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期 │ 發行日期:2022年8月5日
「2022台灣美食展」客家主題館8月5日登場 法餐簡天才主廚詮釋「Slow Fast-Food」法式客家
「2022台灣美食展」即將於8月5日至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開展,客家委員會特別規劃「【品‧味緒】HAKKA MIXI」客家主題館,為了吸引更多民眾屆時參加活動,7月29日舉辦展前記者會。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策展的精神是要讓大家感受到客家美食背後的「味緒」,也就是客家飲食的DNA。.....
「2022台灣美食展」即將於8月5日至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開展,客家委員會特別規劃「【品‧味緒】HAKKA MIXI」客家主題館,為了吸引更多民眾屆時參加活動,7月29日舉辦展前記者會。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策展的精神是要讓大家感受到客家美食背後的「味緒」,也就是客家飲食的DNA。
為彰顯對客家事務貢獻之獲獎者,並鼓勵地方政府落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相關政策,客家委員會於7月29日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 110 年度績優單位」暨「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表揚典禮。楊長鎮主任委員強調,投身客語文化復振可以說是一門冷門工作,但今天我們讓這麼多同道齊聚一堂,初衷就是要讓長期奉獻心力的大家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並藉由分享彼此心中的那份溫暖的力量,繼續共下前行。
楊主委首先向所有的得獎者表達敬意,並表示不管獲得什麼獎項、在什麼職位付出,大家同樣心心念念客家文化,努力的保存、創新與發展客家。事實上,要將過去被威權時代打壓到「半生死」的客語重新復興起來,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承蒙各縣市政府及客庄鄉鎮市公所共同努力,在地方上提升客語的使用頻率,讓客語回歸公共領域,並重回客庄成為主要的語言。而在各個領域的客家事務工作者,有很多人都是把客家當成「一生人」的志業在奉獻,正因為有了大家,客家文藝復興才得以真的實現。
今天出席頒獎典禮的200多位貴賓,除了長期深耕客家語言文化的得獎者之外,也包含立法委員湯蕙禎、客家縣市首長苗栗縣長徐耀昌及新竹縣長楊文科等人。而被楊主委盛讚出錢出力保護客家文化資產的新光合成纖維吳東昇董事長也出席盛會,更難得以客語表達獲獎心情,他表示獲得「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覺得分外的驚喜及光榮,更勉勵自己要更加努力。
「推動客語為通行語 110 年度績優單位」表揚,合計40個縣市機關、鄉鎮市區公所獲獎。客委會核撥執行成效績優單位獎勵金超過3,000萬元,鼓勵各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客語為通行語。直轄市、縣(市)政府組部分,苗栗縣政府再度蟬聯優等殊榮,在公務及現職教育人員通過客語認證比例、國小本土語開設客語課程、客家學生覆蓋率等,均為全國之冠。鄉(鎮、市、區)公所組部分,優等共有8單位,苗栗縣有三義鄉、苗栗市、頭屋鄉、公館鄉4單位,新竹縣寶山鄉及竹東鎮、桃園市觀音及平鎮區。26個佳等,桃、竹、苗囊括20單位,東部花蓮縣吉安鄉公所對於客語為通行語推動表現獲得肯定。
今年「客家事務專業獎章」,一等獎章的獲獎者計3名,包含客家八音團吹奏噠仔已超過60年、年過8旬仍積極推動八音文化的溫福仁團長、捐資成立「財團法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的吳東昇董事長,其長年對客庄歷史聚落之維護與活化經營不遺餘力,除修復北埔忠恕堂,亦持續修繕、維護及管理「姜阿新洋樓」近19年,並於民國103年放棄優先承購權,實現姜阿新後代子孫取回姜宅之心願,傳為美談;另傳承臺灣傳統建築匠藝「人間國寶」傅明光司阜,精通客家傳統建築,保存客家建築傳統風格,新竹北埔金剛寺、北埔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姜氏家廟等皆出自其巧奪天工之技藝。
二等獎章獲獎者有人文紀實攝影師葉裁及劉安明、亂彈戲資深藝人潘玉嬌及王慶芳、客家文學作家李旺台及吳錦發、資深客語研究專家彭欽清、客家音樂創作人陳永淘及顏志文共9名;三等獎章獲獎者包含客語饒平腔復振者林伯殷、「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節目組組長謝國玄、客家語文創作者甘耀明及邱一帆、客家音樂人朱龍縣、羅國禮及陳冠宇、客家戲劇編導徐麗雯、客家舞獅團團長張健銨、客家八音資深樂師謝顯魁、賴義發、謝旺龍及彭宏男、客家陶藝師李錦明、天然漆畫彩繪師羅文祥、客語沉浸式教學教師鍾月娥、黃玫麗、鄭采玉、陳桂玉、蕭玉英及戴雪娥、客家說唱藝術家謝小玲及張春泉,共計23名。
在頒獎典禮現場客委會除了提供四縣腔、海陸腔之客華語同步口譯服務外,另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臺灣手語納入國家語言之一,為服務多元族群,協助身心障礙者近用公眾資訊,首度提供客手語通譯服務,以落實國際人權公約;本次典禮亦安排線上直播,搭配即時聽打字幕,做到客語溝通無礙,讓公共領域說客家話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
高、屏六堆客庄聚落有許多精采的故事與美景,值得細細走訪!今年度客委會客發中心特別推出「行尞.南岸十三庄-伏湧新埤頭」左堆聚落展,於111年7月30日在新埤鄉建功村鍾屋伙房開展,由客委會副主委鍾孔炤、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及新埤佳冬在地鄉親熱情參與。這次開展特別策劃以「伙房音樂會」形式呈現,融入老伙房的氛圍景觀,邀請在地創作歌手顏志文老師與新埤國中、新埤國小學生演唱屬於家鄉的歌,以及共同參與策展的新埤鄉大成國小學校師生實地導覽藝術創作,同時還有多位在地耆老、村長現身展場訴說湧泉水與早期伙房生活記憶、快消失的民俗看碗、香蕉屋與西瓜屋等故事。
客委會副主委鍾孔炤表示,左堆是六堆唯一臨海的區域,包括屏東縣的新埤鄉與佳冬鄉2個鄉鎮,因位於北岸河之南,所以舊有「南岸十三庄」之稱。今年度由客委會客發中心所策劃的左堆聚落展,是首次結合生態博物館理念邀請在地居民、學校師生在策展過程共同參與,將規劃2檔次展覽;第一檔「伏湧新埤頭」聚落展,於7月30日起在新埤鄉建功村鍾屋伙房展出庄頭的故事,看水跟客庄的關係,找出客庄居民以往的生活記憶,也讓在地居民了解原來我的庄頭也是豐富的博物館。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本次展覽特別結合客發中心這幾年與中研院合作的六堆3D GIS相關圖層資料,呈現清末(1897)、日治(1904)與2022年不同時期的左堆聚落,藉由影像的變化對比,讓民眾可以觀察到不同時期的地景環境及聚落地名變遷情形,未來也將配合辦理地圖故事工作坊,讓民眾可以一同學習用地圖說故事。
左堆的新埤鄉有著豐富的伏流水脈(湧泉)與親水景觀,這次展覽中也特別邀請到曾參與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藝術家王彥臻與新埤鄉大成國小師生、當地居民共同進行藝術創作「說故事的水」,以「水」發想說故事的可能,從文字的脈絡著手,一人一個水的造詞,並以複合媒材與臺灣傳統高繡進行創作,堆疊出水之意象,同時介紹伏流水原理,藉由創作引發觀者思考水與人類的關係,引起學習動機並認識自己的家鄉。本次展覽展期至111年10月31日止,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活動相關資訊請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粉絲頁查詢。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8月3日前往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廣場前參加「義魄千秋-2022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活動記者會,為8月17日的義民節正式祭典開始暖身。范副主委表示,新埔義民祭由橫跨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的十五大聯庄輪值祭典,傳承超過兩百餘年歷史,是北台灣客庄重要的信仰,更展現客家族群的凝聚力。
客家委員會近年積極推動「族群主流化」施政思維,連續三年發起「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期促進原客合作交流,建構整體良性的互動及永續發展的族群關係。在學術研究、傳播行銷、體育健行、藝文交流等層面,表達致敬之精神,期追求原客族群和諧共榮。
客委會主任委員楊長鎮表示,全臺許多客庄多與原住民山(平)地鄉土地接壤,以致過去客家與原住民族兩族群在開墾互動的過程中,不時有誤解、對立及衝突之情事發生,並深刻影響族群思維,而觀念的偏頗更反映在文史篇章的著墨角度,形成「你的族群開發史,就是我的族群被侵略史」。對此,楊主委深感應以更誠實、謙平地的態度面對族群關係,於是自109年起發起「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盼落實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讓各界瞭解族群關係的意義,帶動整體社會關心少數族群語言的傳揚及文化認同。
在學術交流方面,客委會於109年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執行「向原住民族致敬: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學術文化運動,建構以「原住民-客家」互為主體之史觀。目前已建置原客開發史研究平臺、辦理「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研討會、整備原客交界開拓碑文紀錄及大事紀、充實Story Map互動式圖文地圖及科普文章,並提供北臺灣原客鄉鎮志的原住民族書寫建議及道路、公園及人物銅像命名建議。今年已完成出版《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台灣客庄形成史》書籍,訂於8月6日辦理新書發表座談會及「逆寫南臺灣客家開發史計畫」諮詢會議,8月底提出《原來如此:北臺灣原客互動史文化地圖》出版規劃。
在傳播方面,為展現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客委會透過設計會徽,展現向原住民族致敬的精神,繼109年結合泰雅族具有崇高意義的「祖靈之眼」(Dowriq Utux Rudan)及110年呈現陳利友妹老師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作品點陣藝術,今年以布農族的織布文化,象徵原客共同編織、守護我們的家,向全國的原住民族致敬。
除此之外,客委會並以「客家山歌裡的原住民聲音」為主題,以自然、生活化場景呈現「同一片土地,同一種聲音」,製作「2022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宣傳短片,傳達原客跨族群間共榮和睦之情誼,與原客長久交流共享的音樂交融文化底蘊之作品。另,講客廣播電臺於今年度製播「有原來相會」、「原鄉Valai」、「月球檔案室」、「生活嘉年華」等4個與原住民族相關的節目,分享客家與原住民族群在生活、文化等不同面向上的差異,鼓勵大家以正向思維包容及認識彼此,期吸引更多族群聽眾喜愛及傳揚原客文化之美。
在體育交流方面,客委會賡續於今年度擴大參與層面,結合原民會、教育部體育署、內政部移民署及桃園市政府等8直轄市、縣政府共同辦理「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由地方政府於11月前舉辦預、複賽,獲得冠亞軍隊伍,晉級參加12月客委會舉辦之全國總決賽。
另外,「樟之細路」帶狀步道早期是原住民族居住地,自漢人入墾後,上演著漢人越界拓墾及原漢衝突;為讓國際愛好登山步道者看見臺灣的「樟之細路國家級綠道」,以及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之國家級綠道網絡長遠發展目標,客委會預計於12月1日至5日協助臺灣千里步道協會,辦理「2022亞洲步道大會」年會及嘉年華活動。
在藝文交流方面,規劃於年底在原客地區演出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將結合原客特色邀請原住民團體共同表演並邀請部落長老共同參與,促進原客互動及交流。
有關客家向原住民族致敬系列活動,請點選網址(https://reurl.cc/7rNA71)或掃描下方QR-code參閱。
一、客家委員會為開拓多元管道,促進社會大眾接觸客語,期結合商業頻道、網際平臺,製播更具市場性、行銷潛力之優質作品,特辦理「客家多元影視傳播內容製作補助」,以推動客家內容產業發展,並帶動客家語言、文化多元傳播,促進臺灣國家語言多樣性呈現。
二、111年度補助徵件以「戲劇類」、「音樂類」及「綜藝類」等類型節目為優先,且具時下創意方式融入客語並能創造話題者尤佳,歡迎電視、網路平臺節目製作團隊踴躍提案。
三、申請期間為自即日起至111年8月31日止。
四、為配合本會「獎補助系統」線上申辦作業,111年度之申請採雙軌制進行(紙本及線上),申請單位除線上申請外,另請檢附申請文件紙本資料,寄送至客家委員會藝文傳播處收(242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8樓),以郵戳為憑。
「客家委員會客家多元影視傳播內容製作補助作業要點」相關資料及表格電子檔請逕於本會官網(http://www.hakka.gov.tw)/政府資訊公開/法規與內規/行政規則/傳播媒體類下載,若有疑問請電洽02-89956988轉534吳小姐查詢。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一、活動目的: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致力推廣客家歌曲傳唱,今年重新製作《老山歌》、《來去新北市》及《平板山歌》三首客家歌曲,分別呈現出傳統客家山歌優美婉轉的韻味、活潑輕快充滿童趣的客家童謠,及帶有流行樂風貌的客家搖滾山歌,期望透過三首客家組曲,進一步引發老中青三代族群們的共鳴。
二、參與方式:
(一)聆聽「新北市客家三首組曲」
(二)留言寫下聆聽後對山歌音樂的感受與心境,並分享、傳遞給更多人。
三、參與資格︰
不限國籍與年齡,凡愛好客家文化之人士皆可參與。
四、獎勵方式︰
參加獎:抽出20名,電子禮券500元。
五、活動時程:
(一)活動日期:8月1日至9月30日。
(二)得獎公布:預定10月5日前,於新北市客家局FB粉絲專頁公布得獎名單。
六、報名及投件方式:詳見「新北市客家局」Facebook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pchakka/)
主辦單位: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宗聖公祠建築及工藝美學是寶藏,時間與空間交錯出美麗的身影,人與物間的互動,激發出感動的溫度。無論是建築美學或發生在宗聖公祠的故事,都值得留下動人的瞬間。邀請各界愛好攝影人士踴躍參加攝影比賽,透過鏡頭說故事,讓撼動人心的生命故事,在宗聖公祠發生。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於8月31日前報名,9月15日至20日期間送件參賽。簡章請到本府客家事務處最新消息處下載:https://www.pthg.gov.tw/planhab/Default.aspx,或電洽0912-877666宋小姐。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