監、曾慧誠導演及黃子軒與山平快,透過啟動儀式,宣布「天光日个客家」即將啟航。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開幕晚會以「天光日个客家三部曲」為題,結合歌唱、戲劇、舞蹈、科技展演等多元展演型態,分別演繹山个飛行、河个相佮及海个無驚等子題,晚會除邀請重量級客家歌手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藝人演唱外,更邀請《茶金》演員等加入,以戲劇、歌唱、舞蹈等形式為世客博打造限定版的開幕演出。更多世客博與開幕晚會資訊,請關注「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官方網站及臉書官方粉絲專頁。

《詳全文》

新聞快報

結合現代議題與普世價值 客家傳統戲曲劇本創作徵選頒獎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8月2日前往台北市玫瑰古蹟-跳舞咖啡廳,出席「111-112年客家傳統戲曲劇本創作徵選頒獎典禮」,除頒發獎座恭賀優秀的創作者,並期盼客家傳統藝術結合現代議題與普世價值,展現更豐富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欣賞參與。

楊主委表示,客委會在推動客家文化復興的過程中,一直有個理念,就是以創作創新為傳承,以延續發展為保存,這次創作者結合客家傳統文化藝術性、當代生活中的議題性,以及普世價值與人性,希望透過結合這三個層次,賦予客家傳統戲曲新的生命。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主委也提到,「沒發展就沒藝術,沒創新就沒傳承」,但是傳承、延續與保存還是非常重要,所以客委會舉辦創新的傳統戲曲劇本創作,除了傳統的表演形式之外,也希望在內容裡賦予時代性與新的生命,讓更多人都能夠欣賞參與,促使傳統藝術繼續在現代蓬勃發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本次創作徵選集結海內外豐富多元的參賽作品,大多以台灣故事為主題創作,經專業且嚴謹的評審,最終以大園航空城與閩客械鬥事、路祭文化相結合創作的〈魂歸古戰場〉奪下第一名;著重於闡述客家童養媳一生故事的〈阿婆〉獲得第二名;第三名則是將傳說與現代題材結合的時空穿越劇〈觀音娘个衫帕〉,以及3件優秀的獲獎佳作作品。

客委會長期推動客家文化的復興,特別重視客家傳統戲曲的創新與傳承,每年邀請全國優秀的客家戲(歌)劇團到全國各地下鄉巡演收冬戲,十多年來演出超過300場,更同時培養更寬廣的傳統客家戲曲欣賞人口,創造客家戲曲的文化風華。本屆得獎作品未來希望透過轉譯製作成戲曲演出,呈現於國人眼前,同時也期望未來有更多國內客家戲曲劇本創作人才參與創作,來呈現出客家濃厚的文化底蘊,亦彰顯客家文化新面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文物聯展 臺灣客家文化館精彩登場 展現文物、音樂、文學中的臺灣客家多重面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客發中心首度集結國內博物館與文化館所,及洪敦光、黃錦堂、陳達明、劉世光、葉國平…等民間重要藏家,共160件珍貴文物策劃「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文學館合作,分別策劃「野仙的珊瑚居-HAKKA人與HAKKA樂展」暨「相遇・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3個展覽同步於7月31日在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由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張鴻銘、傳藝中心副主任鄒求強、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苗栗縣政府秘書長陳斌山、國立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策展人羅烈師等37個公私借展單位代表,共同開展,透過文物、音樂、文學等多元形式,為大家揭開臺灣客家多重面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2021年開始,客委會客發中心推動一項計畫「客家文物聯合目錄」建置,全國這麼多的博物館所,收藏很多文物,當中有一定比例是與客家有關聯性的文物,但過去大眾對這些客家文物不了解,也沒有出現在一個以「客家」為主題的展覽。這次以「拼・靚」作展覽的主題,匯聚的臺灣公私立博物館與民間藏家的藏品,加以詮釋,帶出臺灣客家多重面貌。而傳統藝術中心也以在苗栗頭份的音樂家徐松榮為主題、臺灣文學館以客籍作家的作品為主題來策展,從中讓我們看到臺灣客家多面向的表現,以及在歷史上不同階段,在臺灣的主體上,怎樣建立客家人生存的空間,從中求新、求進步、求改變。相信看過這個展覽以後,大家都知道臺灣客家文化不是客家人自己的文化,而是全臺灣的客家。從整體的社會來看,「客家」是大家文化的公共財,希望這是很好的開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強調,本次展出文物是「公私合力,共下打幫」,特別從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宮中檔案,解密臺灣「義民」與「褒忠」的由來。而借展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百年油紙傘」,則見證這項客庄傳統產業的百年蛻變風華。近幾年可看到眾多虔誠的媽祖信徒徒步百里進香潮風湧,中心這次也特別展出由北港朝天宮典藏、不同時期的北港進香旗,其中「清道光26年款」(1846年),已有177年歷史,為目前國內經文資登錄、已知既存最古老的進香旗,是首度對外展出,從這支香旗可見證北部客庄人士,自清代開始就不畏路遙至北港進香的歷史;而在臺灣義民信仰中,所展出的花蓮富里義民亭與玉里協天宮義民爺香旗已超過一甲子,從中反映了客家人往東部遷徙,將義民信仰帶到東部的歷程。在「拚」、「靚」單元展場情境,以六堆地區文資古物大總理賴熊飛大刀,及縣定古蹟佳冬蕭屋之建築藝術為原型參考設計,搭配客發中心典藏繡工精美的麒麟被、嫁衣、肚兜等服飾,展現傳統客家聯庄自保的力量與生活美學。另外,還特別設計以「互動光雕」呈現客家娛樂產業不同時期的變遷,及搭配「文物抓寶」遊戲,讓大家藉由虛實整合形式親近文物、認識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傳藝中心副主任鄒求強介紹「野仙的珊瑚居」特展,表示傳藝中心以臺灣音樂館藏音樂與文物策展,從展覽中可看到有「野仙」之稱的苗栗客籍音樂家徐松榮老師對臺灣音樂界與客家歌曲的創作與傳承,也展出其為苗栗縣2000年舉辦「臺灣中等學校運動會」時,為苗栗23所學校重新編曲的校歌,以及其所創作的「頭份鎮歌」手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表示,「相遇・花樹下-客家文學行動展」集結了30位客籍作家的文學作品,並結合客發中心典藏的客家文學家曾貴海、詹冰與葉日松的手稿展出,從貼近常民生活的層面著手,以土地、飲食、習俗、文化符碼、文學的跨界與改編為展示分區主題,在常民生活基礎上加入客語書寫、客家文化,期望增加觀眾對客家文學與生活語言的認識。

本次除了在臺灣客家文化館開展的這3個展覽外,尚有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展出的「耕讀傳家-客家人好讀書特展」,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有「當我們望春風-臺灣流行音樂90年特展」,都有客家的身影,各具特色,歡迎踴躍前往參觀。相關資訊請至臺灣客家文化館粉絲頁( https://reurl.cc/WGYOyy)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小炒要用3秒惹怒義大利人 達美樂攜手客委會推客家風味披薩

你吃過客家風味的披薩嗎?為推動客家美食,客家委員會邀請達美樂合作研發客家風味披薩,於7月31日於台北的The One 生活概念店舉辦合作簽署暨新品發表會,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希望在推動族群主流化的過程中,能將客家飲食文化結合現代社會中主流的飲食文化,讓更多年輕朋友能夠欣賞並享受到客家的味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表示,近幾年客委會持續推動Slow Fast-Food的飲食觀念,除了推廣客家傳統的美食之外,也希望跟現在的主流社會、主流市場、新的飲食文化結合,將需要較長時間累積和沉澱的客家味緒,如梅干扣肉的梅干,與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飲食方式,如披薩、義大利麵等作結合,讓大家都能嘗到客家傳統的味道。未來,也希望達美樂公司可以多多推廣我們在地客家庄的產品、食材,相信對客家庄的飲食產業發展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首次與速食連鎖店達美樂公司合作,達美樂行銷長李嘉惠提到,這次推出的兩款批薩口味,特別希望結合台灣在地食材,如大家所熟知的客家小炒中一定有豆干、豬肉、芹菜,基本上豆乾跟芹菜都是雲林在地的商品;豬肉則來自南投,藉由推廣在地食材特色,讓中西口味能夠完美結合,帶給消費者美味、愉悅,又物超所值的產品。另外,全省188間達美樂門市將在8月21日同步上市,希望屆時大家可以用新台幣支持。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品發表會上,周副主委與達美樂行銷長李嘉惠共同合作簽署MOU,並邀請職棒賽事人氣啦啦隊Passion Sister-短今、凱蒂、Peggy出席品嘗全新開發的3款客家小炒披薩與梅干扣肉披薩,以年輕人的視角重新看待客家飲食新風貌,其中,短今在試吃客家小炒披薩時表示,「真的是原地嚇到!感覺客家小炒直接跟披薩完美的融合,超級好吃」;Peggy則對梅干扣肉披薩發表看法,「五花肉油脂非常豐富,搭配在餅皮上面完全不會油膩死鹹,非常涮嘴!」,凱蒂則認為,一次兩種口味吃好吃滿,口味上會更加滿足豐富。

客委會特別邀請達美樂以口碑試賣的形式在正式開賣前,於「2023台灣美食展」開展的「【品‧味緒】HAKKA MIXI」客家主題館限時限量販售,欲搶鮮吃到「嘗好食」的客家風味披薩,要趁8月4日至8月7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至客家主題館訂餐,才能享受到熱騰騰的現烤客家風味披薩。美食展期間,客家館每天都有豐富精采的客家味緒廚房、Slow Fast-Food分享會、業者推介會及風味體驗DIY等,歡迎大家前往客家主題館(攤位編號A223)參觀,體驗客家文化飲食之樂,共下品味緒。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主題套餐、小炒披薩我全都要!2023台灣美食展就來客家主題館

為推動客家美食,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8月1日前往台北晶華酒店出席「2023台灣美食展大會記者會」,期待以現代飲食文化呈現傳統客家風味,讓更多年輕朋友可以品嚐客家味緒,認識客家美食文化。

周副主委表示,今年台灣美食展「客家主題館」,除了與台北老爺酒店及達美樂合作研發客家美食新品,並將「Slow Fast-Food」落實在西式套餐及速食披薩,讓客庄食材及佐醬料應用在更多元化飲食,滿足民眾味蕾,以永續經營方式帶動客庄經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更進一步分享,今年的美食展邀請達美樂在現場製作客家小炒和梅干扣肉口味的披薩,那小朋友才做選擇,如果兩個口味都想吃到,有綜合兩種口味的雙拼披薩可以選擇,不怕吃不到,此外,也邀請張億興主廚展示《蔥/軟絲/豬》,將傳統客家小炒變為法式料理,呈現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天的啟動儀式上,周副主委與主辦單位台灣觀光協會葉菊蘭會長、輔導單位交通部觀光局周廷彰代理局長及所有與會嘉賓以台灣在地蔬果汁,一起舉杯為「台灣美食展」揭開序幕,邀請民眾參與這場年度美食盛事,一同見證台灣多元美食風貌,來現場欣賞廚藝秀,「吃美味,嘗幸福」。

今年客家主題館活動內容多元豐富,有眾所期待的法國天菜主廚法比歐、食尚玩家女神林莎、人氣啦啦隊Passion Sisters、客籍型男大主廚曾國城、客家一哥小鐘、金鐘獎最佳男配角馬力歐、網路旅遊節目主持人七七,還有米其林主廚張億興、台北老爺酒店主廚林繼正、客家名廚邱寶郎、郭敏昌等,邀請大家一起來「客家味緒廚房」與名廚一起做料理,品嚐客家好味緒。歡迎大家8月4日至7日前往「2023台灣美食展」「【品‧味緒】HAKKA MIXI-客家主題館」(攤位編號A223)參觀,體驗客家文化飲食之樂。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伯公照護站推「老幼同樂」 打造銀髮力成為傳承講客新動力

為了提升銀髮力、落實老幼同樂及同步實踐客語向下扎根的目標,客家委員會於客庄地區推動「伯公照護站」計畫,客委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8月2日上午特別前往新竹縣竹東鎮的森林公園環境保護協會、油車窩文化協會、振興客家文化發展協會及社團法人台灣築心全人生命教育關懷協會等站點,關懷與問候長者們並請教可加強改善之處,也期盼透過長者的力量,帶領小朋友學習客語,共下成為傳承母語的推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表示,竹東鎮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今天能來到四個站點跟長者們見面非常開心,「伯公照護站」除了提供鄉親有一個可以社交、打嘴鼓,凝聚感情的所在,也鼓勵長者參與客家文化相關課程,並辦理「老幼同樂」活動,由具各類專長的長者,以客語為主要溝通語言與小朋友進行互動,藉此開創「銀髮力」,由「被照顧者」轉為「客家語言文化之推廣者」,讓長者成為傳承文化語言的推手,相信這對小朋友學習母語會有很大的幫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伯公照護站」是客家委員會與衛福部及縣市政府共同合作,在衛福部長照2.0「C級巷弄長照站」既有長照服務功能(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共餐服務等功能)上,提供客家文化加值服務。自106年開辦至今,已於全臺成立471個「伯公照護站」,讓客庄長者參與客家文化活動。

客委會表示,新竹縣政府自106年開始配合推動「伯公照護站」業務,近年來設立站點數大幅成長,截至112年全縣已成立68個站點,其中竹東鎮就有5個站點,為強化伯公照護站作為傳揚客家語言文化之特色,未來會持續提升各站點長者以客語與鄰近國中小學或幼兒園之幼童自然互動,辦理說故事、童謠教唱及客家美食等多元內容活動,以提升銀髮族之個人價值及成就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語來一夏!夜宿博物館、玩轉客庄美食藝文體驗

你知道客家紅粄是如何製作?「夜宿博物館」又會有什麼有趣體驗?客家委員會在今年暑假推出多元的客語夏令營,副主任委員周江杰7月28日前往苗栗地區,參加苗栗縣頭份市上興社區發展協會、新竹交響管樂團及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辦理的「2023學生講客暑期夏令營」,期盼透過寓教於樂的營隊課程,讓大家感受精彩豐富的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周副主委首先前往苗栗頭份河背庄農場,參加「講客夏令營-客庄食農小達人」,挽起袖子與小朋友一起做紅粄。周副主委表示,小朋友在體驗製作客家點心的過程中,與社區長輩一起互動,傳承了客家語言與文化,希望大家不分老嫩大細,共下傳承推廣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隨後,周副主委分別前往苗栗縣尖山國小和臺灣客家文化館,關心「新竹交響管樂團2023來一客兒童戲劇夏令營」及客家文化館「夜宿博物館-魔法旅程」客語夏令營的辦理情形。周副主委提到,小朋友來到客家文化館,除了能看到各式展覽,透過「夜宿博物館」的活動,更可以感受如同「博物館驚魂夜」,博物館在夜間不一樣的氣氛,歡迎各個族群的小朋友和家長都來參加,體驗精彩豐富的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學生講客暑期夏令營是客委會透過公部門、客家藝文團隊和大專校院共同協力在暑假期間,串聯客家領域達人推出許多精采多元又好玩的客語夏令營,並以客語學習為主軸,透過語言情境脈絡的鋪陳,在各類活動規劃融入客語機制,有效引導參與學員在活動中自然聽、說、學客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表示,今年由公部門、客家藝文團隊和大專校院辦理的學生客語夏令營種類非常豐富多元;其中苗栗縣頭份市上興社區發展協會辦理的「客庄食農小達人,是透過社區巡禮、河背故事、生態體驗、米食體驗和客家童謠教唱讓學員在體驗客家文化的同時學習客語、新竹交響管樂團辦理的「兒童戲劇夏令營」則是透過戲劇課程遊戲並將生活客語詞彙導入戲劇劇本,讓學員以肢體熟記客語單字,鼓勵以客語進行對話;此外,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辦理的「夜宿博物館-魔法旅程」則是透過客語破冰遊戲、桌遊體驗、戶外探索及客語遊戲關卡等各式活動讓孩子們深入探索場館,認識客家。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2023海客文化藝術季登場 體驗百樣海客文化

2023海客文化藝術季於7月29日在桃園新屋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熱鬧登場,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下午前往參加開幕儀式,除了邀請大家來到新屋體驗獨具特色的海客文化,也歡迎所有民眾來到桃園參加即將開幕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感受精彩豐富的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范副主委表示,海客文化具有牽罟及歕嘟(吹海螺) 等特色傳統,每次辦理活動都吸引許多民眾參加,在地鄉親也熱情支持,今年更規劃了海客創意市集、文化藝術展演及海客社區嘉年華等精彩活動,感謝桃園市政府協助發掘在地人才,共同推廣客庄文藝復興。

由於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是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的副展館之一,范副主委也歡迎所有民眾來到桃園,參觀即將在8月11日開幕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感受精彩豐富的客家文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7月29日的開幕儀式由桃園市瑞龍傳藝文化協會-瑞龍獅團帶來客家獅表演,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活動祈福開場,並由范副主委、桃園市政府副市長蘇俊賓、客家事務局長林昭賢、新屋區區長鄭詩鈿及立法委員湯蕙禎等在吹響海螺聲響中,拉起象徵牽罟的魚網,為活動揭開序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海客文化藝術季自2016年舉辦至今,已邁入第8屆,而今年活動辦理的場域為「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自111年3月開幕以來已成為桃園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現場有海客體驗活動,包含漁網編織、石滬堆砌、岸上牽罟及彩繪模型漁船,還有親子闖關、海客社區嘉年華等精彩活動;透過舉辦大型活動「海客文化藝術季」,做為民眾認識海客文化的平台,進一步深入在地,使海客文化得以發揚及傳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也是8月15日登場的世界客家博覽會的副場館之一,將推出以「海洋」、「鹽」文化為主題,分為「陸」、「界」、「海」三區的「日嚐_海遇客家」特展,另於週末假日將舉辦以熱情奔放音樂為主的流行音樂表演活動,屆時歡迎大家呼朋引伴來參觀。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客家大老陳運棟先生辭世 楊主委肯定長年投身客家文化貢獻

曾獲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長期致力客家文史研究的客家大老陳運棟先生,8月2日在睡夢中安詳辭世,享耆壽91歲。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聞訊表示震驚與不捨,肯定其終身對於臺灣客家歷史文化的奉獻與投入,除了在教育界作育英才,更同時為近代客家發展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

陳運棟先生著作等身,客家相關著40餘本、發表文章亦多達160餘篇,他於1978年出版的《客家人》、1989年再出版《台灣的客家人》,接力完整地提出客家人的開拓歷史,並以其主張澄清不同觀點,其有系統性地研究成果,亦成為所有研究客家的學子必備研讀的經典著作,陳運棟也因此被譽為「近代最重要的客家研究先驅」之一。

陳運棟也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1屆「傑出臺灣文獻獎」得主之一、客委會「第3屆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得主,這數十年來其他投入台灣史與客家文化探討、著述、藏書都極為豐富,更是大力提攜客家後生,他卻常常謙虛地說自己僅是「文化研究尖兵」,也令後生學習到陳運棟教育家謙虛慈愛的一面。

陳運棟於民國22年8月23日在苗栗頭份出生,籍貫廣東蕉嶺,出身書香世家,他的父系母系祖先皆為客家人,他曾任國小教師、苗栗縣私立大成高級中學教師、教學組長、教務主任(民57-78)、校長(民78-88)、文化大學兼任講師(民77-89),投身杏壇30多年並擔任過第2-3屆國民大會代表(民81-89),之後擔任國立聯合大學駐校苗栗學家、苗栗縣鄉土學會理事長、客家委員會委員、苗栗縣教育會理事長、苗栗縣陳氏宗親會理事長、台灣電視公司客家節目《鄉親鄉情》主持客家文化講座。

陳運棟於省立新竹師範學院(民41)畢業投身學校教職,之後前往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民74)進修取得學位,其一生在杏壇作育英才無數,退休後仍熱心為客家及教育奉獻,因此獲得許多教育、文化類獎項肯定,像是獲得第4屆客家台灣文化獎(民80)、第1屆傑出台灣文獻獎文獻工作獎(民88)、第7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88)、第3屆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民98)、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民102)。

《詳全文》

客家前瞻計畫 永續客庄文藝復興

客家委員會推動前瞻計畫「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係總統客家政見之旗艦型計畫,不僅是客庄的事情,更是國家百年文化工程,藉由前瞻計畫推動,統合相關部會及臺三線(桃、竹、苗、中)地方政府、民間相關資源,從「人文形塑」、「環境整備」、「產業發展」等面向,積極規劃相關工作計畫,讓客庄在地價值被看見,展現客家鄉親的光榮與驕傲。

過去數年,客家委員會經過與地方政府密切溝通合作,貫通臺三線國家自然步道樟之細路主軸線220公里,修建桃園龍潭鍾肇政、新竹北埔姜阿新、苗栗卓蘭詹冰等7處客家大師故居、紀念館,透過小招牌運動等減量手法,提升桃園龍潭十一份、新竹關西、苗栗大湖、臺中東勢等客庄鄉街景觀品質1萬385公尺,並完成桃園龍潭臺灣客家茶文化館、新竹竹北東興圳、苗栗公館客家文學花園等11處大地園藝地景或園區建置,創造大地園藝地景56.5公頃,復育原生植栽56.2公頃,透過空間場域改造,深耕在地文化,並優化客庄生活環境品質。

有鑑於過往結合中央部會資源共同推動地域性客庄發展,已具相當成果,為找回臺三線、六堆及臺九線客庄地區(簡稱客庄369)在地人文特色及回復過往榮景,藉由「浪漫臺三線」執行經驗,將政策擴展至「靚靚六堆」及「幸福臺九線」,如以六堆地區高屏兩縣市鄉鎮圖書館為標的推動長治等6處「客庄文化發電機」示範計畫,以及以花東地區為重點推動鳳林等7處「記憶空間」營造,引領客庄在地文化發展萌芽、居民重新珍視在地人文歷史,也將浪漫臺三線階段成果,延續於未來客庄369整體區域。

客庄369幸福計畫重要工作為世界客家博覽會、臺三線藝術季及客庄環境改造等,也將延續過去浪漫臺三線執行成效,賡續推動客庄369幸福計畫,有效結合中央與地方資源,逐步落實總統客家政見,進而達到客庄文藝復興之政策願景。

《詳全文》

8月1日原住民族日 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敬」 發展原客友善和諧關係

客家委員會近年積極推動「族群主流化」施政思維,今年為第四年舉辦「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不僅拍攝主題短片、舉辦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邀請部落耆老共賞收冬大戲,更將象徵部會的會徽加入原住民族元素重新設計,期建構整體良性的互動及永續發展的原客關係。在學術研究、傳播行銷、體育賽事、藝文交流等層面,表達致敬之精神,期追求原客族群和諧共榮。

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族日,也是紀念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重要日子,若您有接觸認識原住民,可和原住民交朋友,聽他講成長過程的族群經驗,若您身邊沒有接觸原住民朋友的機會,也可上網尋找任何一族原住民,好好認識原住民族的文化、語言、歷史,瞭解有哪些部落?有什麼山、水?如何打招呼?客家人住的地方,過去全是原住民的土地,認識、學習原住民族的文化歷史,就是認識我們自己從哪裡來,也是落實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讓各界瞭解族群關係的意義,帶動整體社會關心少數族群語言的傳承及文化認同。

在學術交流方面,本會於109年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執行「向原住民族致敬: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學術文化運動,建構以「原住民-客家」互為主體之史觀,不僅已建置原客開發史研究平臺、辦理「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完成出版《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書籍,今年更擴及南部,推動「向原住民族致意:逆寫臺灣客家移墾史」,探討高屏地區客家移墾史中的原客關係。

為落實族群和諧、平等,本會倡議改寫1994年設立之「黃南球塑像碑記」碑文有關以「蕃」稱呼拓墾事業涉及原住民族稱謂,獲與會者共識,修正族群對立性之文字,於112年7月10日舉辦「原客共好:黃南球先生塑雕像碑文改寫紀念」,彰顯改寫碑文之重要意義,邀請原住民族委員會、黃南球家族後裔、賽夏、泰雅、道卡斯族代表及地方人士參與,增進族群間對該歷史事件之互相理解,發展更友善、和諧之原客關係。

在傳播方面,為展現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本會透過設計會徽,展現向原住民族致敬的精神,繼109年結合泰雅族具有崇高意義的「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110年呈現排灣族人間國寶陳利友妹老師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作品點陣藝術,111年以布農族的織布文化,用最有溫度的布交織出家的形狀,象徵原客共同編織、守護我們的家,向全國的原住民族致敬。今年以環繞的「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象徵無所不在的祖靈,對大地及人們的守護與祝福,並以客委會會徽中象徵生命循環的迴旋,展現這片土地上許多族群共存共榮生生不息的意象。

除此之外,在客家菜餚裡,爛布子炒蕨、樹豆豬腳湯、山豬醢、紅竻檔的原型食材,就是原住民部落的山蘇、樹豆、醃豬肉、刺蔥,本會以原客共享的食物記憶為主題,製作「2023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宣傳短片,傳達雙方長期在這塊土地上共同生活累積的點點滴滴,更展現了彼此的深厚情誼。

另,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規劃「原客和解」,走訪桃竹苗地區原、客衝突的歷史遺跡、場址,製作相關新聞專題與報導,並透過泰雅族文化sbalay儀式,為過去衝突進行和解。講客廣播電臺於今年度製播4個與原住民族相關的節目,分享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在生活、文化等不同面向上的差異,鼓勵大家以正向思維包容及認識彼此,期吸引更多族群聽眾喜愛及傳揚原客文化之美。

在體育交流方面,本會賡續於今年度擴大參與層面,結合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部體育署、內政部移民署及桃園市政府等7直轄市、縣政府共同辦理「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另,鼓勵原住民族籍選手1名、客家籍選手1名、另3名選手鼓勵新住民及其他族群踴躍組隊參賽之方式,期增進青少年跨族群文化交流機會。

在藝文交流方面,規劃於年底在原客地區演出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將結合原客特色邀請原住民團體共同表演,並邀請部落長老共同參與,促進原客互動及交流。

另外客家文化發展中心預定8月展出「淺山樟力-臺三線上原客焗腦」特展,以苗栗南庄到新竹的樟腦產業發展作為起點回溯與延伸,透過地景改變、地域觀念轉換、開墾發展與族群互動、合作、衝突與生活等面向,期呈現這段歷史的文化記憶,進而傳達尊重族群和關懷土地的概念,體現原客互為主體的敘事。

有關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請點選客委會「向原住民族致敬」專區網址 (https://reurl.cc/7rNA71)瀏覽。

《詳全文》

「111-112年客家傳統戲曲劇本創作徵選活動」得獎名單揭曉

客家委員會為鼓勵戲劇文學領域人才投入客家傳統戲曲劇本創作,帶動客家傳統戲劇永續發展,特舉辦「111-112年客家傳統戲曲劇本創作徵選活動」,得獎名單如下:

序號 得獎人 劇本名稱 名次
1 王興寶、劉秀庭 〈魂歸古戰場〉 第一名
2 邱芳璇 〈阿婆〉 第二名
3 温志仁 〈觀音娘个衫帕〉 第三名
4 馮文亮 〈夜夜等待〉 佳作
5 黃鈺翔 〈瀰濃(美濃)-龍肚傳說〉 佳作
6 馮文星 〈乞食身皇帝嘴〉 佳作

《詳全文》

行政院「青安貸款精進方案」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跟不當行銷說〝NO〞」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地方活動

共下登上臺北101都市風景,展現最美的客庄小禾埕線上市集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最美的客家市集結合最高最壯闊的都市風景,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徐世勲主任委員與主持人Bella許千蕙攜手登上臺北101,在全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築,將客庄產業與臺北都會完美結合,打造最美的客家市集,前往「臺北客家」臉書觀看影片,與我們一起互動,還能參加社群平台抽獎活動。

【臺北客庄小禾埕市集】線上商城持續熱賣,臺北市客委會與全臺客家產業合作,推廣「全臺原鄉特產、臺北市客家物產及青年客家創業」,不僅跨縣市串連,也協助客家商店數位轉型,走進網購新興消費市場。徐主委表示,臺北市具有龐大商機,打進臺北市的消費市場,將客家文化產品以都會客家的形象呈現多元與創新,不僅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客家文化,也能促進客家產業的發展,讓臺北成為跨縣市合作交流的產業中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小禾埕市集將帶領客庄產業走進臺北,讓大眾深入體會客家文化,藉由登上臺北101象徵對臺北客家產業的展望,結合臺北市的市場曝光度,促進全臺客庄產業推廣。在影片中將為觀眾展示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客家美食,例如來自客庄甜而不膩的新鮮水果乾,品嚐油飯幸福的美味,發掘客家擂茶的香濃茶韻,以及七夕節日應景滋味的粢粑。此外,小禾埕市集線上商城也有其他充滿客家特色的產品,大家有更多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活動不定時滿額免運、折扣促銷及多項商品限時特賣,在家也能享美食、享優惠。不限金額消費填問卷總抽獎還有機會把電視帶回家!

從7月到10月之間,接連4個月都會有一檔開箱影片,並在臺北客家官方臉書粉絲團及YouTube平台上進行播出,更多活動資訊及詳情,歡迎上「臺北客家」、「臺北客庄小禾埕市集」臉書粉絲專頁查看,並掌握最新活動動態。

 

相關附件

《詳全文》

【HAKKA嬉遊 靚起來】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演即將啟程!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一年一度的臺北市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演邀你共下來嬉遊。今年活動自7月29日起至10月28日止,在12個行政區進行12場巡迴演出,這次以系列親子劇「人偶派對」、「客幻藝起」、「藝童行旅」為三大主題特色,邀請眾多知名的藝文團體到社區表演,讓市民在社區鄰里,就能欣賞到最精采、湛斗的客家藝文演出,活動現場還有客家童玩、DIY體驗、美食以及壓軸的抽獎等你來囉!

為了推廣社區客家藝文展演活動,將客家表演藝術帶入鄰里間,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自105年開始每年舉辦「客家藝文活動社區巡演」,徐世勲主委表示:以往客家表演多以客家戲曲為主,但今年以親子劇巡迴展演及周邊有趣的活動,打造一個客家文化社區小旅行,以童趣的方式,帶著小朋友們一起進入客家世界嬉遊,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能一同認識客家之美,讓臺北客家靚起來!

本次活動主題「HAKKA嬉遊-靚起來」,客語發音為「hiˊ iuˇ - jiangˊ hiˋ loiˇ」,當巡演團團隊的旅程到達社區時,能以親子劇互動的方式,讓大家在輕鬆遊玩中,認識客家人文風情,學習客家的精神。今年活動特別邀請采風樂坊、小青蛙劇團、蘋果劇團、萍蓬草兒童劇團、小丑默劇團、慢島劇團&不想睡遊戲社、咚咚舞蹈團、六堆大獅兄家族人偶劇團、海波兒童劇團、鞋子兒童劇團、新生一號劇團及如果兒童樂團等知名表演藝術團體,帶領民眾一同參與客家文化社區小旅行。更多活動資訊及詳情,歡迎上「臺北客家」臉書粉絲專頁查看,並掌握最新活動動態。

 

相關附件

《詳全文》

義起靚新北~大手牽小手創意積木親子樂活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義起靚新北,即將於10月14日至10月16日在新北市民廣場舉行!系列活動之一新北客家親子互動樂活積木體驗活動也在當日登場,期待大家運用客家文化、客家建築景觀特色及各式客家節慶活動等元素發揮創意及想像力,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創作出無限可能、堆疊出無盡的創意,創造出獨特及客家元素的作品。

新北客家親子互動樂活積木體驗活動報名時間為112年8月1日至112年9月15日,每組報名費為新臺幣100元,每場活動限定20組家庭參加,共舉辦4場次,每組最多可有4人參加,將根據場次時間進行報名,額滿即截止,活動當日與作品共同入鏡拍照打卡上傳「新北客家局臉書貼文留言處」的親子家庭將獲得「限量積木紀念品一份」,共計80組。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林素琴局長表示,今年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活動結合公益,將此次新北客家親子互動樂活積木體驗活動參與民眾所有報名費統一捐贈給「新北市家扶中心」,一起樂活做公益,透過文化的力量來關懷和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我們也鼓勵大家踴躍參與這項具有意義的活動,共同支持「新北市家扶中心」為社會公益帶來關懷和幫助,義民爺文化祭除了新北客家親子互動樂活積木體驗活動,還有精彩的客家大戲、藝文展演、青創市集及客家裝扮踩街、參觀創意神豬及積木徵件展示等活動,營造歡樂的氛圍讓民眾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也期盼能藉由活動讓民眾更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並激發對於新北客家文化的認同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文化是臺灣獨特的文化資產,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面貌,期望藉由辦理義民爺文化祭的活動,引領受眾更深入地認識新北客家的多元風貌,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民眾的參與和支持,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臺,讓人們深入體驗客家文化,與其他參與者交流心得和作品,豐富彼此的文化體驗,這種互動對於客家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能夠將客家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傳遞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義起靚新北相關活動還有多格照片創意大募集、主角就是我-COSPLAY客家裝扮踩街、新北客家創意積木徵件活動活動等。更多「112年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祭」相關活動訊息,歡迎至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官網 https://reurl.cc/OvaQzr查詢。「新北客家親子互動樂活積木體驗活動」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p6b8Xd

《詳全文》

新北「客話講故事」從嬰幼兒開始 讓親子「客古鳴心」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為提供民眾就近在社區的圖書館等學習客語的需求,規劃自112年7月1日起至10月29日在市立圖書館等,開設16班「112年度新北市客話講故事列車~客古鳴心」活動,預計招收近240人。歡迎民眾踴躍報名。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事務局藉由親子、鄰舍共學方式,加上客語薪傳師到社區的圖書館等辦理,讓客語成為家庭、社區的溝通語言,也同時能散播客語傳承的種籽,使母語從襁褓中就開始聆聽、學習,讓客話更自嬰幼兒開始扎根,在新北市也到處有客話鄉音。本活動係以新北市公共圖書館為主要場域,有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及其江子翠、四維、三重、中港、福營、中和、永和等分館,透過繪本、遊戲、手作,甚至用布袋戲進行客話講故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7月份起的客話講故事活動,整合本市7個行政區(板橋、三重、新莊、三峽、泰山、中和及永和)的公共圖書館、活動中心、獨立書店等資源,開設16班,包括黃旭霞等老師為5歲以內嬰幼兒講客話故事4班、山宛然劇團辦理的布袋戲說書班2班,還有新北市客語薪傳師團隊黃麗霞、徐岱憶、張充炫、廖芳瀅、陳碧媛、黃富枝、閔秀芳、葉秀琴、黃旭霞、邱靜林老師等開設繪本說故事班10班,預計招收近240人,活動期間自7月1日起至10月29日止,讓民眾就近在社區圖書館、活動中心、獨立書店享受暑假中刻骨銘心(客古鳴心)的親子共讀、共學時光。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主辦的「112年寶寶愛看書-嬰幼兒故事活動」,開啟新北市客話講故事中圖書館在5歲以內嬰幼兒之母語篇章,新北市立圖書館更結合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展開一系列親子共讀講座,「台灣展臂閱讀」是一群兒科醫生鼓勵家長推動親子共讀。本次搭接該項活動第一次嘗試為寶寶講客話故事班,整合新北市立圖書館一起合作,由幼教專業的新北市客語薪傳師黃旭霞老師親授親子間母語互動、對話技巧,更讓寶寶從小透過親子共讀促進兒童發展,聆聽探索用客話講的奇妙故事。本活動也第一次結合布袋戲來說書,由山宛然劇團表演客語布袋戲業師化身為圖書館的說書人,透過繪本、說故事、遊戲進行客話表演及教學。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自去年開始客語薪傳師化身為圖書館等的說書人,今年引導家長如何與嬰幼兒快樂共玩、共讀,為台灣每個家庭與兒童提供醫療與教育的支持,讓民眾藉由學習客家語言文化來閱聽新北,透過體驗客家語言文化也讓心深根新北,安居樂業在友善又宜居的新北,閱聽有新北韻味的客家文化及故事,從「媽媽說的話」開始,用「母語」和孩子對話、共讀、共玩故事吧!「112年度新北市客話講故事列車~客古鳴心」最新活動詳情,請上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https://reurl.cc/GAqllp)網站、新北市客家局FB查詢。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相關附件

《詳全文》

2023縱谷客韻季系列活動輪番上陣

主辦單位: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2023縱谷客韻季系列活動輪番上陣,共下來暢玩 吃喝、玩樂、體驗 通通滿足,時間、地點記得趕快登入必遊行程哦!6場次活動精采豐富又多元,精彩的金曲歌手和在地優質團隊演出,震撼人心的國際知名鼓藝團隊及2023鼓王爭霸戰前3名團隊的鼓藝文化,逛逛在地鄉鎮及客家文化的假日市集,嚐嚐一口接一口的美食,喝喝一杯接一杯透沁涼的飲品,全部都在2023縱谷客韻季。

🔹08/12(六)下午3-6時『曼波新城』#新城七星潭賞星廣場。

🔹08/26(六)上午9-12時『忘憂璞石閣』#玉里璞石閣公園。

🔹09/10(日)上午9-12時『富麗米鄉』#富里鄉農會羅山展售中心旁。

🔹10/14(六)上午9-12時『慢活客庄』#鳳林鎮民廣場。

🔹10/28(六)上午9-12時『糖香客情』#光復花蓮觀光糖廠。

每場次還有貼心安排的活動接駁車,來吧!與我們共下鬥鬧熱吧!

影片連結:https://lurl.cc/10kzwD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