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期 │ 發行日期:2017年9月29日
全國客家會議暨客家貢獻獎登場
陳副總統及賴院長齊願客家永續傳承
為彙集全國各地鄉親對推動客家事務意見,並表彰客家貢獻獎得主在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等領域的付出與成就,客家委員會9月25日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106年全國客家會議暨客家貢獻獎頒獎典禮」...
為彙集全國各地鄉親對推動客家事務意見,並表彰客家貢獻獎得主在傳承客家語言及文化等領域的付出與成就,客家委員會9月25日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行「106年全國客家會議暨客家貢獻獎頒獎典禮」,計有500多位各領域代表與會。副總統陳建仁及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客委會主委李永得陪同下,分別出席開幕式及閉幕式。陳副總統除親自頒發「終生貢獻獎」給曾貴海及羅肇錦2位得主,致詞時也期許各界持續努力投入客家事務,讓客家文化淵遠流長,臺灣更多元豐富。
客家委員會自民國98年起辦理「全國客家會議」,邀集相關部會、客家事務專責機關及產、官、學、研等各領域代表共同研討全國性客家議題。本次會議以「點亮臺灣新客家」為主題,並以「族群主流化與客家公共參與」、「客家基本法與客家法制建設」、「客語復興運動的策略」及「浪漫臺三線與客家文藝復興」為會議的四大中心議題,透過深度的探討與意見交流,凝聚未來施政共識。
陳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因為有客家而多元豐富,客家則因為有大家的付出才能歷久彌新、永續傳承,他代表蔡英文總統感謝所有得獎者的貢獻,他們奮鬥成功的經驗也將成為後世的典範。
陳副總統指出,全國客家會議的召開是為研議、協調及推展全國性的客家事務,結合產、官、學、研及民間的力量共同推展,以發揮加乘的效果。本次會議探討議題都是新政府上任以來推動的客家新政,希望藉由相關討論與交流能集思廣益,彙集先進們的智慧,共同為客家文化的發展擘畫藍圖,達到保存、延續及發展客家語言文化的目的。
談及政府客家施政成果,陳副總統指出,新政府從520上任以來,已完成設立全國性客家廣播電臺,106年6月23日講客廣播電臺開臺後,只要打開收音機就能夠全天候收聽客語節目,讓國人更親近客家、熟悉客語;而攸關客家族群權益及發展的客家基本法,行政院也在106年6月26日將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本次修法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並增列讓客語在客庄地區成為主流化與生活化的重要條文,從法制面確立了客家語言與文化的永續發展;此外,國家級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已建置行政院層級的治理平臺,整合中央部會與地方縣市,全力推動百項計畫;還有客語向下扎根,帶動臺灣客家國際化、開拓新南向視野、重新定位兩個國家級客家文化園區等。展望未來,他期許各界能以堅強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持續投入客家事務,讓客家文化淵遠流長,臺灣更多元豐富。
新任行政院賴院長也蒞臨閉幕式聽取大會總結報告,在致詞時,特別以簡短客語開場。賴院長表示,行政院在相關行政資源上,將持續支持客家委員會推動各項重要政策,9月25日各項議題的重要結論以及與會貴賓的建議事項,未來將成為「國家客家發展計畫」制定的重要依據。由於9月25日同時舉辦客家貢獻獎頒獎典禮,他也特別推崇本屆客家貢獻獎得主對客家及臺灣社會的重大貢獻,並強調未來政府將秉持多元尊重各族群文化發展的政策,持續與民間合作共同推動客家文化。
李主委則對所有與會的貴賓盛情參與表達感謝,並再次恭喜本屆10位客家貢獻獎得主。他表示,在推動客家事務期間,難免遭遇挫折,但是看到許多認真努力、犧牲自己為客家奉獻的鄉親,令人感受到客家是有希望的,例如本屆終生貢獻獎得主曾貴海先生,積極參與客家事務,也是南部的環保先鋒,對客家及臺灣社會都深具貢獻:羅肇錦先生,對客家語言研究不遺餘力,包括語言學界及國際上對他都非常推崇。這些貢獻獎得主不只是對客家有貢獻,同時對臺灣也有很大貢獻,這就是客家貢獻獎的精神與典範。他也提到,本屆貢獻獎名額有限,事實上,每位參選者對客家事務都非常認真投入,因為有他們的奉獻,客家才能傳承發展,期盼大家共下打拼,創造下一個客家的美好年代。
本屆10位貢獻獎得主分別為:終身貢獻獎曾貴海、羅肇錦先生;傑出成就獎語言、文史、文學類的何石松先生及利玉芳女士;公共事務及海外推廣類的鄧幸光、尤約翰及溫彩棠先生;學術、藝術、文創產業類的胡泉雄、張維安先生及評審團特別獎的已故林炳煥先生,分別由陳副總統及李主委頒發獎座,以感謝他們對客家長期奉獻的情懷與精神,豐富臺灣多元文化。
在頒獎典禮後,大會分成4個場次針對「族群主流化與客家公共參與」、「客家基本法與客家法制建設」、「客語復興運動的策略」及「浪漫臺三線與客家文藝復興」等主題進行分組討論;並分別達成「推動在地主流化,客語重返公領域」、「健全客家法制建設,落實推動客家基本法」、「 翻轉客語使用環境,完善語料基礎建設」、「開創客家文藝復興,打造臺灣理想社會」等結論。
針對蘋果日報動新聞「咩姊臺語新聞」於日前刊登「正妹投身原鄉幼教5年 自學族語助部落傳承」影片,記者旁白描述新聞主角背景使用「爸爸是客人仔(福老語發音),媽媽是臺灣人」的說法,客家委員會強調,此說法顯然是對客家族群輕蔑之詞,也顯示對臺灣族群議題認知的嚴重不足及偏頗,客家委員會除深感驚訝與遺憾外,也提出強烈抗議,並呼籲蘋果日報應儘速更正與補救,以正視聽。
客委會表示,肯定此則報導對母語傳承課題之用心,也希望能喚醒更多民眾對振興臺灣母語的重視,但記者旁白使用「客人仔(福老語發音)」稱呼客家族群,是對客家族群輕蔑的說法,而其「爸爸是客人仔,媽媽是臺灣人」的敘述方式也意味著客家人不是臺灣人,這都是臺灣客家鄉親所不能接受的。客委會強調,此疏失或屬無心,期盼能藉此案例提升臺灣多元族群文化之相互尊重與理解,促進臺灣社會和諧。
主辦單位:雲林縣政府
活動期程:106年10月1日~10月28日
活動地點:
崙背鄉停車場、詔安客家文化館、崙背鄉水汴頭崇賢寺、二崙鄉來惠國民小學、二崙鄉湳仔、深坑三和社區、二崙鄉崙西社區公園、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及東市場、西螺崇遠堂及崙背、二崙及西螺客庄
活動緣起:
詔安客家族群,祖先來自於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渡海來臺拓墾定居距今已有300年。詔安客家文化節是屬於雲林客家人的文化活動,詔安客族居民深覺詔安文化面臨失傳,自動發起整合籌劃辦理,打造「雲林詔安」新亮點,以深入詔安生活進行文化保存與創新為主軸,並將詔安三鄉鎮南北雙環整合。
活動目的:
在秋高氣爽的時節,邀請民眾安排一趟詔安深度小旅行,到崙背水汴頭迎暗景,感受早年詔安客家顧更寮守護村落的情境,來二崙詔安古厝巡禮、遊湳仔慶三和、七崁武術遊程體驗及秋遊西螺品醬茶香,歡迎喜愛客家的民眾共同漫遊雲林客庄,參加客味十足的精彩藝文展演,體驗詔安客家之美。
主辦單位: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目的:
一、培養學生欣賞各種語言及其文化,增進族群間之瞭解、尊重與包容的情懷。
二、透過競賽學習過程,提升對語文研習興趣,以期蔚為風氣,而收宏揚文化績效。
三、達到「人親、土親、文化發展自我功能」的深刻體認。
徵件時間:
即日起至106年10月20日(五)晚間23:59截止,一律採線上報名,資料須填寫完整,否則不予受理。
參賽資格及組別:
一、個人組:滿5歲大班幼兒至就讀於全國公私立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含應屆畢業生)。
每件作品以一個人朗詩表演為限。
二、團體組:滿5歲大班幼兒至就讀於全國公私立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含應屆畢業生)。
每件作品以二至三十人為限,不須相同年級且可跨校組隊參加。
每件作品指導老師或家長以五人為限。
※參賽身分若為六年級學生,參賽期間逢畢業仍符合參賽資格。
參賽語類:
分「國語」、「閩南語」、「客語」、「英語」,共四大類別。可跨語類報名,惟同一語類以一件參賽作品為限。
報名方式:一律採線上報名,資料須填寫完整,否則不予受理,報名網址:www.readapoem.com.tw。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106年苗栗縣傑出演藝團隊成果展演,由金滿圓戲劇團演出-經典客家大戲《美猴王》,10月15日(日)晚上7:30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演出,活動採索票入場,自9月29日(五)上午9:00起於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服務臺開放索取,每人限索4張,索完為止。歡迎各位民眾踴躍前往欣賞,詳細訊息請上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網站http://www.mlc.gov.tw查詢。
團長管健仲自幼喜好傳統戲曲,深覺客家表演藝術亟需傳承發揚,特地召集傑出資深藝人及有志於客家戲曲表演的後起之秀,民國88年正式登記立案,取其「金玉身段、滿美唱腔、圓潤曲調」之意,冀望藉由精緻細膩的表演節目,傳承客家戲曲藝術之美。
本場節目將演出民眾耳熟能詳、大小朋友都喜愛的經典故事-《美猴王》,看孫悟空如何大鬧天宮、與天神鬥法鬥智,欲知故事詳情請踴躍前往欣賞。演出內容精采可期,歡迎民眾與大、小朋友踴躍索票,屆時前往欣賞一場經典好戲。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