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期 │ 發行日期:2023年2月17日
賴清德副總統向Hakka致敬 鼓勵客家鄉親秉持義民精神向前行
世界臺灣客家聯合總會於2月10日在圓山飯店舉辦「2023客家論壇暨新春餐會」,賴清德副總統由行政院李永得政務委員、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及僑務委員會徐佳青委員長陪同出席,並進行專題演講。賴副總統勉勵各界為臺灣客家及海外客家找到新的全球視野及國際定位,並為新任總會長鍾振乾獻上祝賀。.....
世界臺灣客家聯合總會於2月10日在圓山飯店舉辦「2023客家論壇暨新春餐會」,賴清德副總統由行政院李永得政務委員、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及僑務委員會徐佳青委員長陪同出席,並進行專題演講。賴副總統勉勵各界為臺灣客家及海外客家找到新的全球視野及國際定位,並為新任總會長鍾振乾獻上祝賀。
本次論壇賴清德副總統受邀以「信賴臺灣-榮耀客家」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賴副總統表示,客家不僅僅是一個族群、一種文化,更是一種驕傲、力量,「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喬、客語詩人曾貴海、「臺灣鄉土文學之父」鍾理和、金曲獎得主林生祥、著名小提琴家林昭亮、客家終身貢獻獎得主徐正光教授、中研院院士廖運範,以及政界大老許信良與林光華等客家鄉親,都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為臺灣做出許多貢獻,他要藉這個機會向Hakka致敬。
賴副總統也認為,義民精神就是團結愛鄉愛民的精神,希望所有客家鄉親未來持續做為帶領臺灣團結的力量,一同團結守護臺灣,造福人民,推動國家大步向前行。面對族群的議題,賴副總統特別強調希望達成的目標不是族群融合,而是族群間的多元尊重。
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表示,為促進地方客家事務發展,今年邀請所有地方客家事務專責單位齊聚一堂,分享「國家客家發展計畫」跨部會的推動經驗,希望透過結合地方政府部門的力量,加速施政的項目能夠兼顧客家發展,結合中央行政資源之挹注,共下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整體發展。相信大家未來可以感受到各地方的客家文化百花齊放。
世界臺灣客家聯合總會是匯聚全球客家精英,具優良傳統、又有規模及歷史的全球性社團,該總會宗旨為「增進臺灣人民的和諧團結、維護臺灣主權、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自1997年在美國倡議首創,25年來不斷成長茁壯,不僅凝聚、團結海外客家人的臺灣心,發揚客家文化,提振客家意識,讓客家鄉親成為各地僑社的典範,也不斷向國際社會為臺灣發聲。
2月10日是農曆正月20天穿日,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江杰上午前往新竹縣竹東客家戲曲公園出席「第56屆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開幕式」,周副主委表示,竹東唱山歌活動由來已久,更是臺灣客家山歌的聖地,希望未來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合作,進一步推廣成為世界知名的客家活動。
周副主委說,竹東是他的家鄉,很榮幸代表楊長鎮主委前來參加今年的竹東天穿日山歌比賽,這項活動從第1年在竹東初中操場舉辦以來,迄今已經超過50年,已經是全國知名,北中南東各地的客家鄉親都會來竹東參加的比賽。客委會今年即將舉辦世界客家博覽會,相信會吸引世界各地的客家鄉親前來,也期盼竹東在鎮長郭遠彰的帶領下,中央與地方一起合作,將唱山歌的活動推廣到全世界,不只讓臺灣客家族群瞭解,外國人來竹東旅遊時也都能知道竹東唱山歌的傳統。
全臺客家山歌好手最矚目的大型山歌大賽「第56屆竹東天穿日臺灣客家山歌比賽」2/10(週五)、2/11(週六)在「竹東客家戲曲公園」登場,先前曾因新冠疫情順延3年,今年在全臺客家鄉親殷殷期盼下,再次恢復辦理,共有226位來自全台的山歌好手參賽,選手年齡更是從6歲到93歲,顯見歡唱山歌不分年齡,也令人驚艷客家山歌魅力無遠弗屆,且2/10(農曆正月20)也是客家人熟悉的「過年尞到天穿日」的日子,歡迎大家來竹東聽優美山歌,互相切磋歌技,共下感受一年一度,只有在竹東山歌城,才能聽得到的餘音繚繞客家山歌。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2月11日上午前往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出席由教育部主辦的「響應2023世界母語日活動」暨聯合行銷記者會,希望透過今日記者會,呼籲所有客家人毋使客氣,在日常生活中盡情說出自己的母語,也期望在客委會、教育部、文化部、原民會共同推出的「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下,重拾大家對自身母語的重視,讓臺灣多元文化能百花齊放,永續傳承。
范副主委表示,客委會為響應世界母語日也籌備了許多活動,包括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績優學校及人員表揚典禮,以及客語教學論壇,特地為在教學第一線努力推動客語發展的優良學校和教育者獻獎,並邀請關心客語傳承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在本土語言視為必修課的背景下實施客家話的教育,包括沉浸式教育,目標是希望教師在課程中可以用客語教授各門課程,擴大客語教學能量,營造隨時講客語的環境。
范副主委也特別強調,楊主委曾表示期待「用一代人救轉客家話」的精神,一代人是30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共同合作之下,共同復甦客家語言文化。今日特別感謝教育部,讓我們有機會看見臺灣族群的多元美好,展區不僅有holo,還有客家、原住民等等,展現族群文化的多元,再次謝謝教育部、文化部、原住民共同來讓臺灣多元族群推動自己母語的傳承,希望臺灣所有族群的語言都能永久傳承下去,未來中央和地方要繼續共同為臺灣的母語打拚。
今日聯合行銷記者會的啟動儀式由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及與會貴賓共同轉動黑膠唱片,象徵邀請大家一起「歡喜講母語」,同時宣示10所教育部所屬國立社教機構及各縣市公共圖書館響應世界母語日活動正式開跑。活動現場有所屬社教機構及縣市政府公共圖書館推廣本土語言共15個攤位展示及相關體驗活動,現場參與攤位體驗闖關者,可階段集點兌換限定精美獎勵品,主舞臺更有精彩、多元的本土語言表演活動,期待藉由多元的活動,讓民眾體認本土語言之美,將本土語言融入日常生活。
響應「2023世界母語日」活動即日起熱鬧展開,10所教育部所屬國立社教機構及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共462場次活動開跑,活動內容豐富有趣,包含:本土語言導覽、桌遊、專題講座、說故事活動、音樂會、劇團展演、主題書展及布袋戲演出等,今日活動現場另有邵大倫、張雅淳、母語共學團「牽囡仔ê手行台語ê路」、復客鄉音、李竺芯的音樂演唱,基隆市復興國民小學的母語戲劇表演、基隆市立武崙國民中學的「誰來基隆」繪本說故事、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民小學的泰雅族傳統舞蹈及采苑混聲合唱團的母語合唱表演。更多詳細活動資訊可以至「教育部本土語言資源網」(https://reurl.cc/Rvd5pg)瀏覽。
客家委員會首度辦理「112年度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客語對話能力試辦計畫」將於6月4日在銘傳大學基河校區比賽,不同以往選手以背誦方式,表演客語朗讀、演說或戲劇,本次競賽強調學童能用自然對話方式,呈現日常生活的情境與趣味。歡迎縣市政府推薦報名,或由學校組團報名參賽,自即日起至4月15日止受理線上報名。
客委會表示,112年度全國中小學客家藝文競賽-客語對話能力試辦計畫是客委會推廣客家語文傳承以來,首次以生活化的客語對話作為競賽主軸,評分項目將著重於主題內容與創意表現,咬字發音與團隊互動為其次,期能透過競賽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客語溝通,讓客語能為學童們的日常用語。此次客語對話能力競賽組別包括國小中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國中組及高中組等4個組別,比賽結束後,立即公布得獎隊伍及辦理頒獎典禮。優勝隊伍除給予團隊獎座、個人獎狀,還有豐富獎金作為獎勵,歡迎各級學校師生踴躍組隊報名。
為提升客語使用率、增加客語能見度,本次競賽以常見的日常生活話題為主題,例如生活購物、餐飲與消費,交通工具與旅遊活動等,除讓競賽者能針對情境充分討論,也能自然的用客語進行對話,輕鬆且有趣!
本此競賽由銘傳大學承辦,自即日起至4月15日止,更多相關競賽資訊及報名簡章下載,請參見活動網頁: https://reurl.cc/d7rEDz。
本會112年客語薪傳師資格認定申請,自即日起至112年3月31日止,歡迎踴躍申請。申請表件電子檔請寄至承辦人電子郵件信箱:ha0548@mail.hakka.gov.tw,並請將相關紙本附件郵寄至本會語言發展處。若有疑問請電洽02-89956988轉305李先生或轉646邱小姐洽詢。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今年的台灣燈會很不一樣,除了美輪美奐的花燈,在松菸源展區的客家燈組還有年獸吉祥物結合擴增實境AR,透過動畫小故事帶領民眾參觀藝術作品,在虛實交錯下營造不一樣的燈會體驗。
本次客家燈組〈客家氣質。伶俐〉以客語詩人利玉芳的詩作〈門紅〉發想,邀請藝術家鋸子女孩以剪紙設計出吉祥角色「元寶獅」,人們可以將家門當成祂大大的嘴,用紅色剪紙剪成門紅,貼在門楣上當成祂的舌頭,元寶獅會驅趕惡獸與保佑大家,讓五福臨門。燈組作品〈門紅〉便是藝術家以客家傳統剪紙「五福圖」的做法,剪出傳統吉祥寓意的蝴蝶(福)、鹿(祿)、壽桃(壽),再將詩作中提到的獅子意象穿插其中。將五福圖「福、祿、壽、喜、八卦」中的「喜」與「八卦」替換成「團結合作」與「多子多孫」,啟發自利玉芳詩詞中所提到的五福圖代表著五隻守護家庭的獅子,祈願家庭人丁興旺、和睦團結,以「福、祿、壽、團結、多子」重新詮釋五福圖。
除了燈組作品之外,本次客家燈組最具特色的便是結合作品意象的AR擴增實境互動體驗,民眾只要掃描現場的QRCODE,便可以觀看結合3D動畫的作品意象,欣賞作品所引用、啟發的詩詞,還有動態濾鏡相框可以和作品合照留下美好回憶!
多媒體策展人邱誌勇表示本次客家燈組以文學詩歌結合傳統花燈藝術與文化,輔以現代光影多媒體科技詮釋藝術燈座,利用虛實整合技術,讓觀眾體驗到不同的視覺經驗。同時編寫元寶獅的故事製作成敘事動畫,藉由元寶獅媽媽帶著獅寶巡視的途中,在地盤上進行生活冒險的小故事,讓大小朋友了解藝術燈座的發想詩詞,透過燈區巡禮認識客家詩人與文學,同時透過故事更加貼近客家生活想像。
臺北市客委會為鼓勵民眾參與燈會、親自體驗AR,更加碼好康活動,只要利用AR動態濾鏡相框拍照,將照片上傳「臺北客家」臉書粉絲專頁,還可以參加抽獎活動,將抽出誠品禮卷以及燈會精美紀念品!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春天百花齊放,來到陽明山及附近山區賞花,已是每年最熱門的行程之一,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今年特別推薦文青新玩法,要讓民眾不只用眼睛賞花,更要結合《心中有一座山》音樂專輯,用耳朵聆賞北投、士林、內湖山區的人文歷史風光,全新體驗一甲子的陽明山花季。
臺北市客委會最新發行的《心中有一座山》專輯,邀請金曲獎音樂人謝宇威、羅思容、黃子軒、徐哲緯、亦帆、葉穎,透過客家學者羅烈師及文史工作者吳智慶的帶路,攜手探訪北投、士林、內湖山區的野草花果有機農場、二崎生態休閒農場、清涼地有機市民農場、向日有機農場,感受在地客家人的生命故事,創作當代客家音樂,也勾勒出臺北客家人從漂移到生根、從遺忘到復歸的蜿蜒之路。
臺北市客委會徐世勲主任委員表示,在臺北,除了日治時期及戰後才從全臺各地二次移民過來的客家人之外,其實早在一、兩百年前,就已經有從福建漳州詔安、廣東潮州大埔及饒平等地一次移民過來的客家人,在基隆河北岸的北投、士林、內湖山區務農為生,雖然他們早已福佬化,但近年來也有些「客底」想要尋回自己的客家認同。
徐主委進而推薦,不管是客底、明確認同為客家人的鄉親,或是其他多元族群的朋友,值此春色滿山之際,歡迎大家到陽明山賞花,也到客家農場進行環境教育與農事體驗,同時聆賞《心中有一座山》專輯,一方面感受當代客家音樂之美,另一方面更體驗臺北客家人從漂移到生根、從遺忘到復歸的人文歷史風光,以文青新玩法全新遶尞陽明山花季。
《心中有一座山》專輯已建置於「北市客委會」YouTube頻道,並於五南文化廣場、國家網路書店、博客來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等處販售,歡迎民眾於上述網站免費聆賞或購藏實體專輯,在山中度過有花、有音樂、有人文歷史的文青時光。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