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第509期 │ 發行日期:2016年12月9日

本期主題

李主委與苗栗地區客語薪傳師座談
將製作有趣教材提高客語學習動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關心苗栗地區客語保存與推動現況,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6日特地前往苗栗參加「客語薪傳師座談會」,並與苗栗地區客語薪傳師就客語薪傳制度轉型等議題交換意見。李主委指出,客委會將持續製作卡通或電影等客語教材,讓學童能在有趣、無壓力的情境與基礎上.....

《詳全文》

本期主題

李主委與苗栗地區客語薪傳師座談 將製作有趣教材提高客語學習動機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關心苗栗地區客語保存與推動現況,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6日特地前往苗栗參加「客語薪傳師座談會」,並與苗栗地區客語薪傳師就客語薪傳制度轉型等議題交換意見。李主委指出,客委會將持續製作卡通或電影等客語教材,讓學童能在有趣、無壓力的情境與基礎上,提高客語學習動機。

李主委表示,在聽取各場次客語薪傳師的建議之後,客語薪傳師的制度將會再延續一年,持續鼓勵第一線延續客語重要角色的薪傳師申請、辦理客語傳習計畫。另外,客委會也將積極推動立法,規範小學及幼兒教育階段客語學習課程的比例,他並建議各縣市政府將所有本土語言都納入12年國教超額比序採計加分項目。同時,為了讓學童能在有趣又無壓力的情境與基礎上學習客語,客委會也將持續製作如卡通或電影等客語教材,提高學童的客語學習動機。

客家語言的保存及發展一直是客委會成立以來最重要的政策,但15年來在中央、地方政府與社團、民間共同努力下,客家話仍持續流失,李主委指出,在家庭、學校及社區講客家話的機會越來越少,據統計全臺約420萬的客家人口中,會講客語的只有47%,而20至30歲的客家人,會講客語的剩不到20%,客語流失的形勢已經越來越嚴峻。李主委指出,從「還我母語運動」以來,臺灣民眾已經漸漸接受客家文化是臺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客語保存最大的問題就是客家人自我認同的覺醒。李主委也強調,應設法提高下一代學習與使用客語的動機,讓客語使用變成有價值、具實用性,才能有效傳承客語。

《詳全文》

新聞快報

客庄南向國際交流合作試辦成果豐碩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1/5日在主持一項座談會時表示,客家文化是海外合作交流的核心,期許未來透過交流活動加深彼此瞭解及民間友誼,客委會也將作為鄉親堅定的後盾。

為推動海外客庄合作交流,客委會105年核定補助4個客庄社區團隊,前往東南亞地區客庄聚落,進行在地文化資源調查與深度互動交流。為瞭解各團執行情形,客委會5日特邀請各出訪團隊進行成果分享及經驗交流。

李主委致詞時表示,本次出訪是以客家文化的交流為核心,各團隊利用客家音樂元素及個別的專長突破隔閡,找到雙方文化上的交集,是非常有意義的做法,試辦成果豐碩,未來將持續辦理,加深彼此瞭解及民間友誼。李主委同時強調,客委會將整合學界研究及民間交流的資源作鄉親最堅定的支持後盾,持續給予雙方協助,以擴大、延續來得不易的交流基礎。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委會105年共補助新竹縣大窩口促進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及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等4個國內客庄社區團隊,前往東南亞地區客庄聚落進行在地文化資源調查與深度互動交流,藉此深入瞭解東南亞客庄現況與需求,並提升國內客庄社區團隊之國際視野及競爭力,增加海外客庄在地深耕發展之能力,建立國內外客庄資源之整合平臺,以達資源共享之利。

新竹縣大窩口促進會辦理「客庄老街再造理論與實際-新竹縣與馬來西亞新堯灣交流計畫」,前往馬來西亞砂拉越新堯灣客庄進行研究交流,以傳承並發揚客家文化與老街再造經驗,推動湖口老街與新堯灣老街交流。

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辦理「客家民族植物與應用交流」計畫,前往柬埔寨金邊及馬來西亞檳城客庄進行研究交流,以自然療法的角度,推廣客家民族植物的智慧。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辦理「跨域獅城,工藝六堆─臺星客家青年種子交流計畫」,前往新加坡客庄進行研究交流,推動青年社區參與及傳承客家文化。

桃園縣社區營造協會辦理「千里做客-安平鎮庄後生創意市集」計畫,前往馬來西亞檳城嶼客庄進行田野調查及市集交流,與檳城客庄社團合作,先進行基礎田野調查,並藉由共同策辦結合傳統與現代之市集活動,以增進臺灣與馬來西亞客家文化的深度交流。

《詳全文》

深秋限定─白玉蘿蔔正好食 李永得邀大家到美濃拔蘿蔔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高雄美濃地區深秋時節的限定美食─白玉蘿蔔,鮮甜綿密、入口即化,105年的白玉蘿蔔系列活動更獲選列為「客庄12大節慶」之一,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3日出席「2016美濃白玉蘿蔔季」開園活動表示,白玉蘿蔔以客家文化澆灌,好吃又好玩,並以創新的認股方式支持農民,創造在地經濟,希望大家週末有閒一起來美濃拔蘿蔔。

李主委與立法委員邱議瑩、陳其邁、劉世芳等人特別到場為活動開園,李主委致詞時表示,美濃白玉蘿蔔季已經邁入第12年,蘿蔔田的面積已經擴大到200公頃以上,在融入客家在地文化及輕旅行的概念,成為複合式、跨域整合的節慶活動後,105年首度納入「客庄12大節慶」之一。好吃又好玩,希望大家週末有空一起來美濃拔蘿蔔。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李主委強調,白玉蘿蔔季不只是行銷美濃地區的蘿蔔,也是客家文化與在地產業經濟互相支持,共創雙贏的案例。而獨特的「蘿蔔股東會」認股方式,更蘊含著客家農民吃苦耐勞、追求穩定,遵守承諾的精神。李主委認為,白玉蘿蔔季的成功,創造了在地經濟與文化的產值,鼓勵年輕人更願意回到農地、願意投入耕作,相關做法也可以提供政策推動的參考借鏡。

高雄市美濃區公所舉辦的「2016美濃白玉蘿蔔季」於11月19日至12月10日在中正湖周邊蘿蔔田辦理最熱門的拔蘿蔔體驗活動,並在12/3日舉辦開園活動,精選10道客家美食料理呈現在大家眼前!強打每道不到百元的美濃銅板美食料理,特別邀請高雄餐旅學校名廚教授與在地知名的專業總舖師辦桌宴席,並針對「美濃白玉蘿蔔季」設計專屬菜單,邀請所有親朋好友一同到現場飽餐一頓;另外在美濃客家文物館還舉辦「白玉蘿蔔博覽會」,特別與「農事培訓與文創課程」活動配合,不僅展示學員們的成果作品,並邀請美濃在地具有客家特色及美濃意象之攤販至現場販賣商品,邀請全臺灣的民眾一起到「白玉蘿蔔季」大玩特玩「瘋蘿蔔」!

《詳全文》

技術加值、服務創新 客家產業群聚創新展成果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客家委員會為推動客家地區產業群聚創新服務與研究發展,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攜手推動「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並於12/3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產業創新機 向前動有力】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成果展」,展現輔導北中南東各區客家特色產業群聚豐富的技術研發能量與成果。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期盼透過推動客家產業技術升級及服務創新,推升客庄產業發展動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就業。

李主委致詞時首先感謝工研院團隊提供技術協助,為客家產業帶來加值創新。他表示,客委會105年首度結合工研院,以「技術加值、服務創新」概念,運用研究機構之技術創新能量,並鏈結在地大學、法人機構、民間團體等跨界資源,依地理位置及各地區群聚產業之特色,完成北區「北客茶陶」、南區「南客野蓮」與東區「東客米庄」共3區特色產業群聚加值輔導,以及中部地區客家特色產業深度調查研究,塑造各區客庄產業技術創新示範亮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李主委指出,推動客家產業技術升級及服務創新,即能推升客庄產業發展動能,進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就業。以12/3日展出的「土壤改善計畫」為例,早期臺三線地區的茶葉出口量占全臺的三分之二以上,聞名全世界,但近年來產量逐年遞減,例如新竹北埔地區全盛時期東方美人茶的種植面積達1千公頃,現在只剩1百公頃;在深入調查之後,發現土壤變化是造成產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推動「土壤改善計畫」,土壤改善後即能提高茶葉產量與產值,使農園恢復往日風采,農民的辛勞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李主委強調,客家特色產業不僅要保存,更要創新加值,客委會輔導業者開發出多項創新商品,包含「茶香吸附性陶瓷茶具組」、「水蓮手工皂」、「水蓮乳液」、「米萃精華液」等,透過技術、創意與巧思,為原有產品及原料帶來新的功能與效用,成效甚佳,未來除了在臺灣市場販售,更可進一步評估推向國際,讓臺灣研發的創新產品行銷全世界。

客委會表示,在工研院的協助下,導入「特色茶葉保鮮技術」、「茶陶壺遠紅外線燒結技術」及「多重壓差超音波萃取與粉末化技術」等科技,已輔導69家業者,成功開發出超過11項創新商品,包含「茶香吸附性陶瓷茶具組、遠紅外線柴燒功能性茶陶罐、水蓮手工皂、水蓮乳液、養生處方米、米萃精華液」,以及「水蓮粉、水蓮段及水蓮純露」等特色原料之應用,預估創造出直接效益與間接投資達1億4,700萬元以上,促成上、中、下游異業廠商結盟,成果豐碩。未來將持續運用位於苗栗、南投、高雄、花蓮之「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各區駐點服務站,即時提供客家產業諮詢服務及相關跨界資源引介,並透過各區域專家輔導團隊主動關懷訪視、深入診斷,協助各產業群聚業者解決現況問題,進行產業資源網絡鏈結。

《詳全文》

105年度「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頒獎 李主委稱許獲獎人代表新一代客家精神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為鼓勵青年參與客家事務,並表揚投入客家領域研究或發展成果創新傑出之青年,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12/2日頒發105年度「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給彭雅芳、洪毓穗、楊凱竹、邱星崴及曾鼎凱等5位得獎人。李主委表示,得獎人以青年熱誠開創客家新局面,代表新一代客家精神,並期許客家後生,能持續以創新、求變的觀點傳承客家,進而開創客家新局面。

李主委12/2日前往國立屏東大學參加「105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暨105年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頒獎典禮」,並頒發「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給彭雅芳、洪毓穗、楊凱竹、邱星崴及曾鼎凱等5位優秀得獎人。

李主委說,「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經評審團客家學術發展委員會分階段召開會議進行審查及反覆討論,最終從50位申請者中,選出在專業上具有相當成就,並對於客家事務之推展有獨特創新性及發展潛力的5位得獎者。李主委指出,得獎者的專業成就及推展客家事務的創新性與潛力,深獲評審委員一致讚許與肯定,他特別讚許得獎者以青年熱誠開創客家新局面,足以代表新一代客家精神,而其他未獲獎參選者們亦以具體行動積極投身客家事務推動,也應給予高度肯定。

「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著重於「公共性」、「創新性」及「貢獻性」,參選條件不限族群、性別,其目的在於鼓勵青年參與客家事務,並針對投入客家領域研究或發展成果創新傑出之青年予以表揚,105年度「客家青年創新發展獎」的5位得獎人除獲頒獎狀及獎金10萬元外,更提供得獎者2年期每年20萬元之研究、調查或創作經費補助申請資格,以表達對得獎人的肯定。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105年度獲獎者彭雅芳老師帶著教育的初心回到母校竹東國中任教,為五十多年傳統老校帶來清新活力,以熱情與執著,感染帶動教師投入活化教學,更用其藝術專業能力,改變學校美術與表演藝術的教學面貌,讓藝術落實在生活當中,更將藝術擴展出去,讓竹東成為充滿藝文氣息的小鎮。

洪毓穗則有感於以魯冰花作品聞名的知名客籍作家鍾肇政出身龍潭,但龍潭平鎮地區卻幾乎沒有書店,於是偕同丈夫曾建富辭掉原本穩定的工作,返回故鄉,在平鎮開設第一家獨立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其融合了客家精神及青年創意的經營方式,吸引許多從未到客庄旅遊的愛書人,也因而形成了客庄書香輕旅遊的風潮。

楊凱竹是花蓮子弟,隻身前往北部獨立進修習得金屬工藝技能,希望能夠把專業回饋家鄉,故返鄉參與客家文化工藝創作,無論在科技或是藝術層面,均將自身所學貢獻其生長的東部家鄉,經常前往啟能學校、花蓮師資辦理進修講習,並前往部落從事技藝學習與推廣。

邱星威則運用所學,於校園組織學生進行系統性訪調、舉辦營隊,讓在地子弟認識家鄉,並參與北部客家社團聚會,尋求串連與奧援,以結合社會創新與社會設計,開發深度旅行以及農創產品,以其對於地方社會性質以及產業存續的條件變化之了解,創造當代客庄保存條件,讓母土精華繼續傳承下一代。

曾鼎凱為屏東六堆客家人,經歷國內知名現代舞團行政、舞者洗禮,成就其能舞能創作的特殊專長,其秉持傳承客家文化的責任感及藝術專業,用心耕耘客家表演藝術,多部經典作品屢獲邀至國際巡演,並持續深度挖掘客家藝術精隨,以創造客家藝文美好未來。

客委會「105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是首度移師南部辦理的學術盛會,李主委也特地前往參加。李主委指出,客家學術的深耕發展是蔡總統重要的客家政策,未來,客委會將提高客家學術的地位至國家級的知識體系層級,也將致力讓學術發展回歸學術專業。而客委會多年來補助大專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從事客家學術研究的成效斐然,藉由辦理聯合成果發表會,彰顯學術資源與成果公開分享與交流精神,進一步成為提供客家學術研究人才、資源與成果交流分享的重要平臺。

「105年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約有近百位來自各地的研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與交流96篇學術資源與成果,持續累積客家學術的豐碩成果,讓客家研究深耕與生根,該聯合成果發表會業已成為客家學術機構年度盛事。

《詳全文》

行政院「加速推動公共建設」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行政院「推動數位國家 創新經濟發展」宣導資訊

Bootstrap Image Preview

《詳全文》

地方活動

2017臺中東勢新丁粄節-歡慶踩街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報名日期105年12月6日至20日止

本活動結合全國各社區組織、機關學校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於東勢區重要街道遊街,讓傳統慶典與現代藝術相互對話,激盪出具有客家風情及地方傳統的藝術美學,將單純的家庭喜悅,擴大為眾人共享的盛事。

踩街隊伍希望能結合呈現新丁粄節、元宵節及花卉博覽會等活動元素的動態內涵,也展現客家人的好客精神,熱情迎接從各地區來參與活動的朋友們,擴大活動的參與層面,形塑文化、產業與觀光一體展現的客庄盛事。

《詳全文》

「2016當代客家學交流」開始受理報名!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與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共同主辦「2016當代客家學交流」活動,12月11日及12日將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歡迎客家鄉親朋友及各界踴躍參蒞臨指導,報名資訊請見以下活動網站說明。

網路報名網站

活動網站

《詳全文》

客家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