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期 │ 發行日期:2017年6月9日
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傳承六堆精神與認同
欲知六堆客家事,先讀《六堆客家鄉土誌》!客家委員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推動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纂修計畫,6月4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工作坊,邀請關心六堆客家事的鄉親朋友參與討論。...
欲知六堆客家事,先讀《六堆客家鄉土誌》!客家委員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推動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纂修計畫,6月4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工作坊,邀請關心六堆客家事的鄉親朋友參與討論。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期許新編的鄉土誌能成為一本具有溫度的鄉土誌,傳承六堆的精神,並凝聚鄉親的認同。
20世紀70年代由鍾壬壽先生編撰的《六堆客家鄉土誌》,詳細論述六堆客家源流,記載地方鄉賢事略、地方民團與保衛事蹟及地方風土民情等六堆客家大小情事,該書首開臺灣南部客家鄉鎮誌的先例,也是人文區域誌纂修之濫殤。
李主委於致詞時表示,《六堆客家鄉土誌》出版40多年後的今日,已有許多新的史料出土,需要重新進行盤點與論述,因此,客委會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推動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纂修計畫,並由徐正光博士擔任總召集人,整合學術界與地方本文史工作者合作編纂,以賦予六堆客家研究新思維與新風貌。
李主委指出,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是推動國家級客家在地知識與人文大型研究調查計畫的第一步,未來客委會將持續針對臺灣在地不同區域,推動基礎研究調查,持續厚植客家研究學術能量,也期許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在眾人的合作之下,能成為一本具有溫度的鄉土誌,傳承六堆的精神,並凝聚鄉親的認同。
客委會表示,時代變遷,歷史文化也會隨之變遷,客家鄉土誌更應與時俱進。此次新編《六堆客家鄉土誌》纂修計畫,從八大篇章出發,分別是歷史篇、族群篇、語言篇、宗教禮俗篇、聚落生活與產業經濟篇、政治與社會變遷篇、藝文篇與生態篇,各篇計畫主持人皆為熟稔六堆客家研究之學者專家與文史工作者,期能藉由六堆發展史的重新論述,重構六堆研究,並延續六堆客家文化與精神。
菸葉是高雄美濃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也形塑了美濃的文化地景。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6月3日前往訪視美濃的菸葉輔導站,並與當地官員及產業代表座談。李主委表示,美濃擁有豐富的文化及觀光資源,期許政府與民間共同攜手合作,帶動當地觀光與產業發展。
在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陪同下,李主委首先視察福安菸葉輔導站及美濃菸葉輔導站。這兩座菸葉輔導站係高雄市政府正計畫改造、修復成在地客家藝文、音樂傳承創作的展示及產業交流平臺,讓深具歷史意義的產業空間成為在地文創青年及地方工作者的活動據點。李主委特別提醒承辦團隊在規劃執行時加強與在地連結,希望改造後的菸葉輔導站能成為周邊居民喜愛的休閒育樂空間。
隨後,李主委前往高雄美濃美綠生態園,出席「東高雄客家產業發展計畫座談」,與古秀妃主委、美濃區長謝鶴琳、六龜區長宋貴龍、杉林區長鍾炳光及甲仙區長李惠寧、產業代表及地方仕紳等人,就高雄市客家區整體發展與建設交換意見。
李主委在聽取與會人士的意見後表示,他身為美濃子弟,非常關心高雄市客家區的發展,客委會願意做為一個平臺,為大家尋找、整合資源及解決問題。以「浪漫臺三線」的規劃為例,首先要以文化為基礎,創造有利條件,以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與生活;其次,中央應與地方政府、社區及文史團體共同討論規劃未來發展的願景,整合各界意見與資源後,再提出完整的計畫。他強調,美濃擁有豐富的文化及觀光資源,期許政府與民間共同攜手合作,帶動當地觀光與產業發展。
李主委一行緊接著前往訪視美濃第一戲院了解其再生活化計畫。高雄市政府規畫以美濃現存的第一戲院為軸心,透過社區設計串聯美濃文創中心、林家菸樓、林春雨門樓等重要歷史景點,並藉由舉辦大地藝術季等活動,恢復第一戲院原有功能,達到「翻轉城鎮」、「青年返鄉」的目標。李主委期盼該戲院後續能自主經營、創造商機,成為美濃地區的旅遊新亮點。
為體現客家文化世代薪傳新氣象,行銷臺灣客家,培育客家青年國際事務人才,客委會自即日起至2017年6月25日止(以郵戳為憑),受理「2017客家青年國際事務訪問團」之徵選報名,歡迎15至18歲之高中、職、五專(1年級至3年級 在校學生(含應屆畢業生),有客家血緣或淵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並具英語、客語溝通能力及才藝之中華民國籍青年踴躍報名參加。
報名網址如下:https://goo.gl/6XUWeI,完成線上報名者,需另將報名表、切結書等相關紙本資料,郵寄至新北市中和區中正路910號2樓之一,或傳真至02-7731-7050,「2017客家青年國際事務訪問團工作小組」收,方完成報名。若有疑問請電洽02-7731-8588吳先生查詢。
█報名截止-2017/06/25
█決審日期-2017/07/05前
█行前訓練-2017/07/10至2017/07/29(預定)
█海外訪問-2017/08/03至2017/08/17(預定)
石塭以就地取材,利用海岸的卵石堆砌成護堤,預留出水口讓海水慢慢流出,在出水口放置漁網捕魚,或是用漁網直接捕魚,由於卵石長期浸泡於海水中,退潮時才裸露水面,很適合野蚵成長,所以在卵石上盡是野蚵殘殼,因石塭阻擋海水讓海水較為平穩,也是海瓜子孕育溫床,本地又出產少量蚵仔及海瓜子。
築石塭體驗活動希望民眾體驗過去特殊的捕魚文化,現場備有手套、畚箕等材料,由專業地方文史工作者一邊述說石塭的結構與故事,一邊體驗築石塭的特殊技巧。
●體驗日期:6月10日、6月11日、6月17日
●體驗地點:卡托米利庭園咖啡旁(桃園市新屋區蚵間村蚵殼港6鄰55-5號)
●體驗時間:13:00-17:00
●活動採現場報名,活動期間每日共四場次,每次體驗約50分鐘
●活動梯次:
13:00-13:50、14:00-14:50、15:00-15:50、16:00-16:50
永安漁港擁有特殊的海洋客家文化,現場展示過去客家漁村所使用的文物,以及珍貴的老照片,邀請大家一同進入時光隧道,感受不一樣的客家故事。 展覽中包含極具在地特色的「公揹婆民俗藝陣表演」動態展演活動,現場提供公揹婆體驗,穿上在地客家團體所製作的裝扮道具。
●展覽日期:6月10日(六)─6月18日(日)
●展覽地點:永安漁港鮮魚區前
●展覽時間:平日13:00-16:00 假日10:00-17:00
◎公揹婆體驗
地點:永安漁港鮮魚區前
時間:10:00-17:00
活動梯次:每一整點開放20名體驗名額,每人體驗時間約5分鐘
◎公揹婆民俗藝陣表演 地點:永安漁港鮮魚區前廣場 時間:16:30-16:45
議題:〈如果六堆是一座博物館〉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自開園以來,深受遊客喜愛,
作為一座推廣客家文化的基地,園區如何在資源運用、社會行動等面向持續前進,
以橫跨高屏的六堆地區,為客家文化典藏、展示乃至論述的平臺,
進而成為一座凝聚客家認同的博物館。
主講人:謝仕淵 研究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
日期:106年6月24日 (六) 上午10:00~12:00
地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行政中心2F六堆會議廳
報到時間:上午9:00至9:50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QavMFr6A6MfcvQTp2
洽詢電話:08-723-0100分機204、208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
目的:臺中市政府為增進公私立機關、團體、學校使用客語溝通之意願與能力,營造臺中市客語溝通無障礙環境,促進客語重返公共領域,特訂定本計畫。
研習對象:臺中市公私立機關、團體、學校對客語有興趣之成員。
開班期間:即日起至106年11月30日止。
辦理地點及方式:
(一) 由各單位自行招募至少10人並覓妥固定時段及地點(以各單位原有之空間為主,或擇其他社區活動中心、廟宇、教堂、圖書館等公共空間,且符合消防安全法規之場所),向臺中市政府客委會申請開課。
(二) 申請程序:請各單位依「報名表」填妥預定開課時間、地點及學員人數(至少10人)等資訊後,以郵寄、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送臺中市政府客委會,並請主動來電確認(請提前至少2週時間,俾利臺中市政府客委會洽詢師資),俟前置作業完成,將儘速通知正式開班事宜。
(三) 各單位開班時,請於每次上課地點之白/黑板標示「臺中市政府106年度推廣客語研習實施計畫」。
(四) 各單位開班時,同一課程不得同時申請其他機關之補助。
主辦單位:客藝文創市集籌備處
一個交織客家藝術、傳統技藝與文化記憶的市集
兩個客家學院的大學生勇敢築夢
讓客家語言與客家產業的傳承,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將理念實踐
客藝文創市集設有客家文創攤位、客家美食攤位及弱勢攤位,舒適的座位區與藝文表演,創造一個客家藝文空間.
最大特色是客語猜謎的有獎徵答活動和兩場醃漬DIY體驗課程,讓民眾在歡樂的氛圍中認識客家文化。攤商在活動當天也將用客語跟民眾打招呼,如果民眾能用客語回覆,就可以獲得小禮品或是折扣優惠哦。最後在告訴大家好康訊息,現場有客家麻糬定時限量免費試吃和抽獎活動,千萬別錯過哦!
活動時間:
6/10(六)11:00~20:00
6/11(日)11:00~16:00
活動地點:苗栗縣城市規劃館(苗栗縣苗栗市縣府路102號)
主辦單位: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客家大戲《鹽甕記》訂於6月24日(六)晚上7點30分在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中正堂盛大演出,活動採取索票入場,6月10日(六)上午8:30分起在文化觀光局服務臺及苗栗客家戲曲學苑同步開放索取,每人限索4張,索完為止。歡迎民眾把握機會踴躍索票,詳細訊息請上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網站http://www.mlc.gov.tw查詢。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1998年起,由鄭月景女士擔任團長,以「清新高雅」作為劇團演出風格。團員包含了老、中、青、少等四代,資深藝師帶領年輕新秀,老幹新枝一同登臺演出,劇團積極有心的經營運作,加上各界的熱心支持與協助推廣,使「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由廟亭野臺表演逐漸活躍於大型室內舞臺,更進駐到國家戲劇院,重現傳統客家採茶戲之藝術風采。
此次客家大戲《鹽甕記》劇情描述生性憨直的施書益,在妻子呂春秋的幫助下,受到順天府衙大老爺封賞,迎接雙親及妹妹一同共享天倫,是一齣機智逗趣天公疼憨人、傻人有傻福的溫馨故事,全劇情節豐富有趣,由多位優秀年輕演員主演,場面精采非凡,是一齣老少咸宜的溫馨喜劇!歡迎大家踴躍前往文化觀光局中正堂欣賞!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