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客家廊帶 打造在地特色
黃玉振親訪臺東池上客庄

臺東縣池上鄉有著豐富自然資源,移居至此的客家鄉親利用良好的土質及水源,種出享譽國際的臺灣「池上米」。客家委員會主委黃玉振17日特別前往臺東池上,視察當地客庄生活環境營造情況,並親自走訪池上斷層、萬安磚窯廠、稻米原鄉館及池上農會碾米廠等地;盼透過產業加值平臺以及串聯客家廊道,帶動觀光發展,將池上客庄的特色行銷出去,進而促進經濟繁榮。
黃主委首先抵達臺東池上旅遊中心,仔細了解池上鄉未來打造產業展銷平臺的規劃,他建議鄉公所設置美食展售區,並搭配DIY體驗,吸引觀光客停留,並利用區域產經概念,整合並串聯周邊區域,建立完整展售平臺,讓客家特色產業能傳銷出去。萬安磚窯廠及稻米原鄉館皆十分具有傳統客家特色,黃主委也強調務必善用閒置空間,讓更多人能透過實際體驗,感受客家文化的豐厚內涵與獨特魅力。
黃主委與鄉親座談時表示,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第一期工程全數完工,不但有最具客家意象的外觀,更採用綠建築環保概念,打造兼具人文與生態的教育園區,第二期工程預定於 104 年完竣,屆時園區將規劃住宿空間,讓遊客能利用周休二日,充分體會南部客家之美。黃主委進一步強調,未來六堆地區的觀光旅遊、產業發展都將以園區為中心點,串聯周邊景點與客庄聚落,營造客庄特色生活環境,繁榮客家產業經濟;除了以輕鬆方式與鄉親交流,黃主委更不忘邀請大家帶著左鄰右舍前來遊覽園區,感受生活客家與科技建築的融合,讓客家文化生生不息,永續傳承下去。
由於天候溫暖,臺東客家文化園區的桐樹已花開簇簇,黃主委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建議園區可再加種桐樹,盼能以桐花大道成為東臺灣賞桐首選。隨後,他前往臺東縣池上鄉的觀光工場「金色豐收館」,親自感受從檢驗、乾燥、加工、包裝到成品的池上米產製五步驟;黃主委對館內展出的古農機具「土礱」特別有興趣,不但親自操作,更邀請大家一起體驗。他說,「金色豐收館」與臺東客家文物館相鄰,可規劃建立客家廊帶,便利民眾觀光旅遊,也更能帶動周邊產業經濟,繁榮池上客庄。