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期 │ 發行日期:2017年6月3日
2017客家貢獻獎得主出爐
全球客家最高榮譽獎項─「客家貢獻獎」6月2日揭曉第七屆得獎名單,由曾貴海及羅肇錦榮獲「終身貢獻獎」,另公布林炳煥等8位「傑出成就獎」得主,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
全球客家最高榮譽獎項─「客家貢獻獎」6月2日揭曉第七屆得獎名單,由曾貴海及羅肇錦榮獲「終身貢獻獎」,另公布林炳煥等8位「傑出成就獎」得主,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客家貢獻獎歷時5個月評選,選出10位實至名歸的得獎者,他也藉此機會感謝所有客家工作者認真、熱情地奉獻,並希望大家共下為客家努力。
2017「客家貢獻獎」歷時近5個月評選,6月2日在多位評審委員共同出席見證下,舉辦得獎名單公布記者會,106年度共選出10位得獎者,分別是「終身貢獻獎」的曾貴海先生及羅肇錦先生;「傑出成就獎-語言、文史、文學類」的何石松先生及利玉芳女士;「傑出成就獎-公共事務及海外推廣類」的鄧幸光先生、溫彩棠先生及尤約翰先生;「傑出成就獎-學術、藝術、文創產業類」的胡泉雄先生、張維安先生及評審團特別獎林炳煥先生。
客委會李主委致詞時表示,本屆客家貢獻獎競爭激烈,共有80餘件參選,經過三階段公正評選,選出10位實至名歸的得獎者;他也特別藉此機會,感謝各界客家工作者的付出,無論獲獎與否,客家領域中的每一分子都對客家文化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也希望大家能夠持續不懈地共下為客家努力。
長期投入全方位社會運動者的客家醫師兼詩人曾貴海先生及客家語言研究先驅者與領航者的羅肇錦教授,獲本屆終身貢獻獎的殊榮。曾貴海先生身為客家詩人,以行動詩學概念致力於古蹟的搶救,促成六堆「楊氏宗祠」核定為三級古蹟;推動建構全臺第1條「臺灣文學步道」;創立「保護高屏溪綠色聯盟」及「高雄市綠色協會」,經歷10年餘,促成政府提升大高雄自來水飲用品質;支援參與美濃反水庫護鄉運動,讓屏東縣政府設置屏東潮州人工湖,間接促成臺灣水利生態工法的典範;近年致力於六堆地區客家文學、產業及歷史書寫的工作,持續為客家的永續發展奉獻心力,其奉獻跨越了族群與多元的公共事務領域,足為表率。
身為客語研究先驅者的羅肇錦教授,撰寫海內外客方言研究最早的學位論文《瑞金方言研究》,及海內外第一本客語語法研究的專書《臺灣四縣客語語法》,後來許多客家話研究都循此衍發而來;1988年擔任「還我母語大遊行」活動發言人,並撰「祭國父文」於遊行當天宣讀,該祭文屬最早全篇用客家話撰寫的作品影響深遠;1992年與中原週刊社眾人合編國內第一部客家話詞典《客話辭典》,奠基國內客語漢字應用研究的基礎工程;此外,指導碩博士生研究客家相關論文30餘年,退休後仍持續客家語言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其認真、質樸、堅持與嚴謹的生命態度,堪稱典範。
「傑出成就獎-語言、文史、文學類」得主,何石松先生憑藉著對於客語的熱情及使命感,積極投入客語研究,從客家諺語、詞彙再發展更深入的探究,編撰多部客語辭庫、教材及書籍,更首創醫護客語課程,讓客語融入生活服務,成果豐碩;客家女詩人利玉芳女士致力於客家文學創作,將客家意識融入作品,以客家女性書寫的客語詩,豐富女性母語詩的領域,更將賞詩、寫詩融入生活裡實踐,成立「白鵝生態教學園區」,讓學生在真實的田野生活中認識自己生存的環境。
「傑出成就獎-公共事務及海外推廣類」得主,海外推廣客語文學的鄧幸光先生,深感客家語言逐漸流失,堅持發行《客家親》20餘年,努力開拓客家文學與文化之版圖,籌辦多場巴西僑社大型集會,團結客家鄉親,提升巴西客家之形象與地位;積極於非客家原鄉推廣發揚客家文化的溫彩棠先生,籌組客家文化列車校園巡演,深入扎根客語文化教育,更籌辦3屆客家美食節,致力保存、創新及推展客家美食產業,多元推廣客家文化,實為客家文化的耕耘者;把一生奉獻給東勢的挪威籍尤約翰牧師,造福偏遠山城醫療長達半世紀,用心關懷偏遠山城老人照護,更完整紀錄臺灣五、六○年代東勢鎮的常民文化與時代演進,對臺灣客庄的醫療、照顧與發展,貢獻卓著。
「傑出成就獎-學術、藝術、文創產業類」得主,客家歌謠大師胡泉雄老師致力於客家歌謠的推廣逾40年之久,是全臺各地客家山歌的啟蒙老師,其熟稔客家音樂歷史淵源及特色,創作的歌曲格外有意義且富有濃厚的客家元素,並以研究、改良及推廣山歌為一生志業;臺灣本土第一位社會學博士張維安院長,長期投入客家學術研究與教學,厚實客家知識,爭取設立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班,培育客家研究的高階人才,深化客家知識體系的基礎,並將學術和生命意義的結合與關懷落實於客家研究上,提升客家學術研究能量,功不可沒;客家表演藝術國寶林炳煥先生,雖已於106年3月辭世,惟其將一生無怨無悔奉獻給「撮把戲」、客家戲曲和客語文化,身先士卒站在第一線積極參與推動客家山歌、戲劇表演藝術以及客家語言教學,創新客家「撮把戲」的演出音樂和多元技巧,更留存豐碩的資料和演出紀錄,讓珍貴的客家無形文化資產,得以永續流傳。
過去6屆「客家貢獻獎」累積表揚多達50位海、內外傑出客家人士,經過推薦提名、初審、複審及決審等過程,本公正超然立場,嚴謹縝密地審查,方評選出得獎者。除了肯認及表彰積極參與客家事務,推動客家文化發展,豐富臺灣文化多樣性,具有卓越貢獻的客家先進外,也期望未來能激勵各界客家傑出人士及後生,持續投入並以創新、求變的觀點,開創客家新風貌,讓世代都有新的客家典範,在全球各地被發掘與表彰。
全國客家鄉親久等了!講客廣播電臺訊號測試情形良好,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6月2日赴竹子山轉播站辦理審驗,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也親自前往視察,預告講客廣播電臺開播進入倒數階段。
李主委表示,為維護客家族群傳播權及提升客家文化能見度,客委會依法籌設講客廣播電臺,其中,位於北區之竹子山轉播站已完成機器架設、電波涵蓋範圍及干擾評估測試,今日由通傳會依相關法規進行審驗,未來審驗通過後,將會核發電臺執照,講客電臺訂於6月23日正式開播。
李主委進一步說明,講客廣播電臺屬全區性之廣播電臺,規劃分3期建置,第1期於客委會會址設立總臺,獲配之頻率為FM105.9,收聽範圍為北北基及高屏地區,若天氣條件良好,電波將可達桃園及新竹地區;後續之第2期及第3期計畫,將逐步擴大收聽範圍,客委會必會全力以赴加緊腳步建設,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全臺收聽之目標。
李主委指出,蔡英文總統非常重視及支持成立全國性客家廣播電臺,在執政甫滿一年即能達成建臺,對於客家事務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全國客家鄉親「當歡喜」,對於保障客家族群媒體近用權與與文化發聲權,更具有重大意義。
李主委也期許講客廣播電臺能成為客家族群及非客家族群之間的交流平臺,除了讓不同地區的客家鄉親分享、瞭解彼此的文化,非客家族群也能藉由收聽電臺節目,接觸客家的戲曲與音樂等。此外,電臺以「講客」命名,充分顯示政府對推廣客語的重視,也希望藉由電臺這個媒介,讓其他族群能接觸客語,進而塑造全國「講客」風氣。
為推廣客家傳統戲曲藝術之美,客家委員會辦理「2017精緻客家大戲巡演活動」,將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7月21日至12月23日,在臺中、花蓮、桃園、高雄、苗栗、新竹及臺北7縣(市)巡演,客委會主委李永得6月1日出席售票記者會,邀請大家一同欣賞這場客家藝術饗宴,認識臺三線特有的客家文化與歷史記憶。
李主委在致詞時指出,客語是客家文化的核心,而傳統客家戲曲更是客家文化重要表徵,也是臺灣珍貴的多元無形文化資產之一,這次精緻大戲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擔綱演出,有絕佳的品質保證,李主委也特別強調,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即將在106年8月前往洛杉磯進行售票演出,證明客家戲曲具有國際級表演水準,可以讓不同國籍的人共同欣賞,是客家文化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談到享譽國際的「東方美人茶」,李主委笑說,這個客家人稱之為「膨風茶」的東方美人茶,原本就是北埔、峨眉重要的茶產業,不但是當時最好的茶,也行銷到全世界,李主委表示,這次的2017精緻客家大戲《膨風美人》,以藝文表現客家人的生活型態,除了呈現「浪漫臺三線」的另一種風貌,也希望透過這齣大戲的演出,讓大家了解客家族群從前採茶生活的文化樣貌,也能從中感受客家人浪漫的一面。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亦表示,有別於傳統客家三腳採茶戲,《膨風美人》是全新編劇,以幽默、詼諧、輕鬆與逗趣編導手法,闡述客家兒女愛情;媒婆與父母的鬥智與鬥勁;亦有採茶及茶博會競賽的大場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與鄭榮興先生及2017精緻客家大戲《膨風美人》演員合影面情景。整齣戲曲說唱間涵蓋大量通俗的客家俚語,充分展現客庄之文化、產業與常民生活。
2017精緻客家大戲《膨風美人》,運用「北埔」和「峨眉」為時空背景,以「茶」為主題,規劃一齣充滿「愛」的浪漫愛情喜劇,讓民眾更了解臺三線特有的客庄文化與歷史記憶。
「2017精緻客家大戲」首次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及臺灣戲曲中心售票演出,民眾可至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有敬老、學生及身心障礙者之多元優惠方案,另有團體購票10張以上8折,20張以上6折,30張以上5折優惠;另外在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桃園市中壢藝術館、苗栗縣文化觀光局中正堂及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亦有開放索票場次,有興趣的民眾可於各演出地點索票入場。每場次還有準備精美限量「東方美人茶」茶包贈送觀眾,歡迎民眾親臨會場,感受及體驗客家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活動詳情請至「2017精緻客家大戲」活動官網(http://hakkaopera2017.com/)查詢。
端午連假第一天,客家委員會主委李永得一早即前往臺中東勢,出席「2017臺中巧聖先師文化祭」活動,按古禮敬拜巧聖先師魯班公,李主委說,巧聖先師文化祭具在地精神與國際能量,客委會將持續支持傳承,帶動大埔客家聚落文化走向全世界。
「2017臺中巧聖先師文化祭」5月27日舉行「巧聖先師魯班公2524周年誕辰典禮」,由李主委與臺中市長 林佳龍、副市長張光瑤、臺中市客委會主委劉宏基及勞工局長黃荷婷擔任初獻禮主祭,讓參禮者體會古時典 禮的隆重肅穆。李主委表示,巧聖先師文化祭集結在地信仰、文化精神與特色,具有發揚國際能量;他特別 感謝臺中市政府團隊用心,也承諾未來將持續支持,鼓勵大埔客家展現獨特風華魅力。
「巧聖先師魯班公2524周年誕辰典禮」精簡儀節流程、展現莊嚴氛圍,為了方便國際旅客了解活動內容,特 別加上英文說明;此外,全程僅以一柱清香敬拜,以行動展現環保減碳形象。臺中東勢「巧聖先師廟」是臺 灣巧聖仙師祖廟,不但是全臺最早奉祀魯班公的開基祖廟,更是東勢、石岡、新社及和平地區的開庄廟。
「2017臺中巧聖先師文化祭」系列活動自4月23日起陸續舉行,除木雕展示、產官學研策略論壇、技職教育 博覽會外,還有農特產市集、客家歌謠及團隊表演、裝置藝術活動等,歡迎有興趣民眾前往參加。
客家委員會106年度第2次「客家出版品補助」自5月26日起至6月30日止受理申請,歡迎各界踴躍提案。本案相關資訊及作業要點(含附件表單),請逕至客家委員會網站查詢下載(http://www.hakka.gov.tw/首頁/政府資訊公開/法規與內規/行政規則/出版品類)。
近幾年來,客家委員會嘗試以客家音樂歌舞劇作為平臺來推廣客家文化,105年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製作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廣獲各界好評。106年將再度與北藝大攜手合作,推出全新客家音樂歌舞劇《來客香》(劇名暫定),預計106年12月底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首演,並自107年春季起,分別於臺北、臺中、屏東、花蓮等地進行巡迴演出。
106年全新創作的客家音樂歌舞劇將自「美濃反水庫運動」議題切入,並以南部六堆客庄為故事之時空背景,由著名編劇施如芳執筆,韋以丞擔任導演,劇中還有曾貴海、利玉芳等詩人的作品,以及鍾永豐、陳永淘、羅思容等創作歌手的詞曲,精采可期。
北藝大一直以豐沛的藝術能量著稱,35年來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及表演者。目前劇組已積極展開籌備及製作工作,同時自即日起至106年6月9日止(17:00截止,如郵寄以郵戳為憑)受理演員徵選報名,6月16日於北藝大進行徵選面試。凡對劇場表演有熱情,具戲劇、舞蹈、歌唱或其他表演專長者,皆可參加。報名者請備妥個人履歷,格式不拘,包含姓名、性別、聯絡方式、演出經歷、自我介紹、照片及參加徵選的理由,郵寄或E-mail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master-p@performance.tnua.edu.tw)。相關徵選事項請詳見北藝大官網公告(http://1www.tnua.edu.tw/),若有其他問題,請洽(02)2893-8745。
目的:
為鼓勵大專校院學生參與客家公共事務之推動,並促進客家文化與學術之交流,特規劃本實習計畫,期透過學生實地瞭解以增進理論與實務的結合,融會所學專業知識及實務技能,培養專業人才,為客家文化與多元社會服務。
申請資格: 國內各大專校院與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業務相關科系之學生,須由學校統一向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出申請。
實習類別、期間與地點:
(一)實習類別:暑期實習、專案實習。
(二)實習期間
1.暑期實習:自 106 年 7 月 1 日起至 106 年 8 月 31 日止。
時數不得少於 144 小時,每週須依排班表至少實習 4 日,平日(週二至週五)、假日(週六至週日)及國定例假日、皆可。
2.專案實習:
學校依個案需求提出申請,專案洽談實習合作方案。
(三)實習地點及聯絡電話:(依需求擇一實習地點)
1.苗栗園區
地址: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 6 號
電話:037-985558
2.六堆園區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 588 號
電話:08-7230100
申請時間:
1.暑期實習:即日起至 106 年 6 月 15 日止。
(以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收件時間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2.專案實習:於預定實習日前 1 個月受理申請。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炎炎夏日何處去?歡迎到客家文化園區上課趣!客家纏花創作老師姜淑英自6月10日起至7月8日止,每週六上午開設纏花繞指柔初階班(共五堂課);喜歡醃漬的朋友也別錯過6月24日(星期六)醃漬達人湛文龍與丁寶珠老師搭檔的醃桃李課程,當天上午10時、11時、下午2時、3時30分共有4個場次,可自由選擇!
106年纏花繞指柔初階班以百合及梅花為主題,並講授基本剪紙及捻線技巧,課程總時數15小時,報名費僅500元(材料費300元另計);夏季盛產的桃、李最適合做醃漬,報名費僅需300元(材料費內含),酸酸甜甜的冰鎮桃李,讓全家人在炎炎夏日一起享用!歡迎喜愛手作及料理的朋友,把握機會趕快報名!
報名請上園區網站http://www.hakka.ntpc.gov.tw點選教育活動填寫報名表,繳費後即完成報名程序,也可來電洽詢(02)-2672-9996。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