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道美食都有一個故事,也是文化的一部份。每年暑假,客家委員會都會舉辦「海外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讓久居異鄉的客家鄉親循著記憶的味道,探索客家文化。3日在弘光科技大學舉行第三梯次始業式,來自9國、50位學員齊聚一堂,客委會主任委員黃玉振除歡迎海外鄉親的熱情參與,也鼓勵大家一起尋找記憶中的客家味,讓客家美食與文化傳揚國際。
「海外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自99年起辦理以來,已邁入第三屆,黃主委回憶起初次舉辦的心情,當時並未想到會受到海外鄉親熱烈的迴嚮,年年人數爆增,今年共三個梯次招收150名學員,但吸引了300多人報名,不少向隅的鄉親還紛紛詢問有無機會加入,也有父女一同來參加,就是為了找尋和傳承客家味。黃主委對於各地客僑的支持深表感動,並表示有這些支持的力量,活動會持續辦下去,也歡迎海外客家鄉親暑假回臺「Hakka Together 共夏食飯」。

傳統鹹、香、肥的客家菜,是呼應過去需要大量體力的農業社會,本身也嗜嚐美食的黃主委表示,美食是文化的一部份,每道菜的背後都有故事,他舉臺灣特有的「客家小炒」為例,是客家人將逢年過節敬神祭祖的豬肉、豆干、魷魚,與自家種植的芹菜、蔥等組合出的料理。而食材就地取用,縮短食物里程,也相當符合現代節能減碳的概念。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客家菜也加入了健康概念和創意,但不管再怎麼變,黃主委強調,「客家的特色一定要留下來」。
黃主委接著表示,推廣客家美食是客委會近年的重要業務之一,今年更正式推出「HAKKA FOOD」品牌認證,以培訓、認證、輔導三合一方式,遴選16家客家美食餐廳作為模組,並在北中南東各輔導一家客家美食旗艦店,帶動在地客庄產業。黃主委笑說,未來想吃道地客家菜,只要找有「HAKKA FOOD」認證的餐廳就對了!另外每年還將挑選2名廚師,前往海外藍帶廚藝學校進修,提升客家美食質感,保留傳統味並融入新創意,開創客家美食新局。

為歡迎遠道而來的客家鄉親,當天的始業式上,曾獲2010盧森堡世界餐飲大賽超級金牌獎的吳松濂老師和青年麵包達人林鴻恩以「新潮創意客菜:客菜西吃」為發想,以客家米食為食材,用西式烘焙法製成層層均別具意義的六層大發糕。從底部開始是客家柿餅為餡的「柿柿如意」蛋糕;第二層是鑲以擂茶食材(米香粒、花生、芝麻)為飾的「共好擂茶」;第三層是以麻糬為夾層,側面以桐花意象裝飾的「花好月圓」;第四層是用紅棗、蜜蓮子、花豆等食材製作「祈福八寶」;第五層用傳統客家甜糕灑上烘焙用金粉的「功成名就」;最頂層是客家傳統九層糕代表「高祿長壽」。黃主委在現場仔細端詳創意六層大發糕,對廚師的巧思和費工烘焙的手藝深表讚賞,黃主委並與僑務委會員林瑞隆處長、弘光科技大學方國權校長一同將巧克力製成的「HAKKA」字樣裝飾放上去,也期盼客家文化能傳承得更高、更遠。
「海外客家美食料理研習班」12天課程中,仍將由名廚阿基師、「客家一廚」邱寶郎、「天下第一刀」廖清池、吳松濂等大師,以及「元園廖媽媽」、「阿金姐工作坊」等國內客家餐廳的佼佼者參與教學,讓海外客家鄉親習得傳統味道和精湛手藝。研習期間並安排走訪客庄,實際體驗臺灣的好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