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期 │ 發行日期:2017年3月24日
花蓮吉安洄瀾步道啟用 感受東部客家移民歷史文化
花蓮縣吉安鄉客家人口數約3萬2000人,為花蓮客家人口最多的鄉鎮,鄉公所獲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客庄」,並於3月17日舉辦洄瀾步道的啟用典禮。...
花蓮縣吉安鄉客家人口數約3萬2000人,為花蓮客家人口最多的鄉鎮,鄉公所獲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南埔客家溯源計畫-海唇情深-客庄」,並於3月17日舉辦洄瀾步道的啟用典禮。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洄瀾灣是早期客家先民登陸花蓮的地方,深具歷史意義,期盼相關建設能讓民眾感受這段客家移民歷史與文化。
李主委出席啟用典禮時指出,早期客家先民部份翻山越嶺來到花蓮,部分坐船到外海後換乘舢舨登陸洄瀾灣,該處不僅風景優美,更是客家先民早期登陸花蓮的地方,深具歷史意義,期盼相關建設能讓民眾感受這段客家移民歷史與文化。
李主委說,客委會向來支持地方建設,但是地方政府用心與否非常關鍵,因為補助經費與成果將會受到立委監督、地方注目,未來只要地方政府有好的提案,客委會一定全力支持。李主委也肯定吉安鄉長黃馨對客家文化的用心,希望鄉公所妥善規劃相關建設,力求兼具歷史感與文化內涵,並便利當地民眾生活。
隨後,李主委前往壽豐鄉,瞭解壽豐鄉「客庄聚落保存—客庄移民村豐裡國小禮堂暨周邊環境規劃設計暨修復工程計畫」及「客家聚落保存-日治時期客庄移民村移民指導所工程施作計畫」執行情形。
日本政府殖民時於花蓮港廳陸續建立吉野村、豐田村與林田村等三個日本移民村。為積極保存日本移民村之文化資產風貌及戰後客家族群集體生活記憶,花蓮縣政府選定日本移民村指標性建築「豐田村移民指導所事務室」為修繕標的,並於民國102年1月31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李主委於訪視移民指導所時表示,保存歷史建築,歷史記憶與文化才能延續,客委會將與花蓮縣府配合,保存客家文化,同時促進地方發展,也期許豐裡國小能規劃以客語或雙語教學,為客語傳承盡一份心力。
李主委接著前往花蓮市,訪視「茄苳樹客家百年屯墾情規劃設計暨工程」。李主委除肯定該工程對未來花蓮的客家文化發展甚有助益,並強調客委會將持續支持各地營造具客家特色的景觀與空間。
位在花蓮市的國福與國慶兩里,其昔日地名為「佐倉」,乃原住民撒奇萊雅族的-Sakul(茄苳樹)音,是因當時此地有相當多的茄苳樹而得名。中山路是「佐倉」的主要道路,四周也是漢人廟宇的聚集區(如:港天宮、伯公廟、保民宮以及開靈宮等廟)。「茄苳樹客家百年屯墾情規劃設計暨工程」希望透過整體景觀規劃設計及綠美化,具體改善國慶里福德宮及保明宮之開放空間及周邊環境,以呈現過往先民生活的記憶,提供鄉親緬懷與經驗傳承的處所,並營造具有在地特色及地標性的文化據點。
國寶級把戲大師林炳煥3/21日上午因病辭世,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3月22日下午前往新北市立殯議館捻香追思,感念其對客家文化藝術的奉獻。
李主委抵達殯儀館後,首先前往臨時靈堂捻香弔唁,並向家屬表達深切慰問之意。李主委表示,人稱三叔公的林炳煥一生為客家文化盡心盡力,曾獲客委會頒發客家專業二等獎章。他本人專精於撮把戲等傳統表演藝術,是國寶級的大師,民國40年代時,撮把戲是客家庄的重要娛樂,他曾走遍全臺客家庄演出。近年來三叔公有感於客家文化流失快速,於是熱心支持各項客家活動,在許多客家活動的場合都可以看到他唱歌打鼓的身影。而今他不幸辭世,令人感到十分不捨,客委會將致贈褒揚狀,以表彰他對客家文化藝術的奉獻。
林炳煥於1928年2月2日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19歲因二二八事件入獄,獲釋後隨客家採茶劇團「打拳頭賣膏藥」行走江湖,他跨越各類藝術身兼雜耍特技、武術、說唱、演藝,且包辦各類大鼓、戲曲鑼鼓、各式各樣舞獅、打擊樂(含南管、北管、八音)、模仿(動物、女聲、老翁等),是集結了「生、旦、淨、丑」於一身的國寶級把戲大師;在民國77年客家鄉親發起「還我母語」大遊行,三叔公穿者藍衫,扮成「小丑」,為還我母語做見證。。
有感於客家語言、藝術文化逐漸消失沒落,三叔公於民國60年代起挺身四處奔波全臺客家鄉鎮之老人會館、活動中心擔任義工,宣導與傳授客家母語及說唱逾一甲子;三叔公一生走遍全臺客家社群,也在國內外表演出無數的代表作品,其中客家電視多部戲曲如「客家英雄傳」、「源」等劇,三叔公也有吃重角色。三叔公以推廣傳授客家傳統文化與母語志工為終生職志的精神,曾獲客委會頒發二等獎章。
請業者於受理期間踴躍透過各縣市政府或合法登記立案之民間團體(如附件1)向客委會提出推薦申請,相關申請資格條件及作業方式,請參考「臺灣客家特色商品推薦登錄作業表件」(如附件2)。
附件1-協助受理單位一覽表.pdf
附件2-106臺灣客家特色商品推薦登錄表件.pdf
附件2-106臺灣客家特色商品推薦登錄表件.doc
附件2-106臺灣客家特色商品推薦登錄表件.odt
博物館教育增能培訓工作坊
【客家知識講堂】X【大師工藝坊】
博物館不僅是一個展示珍品的文物倉庫,亦是提供傳統與現代社會文化變遷的知識殿堂,【客家知識講堂】為您詮釋博物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客庄造紙文化的形成,亦是客家族群與自然的對話,透過【大師工藝坊】紙藝、手抄紙、摺紙、棉紙貼畫的課程活動,體驗「紙在客家」取之自然的生活態度。
共計6場次系列主題活動,報名網址:https://goo.gl/NDBCEm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為推廣客家文化,特於兒童節連假期間,規劃了「學生實習市集」體驗活動,讓學子藉由實習市集活動,進而瞭解客庄產業之多元特色,以「參與」深化學子對於生活的體悟,以「觀摩」學習前輩對於經營的智慧,落實客庄生活化,達到客家文化從小紮根之目標。歡迎學校團體報名喔!詳如請洽網站活動計畫。
活動日期:106年4月1日起至4月4日止(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活動方式:
一、市集攤位:學生實習攤位13攤,依實際狀況比率調整。
二、資格限定:以高高屏國中及國小為限,並以學校為報名機關,每校限定1攤,計收場地清潔費計500元/每攤,保證金500元/每攤,提供110v之電力,如需額外使用220v電力,請提出申請並加收150元/每攤。
報名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於3月24日前郵寄或傳真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以郵戳及傳真日期為憑),並以受理先後為攤位位置,請儘速報名,額滿為止。
二、經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審核資格通過,依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提供帳號,於活動前繳納清潔費及保證金。
三、每個攤位提供1桌4椅供使用,並請發揮創意以「客家元素」為設計,如花布或客家特色食品等,呈現攤位特色。
主 旨:
為鼓勵頭份地區學生發揮創意、培養藝術創作之風氣,以「靚靚頭份四月八」為主題,邀請在地學子一同以嶄新的視野,發掘生長在頭份的幸福感與美麗動人的地方故事。
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106年4月14日(五)
參加對象:
頭份市各公、私立小學、國中之在學學生
報名方式:
1.燈籠領取以學校為單位,由學校統一向頭份市公所領取,發放校內學生進行彩繪。
2.因應戶外懸掛之防水需求,一律提供防水材質之PVC燈籠,參賽者及作者需以壓克力顏料或其他防水顏料繪製。
收件日期及得獎公布與頒獎日期:
收件日期:106年4月12日(三)~4月14日(五)17:00為止
收件方式:為避免參賽作品於郵寄過程中受損,煩請各學校收齊校內同學作品後,連同此報名表(並將此表右下「編號欄」填錄編號後剪下黏貼於燈籠內側),並建議額外使用簽字筆或麥克筆於燈籠內側書寫報名資料,親送頭份市公所客家文化課。各校送件前請先以電話聯絡。
得獎名單預訂於106年4月18日(二)公佈於頭份市公所網站,並以電話通知得獎者。
頒獎日期預訂於106年4月21日(五)上午11:00舉行,請得獎者到場領獎。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一、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規劃辦理「2017客家音樂展演徵件計畫」,透過徵件的方式,鼓勵已致力於客家藝文工作的個人或表演團體,提出具創意的展演計畫,讓有新意與能量的演出團隊在充足的支持下,進行校園巡演並分享心路歷程。
二、詳情請至官網(http://www.hakka.tycg.gov.tw/)最新消息查詢及下載,並惠予宣傳周知。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