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780期 │ 發行日期:2023年3月10日

本期主題

打造臺灣文學神經 文學巨擘作品《李喬全集》小說卷問世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國寶級客籍作家李喬一生筆耕不輟,迄今創作已超過一甲子,佳作無數。客家委員會自110年起啟動《李喬全集》出版計畫,3月8日作家李喬、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捷克駐臺辦事處代表史坦格等貴賓共同出席,推出階段性成果-《李喬全集》小說卷30冊,期能透過《李喬全集》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李喬先生並傳承客籍文學巨擘之著作,進而將客家文學推廣至國際舞臺。.....

《詳全文》

本期主題

打造臺灣文學神經 文學巨擘作品《李喬全集》小說卷問世

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國寶級客籍作家李喬一生筆耕不輟,迄今創作已超過一甲子,佳作無數。客家委員會自110年起啟動《李喬全集》出版計畫,3月8日作家李喬、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捷克駐臺辦事處代表史坦格等貴賓共同出席,推出階段性成果-《李喬全集》小說卷30冊,期能透過《李喬全集》的出版,讓更多人了解李喬先生並傳承客籍文學巨擘之著作,進而將客家文學推廣至國際舞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李喬老師發表感言時表示,自己已經是老年癡呆,自嘲已經斷了兩條神經,只剩一條神經可以運作,但非常感謝各位,感謝文學,感謝臺灣,感謝世界,感謝所有存在的一切,雖然現在平面文學不再像以前受到大眾的注目,反被網際網路取代,但相信語言文字的結合能自己產生力量,產生主題,希望大家持續努力創作,發揮平面語言文字的力量,讓臺灣文學發光發熱。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提到此次計畫出版的目的,楊主委表示,客委會希望將眾多重要的客籍作家,如鍾肇政、吳濁流、李喬、杜潘芳格、鍾理和父子等等的作品陸續翻譯出來,讓世界看見臺灣的文學和文化,並且也會持續在臺灣這塊土地推動,讓各地鄉親都能認識自己國家的在地文化和歷史,在增進國家文化力量的同時,也讓世界看見臺灣文學之美。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另外,楊主委提到,客籍作家在臺灣文化當中,有著非常特殊的表現,我們常說大河小說,吳濁流老師、鍾肇政老師、李喬老師是臺灣大河小說中極其重要的三個人,他們的作品都是國家寶藏,他們讓臺灣這個國家產生靈魂。此次出版,感謝李喬老師用他的一生在創作,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國家的神經,讓我們感受到他筆下文學生命的活力。

楊主委說,李喬老師是一位文學家,更是一位哲學家,他寫的文學,讓大家知道「反抗就是愛」,李老師的反抗哲學從反抗作為被統治者的道德,發展到反抗作為存在,再到後來提出反抗是一種愛。這是一種在臺灣人歷史情境中建構出來的人格原型,也是「臺灣人」原型的塑造,這個原型的塑造已經成為臺灣人文精神的公共財。回顧臺灣戰後的歷史,從戒嚴時期一直到民主社會,客委會身為一個政府部會,要為國家做的就是打造文化公共財,所以去年曾貴海醫師翻譯成西班牙文的作品,得到厄瓜多國際詩歌獎,這次我們希望李喬老師以捷克文所出版的短篇小說卷也有機會拿到卡夫卡獎,期待未來有更多臺灣的作家願意挑戰世界性的文壇,進而將臺灣客家文學推廣至國際舞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史坦格表示,因為曾參加過客家義民節,讓他更有機會認識客家文化,越認識客家人,越可以發現客家人對土地的熱愛,難怪客家人的代表是油桐花,油桐花的特色是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下,也能生長得很漂亮。客家人的歷史源遠流長,然而他們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反映了客家人與土地緊密的連結,客家人知道自然資源是非常稀有的,所以對土地的態度反應在我們現在常說的永續農業、綠色農業,幾個世紀以來,客家人的社區意識還有對社會的和諧,幫助客家人度過難關,客家人成功的故事,包括對女性的成就,主要反映在政治上,客家人還非常注重教育,有一句客家格言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人他沒有受過教育,那他就像是有眼睛,但他看不見」,客家人這個詞從捷克語翻譯過來是「客人」的意思,但更準確地說,客家人是在流浪的過程中,尋找歸宿,尋找家的一個人,在捷克語中有句俗諺,「屋中有客,就像屋中有神」,送給在座的各位。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李喬全集》計畫由客委會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協辦,並由臺灣李喬文學協會及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率領編輯團隊,蒐集、編纂李喬經典作品並印製出版,分為小說卷、評論卷、詩.戲劇卷、散文卷、雜文卷及文獻資料卷等6卷,共45冊,完整傳承及推廣客籍文學巨擘李喬之著作。這次出版的小說卷,相較過去出版流通的多種選集和短篇小說全集,新增了長篇小說《蒼白的春天》、武俠小說《奇劍妖刀》、中篇小說《晚霞》及12篇短篇小說,其中《晚霞》更是首次曝光的手稿。全集主編黃美娥教授則表示,李喬以一位獲獎無數的文學前輩身分,始終謙遜自持,俯身擁抱臺灣大地,對後進鼓勵有加,他願以自身作為後人的養分、墊腳石,就好像客家人為新生兒「做膽」的禮俗一樣,饒富深意。

李喬備受各界推崇,出版記者會嘉賓雲集,共同見證臺灣文學珍貴的歷史時刻,金曲獎得主羅思容更與吳濁流文學獎得主劉慧真老師共同創作新歌《亻恩个春天,用命拚來》,並於記者會中首度公開演唱。這首歌以李喬著名的「反抗哲學」為核心,納入李喬諸多作品篇名,向大師致敬。

今年屆滿90高齡的李喬,擅以臺灣歷史為基底創作長篇小說,諸如:《結義西來庵》、《寒夜三部曲》、《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等等,他以超越族群局限的寬闊視野、深刻的土地情懷,勾勒臺灣人的特殊歷史際遇,擴及臺灣群體精神風貌,筆力萬鈞而饒富深情,其中尤以《寒夜三部曲》最為膾炙人口。李喬的小說,在創作技巧上嚴格要求「絕不重複自己」,因此每一篇作品都能呈現獨特的風格,篇篇精彩。他不僅寫長篇鉅作,也寫了超過兩百篇以上的短篇小說,這次以「遇見鷂婆山」昭告《李喬全集》小說卷的出版,寓意召喚讀者前來「就山」,認識這位千迴百轉而初心不變的文學大師。

《李喬全集》小說卷即日起可在博客來、金石堂、誠品、遠景文學網等網路及相關實體通路購買,歡迎大家共同欣賞李喬的經典作品,一起踏上了解臺灣文學、客家文化的旅程,另外,3月11日(星期六)下午2時整於臺灣大學浦大邦紀念講堂將舉行「李喬經典作品影視改編講讀會」,此活動邀請臺灣重量級導演曹瑞原、製作人陳南宏,以及瀚草影視總經理湯昇榮、年輕世代作家及硏究者,共同分享及討論國寶級作家李喬先生作品影視改編的可能性,報名資訊請見https://reurl.cc/5MMrX7,歡迎大家前來共襄盛舉。

《詳全文》

新聞快報

金鐘媒體人徐智俊辭世 客委會頒二等獎章及旌揚狀

「哪裡有客家,哪裡就有阿俊哥!」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2月23日上午前往新北市板橋殯儀館參加金鐘媒體人徐智俊告別式,並頒贈「客家委員會二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證書及旌揚狀」,感念其在臺灣客家傳播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對客語文化的傳承推廣,許多親朋好友也到場親送「俊哥」最後一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資深媒體人徐智俊長達30年以上投身於客家傳播及客家文化推廣工作,於今年1月31日辭世,享壽56歲。楊主委今日率領兩位副主委及客委會同仁前來參加告別式,表達深切哀思,並親頒二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證書及旌揚狀,由徐智俊的妹妹徐憶珊代表接受。

楊主委表示,阿俊哥從事客語廣播工作多年,推廣客家語言文化持續不輟,客委會成立講客廣播電臺時,特地邀請他擔任節目主持人,他也很擅長用活潑的方式主持客家活動,帶動全場氣氛,堪稱客家主持一哥,在傳播工作上的傑出表現獲得金鐘獎的肯定,也曾獲頒三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阿俊哥對客家感情很深,更持續提攜後生,推動社會性別平等,他的身影將會長存在大家的心裡。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徐智俊1968年出生於新竹縣竹東鎮,國立政治大學韓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研究所畢業的他,跨足電視、廣播及網路傳播界,為「三棲資深媒體人」;自1992年起,從事客語廣播工作,曾擔任客家電視、中廣客家頻道、寶島客家廣播電臺等主持人,更在2001年至2005年擔任客語新聞主播及配音,奠定新聞客語能力,長達30年以上投身於客家傳播及客家文化推廣工作。

在主持廣播節目過程中,徐智俊總不忘提攜後生,帶領後生領略客語廣播的技巧,從而豐富客語廣播節目內容,其中以介紹三腳採茶戲的《客家金誠舞》奪得第53屆金鐘獎「藝術文化節目獎」。另於2019年至2022年間擔任「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總經理兼任講客廣播電臺臺長,全力推動客家數位匯流化,創立「講客進鄉團」團隊,成功打造靛藍色的5G直播車「講客號」,熱血深入全國客庄,一舉獲得第56屆廣播金鐘獎「創新研發應用獎」肯定。

徐智俊透過自身不斷的學習與推進,並攜手後輩合作,對客語推廣與傳播具卓越貢獻。他的一生是精采的,總是陽光正向待人處世,無愧「俊哥」,令人永懷。

《詳全文》

2023第58屆六堆運動會引燃聖火 展現六堆的認同凝聚和精神傳承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58屆六堆運動會將於3月11、12日在屏東縣立萬巒國中登場,客委會副主委周江杰、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處長李明宗、大會會長萬巒鄉長林國順及六堆各鄉區首長、靚靚六堆召集人廖松雄以及許多六堆居民,3月8日上午齊聚六堆忠義祠,透過聖火引燃、傳遞遶境,傳承六堆在地文化;同時強調六堆運動會是客庄文化盛事,呈現整體客家的文化活力,聖火遶境也為六堆運動會揭開活動序幕,歡迎全國鄉親一起共襄盛舉!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聖火引燃儀式遵循古禮,由禮生宣讀祝文並請忠勇公主持見證儀式,再由六堆忠義祠主委黃文智為第58屆六堆運動會引燃忠義祠的聖火母火,緊接著由客委會周江杰副主委將聖火母火傳遞給主辦先鋒堆萬巒鄉及分火給六堆各鄉區代表,聖火將繞境六堆各地,並行經六堆人記憶中重要的三聖地;萬泉寺被六堆人視為是起源,而忠義亭是居民心中的精神堡壘,內埔六堆天后宮更是當年六堆義勇軍開會集結的重要場域,都是六堆人心中高度的文化認同場域,未來更是期盼往後參加的後生子弟能夠將這個跨域的群體文化重要記憶傳承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周江杰表示,3月11、12日是六堆人重要的日子,第58屆六堆運動會,將在萬巒舉辦,期望後生子弟持續承擔起傳承六堆文化的重責大任,更傳承忠勇公的精神。兩年前我們舉辦過六堆300紀念大會,今年六堆運動會舉辦五十八屆,感謝前人保庄衛土不斷付出奉獻,才有現今富饒安康的六堆。這次六堆運動會除了六個堆的居民參加外,還會有來自後援堆的臺三線、臺九線及來自全國的客家鄉親共同參加「大武山下的小奧運」,共同展現六堆運動會及忠勇的精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年聖火遶境為期3天,自3月8日從屏東縣竹田忠義祠出發行經萬丹鄉萬泉寺及內埔鄉六堆天后宮等三聖地,走踏六堆12鄉區,各鄉區居民滿腹熱情迎接六堆運動會聖火,最後聖火將在3月11日開幕式當天點燃,歡迎全國民眾到場感受六堆人對文化傳承的用心和熱情。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找到這種方法救回客家話 2023世界母語日客語教學論壇圓滿落幕

為期兩天的「2023世界母語日客語教學論壇暨表揚典禮」2月22日圓滿落幕,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感謝所有在第一線傳承母語工作的先進與夥伴,並在總結時,殷切的鼓勵大家繼續呼朋引伴、多講母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世界母語日是促進母語傳播及保護語言的國際運動,范副主委強調,這陣子陸續參加很多各部會所辦理的活動,包括教育部、文化部所推出關於獎勵語言的頒獎活動和國家語言生活節等等,這代表臺灣對多元族群越來越加重視和珍惜。很感謝這兩天來參加的主持人、引言人、與談人和所有關心客家事務的好朋友,大家齊聚一堂,共同提出建議、相互對話交流,客委會會將這些寶貴意見蒐集起來,再和同仁來參酌推行。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在論壇尾聲范副主委也提到,楊長鎮主委接任之後,除了針對客家基本法修正之外,也提出客語發展法草案,同時他也提出「一代人救轉客家話」,一代人的時間是30年,相信長期投入語言的所有老師、第一線的好朋友,大家共下長期來做,我們的語言就有機會傳承下去。未來希望結合地方政府和學校、社區、民間團體共同來努力推廣客語,這也是客委會成立20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使命。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今日論壇一開始由國立聯合大學教授林本炫擔任主持,並邀請到來自英國威爾斯的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韓麗絲(Carys Humphreys)宣教師,分享他在「威爾斯語言復振政策實務」上的經驗,還有臺灣語文學會會長陳麗君所主持的「校園如何推動客語學習」;臺灣客家研究學會理事長周錦宏主持的「幼兒園如何推動沉浸式教學」;以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的邱湘雲教授主持的「校園母語教學如何有效引入家庭力量」,期盼透過大家分享成功經驗、相互交流,繼續大力傳揚客家話。

客家委員會為鼓勵學校與個人推動客語的傳承與發展,特別於2月21日、22日於新莊典華會館舉辦「2023世界母語日客語教學論壇暨表揚典禮」,第一天除了表揚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績優學校及教學相關人員,同時也辦理為期2天的客語教學論壇。

《詳全文》

戴等笠嫲 共下來六堆蒔禾

初春時節是水稻耕作的最好時機,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舉辦食農教育,於3月4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農事學堂「春耕好蒔田」插秧體驗活動,現場300多名家長孩童「戴等(dai denˋ)笠嫲(libˋ maˇ),共同落田(log tienˇ)蒔禾」、用雙腳感受土地的溫度,藉由祭祀田頭伯公、將秧苗挑入水田中、蒔禾,到換取點心,一系列的動作在在實實的呈現早期客庄農耕的景象及特有的交工文化,同使也透過客發中心典藏李秀雲所拍攝民國57年蒔禾的老照片,呈現現今與早期農耕相互輝映的情景,藉此讓民眾認識傳統農耕文化,達到人文共生共存的永續發展理念。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表示,六堆園區田園區落實無毒、友善的自然農法,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園區一直存在一連串客家文化與環境教育相互結合的體驗活動,實現博物館的知識教育功能。下田前帶領民眾參與祭天、祭拜田頭伯公祈求稻作豐收,傳遞客家人敬天惜福之精神,並搭配老照片進行說故事,現場也藉由客家歌手林生祥的蒔禾歌,重現農年的生活與記憶,讓整個園區充滿了濃濃的客家風味與客音。未來希望能夠保持一貫的農事學堂體驗活動,讓喜歡友善耕作的好朋友,能夠常回到六堆園區看自己種下的秧苗,體驗一日農夫。

當日活動邀請鄰近內埔國小學童唸著《蒔禾歌》為插秧體驗活動熱鬧開場,現場300多名的親子伴隨著學童共同朗頌客家詩詞,以客語沉浸式教學參與活動。活動中亦邀請返鄉的後生農夫林柏丞(萬巒人)分享蒔禾的技巧,意味著老農與小農世代的經驗傳承,感受農民耕作的辛勞,建立與土地的連結,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所有難得在周末假日相聚的親朋好友在園區田園間共度美好時光,並且在辛苦耕耘後,將體驗活動的心得用水彩紀錄下來,彩繪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斗笠!大小朋友體驗一日農夫的辛勞,在農忙後享用麻糬及米篩目甜湯補充體力,也順勢傳承客庄特有的交工文化。農事學堂下一場次為「割禾」(godˋ voˇ,收割的意思),也歡迎今天參加蒔禾的朋友有空多來園區走走,看看自己種下的秧苗生長情形,再次參加割禾活動。客發中心秉持著相同理念,持續扮演傳承的重要角色,讓民眾從「盤花仙子與魔笛小童」黑光劇、大獅兄遊樂園等多樣性的體驗認識客家體驗外;並落實無毒友善耕作,讓園區生態環境更加豐富,歡迎民眾到園區賞螢、賞鳥、露營體驗不一樣的園區生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疫情緩和 客家新南向再出發 「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計畫」 歡迎踴躍提案!

為加速過去兩年來因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無法大力推展的客家海外交流合作工作,客家委員會因應疫情漸趨緩和,112年經檢討調整「客家新南向國際交流合作專案」,強化臺灣與新南向國家之客家連結及合作,提升公民國際參與能力,最高補助經費提升至100萬元,自即日起至4月7日止受理申請,歡迎大專校院、學術機構、法人及民間團體踴躍提案!

全球有許多客家人遍布東協、南亞及紐澳等國家,逐漸發光發熱,本會持續鼓勵各界創造客家新價值,於南向交流發揮更大影響力,以形成全球客家網絡。歷年來,本計畫已補助18個團隊,帶領新住民及其二代赴星、馬、柬埔寨、印尼及泰國等國,進行蠟染、美食料理、歌謠採集及新曲創作等主題交流活動,獲得熱烈迴響。

今年為拓展及累積青年、NGO團體及社區間國際視野及跨文化交流能量,將交流主題分為「非政府組織(NGO)交流組」、「校際交流組」及「社區交流組」三類組,其中「非政府組織(NGO)交流組」須結合新南向國家合法設立之非政府組織,於當地客庄踏查、交流及學習體驗;「校際交流組」鼓勵大專校院與新南向國家學校合作開辦校際課程;「社區交流組」則係鼓勵國內團體深入新南向國家最基層單位(如村、里或聚落)進行社區間深度客家主題交流。申請團隊可提出1年期或跨年期計畫,規劃具發展雙向夥伴關係與持續效益性之策略與作法。

相關資訊及本專案計畫如附件,亦可電洽客委會 葉專員(02-89956988#523)。歡迎各界踴躍組隊申請,更鼓勵新南向國家新住民及留臺生參與,共同帶動臺灣與新南向國家持續交流及深耕發展。

 

相關附件

《詳全文》

行政院「農民健康保險條例」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地方活動

112年南投好客文化學院-「客語能力各級認證研習班」開課囉!歡迎大家共下來講客!

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為推動本縣客語學習,加強客語傳承與推廣,並鼓勵民眾參與客語能力認證。文化局辦理南投好客文化學院,與本縣客家重點發展區國姓及水里兩鄉公所,以及南投縣客家協會合作開班,於112年3月起,陸續開辦「客語能力各級認證研習班」。

本次初級認證研習於文化局、國姓鄉公所、水里鄉公所及南投縣客家會館共開4班。從最基本音標發音扎根,學員從零基礎開始建立客語能力,授課內容以生活客語、基礎級暨初級客語能力認證考試題庫及基本詞彙為主;另於南投縣客家會館開設「中級暨中高級認證衝刺班」及「高級班認證研習班」各1班,提供學員進階學習,歡迎公教人員及民眾踴躍報名,學員上課時數達總時數三分之二(含)以上者,由文化局發給公教人員研習時數及研習證明,並提供飛狼雙肩學院包1只作為獎勵,相關報名訊息請逕上「愛上南投客家」粉絲專頁或參閱文化局網站最新消息查詢。

112年度客語能力基礎級暨初級認證將於4月10日至6月9日受理全國認證報名,南投縣政府為鼓勵縣民踴躍報考,特訂南投縣政府112-113年獎勵「客語認證績優」實施計畫,就通過客家委員會辦理客語能力認證考試之縣民,給予獎勵。在公事客語政策推動下,文化局期許透過開辦「客語能力各級認證研習班」及「客語認證績優」獎勵措施,更能促使客語公共化,打造更有利本縣客語整體環境。

 

相關附件

《詳全文》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112年度客家八音研習班獎勵計畫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一、目的:為推廣極具專業性之客家八音技藝,並鼓勵本市市民學習客家傳統八音文化,特訂定本獎勵計畫。

二、主辦機關: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以下簡稱本局)。

三、研習期間:以本局公告當期課程開設時間為準。

四、報名期間:以本局公告當期課程招生時間為準。

五、研習人數:以25人為原則,本局得視當期報名人數調整。

六、獎勵資格:參與本局開設「客家八音研習班」,且出席上課堂數達80%(含)以上之正式學員。

七、獎勵額度:

(一)早鳥方案:該期課程前15名報名且經錄取者,本局將提供新臺幣1,000元等值禮券作為獎勵。

(二)結訓方案:該期課程結束後,將頒發每人結訓證書一紙,並另外提供新臺幣3,600元等值禮券作為獎勵。

(三)上述獎勵計畫皆須符合出席上課堂數達80%(含)以上者,始得領取。

八、其他:領有結訓證書者,得列為爾後開班優先錄取名單及本局未來活動展演邀請對象。

九、本計畫所需經費由本局112年度相關預算項下支應,若經費用罄則停止辦理。

十、本計畫陳奉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