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期 │ 發行日期:2017年12月15日
遙祭1895客家抗日先烈 李永得期許還原歷史真相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月9日專程前往彰化參加「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並擔任主祭官遙祭1895年英勇抗日之客家先烈。.....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月9日專程前往彰化參加「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並擔任主祭官遙祭1895年英勇抗日之客家先烈。李主委表示,1895年爆發的乙未抗日戰爭,是臺灣住民不分族群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英勇抵抗侵略者的歷史大事,期許後人能努力還原歷史真相,並學習先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奉獻精神,永續傳承客家文化。
李主委一早出席「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先在彰化縣文化局陳局長文彬陪同下訪視「1895八卦山抗日保臺史蹟館」,由文史工作者施吉松老師導覽館內陳列文物,隨後步行登山,前往八卦山的乙未保臺和平紀念公園出席「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並擔任「祭1895客家先烈儀式」主祭官。彰化縣副縣長林明裕則擔任副主祭官、立法委員洪宗熠及彰化縣政府各局處長陪祭,一同行三獻吉禮參拜抗日烈士牌位,並與民眾共同獻花憑弔。
李主委指出,彰化縣的客家人口比例雖然不到10%,但從歷史及語言學的角度來看,彰化大村、員林、埔心、永靖、田尾、社頭、竹塘、二林、埤頭等地區都有客家聚落的存在,加上乙未戰爭八卦山之役,與客家有非常深的淵源。
李主委接著表示,現在大部分人對於1895年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乙未戰爭」是無感的。推究其原因在於乙未戰爭是一場全臺住民不分族群保衛家園的反殖民戰爭,後來的殖民政權把當年重要的歷史遺跡、史料及故事都湮沒了。所以在他上一任擔任客委會主委期間,特別製作電影「1895」,目的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臺灣曾經發生過這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尤其是客家人在各場戰役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與他們英勇抵抗侵略者、壯烈犧牲的故事。
李主委指出,現在很多臺灣的客家抗日史料都來自於日本當時的官方檔案,如隨軍記者的記載、總督府檔案等,在觀點上難免偏頗粉飾。他強調,隨著歷史證據不斷出土,希望各界能不斷的充實與還原歷史真相,從中了解先民保衛家園與不畏犧牲的歷史,也學習「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客家硬頸精神,永續傳承客家文化。
由客家委員會補助、彰化縣政府主辦的「2017客家文化節在彰化」活動,於12月9日至10日在彰化縣八卦山乙未和平紀念公園及縣立美術館廣場等處盛大舉行:活動免費,歡迎對客家歷史、建築及藝文活動有興趣者闔家前往參加。
由客家委員會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17臺灣客家產業博覽會」於106年12月10日圓滿落幕,為期9天的博覽會估計吸引超過35萬的參觀人潮,創造逾4億的周邊經濟產值,而透過「體驗互動」的策展設計,不僅成功將客家文化與產業的鏈結內涵深植人心,更達到寓教於樂及帶動客家產業持續茁壯發展的多元效益。
以土地為圓心,呈現客家文化及產業發展軸線,是本次博覽會在規劃時的初衷,並運用科技手法帶大家走入傳統客庄,再透過生活工藝文化的轉變,進一步了解產業的轉型與歷程。客家委員會表示,「豐收」代表了本次展會的成果,整體來說,參觀者認為展區色調的和諧、客庄農村地景的布設及寬敞的展場規劃,是本次展覽最大的特色,也很能呈現客庄文化的節理。從產業經濟或是從推廣文化的兩大目標,以參觀人次打破歷屆紀錄及調查參觀者的反應意見,都足以說明這次策展內容已獲得高度肯定。
「捲動參與」則是本次展會的另一特色,會場每一處都是體驗,從客家土地的菜苗與希望種籽的種植、客家俚語的趣味體驗、客家食堂內光雕投影的互動體驗、旅客故事館的互動遊戲-鼓王爭霸戰、山林秘境中結合桐花、樟樹及相思樹三大主題之AR體驗,再加上別出心裁的《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HAKKA VR數位實境體驗,營造趣味互動的深刻記憶,透過觀察展場上許多孩子、大人及老人家的開心表情及熱情反饋,真真切切的讓很多人感受到我們藉由策展所希望傳達的訊息。
展會另一亮點則是網羅全臺北、中、南、東客家的食農文青市集,提供眾多客家美食、精美客家產品,各界團體踴躍報名,9天展期共提供專業導覽近1,000人,舞臺活動表演更是吸引民眾駐足場場爆滿,展期間邀集全臺客語生活學校、知名客家表演團體演出,還有名廚展現客家美味料理,讓現場民眾讚不絕口,每日的DIY活動更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享受充滿濃濃客家味的好時光,不僅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也藉此將客家文化向下扎根,深植於每個小小種籽的心中,除了創造趣味與互動兼具的深刻記憶,更將客家的產業、美食及文化成功地行銷推廣。
展現花東客庄輔導歷程與成果的「旅客故事館」,以「健康慢活」、「品客生活」、「米食文旅」三大主題,也吸引到場人士入館參觀,現場所展售的優質稻米及香甜米食,更擁有亮眼銷售佳績;傳統的花東釀造醬油所展示的「醬香美味」亦深受大眾喜愛;來自鳳林菸樓文化、壽豐玉石與有機農業、鹿野茶產業及關山客家美食亦予人深刻印象。為了無法到現場體驗的民眾,客委會特別與3家旅行社結合,推出超過10條特色遊程,展期結束後仍持續以最優惠的價格回饋給每位好客人,讓大家有機會共下來體驗花東客庄之美,創造出自己的旅客故事。
客家委員會強調,有鑑於本次展覽普遍獲得大家的肯定,除了展場的整體設計外,更重要的是客家產業不斷地創新精進,讓參觀者得以深入了解所謂的靚庄不僅是客家的美景與美食,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來自客庄中生產者在土地上辛苦播種及智慧生活所形塑的里山環境,以及對於土地的珍愛。未來客委會將持續精進輔導相關客家特色產業,並研議以不同產業主題方式,及運用嶄新科技呈現客家文化產業的精髓,不斷帶給大家更多元的客家文化體驗及認識。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月8日出席「106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暨106年度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頒獎典禮」,頒獎給曾仲瑋、張維翰、邱子晏、徐國明、張郁珮等5位優秀客家青年。李主委強調,學術研究的目的在於讓非客家族群也瞭解客家,更要讓臺灣客家研究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
為鼓勵青年朋友發揮創意,客家委員會連續三年辦理「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李主委12月8日在頒獎典禮致詞時表示,客家學術發展日漸蓬勃,客家人的族群認知越來越清晰,非客家族群對客家文化也越來越瞭解。李主委指出,學術研究最主要的目的並非政策制定,而是透過知識領進,讓客家更被認識;而臺灣的客家研究在國際上有領先地位,即將推動成立客家研究國際聯盟,匯集並分類國內客家研究的重要成果,讓大眾看見這些研究對構築客家知識體系的貢獻;他也強調,未來將著重在客家歷史與人文的研究調查,如乙未戰爭的八卦山會戰等。
「106年度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共有曾仲瑋等五位客家青年獲獎,著重於「公共性」、「創新性」及「貢獻性」,其目的在於鼓勵青年參與客家事務,並針對投入客家領域研究或發展成果創新、傑出之青年予以表揚。曾仲瑋積極從事客家歌詞創作,並在國內各地展演客家創作歌曲,推廣客家語言及音樂不遺餘力。首張創作客語專輯「掌牛哥」,入圍第28屆金曲獎,其以音樂創作方式吸引時下青年共賞客家音樂,對於客家語言及客家山歌的傳承,深具意義。
張維翰為銅鑼窯第三代傳人,畢業後即返鄉挑下繼承家業的重擔,並於103年成立「銅鑼億品企業社」,喊出「買缸找甕,請到銅鑼窯」的願景,保存即將失傳的製陶技藝,創造新創想法與未來,期盼銜接傳統技藝,重新帶動陶瓷產業蓬勃發展。邱子晏有感於客家文化區塊在當代藝術場域中略顯薄弱,長期以客家文化習俗,結合當代美學雕塑,找尋歷史大敘事下的客家文化,期待未來在臺灣,甚至是亞洲當代藝術中,可看到更多關於客家文化的作品,拓展客家藝文活動新視野。
徐國明則藉由籌辦活動,展現跨界思考,探討如何為傳統客家文化開拓嶄新視野,並透過邀請國外藝術工作者駐點美濃,與在地互動,共同創造出客家族群豐富生命景觀。同時規劃學生營隊,讓學員親身感受豐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喚起在地認同情感,連結美濃後生人際網絡。張郁珮多次參與家鄉社區營造工作,努力促使花蓮縣鳳林鎮成為臺灣第一個慢城,且不斷嘗試讓慢城概念落實到居民日常生活,促進鳳林鎮發展具當地特色的產業,增強人文價值營造,並期盼慢城的生活價值可以在全國遍地開花,獲得更多國際友人支持肯定。
2018「客庄12大節慶」申請案計有25案,經過「初審」、「複審」及「決審」作業,計13案入選。
序號 |
節慶名稱 |
辦理單位 |
1 |
2018臺中東勢新丁粄節 |
臺中市東勢區公所 |
2 |
苗栗市「2018苗栗龍」系列活動 |
苗栗縣苗栗市公所 |
3 |
2018客家山歌藝術節-竹東天穿日第54屆臺灣客家山歌比賽 |
新竹縣竹東鎮公所 |
4 |
六堆祈福尖炮城系列活動 |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
5 |
海客文化藝術季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6 |
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 |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7 |
2018臺中巧聖仙師文化祭 |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8 |
客鼓鳴心─鼓王爭霸戰 |
花蓮縣政府 |
9 |
「義魄千秋」2018全國義民祭在新竹縣 |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10 |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 |
雲林縣政府 |
11 |
國姓搶成功系列活動 |
南投縣國姓鄉公所 |
12 |
客家婚禮‧客家宴 |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13 |
臺東好米收冬祭 |
臺東縣政府 |
劇情介紹
看大時代裡三代女人的故事,分屬不同世代卻都期待天光,
年輕時即經歷喪夫之痛的春妹,丈夫死因是她多年絕口不提的秘密,對丈夫的思念長達半個世紀;全心照料家人的媳婦寶慧,樂天知命、好客賢慧;在臺北上大學的孫女對世界充滿期待及熱情,甚至起身而行參與社運活動…
春妹死守多年的心結,終究不敵時代變遷而鬆懈,像是黑夜過後會有白天。
漫長黑夜,天漸亮了,
就這麼一眨眼,天光即來。
《天光》係以六堆客庄生命經驗故事新創的客家音樂歌舞劇,串連臺灣多元族群之共同歷史記憶及情感。原著劇本由施如芳執筆,導演為韋以丞,劇中引用詩人曾貴海、利玉芳等經典客語文學,創作歌手陳永淘、羅思容等詞句,由作曲家顏名秀譜曲重新賦予新生命,融合現代媒材與歌舞表現客語文學之美,用感人樂曲和您一起迎接天光。
購票資訊
2017/12/30(六) 19:30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購票入場)
2018/01/05(五) 19:30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堂演藝廳(索票入場)
2018/01/13(六) 14:30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索票入場)
2018/01/20(六) 19:30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演藝廳(索票入場)
2018/05/19(六) 19:30國家戲劇院(購票入場)
2018/05/20(日) 14:30國家戲劇院(購票入場)
詳情請看索票資訊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收冬」是深具客家民俗、信仰、娛樂、交際、藝術的文化。這次特別將白玉蘿蔔,引介到客家文化園區,讓都會市民一睹南部美濃特有蘿蔔白玉種。另外我們還情商新北在地與南部小農有機蔬菜一起共襄盛舉。藉由體驗、展演、遊戲等,展現新北鼓勵青年返鄉經營家鄉,也不忘照顧新北小農辛勤經營土地的成果,讓市民朋友、家庭親子在都市中真實體驗客家的文化豐富與客家的樸實真誠。
活動日期時間:106年12月16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3時
活動地點: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新北市三峽區隆恩街239號)
報名費用:客家美食DIY體驗免費,小農市集及童玩市集須另付費
活動內容:
一、草地音樂會及蘿蔔趣味競賽
二、小農市集
三、古早童玩體驗
四、曬蘿蔔意象展示
五、酬神謝天掌中戲
六、客家美食DIY
1、蘿蔔菜包,共三場次,採網路報名與現場報名制,額滿為止,報名網址:https://goo.gl/rXgwH1
2、醃蘿蔔,共六場次,採網路報名與現場報名制,額滿為止,報名網址:https://goo.gl/rXgwH1
3、人體彩繪蘿蔔
4、限量免費蘿蔔糕及蘿蔔湯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共下看!都市中九十坪的稻田,有專業農夫示範割稻工作。
共下聽!佐傳統農事工作演繹,由客家鄉親帶來音樂饗宴。
共下學!割下的稻穗該怎麼辦?從七件古早農具認識做粄。
共下走!原來客家公園有農場,讓專家帶您遊逛田園美景。
共下嚐!豬籠粄炒米粉甜湯圓,還有農場自產福菜粥分享。
共下做!從農事發揮伙房精神,帶領大家各司其職做完工。
共下聞!身上帶著泥土和稻香,欣賞地球微光的影片分享。
時間:106年12月16日(六)10:00-18:00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臺北市汀州路三段2號)
活動報名:本活動僅14:00「共下做事」活動須事先報名,其餘皆不須報名,惟體驗、餐點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共下做事」報名:https://goo.gl/AoxY55
收割工作在傳統客庄是件大事情,更是全家總動員的重要時刻,隨著割禾工作的進程,展現了客家人的信仰、智慧、人際、娛樂等文化。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本次將結合客籍鄉親、客庄夥伴、協力團體與內部的志、義工們,邀請大家加入106年二期稻作的割禾工作。
隨著收成結束,農場的農事工作也將告一段落,緊接著,要為了過農曆年作一系列的準備,歡迎大家共下參與、體驗客家。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