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期 │ 發行日期:2023年5月5日
地方創生總統盛讚邱星崴 守護客庄十年不改其志
為展現臺灣地方創生具體發展現況,並促進地方創生經驗交流,總統蔡英文5月1日在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文化部部長史哲等人陪同下,前往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出席「2023地方創生論壇暨展覽市集」,蔡總統期許「改變臺灣從家鄉開始,讓自己的家鄉往前走一步,讓臺灣變成更好的國家」。.....
為展現臺灣地方創生具體發展現況,並促進地方創生經驗交流,總統蔡英文5月1日在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文化部部長史哲等人陪同下,前往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出席「2023地方創生論壇暨展覽市集」,蔡總統期許「改變臺灣從家鄉開始,讓自己的家鄉往前走一步,讓臺灣變成更好的國家」。
論壇現場播放國發會以青年培力工作站的青年為主角,描述他們實踐夢想,追逐理想的整個過程,蔡總統表示,看見年輕人用創意的方式來凝聚共識,深耕地方,經過大家的努力,地方創生的成果在各地開花,也成為臺日之間交流合作的新典範。總統強調,年輕人是地方創意的引擎,政府會做協助的齒輪,陪伴大家改變心愛的家鄉,不會讓大家孤單。
蔡總統在座談會上,也特別提及來自苗栗南庄鄉的「耕山農創公司」創辦人邱星崴,並強調自己還沒當總統就已認識他,那時邱星威已經開始行動,在南庄創辦了幸福巴士,讓巴士在帶來觀光客的同時,也同時解決了長輩的交通問題。現在總統8年的任期即將屆滿,但邱星崴仍不改其志投入地方創生,可見他是不離不棄、全心全意的投入,令人非常感動。
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也鼓勵大家回到家鄉說出自己的故事,讓部落重新有活力,減少鄉村的凋零,他提到,臺積電固然是重要的護國神山,但是臺灣最美麗的地方就在於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神山,每一個人都可以為臺灣帶來更好的未來。
客委會積極推動地方創生,鼓勵青年公共參與,振興客家公民社會,分別於109年及110年辦理第1、2屆客庄地方創生移居計畫徵件活動,總計獲選30件,2年補助100萬元,並安排專家學者輔導陪伴移居青年實施計畫,辦理微課程等活動持續促進移居者學習互動,另協助其提升客語溝通能力。
今年論壇活動主題設定為「地方創生 扎根共好促永續」,結合國際永續發展及淨零趨勢,除邀請日本地方創生平臺的民間組織 Inspire 創辦人谷中修吾先生,一同參與並介紹日本地方創生最新狀況及實踐內容外,也邀集國內各類型地方創生領域專家,以多元徵案、淨零排放、街區活動、人才培育及永續發展等5大分項主題,進行一系列交流座談,透過講者分享臺日兩國豐盛的地方創生知識饕宴,促進國人了解地方創生事業的多元風貌。
今年創生展覽亦於4月29日至5月1日在北向製菸工廠設置6大主題展區,包括空間轉譯站、寶島漫遊趣、風土好滋味、好物研發室、青年實踐站、文化永薪傳等多樣性主題,呈現國內地方創生推動現況及完整內容;同時,在展覽區外的文創大街也挑選超過40家各具特色的地方創生業者參與市集活動,販售各類型商品及服務,提供現場民眾參觀選購,民眾可以趁此難得機會到場體驗,用實際行動支持地方創生業者。本次論壇暨展覽市集(網址:https://reurl.cc/MRgQkK)內容精彩可期!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5月3日下午前往臺北信義威秀影城,出席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主辦的「瞰見客庄-空拍100」首映會,與現場觀眾來賓一同欣賞從空中俯瞰100個客庄面貌,再次感受不一樣的客家,不一樣的客庄之美。
楊主委表示,這支影片帶給自己的感動就像是當年阿姆斯壯登上月球,在月球回頭看到地球,藍色的星球,那最後的、唯一的,永遠的故鄉,那種感動對我們臺灣客家人來說,就像是這一百座的古蹟、文化資產、歷史建築,也是我們對前一代人所留下的珍貴文化,非常寶貴的記憶,透過影像,讓它成為我們非常珍貴的力量,希望未來每十年都來拍一次,我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花更多的資源跟用心來保存這些地方,讓我們的後代繼續看見這美麗的客庄100。
楊主委也特別感謝客傳會用心拍攝,紀錄下客庄的萬般姿態,從彭啟原導演開始拍攝到現在,許多客庄的建築已經消失了,希望這次「瞰見客庄-空拍100」不是紀錄它們最後的身影,而是希望透過這支影片紀錄,讓大家知道客家的美好事物要繼續保存下去,直到永遠。
客傳會陳板董事長表示,客家人來到臺灣,帶來很好的歷史文化,客家有許多珍貴文化資產,很多古蹟與歷史建築,過去大家熟悉的是地面的客庄風貌,透過這次的空拍,我們挑出上百個地方,拍了一百多支片子,每個客庄的風景面貌都不一樣,希望讓大家有機會從空中看見客庄不一樣的美。
為了讓全世界「瞰見」臺灣客庄个靚,客傳會特別深入全國100個客庄景點,以走進每個客庄的精神,從高空俯瞰拍攝空拍影片,和大家一起飛越「浪漫臺三線」、「靚靚六堆」、「幸福臺九線」,帶大家一窺平常看不到的客庄高空視野,當翱翔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家鄉、聚落、建築景色時,能成為大家每看一次,悸動一次的原因。
這次的「瞰見客庄-空拍100」,除了從空拍角度拍攝100支客庄風貌之外,影片特別兼顧客語五大腔調「四海大平安」概念,深度訪問當地居民,現在這100支影像已完整上傳至網路,並挑選「大溪敬字亭」、「北埔姜氏家廟」、「卓蘭詹氏繼述堂」、「豐原『萬選居』」、「佳冬蕭宅」、「富里邱家老屋」、「張廖家廟-崇遠堂」剪輯成12分鐘版本,歡迎大家到客傳會YouTube官方頻道欣賞,「共下從天頂尋看自家故鄉个樣仔(一起從空中尋找自己故鄉的樣貌)」。
為建構屏東六堆文化發電機場域,提供在地鄉親閱讀及文化傳習場所,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5月2日出席屏東縣萬巒鄉教育圖資館暨文藝中心開工典禮,並期許文化發電機能為六堆鄉親及細人仔提供一個優質及舒適的文化空間,結合閱讀、文化交流及客語說故事等語言或藝文活動,達到文化及語言傳承的目的。
文化發電機的精神在於透過空間美學與功能的改造,應用軟硬體工具,翻轉成為新型態的鄕鎮圖書館。楊主委表示,圖書館作為語言推廣及舉辦藝文活動的場域,民眾對於文化、藝術的發展需求,都可以透過文化發電機得到充足的電力,希望將來萬巒鄉教育圖資館暨文藝中心完成後,可以成為細人仔下課後,前往閱讀、玩樂和學習的地方。
楊主委也提到,站在客委會的立場,會優先在客庄推動客家文化,但萬巒鄉還有馬卡道族,他們的文化、歷史也應該要在萬巒的圖書館當中呈現,而非只有客家文化,期盼圖書館在大家的關心與愛心之下持續推動,讓世世代代能共享這個圖書館。
楊主委特別強調,一個好的社區圖書館,一定有很多在地志工共同參與,自己就曾在美國看過一個鄉鎮圖書館,有八成的人員是固定的志工,所以說任何一個鄉鎮都一樣,只有當地方上的人團結起來,才有可能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讓文化的根從地方生長出來。
今天的開工典禮由客委會楊長鎮主委、屏東縣萬巒鄉公所林國順鄉長及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蔡璧光科長等共同出席,並邀請萬巒鄉鄉民代表會潘進丁主席、村長及眾多鄉親參加,大家一同祈福工程順利完成。
中正圖書館暨社區活動中心為萬巒鄉行政中心處之圖書館,亦為萬巒鄉唯一一座鄉有圖書館,客委會協助屏東縣萬巒鄉推動「萬巒鄉教育圖資館暨文藝中心規劃工程案」,補助屏東縣萬巒鄉公所新臺幣5,067萬元,預計建立萬巒新地標,打造具地景性的圖資暨文藝中心及周邊環境,期許能為地方提供更舒適的閱讀教育、地方社團及文藝活動空間,也作為親子日常活動的環境。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4月29日來到文學家龍瑛宗的故鄉–北埔,同一群參與「『𠊎庄文學季』文學行讀活動-認識文學家龍瑛宗」的民眾聚首。周副主委表示,除希望民眾透過閱讀書籍的方式認識客籍作家及其作品,也透過文學行讀活動,一起認識龍瑛宗先生的故事,串連起客籍文學家與土地間的連結與情感。
客委會112年公開發表的7冊「𠊎庄文學」文選集中,收錄包含《龍瑛宗:為生活上妝的記夢者》等具歷史意義及代表性的客籍文學家作品。如同客委會楊長鎮主委在「𠊎庄文學」文選集中的序言提到:「希望在地人透過閱讀本庄文學家作品,對自己家鄉能有更多的認識與認同,甚至將這份榮光向外發散。」
此次舉辦的北埔文學行讀活動,特別安排龍瑛宗先生的長孫劉仲岱先生親自擔任導覽人員,帶領參與民眾體驗客庄不一樣的在地文學,讓大家都有機會認識、閱讀臺灣這塊土地珍貴的文學瑰寶。「𠊎庄文學季」自4月至7月期間將陸續推出文學走讀、閱讀推廣與文學講座、讀書會等多元型態的系列活動,希望邀請大家共下閱讀在地,感受客籍文學大師作品之美!有關「𠊎庄文學季」相關活動與報名資訊,詳見活動介紹網頁了解:https://reurl.cc/rL4aob。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5月3日上午前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席國高中客語數位學習教材開發及行動學習-第四期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期勉參與的老師可以藉由熟悉客委會國高中客語數位教材網站的內容,將數位教材融入教學活動,以提升客語學習成效及實務應用能力。
范副主委表示,《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規定國小、國中及高中必須開設本土語言相關課程,但如果僅是透過單堂授課,很難真正發揮成效,因此,客委會希望學校老師除了上課教導學生學習客語之外,下課後也鼓勵同學盡量多跟同儕用客語溝通、交流感情;回到家裡,跟家人、社區的人說客語,利用這些機會長時間接觸、學習母語,才能真正把語言學好,讓母語傳承下去。 范副主委也提到,楊長鎮主委一直很希望大家能將想說的話,透過客字表現出來,以客籍詩人曾貴海醫師獲厄瓜多國際詩歌節大獎為例,曾醫師透過自身創作,將客家文化傳播出去,讓大家有機會認識客家。當家庭教育已經失去傳承母語的功能,學校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希望透過教育這件事,讓我們的語言慢慢復甦,楊主委常說「用一代人救轉客家話」,一代人是30年的時間,期勉大家共下來努力。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簡稱108課綱)決議,本土語言於國中7、8年級列為部定課程每週1節;於9年級列為彈性學習課程選修;於高中教育階段列為必修2學分,各校得依學生學習需求,於校訂課程規劃4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之規定,客委會開發編纂國高中客語數位學習教材,建置「來上客」網站(網址:https://12basic.hakka.gov.tw。),迄今已上傳國小1年級至4年級、國中7年級至8年級上學期及高中3學分教材,協助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程度選用,學生也可以隨時使用電腦或各式行動載具自學使用。4月底5月初正是花況盛開之際,為使今年賞桐更有意義,於4月28日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新竹捐血中心在臺灣客家文化館好客行尞前廣場舉辦「熱ngied血hiedˋ救giu人nginˇ」捐血活動,讓民眾賞桐公益共下來,本次捐血活動除新竹捐血中心贈送文青袋外,客發中心加贈文創記憶棋及便籤筆記簿,捐500CC再加碼贈多功能背包1個,讓捐血的好友成為好客一族。
捐血救人「客」不容緩,活動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帶領同仁一起捲起袖子捐血作表率,以及新竹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周浩偉、苗栗縣後龍鎮外埔國民小學校長李祖輝、本館策略聯盟臺灣中油探採事業部環保室主任黃國釗均出席支持推動捐血活動,另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福吉米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大福高科技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及銘廬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也一同響應共盡一份企業社會責任;有許多遊客專程安排更有機緣巧合的朋友共襄盛舉,令人敬佩。
何金樑主任表示,今天特別感謝新竹捐血中心的合作,及一同參與捐血做公益的夥伴及民眾,有桐花美景的陪伴下捐血心情輕鬆自在,臺灣客家文化館的場域除了是傳播客家文化平臺更成為實踐社會公益的位所,近期臺灣血液基金會統計,近10年來,國人捐血率逐年提高,但24歲以下年輕人首次捐血率、捐血人數卻逐年下降,去年雙雙創下歷史新低,為使捐血救人成為大家的好習慣,希望透過大家一起身體力行,尤其期待是後生人一起提倡「我健康我捐血」共下作公益,也期盼家長可以與孩子攜手共同來捐血,讓「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善舉可以幫助到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並持續保持熱心助人的正向能量,歡迎有更多的機會與大家合作繼續支持正向能量的擴大展現。
客家委員會112年5月3日於苗栗縣三灣鄉立圖書館辦理「客話講故事活動交流觀摩座談會」,各縣市推動客話講故事活動單位共同參與,本次活動透過經驗分享讓各單位學習,進而發展有效執行策略,並邀集在地熱心民眾,共同參與說故事志工,定期定點推廣客話講故事,傳遞客鄉傳統文化。
客委會表示,本次邀請謝淑真館長分享如何有效推廣閱讀,學習該館多年的營運經驗,辦理具地方特色的故事活動;亦邀請臺北市立圖書館「林老師說故事團隊」隊長徐智暖老師,期望以志工為主要說故事人,能夠長期並持續推動辦理,希望藉由團隊的分享,汲取說故事活動以及營造優質志工團的成功經驗。
客委會從111年開始推展客話講故事活動,112年度共計13縣市31單位合作,於地方客庄圖書館等預計辦理485場說故事活動,讓孩童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下自然習得客話,營造社區客語學習角落。客話講故事是推動客話傳承的正向力量,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讓客話推廣種子持續散播,並能遍地開花。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的「2023後生文學獎」徵文活動,正式開跑!歡迎各個族群、國籍的後生們(40歲以下,即民國72年1月1日(含)後出生)投稿!
邁入第九屆的後生文學獎,今年,以「那些我不知道的事…客家是?」為題,邀請後生於文學中深潛,摸索內心盡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黑洞...」,在幽微中「摸索」,書寫是陪伴、也是發現。面對未知,我們以筆為杖,沿著思緒大膽前行,屬於年輕靈魂裡的那道微光,可以是對自身文化的提問,也可能是生命的探索。
本屆後生文學獎徵選短篇小說、散文、小品文、客語詩,並且新增圖文創作類,共5個類別,徵文主題為客家的故事、議題與文化特性等面向。每類別首獎1名、優選1名、佳作3名;圖文創作則精選優選5名,最高獎金禮券達8萬元!此外,也將為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出版《2023後生文學獎》專書以及舉辦座談會,邀請知名作家、編劇或導演一同與談,期待能讓更多人看見精彩的客家文學作品!
「那些我不知道的事…客家是?」,有多久沒靜下心和自己對話?深吸一口氣,朝盡頭亮光泅水潛行,透過書寫,發覺心底的那個客家模樣,將路徑化為文字,寫下屬於你的客家故事。
#徵文資訊
・期間|5/1-9/15止。
・主題|針對客家故事、議題與文化特性書寫。
・對象|40歲以下不限族群、國籍。
・類別|短篇小說、散文、小品文、客語詩及圖文創作(各類別限投一篇,但同一人可投稿不同類別的作品唷!!)。
・完整徵文辦法,請詳閱簡章。#聯絡窗口
承辦單位|黎歐創意有限公司。
電話|03-658-5879 #18 林小姐。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於觀音崙坪文化地景園區辦理之「2023崙坪客家生活樂系列活動」,4月22日宣布開跑囉,包含4-5月「客來春遊」、7-8月「遊尞窺夏」、8月12日至10月15日「HAKKA音樂靚起來」及9月9日~10日「崙坪音樂村」等,豐富多元的活動將為最受親子歡迎的美麗草坪公園帶來音樂新氣象!
桃園市政府秘書長詹榮鋒指出,桃園觀音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園區,不僅有著全國唯一的曲木建築-龜殼劇場、珍貴的文化資產-觀音授信所遺跡群,還有廣大的草坪樹林生態適合親子放鬆玩樂。今年世界客家博覽會更是世界上首次以客家文化為主軸的博覽會,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即是世客博的副展區之一,崙坪客家生活樂活動教從4月22日開始延續到世界客家博覽會結束,歡迎大家到此參觀。
此系列活動大膽採用跨界合作,除了將客家元素結合瑜珈、健身、跆拳、佛朗明哥舞蹈,更邀請到專業阿卡貝拉團體用客家歌曲教親子唱歌。全系列活動將以循序漸進的步調,從春天遊走的五感體驗,夏天窺探昆蟲生態、觀星,秋天聽見從台灣到國際、從經典到未來的客家音樂,凸顯「客家新生活運動」特色,要邀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客家的深度魅力。
「客來春遊」及「遊尞窺夏」皆規劃「百工百業識客家工作坊」,其中包含捏苔球、纏花、客家菜包等等手作課程皆免費報名,讓大小朋友親自體驗客家傳統文化。7、8月暑假期間的「遊尞窺夏」活動更融合園區獨特的獨角仙、觀星及歷史導覽,都將與客語教學結合,力推沉浸式體驗讓大家能寓教於樂。在世界客家博覽會期間,將以音樂串聯客家傳統到國際團體、原住民聲樂及年輕世代舉辦「HAKKA音樂靚起來」4大主軸,包含:台灣客家、世界客家、「原」客一家親及未來客家,並在本園區的獨特曲木建築—龜殼劇場來呈現,9月9日-10日「崙坪音樂村」亮點活動,邀集多位音樂大咖包含羅思容、生祥樂隊、羅時豐、彭佳慧、春面樂隊等等,要帶給大家更不一樣的聽覺饗宴。
詳情請至「桃園客家事務局」臉書粉絲專頁或搜尋「客家生活樂」活動網站查詢,歡迎共下來尞。
主辦單位:基隆市文化局
認識臺灣本土語言-客語的特色及復甦客家語言文化為重要核心任務,並傳承及發揚客家語言文化。引導未來繼續學習並使用客語文的動機及對自身母語之認同與尊重。本課程以客語認證考試的聽說讀寫等技巧為輔導目標。
時間|5/10-7/15 (每週三與週六) 9:00-11:00,共18堂。
地點|基隆市安樂路二段164號7樓 (安樂區圖書館)。
主講|馮美齡、邱玉春(客語薪傳師)。
人數|30人。
報名|直撥安樂區圖書館專線 2430-2826或上ACCUPASS活動通「基隆市公共圖書館」專頁https://reurl.cc/o0Gvz3報名。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