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期 │ 發行日期:2018年1月12日
李永得訪花蓮 以動人移墾故事激發臺九線能量
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1月8日前往花蓮,為「發現客庄美學DNA」藝術展揭幕,並訪視多處家文化生活及產業環境營造據點。李主委認為,「訴說當地動人的故事,其他建設才會有意義跟生命。」.....
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1月8日前往花蓮,為「發現客庄美學DNA」藝術展揭幕,並訪視多處家文化生活及產業環境營造據點。李主委認為,「訴說當地動人的故事,其他建設才會有意義跟生命。」而花蓮有非常動人的移墾故事,再搭配各鄉鎮產業特色,將能帶出花蓮在地滿滿能量。
客委會辦理「發現客庄美學DNA」藝術巡迴展,以系統性的視覺藝術作品,完整呈現客庄文化美學元素,李主委1月8日專程前往花蓮揭開序幕,他表示,本展覽透過藝術家的創作,以繪畫、陶藝、雕塑、影象及裝置藝術等不同表現手法,展現客家文化DNA各種面向,期盼讓更多民眾可以看到全臺開枝散葉的客家文化。「發現客庄美學DNA」藝術展花蓮場展期至1月21日止,以「客庄神采」、「客庄風采」、「客庄光采」、「客庄色采」、「客庄踏采」5大面向展現客家文化特色,並於展覽期間同步舉辦2場講座,以深入淺出方式帶領民眾領略客家藝文精致美好。
李主委1月8日也前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壽豐社區活動中心及吉安好客藝術村進行實地訪視。李主委上任後第8次來到花蓮,他強調自己相當關心花蓮客家事務,並希望藉由打造整體花蓮地區客家意象,帶動臺九線成為富有客家文化內涵的體驗廊道。李主委說,就像南部六堆的歷史、以及北部臺三線的人文,東臺灣的移民故事是最動人的部分;桃竹苗的客家先民如何坐船到外海,歷經千辛萬苦上岸開墾,才能在花東安居樂業,這都有高度故事性及發展性。他也期待未來浪漫臺九線以這些背景做為基礎,訴說在地故事,賦予硬體建設意義與生命。
生物的遺傳指令是去氧核醣核酸,所有有機物都有其獨特的「配方」,也就是DNA。人 類的文明也有其多元豐富的脈絡,每一個民族血脈都潛藏著一個一脈相承的密碼,無論 是來自山、來自海,還是沙漠地極,都有個互相辨識的象徵符號,這就是生命的溯源與 擴散。
一個個古老的原鄉傳說透過血脈源遠流傳,客家文化如今,在臺灣落地生根、枝開葉 散,仍將用綿延千年的鄉音與鄉情持續這個美麗的傳說。
客家文化的DNA有諸多面向,語言有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客庄聚落有桃竹 苗中、高屏的六堆與花東。產業有傍山而居的農林茶業。建築有公廳、禾埕與煙樓。料 理有粄條、福菜,醬漬與沾醬。服飾有藍染、藍衫和花布。信仰有三山國王、觀音、媽 祖、義民爺,還有來台祖。民俗有天穿、八月半與平安戲。文化則擴及鄉土文學、客家 八音、當代客語音樂、民俗技藝,還有舞蹈和美術……
然而在藝術家的眼裡,客家文化的DNA具象與抽象兼具,具象者記錄與描繪了客庄的風 情景物與生活百態,抽象者則提煉了客庄的色彩元素與人文精神。
「發現客庄美學DNA」首度有系統地以視覺藝術來全面呈現客庄神采、客庄風采、客庄 光采、客庄色采與客庄踏采,搭配客庄風情影片與音樂,加上文化觀察專家不同角度的 導讀,引領我們一起來體驗客家文化浪漫的藝術饗宴。
好客劇場滿週歲啦,過去一年播映多部優質的國內外動畫及實拍3D影片,獲得許多民眾熱烈迴響,107年,為讓觀賞的民眾對客家文化更了解,部分影片也加入客家元素,提供寓教娛樂的功能。歡迎大朋友、小朋友共下來觀賞。
107年1月1日-1月31日放映影片:
1. 六堆
六堆,臺灣南部客家族群的總稱,亦是客家人團結合作的精神傳承。本片經由嚴謹的文史考證及生動逼真的3D動畫,忠實再現18世紀末南臺灣的六堆客家,並敘述六堆由來及傳承。
2. 3D酷客任務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樂土上,住了很多可愛的昆蟲。但 是,突然間,昆蟲的人口快速的減少,生存的危機,引起了族群間的猜忌與衝突,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眼看即將展開…誰是幕後的劊子手?讓我們隨著劇情,學習愛護地球的重要使命。
粉絲期待一年一度的新春活動即將引爆
想知道107年春節最夯的玩法
那就鎖定粉絲團就對了(臺灣客家文化館)
過年還沒有規劃行程嗎?來苗栗臺灣客家文化館就對了!來玩過,包準你「旺」整年!
轉客庄 過新年非來不可
初一2/16~初五2/20
在苗栗銅鑼臺灣客家文化館鬧熱登場 107年hen好玩
大年初一 轉客庄 迎新春
敲響銅鑼,讓你好運一整年呦!
大年初二 轉客庄 樂團圓
大小朋友一起回家,走春郊遊去
大年初三 轉客庄 鬧好年
精采絕倫的獅鼓陣,要你好看!
大年初四 轉客庄 看好事
親子同樂,來場客家發粄DIY,讓你整年步步高昇喔!
大年初五 轉客庄 慶開市
祥龍乍現,千萬不要錯過囉!
主辦單位:誠品書店、臺灣千里步道協會
內山腳下,崎嶇起伏的河階地上
在公路來到之前,那是一個土徑與溪渡阡陌而成的路網
在桐花來到之前,那是水圳與稻田、茶園、礦脈交織的繁榮
山路上雜沓著挑運樟腦、茶葉、香茅、木炭的足跡
腳跡踩著石頭路,有的打鑿,有的樸實
在開山與狩獵的邊界,在原鄉與客庄的拉鋸之間
像是臺灣大歷史的縮影,透過臺三線串聯起來
遠近錯落的村舍、蜿蜒逶迤的步徑,濃煉成一條漫長靜謐的時光
既回頭看,也要向前走,等待您的探訪,讓故事延續…
系列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帶路,給大家不同視角
誠摯邀請您,一同來感受土地的生命與脈動
講題:生產.創意.體驗—休閒產業面面觀
時間:2018/1/14 (日) 14:30pm-16:30pm
地點:誠品園道店 3F 藝術書區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
主持:小野 (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
主講:劉克襄 (自然書寫作家)
主講:邱星崴 (耕山農創創辦人)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客家委員會、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與「客家深度文化體驗暨環境規劃後生添手團」合作辦理「農夫與他的田」藝文系列活動,將於107年1月14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於獅潭義民廟廣場辦理2場次體驗活動:「食藝客庄-手作客家擂茶體驗×古早味客家滷肉飯教學」、「古道巡禮×認識在地香草以及應用教學工作坊」; 2月3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於三灣鄉內灣社區內辦理2場次體驗活動:「食藝客庄-梨樹下的音樂會×在地精緻農產加工製作與體驗」、「餐桌計畫-好客內灣野炊活動」、及1場藝文活動:「農夫與他的田」客庄藝文展演發表會,有興趣的民眾皆可於上述活動時間內,自由參與。
此次展覽內容邀請姚尚德老師所帶領的野孩子劇團進駐在地客庄聚落,以互動劇場方式進行創作演出,主題圍繞「深耕土地」「族群融合」「文化認同」,並以客家醃漬傳統延伸出「保存」與「共享」的當代精神,透過劇團與居民互動的冒險與成果,將現代客庄生活文化進行獨特的詮釋與創作,實踐文藝復興。2月3日於內灣村文衡宮進行的藝文展演活動,演出者─「野孩子肢體劇場」為留法肢體默劇表演者姚尚德所創立。姚尚德曾於2011年通過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於中國進行三個月「默劇出走」戶外即興演出,行走二十餘鄉鎮,與民眾、環境互動。自2012年起至今,通過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野孩子肢體劇場」於全臺各地進行「默劇出走-臺灣小角落」及「落地生根」駐地創作計畫,走訪臺灣各個小角落,進入偏鄉、原民部落、新移民團體、育幼院及傳統市場、廟宇、農田等庶民文化之中,由初期短暫停留發展至一、兩個月駐地創作,希望透過表演與在地文化連結、鼓勵在地民眾集體創作。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