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691期 │ 發行日期:2021年03月26日

本期主題

    首屆橫山里山生活節熱鬧登場 楊長鎮期勉青年返鄉發掘好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新竹縣首屆「橫山鄉里山生活節」3月20日在素有「愛情車站」美名的合興站熱鬧登場,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期勉青年返鄉學習,發掘在地好物,將家鄉的美好延續下去。 .....

《詳全文》

 
本期主題

首屆橫山里山生活節熱鬧登場 楊主任委員長鎮期勉青年返鄉發掘好物

     新竹縣首屆「橫山鄉里山生活節」3月20日在素有「愛情車站」美名的合興站熱鬧登場,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期勉青年返鄉學習,發掘在地好物,將家鄉的美好延續下去。

     楊長鎮主委上午前往新竹縣,與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橫山鄉長張志弘共同出席「橫山鄉里山生活節」。該活動由參與社區營造計畫及創意活動的社區、青年及農友,展現青年創生基地成果,將在地文化結合創新創意帶入社區,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共同體驗參與。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楊長鎮主委表示,臺三線有許多浪漫的元素,要思考如何提升地方特色,將在地客庄元素驕傲的表現出來,客委會與地方合作成立青年工作站,目的是要讓年輕人與地方的長輩共同學習,發現鄉土當中有什麼好東西、好的元素,共同發掘出來,希望將好的東西延續下去。例如在山中開掘古道,透過這個過程,知道先民走過這樣的路,在親自做的過程中參與先民做過的事情,體驗先人的生活文化。

     首次舉辦的「橫山鄉里山生活節」以「森之呼吸」為主題,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區緩之際,讓大家走出戶外,體驗橫山鄉自然生態與客庄里山文化,傳達注重在地文化、自然環境並且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現場匯集了13個在地團隊努力的成果分享給大家, 推廣更多在地文化、好食好物,展區分為「地味食堂」、「鄉村烘焙」、「橫山故事屋」、「里山學堂」4大類別,透過市集的方式讓大家邊走邊逛,認識橫山鄉特色產品,品嚐最道地的滋味。

    活動中,也找來鄉內的達人經營里山學堂,指導大小朋友手作竹掃把、竹蟬、及茶樹精油乳液。另外,愛聽故事的人,可以窩在橫山故事的角落,聽橫山社區居民如何跟千里步道協會合作,以手作復原當地的墩子銃古道。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表示,橫山鄉公所109年獲客委會補助成立「橫山喜市」駐地工作站,工作站透過講座及培訓課程協助青年增加實務經驗陪伴社區共同成長,透過青年創意思考協助社區發揮在地特色,並實際營業協助販賣在地農特產品。

    現場有多位橫山青年分享他們製作的在地好物,例如返鄉青年陳慕貞,回鄉後跟著母親學 習醃漬物,體悟到客家醃漬手藝即將失傳, 因此以地方客家醃漬文化為軸心,開發創新蔬食料理,與內灣「好客好品希望工場」園區合作,成立「剛剛好」漬物品牌,進駐內灣後火車站的紅磚老屋, 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傳承客家好滋味。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而在地青年陳宜偲則是為傳承阿婆粄食手藝,返鄉學習創業,建立「响午粄食」品牌,販售如蘿蔔糕、素粽等,用在地天然食材製作的客家粄食產品,讓大家更安心的享用在地美食。

《詳全文》

新聞快報

「雨馬」移師國父紀念館靜態展示 加碼行動劇帶給民眾再次感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2021客家親子劇《雨馬》,先前在兩廳院藝文廣場的演出中,帶給現場及線上大小朋友們感動、歡笑與祝福,客家委員會與紙風車劇團將這份創新感動,移師至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前廣場,以展示暨行動劇方式重現,在3月25日至28日除了精彩的歌舞,也讓觀眾們可以近距離欣賞「雨馬」的英姿以及演員肢體動作。

     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3月24日在出席展示記者會時表示,《雨馬》在先前演出後獲得很大的迴響,讓許多民眾都非常的感動,因為疫情的關係,臺灣還有機會正常的演出,臺灣有這樣好的生活,讓全世界的朋友可以看到我們的幸福,歡迎大小朋友可以再次來到國父紀念館,觀看雨馬靜態展示及觀賞行動劇,重新享受這一份感動。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親子劇《雨馬》希望藉由行動劇的呈現,對全世界因疫情受困的孩子們,傳達關懷與祝福。移師國父紀念館靜態展示的「雨馬」,10公尺龐然大物,在晚間穿插燈光效果,搭配背景代表臺灣的地標—臺北101大樓,形成美麗的景觀。歡迎大家到國父紀念館打卡拍照,為《雨馬》關注、點讚,讓臺灣防疫的成果與孩子們得以快樂看戲的幸福,分享給世界各地的大小朋友。

      2021年是希望與祝福的一年,客委會與紙風車劇團帶著《雨馬》攜手臺灣對世界的祝福降臨,在歷經一年多的籌備,透過各領域豪傑組成製作團隊,不斷實驗勇敢突破,同時緊鑼密鼓地彩排,突破語言及空間框架,堅持用劇場專業向客家致意。

     關於觀賞《雨馬》引起的共鳴,有家長說,以往不知道要如何跟小朋友介紹客家文化,這齣客家親子劇將客家文化以多元展現方式呈現,讓孩子透過看戲就能耳濡目染。另外,也有現場觀眾表示,辛苦所有工作人員,你們背後的努力我們感動在心,劇本的設計也鼓舞了人心,一起勇敢、堅強、溫柔,做應該做的事。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更有線上直播的觀眾分享,真的好棒想看現場的!透過直播一樣被感動。」這分堅持如同《雨馬》想要傳遞的信息,透過幸福的彩虹帶給世界活力與希望,跨越時區與空間讓「勇敢、堅強、溫柔」在你我的心中。

     這匹帶著彩虹希望、幸福象徵的《雨馬》於3月25日至28日移至國父紀念館中山公園噴水池前廣場展示,又由於防疫期間配合相關規定,3月27日至28日行動劇演出採實聯制並限制入場人數,紙風車劇團提醒觀眾可提早至現場排隊,且邀請沒有排到的觀眾們仍可至廣場外欣賞,再次呼籲請務必遵守防疫規範,保持社交距離,欲瞭解活動請至紙風車劇團粉絲專頁查詢。

《詳全文》

龍潭七十三公忠義廟春祭大典 范佐銘致敬緬懷客家先烈義勇精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佐銘3月21日前往桃園龍潭,代表客委會楊委員長鎮出席「七十三公忠義廟春祭大典暨閹雞比賽活動」,向1895年「乙未保台戰爭」壯烈犧牲的七十三名客家先烈致敬,緬懷客家先民義勇抗日的精神。

     范佐銘副主委表示,今天代表客委會楊長鎮主委感謝桃園市七十三公忠義協會,每年於春、秋兩季舉辦具有歷史記憶的祭典,讓客家保鄉衛土的精神可以傳承下去。未來紀念七十三公的相關活動,客委會也仍將大力支持,藉由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語言、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七十三公忠義廟於民國62年,由客家烈士後代發起興建,為紀念1895年龍潭抗日義軍領袖胡嘉猷所率領的七十三名客家先烈,每年皆為先烈舉行春、秋二祭大典緬懷義勇客家先烈。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重要的是,七十三公已成為龍潭人保衛家鄉的光榮代號,更是客家義軍硬頸抗日的象徵。客委會也期盼,透過七十三公忠義廟的年度祭典活動傳承歷史記憶,共同感念先民們犧牲奮戰,使後代毋忘客家先民愛鄉護土及保家衛民的精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表示,清朝政府與日本在甲午戰爭一役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1895年日軍接收台灣之初,引發臺灣各地抗日行動,紛紛組成義勇軍保衛自己的家園,其中又以客家族群作為主力,成為臺灣史上最為壯烈的乙未保台戰爭。

《詳全文》

六堆300年 大家來種樹 傳承客家祭祀文化及種下文化的根基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3月18日結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共同舉辦植樹節活動,特別邀請了客語生活學校東勢國小附設幼兒園、麟洛國小附設幼兒園及榮華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學童,由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何金樑主任及屏東林區管理處楊瑞芬處長帶領小朋友,跟著園區大獅兄家族一起透過植樹活動將客家祭祀用的盤花素材(矮仙丹、七里香等)栽種在六堆這塊土地上,以文化結合環境教育的方式,為六堆300年的客家文化及傳承扎下根基。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盤花是客家人祭祀伯公、神祇及祭祖的重要元素,象徵祈福的意涵,客家居民習慣在祭祀時將住家庭院栽種帶有香味的各式花卉隨手拈來,將花卉環狀方式層層堆疊起來,形成盤花作為祭祀時使用。盤花常利用的花卉素材有矮仙丹(新丁花xinˊ denˊ faˊ)、七里香、樹蘭、千日紅(圓粄花)等。

  盤花取自於植物的花卉,保留原本的根與葉,呈現客家人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及民族特性外,也實踐了環境永續的理念。客家詩人曾貴海醫師的「客人花」的詩詞中就有提到「愛香花个客家人,帶著樹蘭含笑桂花同夜合,佇落腳个地方,種下族群香。沒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開滿庭院屋家,日日夜夜,客家人个生命花謝了又開…」,看出客家人敬天惜物且永續的精神。今年適逢六堆300年,客發中心透過舉辦植樹節活動,將盤花花卉栽種在六堆園區,象徵著客家文化從基礎扎根,也意味著客家精神傳承與延續的涵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表示:「很高興跟林務局合作植樹節活動,並且融入博物館的教育理念,教導民眾種樹除了可以調節氣候跟森林永續的功能外,讓種樹不僅僅只有環境永續的意義,還具有更多客家文化傳承的意涵在裡面。尤其是這次栽種的新丁花對客家來說,是象徵家族繁衍、守護新生的意涵。客家人常說的新丁花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矮仙丹,因為花形鮮紅且圓滿,栽種容易,又隨處可得,所以常拿來當作盤花的基底使用,更象徵著祈福的意涵。這次舉辦「六堆300年/大家來種樹」(liugˋ duiˊ samˊbagˋ ngienˇ / tai gaˊ loiˇ zung su)的活動,就是希望六堆後代子孫能繁衍興盛,並且持續守護這個具有豐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客家族群,達到文化扎根及傳承六堆精神的使命。」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楊瑞芬處長表示:「今天非常高興跟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合作,跟小朋友一起來種客家文化相關的樹種,除了生態永續外還能跟客家文化相結合,跟過去舉辦的植樹節節活動非常不一樣,讓植樹多了一層文化的底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在這次的活動中,園區還邀請了大獅兄家族跟現場的學童互動,透過人偶劇互動的方式,讓學童從中學習簡單的客語跟文化,也在無形之中達到沉浸式文化扎根的作用。

     六堆園區結合了六堆300年栽種盤花的花卉種類,保存客家傳統的文化意涵及地方的認知與認同,還兼具了文化記憶的保存,讓獨特的文化與習俗,永遠的留在六堆這塊美麗的土地上,也為接下來六堆300年紀念大會暖身起跑。

《詳全文》

地方活動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客家兒童日」補天特工隊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台為歡度「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客家兒童日」,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邀請狂美交響管樂團於110年4月2日及4月4日辦理親子音樂繪本展演「補天特工隊」,將結合趣味戲劇、全彩繪本、專業演唱及現場樂團演奏,獻上一齣富有客家文化意涵的親子音樂劇。

     為鼓勵民眾參與,本活動特別設計免費限量繪本,將於本年3月24日(三)中午12點開放報名登記,並於活動展演現場限量發送,數量有限,歡迎大小朋友共下來作「搞頭王」。

 

《詳全文》

【右堆文化路徑資源調查系列工作坊(六龜・杉林場)】開放報名中~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文化路徑是較為新穎的文化資產保存概念,1994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003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時定義為:「通指依照地理位置及擁有獨特歷史脈動及功能,所劃分出來的陸地、水道、水路混合或其他通道」。

     歷史的探尋,需要保有文化資產的「真實性」、「整體性」,才能於親臨現場時觸發「歷史的聯想」,而場所氛圍的感受,不僅止點狀的保存,更需仰賴線型的文化路徑,將分散的空間連結起來,才能成就完整的故事。

     本活動針對右堆客庄社區組織、對文化路徑有投入興趣的有志之士進行招募,舉辦「資源調查作業工作坊」強化在地對於文化歷史、古道山徑的認識,以及現代調查工具的使用與實作演練等。透過講座,了解引發更多關於步道的故事與未來運用想像,鼓勵在地居民一起投入調查行列,共同建立在地知識的老故事,創造過去與未來的連結路徑。

《報名傳送門(免費,請填寫本表單以完成正式報名)》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